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诗韵中华 >> 短篇 >> 诗词古韵 >> 【诗韵】乙巳回柏木坪村感赋(古韵)

精品 【诗韵】乙巳回柏木坪村感赋(古韵)


作者:爱莫问天 布衣,330.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2发表时间:2025-04-18 19:48:36
摘要:乙巳三月十三,春深,兴起,即驾车回家乡柏木坪。沿途景移物换,渐有清淤启智之感。及至,见已逾耄耋之祖父,立田间,正劳作。忆之,叹之,记之,遂成文于斯。

序:乙巳三月十三,春深,兴起,即驾车回家乡柏木坪。沿途景移物换,渐有清淤启智之感。及至,见已逾耄耋之祖父,立田间,正劳作。忆之,叹之,记之,遂成文于斯。
  
   危崖抱绿,野涧鸣哀。风尘暖阳,几回桑海?竹掩干泥之径,云浮黛瓦之宅。柳线垂檐,犹识故园春色;槐阴覆井,尚存童稚屐苔。触景生情兮,佳兴适;睹物思欣兮,好怀开。
   忆昔陌上追蜂,笑扑金翎双翼;溪边逐鹭,惊翻雪羽千排。暮霭初沉,蛙鼓渐稠,似见阿爷负犁蹑露;晨星未隐,鸡声乍破,惊看祖母劈竹编柴。燕垒悬梁,犹衔去岁春泥;蛛丝结网,空锁儿时书斋。梯田百转兮,游阆苑;油菜千层兮,醉蓬莱。最是稚子欢语,春深入杏眼;尤怜青女蛩吟,夜永映桃腮。
  
   至若负笈辞乡,含辛问渡。经三秋之高中桂殿,历四载之大学省途。忆兮高三备考,念兮星河约赴。课室灯昏,每对题山垂泪;寒窗月冷,常因卷海呵嘘。折柳长亭,忍看云山渐邈;挑灯永夜,惟将桑梓重摹。尝闻“学问无根,终日行舟无岸”,遂效匡衡凿壁、车胤囊萤之精神;常念“文章有灵,从来立命在诚”,乃追屈子滋兰、陶公种菊之风骨。
   若夫耄耋何辞劬苦?犹驾铁牛耕雨;风霜未改精神,尚持银锄辟路。乃懂阿爷语我平生:“但守三畦菽麦,自得四时康宁;纵无万贯金银,何妨百年坦素。”高考前宵,家母暗塞熟蛋三枚,壳带田泥犹暖;通知书至,老屋忽飞喜鹊五只,翅沾槐雪未枯。求学江城,总觉乡音刺耳;寄居蜗舍,偏逢楚语欺孤。幸记临行赠语:“莫作随风蓬草,要当立雪青梧。”
   及至十载浮沉,一朝归宿。但见铁牛啸垄,竟替羸牛喘月;无人机巡,已代雏燕量亩。八旬老叟,笑驾“东风”耕雾;五代同堂,欣拍“抖音”晒犊。最是动容时刻,爷拭铁犁谓我:“此物当传后世,要知盘中餐,粒粒皆出黄土。”
   然则乡村振兴,岂惟物阜?常梦溪畔捣衣,棒槌惊鹭;每闻灶前煨薯,香气穿橱。闻言肃立,但见银河泻野,蛙鼓摇萍;恍有先人,云际扶犁而笑,播星如粟。
  
