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春韵】我的嫂子(散文)
农历三月二十九日,是我嫂子八十大寿,我们姐妹五个,在一起商量给嫂子祝寿的事,无不感叹:“人生七十古来稀,咱姐能活到八十岁真不容易。”
我们姐妹都称嫂子“姐”,因为嫂子的母亲就生了她一个,她羡慕同龄伙伴有兄弟姐妹相伴,自己从小到大,孤身只影,独往独来。我们姐妹五个,把嫂子当亲姐,嫂子把我们当亲妹妹。
缺失父爱的童年,嫂子是在母亲的呵护下度过的。母女俩相依为命,在风雨中踉踉跄跄,艰难度日。
嫂子孝顺懂事,从小体谅母亲婚姻不幸,为患抑郁症母亲分忧解难。她慎言谨行,生怕给母亲招惹事非。母女出门,她一定会拽着母亲的衣服,只怕母亲走丢了,小小年纪成了母亲的保护伞。她却像风雨中飘搖的一片树叶,饱受风吹雨淋之苦。
嫂子出生于共和国诞生的漫漫前夜,那时上学的女孩子并不多。嫂子从小求知欲强,爱看小人书,没钱买书就拿粮食换,从废纸堆里找书看。半痴半醒的母亲,看女儿如此爱看书,果断把女儿送进了学校。
“没伞的孩子跑的快”。嫂子从小爱学习,脑子聪明成绩佳,她却不与人争高低,更不会炫耀成绩。她总是坐在被人遗忘的角落,老师发奖状时找不到人,同桌常常代她领奖状。
参加中考,嫂子的成绩在全县考生中名列前茅,她放弃上高中进大学的机会,为了母亲,报了上中专的志愿。
拿到中专通知书的刹那间,嫂子哭了。眼泪中有喜悦有荣幸,但更多的是惋惜与后悔。短暂的中专生活,很快结束了,嫂子的愿望破灭了,没能过上吃商品粮拿工资的理想生活。在国家困难时期,嫂子随着被压缩的人口大军回到农村。妙龄少女,正是活泼浪漫,爱玩爱打扮的芳龄,并且在省城读过书的,全村仅嫂子一个。嫂子老成持重,早早成熟,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是乡亲们眼里懂事过日子的好姑娘。有不少热心邻居张罗着给好姑娘找婆家。邻居中有我妈的姑姑,我们的姑奶奶。姑奶奶极力搓合,将好姑娘介绍给我的大哥。
我大哥是乡亲们眼中的帅哥,一米八的个头,浓眉大眼,聪明睿智有文化,学校毕业就被推荐到生产队当会计,身后求婚的漂亮女子不乏其人。大哥找对象不图貌美如花的佳人,只找心灵相通的知心人。嫂子虽相貌平平,却被大哥看中,哥看中嫂子的人品与知识,看中嫂子的稳重真诚懂事理。落榜的美女们怎么也想不通:我比她强几倍,为什么?为什么?
大哥娶回嫂子,一间房,一口锅,两块炭,像小孩子过家家般的小日子开始了。(大哥是我同母异父的哥,其生父在临汾攻坚战役中牺牲。哥是烈士孤儿,随母来到我父亲家,九岁回到离母亲八里路的曲亭村)。嫂子没有丝毫埋怨嫌弃,手脚麻利地收拾干净简陋的小家,生火做饭,纺线织布。家中生活气息浓浓。大哥在队里忙完工作回到家,闻到香喷喷的饭菜香,听到嘤嘤嗡嗡的纺线声,体会到家的无限温馨,那张一贯严肃脸很少有笑容,他心中对嫂子心存感激。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梦寐以求的愿望终成现实。
家有贤妻百事兴。嫂子精打细算,会过日子,善待家人和睦邻里,大哥心里的孤独寂寞一扫而空。心情愉悦,干劲倍增,工作热情更高,从会计升队长,从队长升村长,一路顺利。
忙碌的日子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哥嫂已为人父母,两男一女,三个孩子,吃穿用度需要经济支撑,哥必须努力工作,多挣工分多赚钱,家务琐事全放到嫂子的肩上。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独生女的嫂子,在娘家被捧在手心里,现在每天睁开眼就要做饭洗衣收拾房间。三个孩子坑上爬的,怀里抱的,上学读书的,嫂子顾了这头顾不上那头,忙得像陀螺,累得腰酸背痛。长期睡眠不足,营养不良,脸庞更加消瘦,瘦弱的身板让人心疼。我母亲很愧疚,经常催父亲送钱送粮接济哥嫂,并派辍学的大姐去帮嫂子带娃、给侄子们缝衣做鞋。上学的姐妹利用假期纺线织布,给嫂子做被子床单。嫂子是有感恩心的人,对我父母亲与妹妹们的帮助,没齿难忘。她给孩子们讲:“你们可不能忘了爷爷奶奶与姑姑们对咱家的帮助。长大有出息了,一定要孝敬爷爷奶奶与姑姑们啊。”在哥嫂的教育熏陶下,孩子们对爷奶很孝顺,对姑姑们很关爱尊敬。嫂子的俩儿子与姑娘参加工作后,哥嫂就教他们:“我们年龄还不算大,身体健康,还有收入。你爷爷奶奶老了,没有收入了。不给我们钱能行,不给爷爷奶奶可不行!”仨孩子牢记父母的教诲,发了工资就惦记着爷奶,回家先看爷爷奶奶,进门就给钱,叮嘱老人要舍得吃,不要省俭,想吃什么,就到旁边超市就买什么。曲亭三天逢一集,大哥到集上买上父母爱吃的美食,骑着小摩托送过来。邻居阿姨与我母亲聊天,总是夸:您儿子孙子真孝顺啊!
哥嫂把孩子们的教育放在首位,经济再困难,借钱也要供孩子们上学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哥嫂的付出终有回报:大儿子山西大学毕业,在临汾市文化局任职,二儿子大学毕业在洪洞县博物馆任职,姑娘原来在煤化局上班,现在创业做了女老板。
哥嫂有了三个孙子,两个重孙,墙上镜框里挂着四世同堂的全家福,哥嫂更是心劲十足:“两个人、一间房、一口锅”的小家,现在扩版到二十多口人的大家庭,哥嫂看着全家福呵呵笑,回忆当年,感慨万千。儿子孙子们回来过年过节,院子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大哥与儿子孙子小斟几杯,说说村里的事,嫂子腰系围裙,忙前忙后地做各种美食,四世同堂,其乐融融。邻居王先生感慨地说:“家有贤妻万事兴啊!”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大哥在三年前的春天,查出癌症,三个儿女尽心尽力,四处求医问药,奔波一年后,终因医治无效,不幸去世。嫂子承受了巨大的丧夫之痛,坚强地挺着。她对我说:“我要支撑起这个家,不能倒下,要给孩子们打气撑腰。”我泪眼婆娑中,看到嫂子强忍痛苦的脸庞更加消瘦,身板更加薄弱。但她说话的语气是坚定的,从未有过的铿锵有力的声音。
猛然间,我的心揪的很疼很疼,情不自禁地抱住嫂子,耳边响起李娜唱的那首烩炙人口的《嫂子颂》:嫂子,憨憨的嫂子,亲亲的嫂子……
写于临汾
2025年4月25号(农历三月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