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晓荷】我家的小卖部(散文)
八十年代初期,那年我赶集卖布,我看到我的同行东大辛村的王秀华妹妹家,在村里开了一个小卖部。我和王秀华妹妹是好朋友,经常看到她收完摊后,去孟店粮店批糕点。有一天上午赶完集,我去王秀华妹妹家,看到她家小卖部的生意挺好。我也萌生了一个想法,我村还没有一个小卖部呢?我回家也要开一个小卖部。
回到家我和爸爸妈妈商议,想开小卖部的事,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赞同和支持。当时我家卖布的营业执照上,经营范围里面,就有许可销售食品百货等。于是爸爸就把我家西偏房那一间挨着大门的房子收拾干净,拉上了电线安装上了电灯,又把屋子用白灰粉刷一遍,还特意装修一番。等屋子里干爽了万事俱备只等开业。
几天后,开始备货。当时主要商品是从山东省乐陵县商业街商店批发,和河北盐山县的批发商店进货。
我家的小卖部爸爸布置得井井有条,货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罐头、汽水、烟酒糖茶、油盐酱醋,日用百货等等……农村家家户户平时生活需要的基本齐全。小卖部主要有我妈妈在家经营,我负责进货。
开业了,也不用放鞭放炮,路过的村民们看到门口墙上的白漆红字“小卖部”三个大字后奔走相告。整个村里都传开了。家前家后的人们见到村里有了“小卖部”像个新鲜事一样前来买东西了,有的不买东西也凑到小卖部前来看热闹。开业当天生意还真挺好,乡亲们都来捧场了。妈妈还给乡亲们分了糖果。
“来,来,快进屋来,吃糖抽烟……”
咱家小卖部首先是货真价实,就是为了给村民们提供方便,薄利多销。一盒《泊头火柴》二分钱,一袋天津特产的茉莉花《花三角》茶叶一元钱。一盒最畅销的河北张家口产的,黄纸盒的《官厅》牌香烟两角八分钱。当时庄稼人能抽上《官厅》烟,那是条件比较富裕的人家,或用来招待客人抽的烟。最便宜的卷烟是《勤俭》牌香烟,一盒五分钱。《丰收》牌一角三分一盒。《红梅》牌香烟,一盒八分钱等。一大洋瓶色泽油亮、入口咸香三斤装的酱油才五角钱。一斤用牛皮纸上边盖一大红纸包装的糕点五角钱。一块橡皮二分钱,一支铅笔五分,铅笔头上带橡皮的是六分钱。
村民们下地劳动回来,每当中午或晚上前来买东西的乡亲们多。平时得下地干活。也有家里来客人了,来拿啤酒白酒烟的。看这位叔叔和婶子下地劳动不经意间来我家小卖部拿了一盒香烟……
“哎呦喂”,路过你家小卖部我想起来了。“老嫂子,俺俩刚去地里干活你兄弟忘带烟了,给我拿盒烟,晚上回家再给钱!”
“没事啊大妹子,不急,拿去让兄弟抽吧!下次过来拿东西一起算账,我先让孩子们给你记上”。
有的奶奶做饭把菜切好了,刚想点火,没火柴了。赶紧跑到小卖部里去。
“涛他娘,快给俺拿包洋火(火柴),刚想点火做饭没洋火了。”
“好嘞婶子!给您一包火柴,收你二角啊!正好一分也不多也不少”,不坐会儿了?