   是以沧海桑田,小村振兴。昔时泥径,今化康庄;往日茅檐,已成琼菁。铁牛踏月,翻起沃野千重;银网织云,收来嘉禾万顷。光伏阵列,恰似青鸾展翼;信号中枢,恍如玄龟负鼎。最是电商驿站,频传山货出岫之声;尤欣文化礼堂,时起楚剧绕梁之咏。尤喜村塾重光,稚子临碑习篆;更惊耆老组社,铜锣催月排灯。
   究其古寨维新,乡愁未冷。记得阿爷垄头训我:“莫羡城中广厦,但惜碗底残羹。识字当如松立,做人须似秤平。”最念暑夜乘凉,蒲扇摇星说古;雪晨拾粪,竹篓压肩踏凌。幸有石磨铭心,井栏刻影。犹记某夜爷孙对酌,忽指北斗言:“此星名璇玑,曾照屈子问天,今导农机夜耕。科技虽新,莫忘三千年农耕血脉;潮流纵变,须留八百代锄禾骨形。”
   嗟乎!一隅虽僻,可窥国运之兴;四代同堂,足证文明之永。愿化楚山一片云,长护故园新禾;甘作峡江千叠浪,永滋沃野春荣。掷笔推窗,拨出东方既白;铁牛又吼,震落天边残星。诗曰:
   青山未改旧时星,碧水长萦合画屏。
   上架瓜藤垂嫩绿,攀篱豆荚展新青。
   一村文脉传薪火,三代襟怀印垄町。
   欲借峡云书巨变,楚腔唱彻小康庭。
  
   注:赋文依中华新韵,按柏(四开)木(十四姑)坪(十一庚)三字用韵,其中第一、二段按四开韵,三、四、五、六段按十四姑韵,七八九段按十一庚韵。结尾七律依平水韵九青。
   柏木坪村地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道办事处西北边陲,距小溪塔街道17公里,山大人稀,原生态面貌保存较好。笔者生于柏木坪村,父母为生计常驻城区,自小与爷爷一起生活。全段时间,带女儿回老家看望她的曾祖,我的祖父。祖父今已83岁高龄,身体健朗,仍务农如常,感触颇多,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之幸。回忆曾经,心底暖意融融,故投稿【暖】之主题征文。

共 15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这篇文赋,这篇文章作者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故园之思,情感真挚动人,文学价值颇高。从内容上看,文章以回乡见闻为脉络,将往昔与当下交织。既描绘了“柳线垂檐”“槐阴覆井”的故园春色,回忆儿时“陌上追蜂”“溪边逐鹭”的童趣,又展现了乡村振兴的新貌,如“铁牛啸垄”“无人机巡”。同时,通过祖父的言行与教诲,如“但守三畦菽麦,自得四时康宁”,传递出质朴的人生哲理与深厚的家族情感,使乡愁具象化,主题“暖”得以生动诠释。在艺术手法上,作者善用对仗与典故。“危崖抱绿,野涧鸣哀”“折柳长亭,挑灯永夜”等对仗工整,富有韵律美;引用匡衡凿壁、车胤囊萤等典故,增添了文化底蕴。赋文与七律的结合,韵脚转换自然,体现了扎实的文字功底。然而,文章在部分表述上稍显繁复,文笔部分意象堆砌可能影响阅读节奏。但整体而言,这篇文章成功将个人情感融入时代变迁,既有对往昔的温情追忆,又有对乡村振兴的热情讴歌,是一篇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佳作,紧扣“暖”的主题,引发读者共鸣,推荐共赏。【编辑:贵州王先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020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5-04-18 19:50:57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祝愉悦笔丰!!!
回复1 楼        文友:爱莫问天        2025-04-19 11:54:07
  感谢先生编按,好久不见王先生,问好!
2 楼        文友:枫叶飘零        2025-04-18 20:23:08
  欣赏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兄!
四季尽葱茏,浑身节气浓。人生当效竹,不做扁平庸!
回复2 楼        文友:爱莫问天        2025-04-19 11:54:40
  感谢社长!
3 楼        文友:兰阁小诗        2025-04-19 09:32:39
  写得太棒啦!构思精巧,文笔优美,期待更多精彩之作!
回复3 楼        文友:爱莫问天        2025-04-19 11:55:12
  谢谢小诗老师!
4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5-04-19 17:22:08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祝愉悦笔丰!!!
5 楼        文友:江山编辑部        2025-04-21 17:58:18
  经检测,该作品疑似AI生成内容占比:58.34%
   自2025年3月1日开始,疑是AI生成内容的占比超过50%的作品,不能列入征文。
江山编辑部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