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敏思】长亭心语  .文./妍冰

编辑推荐 【敏思】长亭心语  .文./妍冰


作者:情满珠江 举人,5680.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4发表时间:2025-04-29 06:56:06

长亭心语
   文/妍冰
  
  
   一、
  
   沿着幽幽古道,我正走向一座长亭。
  
   古道幽邃而神秘。长亭缄默无语。
   我不知道长亭可否让我停留,可否允许我向他诉说这十年、二十年的种种烦忧。
  
   古道、长亭、老树、清风,没有谁可以告诉我,即将来临的,是绽放还是凋零!
   最初,仿佛是一次极为平常的相遇。若不是心中畜满期盼,若不是周遭暗藏玄机,那一天就如白云随清风飘散……
  
   十月金风拂面,一种情绪正在酝酿着:越是佳期,越逢假日,越要常相别!生命之河深处,万般无奈在潜滋暗长,更有一种不能预知的骚动,激荡着静默的长亭。
  
  
   二、
  
   沿着幽幽古道,我逐渐走近长亭。
   希望它知晓我的心情,希望它聆听我的心声。
   有微风吹进古道,有心语穿越长亭。
   立冬了,长亭静默,微笑着面对我。在它怀里,随秋风飘飞的是平平仄仄的诗絮,还是深深浅浅的乐曲?
  
  
   三、
  
   沿着幽幽古道,我已经走进长亭。
  
   难道片刻的欢聚,留下的就是离散和凋零?
  
   明月正圆,棕榈树高耸入云。晚风、群星都不能系紧我放松的情怀。
  
   长亭就在我身旁。左牵西湖,右挽东湖,我仰首低语向它道谢,感谢它给了我每一个诗意的黄昏和黎明。
  
   从此以后,我还能忘记吗?那条走不到尽头的十里长堤,还有这迟来的、不知会不会急于落幕的幸福!
  
   花开花落,不尽情殇,一旦情尽花落去,片片残红,留给人间的,仅仅是翩翩的舞姿。
  
  
   四、
  
   幽幽古道,回首长亭。
  
   它静默着。
   我目不转睛的注视它,周遭沉寂冷漠,阵阵寒意突然袭来。长亭用处于半山腰的姿势
   告诉我:月满则亏,花开则谢。最美在于月将圆时,花将尽时,那就是缺失唯美。因为缺失,人们有了追求的空间,人们继续营造,营造一方崭新的乐土。
  
   长亭继续静默无语。我依然目不转睛注视着它。我读懂了它的静默。
  
   在逐渐加深的苍郁里,难以忘记的是花开时节,幽幽古道、静默长亭,曾经有过怎样彭湃的激情。
  
  
   五、
  
   幽幽古道,梦回长亭。
  
   百年修得同船,千年修得共枕。梦里依稀,周遭一片片幽蓝、深邃。仿佛生命突然绽开了前所未有的绚丽。在醇香而透明的阳光下,一种纯美的希望,驾驭一双翅膀,飞旋……幻化成无数个游移的光华。
  
   那是一个紫荆树上开满紫荆花的下午。恍惚中,又来到长亭。突然觉得这里前世来过。这里熟悉得可以盛得下任何一种悲欢离合。
  
   于是,梦里梦外,总是不能忘怀这个初冬的午后,暖暖的斜阳,将光线射进窗棂,映着我慵懒的睡意。
   窗外,紫荆花燃烧着一树灿烂,木棉树裸露着刚毅的躯干。
  
   于是,十一月的长亭终于动情,将我无限温存地揽入怀中……
  
   十一月的午后。
   紫荆花燃烧着一树灿烂。
   木棉树裸露着刚毅的躯干。
  
   仿佛聆听着一曲清新委婉的小提琴独奏曲,紫荆花下,长亭阶旁、幽幽古道上,一个人步履慵懒独自吟诵,品味着一种婉转清丽……还有一缕藏在散文诗诗后面的意味深长。
  
  

共 13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妍冰的《长亭心语》是一阙浸润着东方美学意蕴的生命长调,在幽邃古道与静默长亭的时空坐标里,妍冰以空灵笔墨编织出当代人灵魂深处的精神图腾。诗人以"长亭"为精神原乡,以十年、二十年的生命积淀为经纬,在时光褶皱中打捞出诗意的碎片,构建起一个既古典又现代的心灵空间。 作品在时空叠印中形成独特的文本张力。"沿着幽幽古道"的复沓句式如古琴余韵,将现实行旅与心理图景层层铺展。古道、长亭、老树构成传统文人的精神意象群,在十月金风、十一月斜阳的现代光阴流转中,被赋予新的精神维度。长亭不再仅仅是送别的具象存在,而化作承载生命哲思的审美容器——它的静默实则是最深邃的语言,在静默中完成与现代人精神困境的对话。 诗性语言在传统美学意象中闪烁着智性光芒。"月满则亏,花开则谢"的辩证哲思与"缺失唯美"的现代感悟相映成趣,暮色中的紫荆花与木棉树形成刚柔并置的视觉隐喻,而"醇香而透明的阳光"、"小提琴独奏曲"等通感修辞,则在古典意境中注入现代诗质的灵动。那些"平平仄仄的诗絮"与"深深浅浅的乐曲",恰是古道长亭里永不消散的心灵回响。 在情感维度上,作品完成了一次对现代漂泊的诗意疗愈。从最初的"期盼"到最终的"动情",从"离散的无奈"到"期待的营造",长亭完成了对游子心灵的温柔接纳。那些来不及诉说的烦忧,在木棉的刚毅与紫荆的绚烂间获得审美转化,最终升华为"营造一方崭新乐土"的生命信念。这种在苍郁中寻找希望、于缺憾处培育美好的情愫,恰是对抗时代焦虑的心灵解药。 《长亭心语》的深层价值,在于重建了现代人的诗意栖居方式。当都市化的浪潮冲刷着传统文化记忆时,诗人以身体在场的方式重访精神原乡,在古道长亭间完成对生命诗意的重新确认。那些被重新发现的"翩翩舞姿"与"游移光华",既是古典美学在当下的活化再生,也是现代人在时空流转中获得的精神救赎。这是一次诗意的归乡之旅,更是当代人对抗异化的精神启蒙。 好文,推荐共享!【敏思编辑:邓和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5-04-30 12:28:14
  感谢邓总精彩的编者按,堪称再创作。辛苦了!敬茶!
雪之韵 冰之魂……妍冰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