“不坐了,不坐了,俺菜都切好了,等着做饭呢”。
奶奶乐呵着拿着火柴,高高兴兴地一路小跑往家走。嘴里还不停地说;“有个小卖部真好,可没少给俺家行方便。”这是平时妈妈在小卖部,便民服务常遇到的事。
村里的人们在小卖部里买东西,不像去集市上买东西一样,都是乡里乡亲的,遇到急事或口袋里不带钱,都可以拿着就走,就是记个账。有的叔叔大爷来买烟买酒,他们忘带钱了,妈妈不识字不会记账,拿出账本来他们就自己记上。拿的烟还是酒多少钱,哪天哪日,都一一写上,最后写上自己的名字。都是一个村里的人也不会有错。有的时间长了自己忘了,忽然哪天又想起来了,或手里不宽松了,几天或几个月甚至半年或一年才结账。我家从来没去乡亲们家里要过账。
小卖部也有淡季旺季,赶上旺季我们全家人一起上。芒种前,那天爸爸和哥哥去盐山批扫帚和镰刀,赶上商店促销一批啤酒,爸爸和哥哥看啤酒的日期是近期的,就用小驴车拉家一车来。到家第二天就全卖完了,而后转天哥哥和弟弟又去盐山,把那批啤酒全买回来了,回到家村民们这家五瓶那家十瓶全抢了。还有赶上每年的闰月,桃罐头供不应求。我村人们还有个特点那就是特别爱好喝茶,而且家家户户爱喝天津特产的茉莉花《花三角》茶,花三角甘甜清香经济实惠。
记得那年上午赶完孟店集,中午回到家我看到小卖部得补货了,《花三角》一袋也没有了。我二话没说赶紧进货,下午骑上自行车去二十五公里外的盐山县城批发商店进货。那时年轻气盛,啥也不怕就知道往前闯。其实一下午的时间来回五十多公里,就是不拿货时间也很紧。路过孟店粮站时,迎面远远地看到王秀华妹妹骑着自行车,她弟弟赶着小驴车批完糕点往家走。我高兴极了,马上喊住秀华妹妹陪我一起去盐山批货,秀华妹妹爽快地答应了。
我俩各骑了一辆飞鸽轻便自行车,刚进盐山县城,看到哥哥和他几个伙伴,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去大港卖鸡蛋回来了。哥说:“天不早了,你俩提上货赶紧回家”。好嘞,我们答应着继续往县城骑着自行车。夕阳渐渐坠落,批发商店快要下班了。我急急忙忙批了两百袋《花三角》茶叶放一塑料袋皮里。别的货也来不及批了,我把茶叶绑在车座后边,我和秀华妹妹赶紧往回赶。这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刚出盐山不远就下起了大雨,我俩谁也看不见谁,只有闪电一闪一闪地给我俩照明前方的路。我们俩相互呼喊着对方
“霞姐,你在哪里?看不到你呢?”
“华妹,我在你前边了,赶紧往前蹬”
瓢泼大雨哗哗下着,雷电交加,我又喊;“华妹,赶上来了吗?”
“赶上来了,咱俩别拉开距离”。
就这样我俩被大雨浇了一路,浑身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来到了前辛庄秀华妹妹说:“我家去不了了,村上是土道都是泥水。我们去前辛庄我三姐姐家吧。三姐家就靠柏油马路旁边。”三姐家人都睡觉了,我俩敲门把三姐喊起来,大雨变成了小雨,我俩在三姐家住了一宿。
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回到家,妈妈担心的一夜哭天抹泪的没合眼。幸好哥哥告诉妈妈我和秀华妹妹搭伴去的。
小卖部刚开门,就有一村民来买茶叶。
“嫂子《花三角》来了吗?来两袋。”
“来了来了,马上给你拿”。终于没耽误村民们喝茶。
小卖部的故事还有很多,那年家后国强哥哥结婚。他家办酒席,招待亲朋好友。国强哥哥来到我家,想让我跟他去批发点好酒。平时村民们喝的就是白瓶普通酒,招待媳妇娘家人得用档次高的酒。那天我跟国强哥哥来到乐陵商业街,找了一家我经常去的批发商店,和店主说明要招待贵宾的酒。店主特意给推荐了一款高度的美观大方的大红瓶白酒。我又帮着国强哥哥批一些啤酒和卷烟等,回来的路上国强哥哥对我一个劲地说感激不尽。
国强哥哥结婚当天白酒不够了,又在我家拿去的,妈妈分文没赚。这就是妈妈教给我们的生意之道。这也是我家小卖部为什么红火的原因。
几十年过去了,我家的小卖部给村民们提供了便利,它不仅是乡亲们购物的场所,也是人们分享生活的点滴。它见证了乡村生活的变迁,也见证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随着时光的流逝,小卖部的味道已成为我的回忆。
日月如梭,时光匆匆。如今农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卖部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各村乡镇超市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快递、外卖、美团也都普及。过去我家小卖部里那些纸袋里的糖果如同小小的心愿,货架上的那些瓶瓶罐罐储存的岁月味道,挥之不去。那些旧时光,已成为我们心中最温馨最美好的回忆。
2025年4月29日江山文学首发
作者:付桂霞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