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梦里天台(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梦里天台(散文)


作者:曲径幽通 童生,79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0发表时间:2025-04-27 20:24:26
摘要:从来没有一个县能象天台县这样注重文化,特别是环境保护搞得这样好。去年“相聚天台山”采风活动回来后,我连家都没回,直奔县作协找有关领导,把在天台所见所闻告知他们以便向天台县借鉴,学习。我把从天台带回来的书籍赠送给他们。原创首发 

天台山一别,已一年有余。我时常魂牵梦绕其中,恍如昨日,欲罢不能。它,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至今,我仍记忆犹新。
   天台山,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闻名遐迩。天台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多悬岩、峭壁、瀑布。境内多低丘谷地和山间台地,出天台县城,往东北方向山中行去,即可望见一座巍巍古塔,它是国清寺标志之一,建于1400多年前的隋塔。塔身黄褐色,空心,砖壁。壁上的佛像栩栩如生,极为精美。这座隋塔建致,塔顶上没有塔头。
   因此,从塔内仰望可见蓝天。蓝天、白云、苍松翠柏,而隋塔屹立于祥云峰麓,恰似一幅历史画册,有待世人慢慢地去品味。
   国清寺,古朴、庄重、典雅,风景如画,如世外桃源一般。进入寺内,我便有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我曾在一首拙诗中写道:
   我手捧一束高香//拾级而上//虔诚地一步一叩首//烧香拜佛//迄今已有十六载//从未见过如此气势雄伟的建筑//富丽堂皇的殿堂//我匍匐在地//跪倒在佛祖释迦牟尼铜像前//三拜九叩//佛祖心中藏”。
   建寺之年章安大师手植的隋梅就在该寺内,至今已有1400多年。隋梅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顶风雪,战严寒。每到春天梅花绽开,香满古刹。
   邓拓《题梅》诗云:“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脂粉添颜色,犹忆天台柏见时。”我仰望隋梅那历经沧桑,苍老遒劲的躯干,不禁对她肃然起敬。
   古方广寺的五百罗汉堂。入寺,我手持高香顶礼膜拜,为家人祈福,为天下苍生祈福,礼毕。我把事先准备好的零钱,一一投入箱内,正欲离开,忽闻一位当家师父对我说:“添点香油吧。”
   “请问当家师父,哪里有香油?”我问。
   当家师父手指搁在墙角的油瓶说:“这里有。”待我添好香油,我望着油灯内摇曳的灯光,感觉心里特别敞亮,心想:不知何年何月,我能再来此一游,是否还会有缘遇到这位善良的当家师父么?
   横亘在两山峭壁上的石梁飞瀑,是浙东唐诗之路精华所在,在崇山翠谷之中,一石横跨天际,瀑布喷涌而下,昼夜起风雷,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真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石壁上的佛像,犹如佛祖再世,栩栩如生,需有缘人方见其真容,我有幸能亲眼目睹,真是平生一大幸事。
   华顶云锦杜鹃,树高丈余,龄逾百年,古朴苍劲,枝繁叶茂。每年五月,淡红、嫩黄之花竞相开放,花大而艳,一树千花,广袤数十亩,望之似锦若霞,为天台山一大植物奇观。
   千米高山之上,千年杜鹃竞相绽放,千亩花海姹紫嫣红,那古树古藤,原生态国家一级森林公园,令人流连忘返。我登上华顶山上的瞭望台,居高临下,只见云雾缭绕,白云苍狗,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尽收眼底。百卉千葩的杜鹃林钩织了一幅华丽的自然图案,以花为媒,以花传情,迎四海宾朋,交天下有识之士。
   龙穿峡,在万年寺境内,是江浙一带不可多得的自然山水画廊,群山环抱,拥山为屏,飞瀑流泉,以水传情。权且以我一首自题小诗来赞美她:
   “近百米高的飞瀑//从悬崖峭壁//飞流直下//层层叠叠//飞珠溅玉//走近你//龙穿濯足//如沐甘露//迎接//水与火的洗礼”。
   现如今,在今年天台山华顶杜鹃节开幕式上,云锦杜鹃正式命名“和合杜鹃”,成为天台山和合文化的象征。和合是中国古代象征夫妻恩爱的神名。和合杜鹃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和合的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寓意着“天台华顶杜鹃节”将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天台山!我梦寐以求的地方!花美,景美,人更美。到了天台山,无论是在路旁兜售农副产品的当地农户,还是酒店服务生,这里的人非常好客。天台不是梦,胜过海市蜃楼;天台山不是梦,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你觉得,来到天台山不仅仅是为了观光旅游,品尝美味佳肴,而是涉足到这样一个原生态文化之乡,你会觉得在知识文化面前,自己显得多么的渺小,微不足道。
   从来没有一个县能象天台县这样注重文化,特别是环境保护搞得这样好。去年“相聚天台山”采风活动回来后,我连家都没回,直奔县作协找有关领导,把在天台所见所闻告知他们以便向天台县借鉴,学习。我把从天台带回来的书籍赠送给他们。小小的天台县无论是经济、文化、旅游,还是其它各个方面都搞得特别好,真是难得。而后我又到镇里,向镇支部书记讲述我们在白鹤镇受到镇政府的盛情款待,特别是当晚庆祝晚会搞得非常隆重。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景致能象天台令人流连忘返,至今,我每每梦里犹在天台;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旅游景点能象天台山百看不厌,秀丽的自然景色,旖旎的风光,让我们沿着先人的足迹,沿着唐诗之路,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
   原创首发

共 18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魂牵梦绕”的深情贯穿始终,从自然景观(隋塔、石梁飞瀑、华顶杜鹃)到人文古迹(国清寺、隋梅、五百罗汉堂),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天台山历史文化的敬畏与热爱。如描写隋梅时引用邓拓诗句,既佐证其历史厚重感,又借“苍老遒劲的躯干”暗喻生命力,将景物与精神象征自然融合。作者多次插入个人诗作(如“佛祖心中藏”“水与火的洗礼”),虽略显直白,却强化了“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使游记兼具个人体验与文化积淀。善于捕捉独特细节:隋塔“塔顶无塔头,仰望可见蓝天”的残缺之美,石梁飞瀑“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华顶杜鹃“一树千花,望之似锦若霞”的绚烂图景,均通过精准的视觉描写(色彩、形态、动态)构建画面,令读者如临其境。对寺内添香油、农户好客等场景的白描,更赋予游记生活气息,展现天台山“景美人善”的整体印象。以“游览动线”为骨架,从隋塔、国清寺的历史古迹,到石梁飞瀑、华顶杜鹃的自然奇观,再到龙穿峡的山水意境,最后落点于“和合文化”与环境保护,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结尾升华至文化反思(“在知识文化面前显得渺小”),将个人游记提升至对地域文化价值的思考,立意高于普通风景游记。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5-04-27 21:04:50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回复1 楼        文友:曲径幽通        2025-04-28 05:59:05
  万分感谢安主编老师晚间辛苦审核与精美点评!问好!
回复1 楼        文友:曲径幽通        2025-04-28 06:00:23
  安主编老师早安吉祥!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