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新叶村,春天荡漾八百年古韵(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新叶村,春天荡漾八百年古韵(散文)


作者:风中求静 秀才,184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7发表时间:2025-04-30 14:01:38

四月天,大地绿意盎然,鸟语花香。我自驾穿行在浙西建德市的山水间,驶过一片片田野,路过一个个村落。蔚蓝的天空下,那些山顶上飘着的白云,是不是怕我一人孤独,始终陪伴着我。
   将车停在路旁的一片树阴下,一座粉墙黛瓦的古村就在眼前,它就是我此行的目的地——新叶村。
   环顾四周,此时的新叶村旁都是金黄色的油菜花,它们像是一片片金色的彩云,飘荡在古老的村子旁。春风吹拂,花香弥漫在古韵悠然的新叶村,这里的古韵似乎有了新意。
   这是我第二次来新叶村,既是为了重温这里淳朴且丰富的古韵,也是想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个玉华山脚下的中国传统村落。
   虽然我知道,进村的道路有多条,但我还是像第一次那样,从村南的西山祠堂,开始我的游程。
   西山祠堂是新叶村最老的祠堂,始建于元代,是玉华叶氏的祖庙。因为堂内挂着“万翠堂”匾,所以也叫它万翠堂。
   祠堂前树木葱郁成荫,不仅呼应了“万翠”的堂名,而且我想也是玉华叶氏人丁兴旺、枝繁叶茂的象征。它的门廊用木栅栏围着,木柱与梁枋间以卯榫结构衔接,雕饰以卷草。祠堂内两进一个大天井,天井中有两棵古树。祠堂正堂挂满叶氏祖先们的彩色画像,是新叶村人对祖先的敬仰与缅怀。
   西山祠堂谈不上宏大,它大门上“奕叶偕依”的匾额,从字面解释应该是表示叶氏族人世世代代互帮互助、和谐共处之意。
   作为祖庙,西山祠堂是玉华叶氏血脉亲情之源,它的古色古香,让人对这个古村的历史文化和古韵充满期待。
   新叶村始祖叶坤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为避战乱,随南迁的宋皇室从中原来到江南,定居在这片山水相依的土地上。由于村西巍峨耸立的玉华山是村子的依靠,所以他们自称为玉华叶氏。
   这个八百多年历史的村庄,经历了元、明、清的时代变迁,从小到大,由几十人到几百人、几千人,成为了江南地区最大的叶姓人家聚居地。
   时间维度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现今的新叶村还藏着多少古风古韵?
   行走在新叶古村,纵横交错的村道与村巷,位于古村核心区的那些南北向的老巷还算比较直,但其它的大都七扭八拐,很容易迷失方向。
   脚踏着石板铺设的村道,从古村的中轴线往北走,很快就来到了石塘。石塘是新叶村南侧的一口大水塘,是一处风光旖旎的地方。
   石塘东岸是入村的主道,西岸是一片粉墙的民宅,远处就是玉华山。玉华山泉汇入塘中,盈盈塘水,碧绿如玉,是葱茏的山峦上流下来的绿意。其形有棱有角,从空中看仿若一块碧玉,镶嵌在一片灰黑的黛瓦之中。
   在蓝天下,那洁白的房墙挂着红灯笼倒映在碧水之中,玉华山拉着徐徐飘过的白云,也来陪衬。水面荡漾着轻波,影随波动而摇曳。如此的风光,与其说像是一幅山水画,不如说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石塘确实是石砌的塘岸,岸边有几个河埠头。村民在河埠头上,这个洗刷完了,那个又来了。有的村民下地干活回来路过石塘,顺便就在河埠头上把手、脚上的泥土洗去。在东岸边的墙阴处,好几位老人带着幼儿在那里闲聊。他们对眼前的美景好像习以为常,只是自顾自地安享这里宁静与祥和的生活。
   从石塘径直往北,就要经过村庄那片最古老最核心的区域。这里的古建筑密集簇拥,房屋都是徽派风格的粉墙黛瓦马头墙,从那些敞开的房宅大门往里瞧,或者把眼睛挤进门缝里窥视,屋内大都是雕梁画栋,虽然幽暗陈旧,但曾经的豪华可想而知。
   我特别注意到,新叶村古建筑的牛腿、雀替和梁枋上的雕饰中,以花草、人物故事为主,其中的纹饰以菊花卷草纹居多,这莫不是以菊寓意,象征新叶人的高洁与傲霜?
   村里有的古巷很窄,最窄处看似只能两人擦肩而过。巷道夹在高墙下,十分幽暗。大概是因为阴暗潮湿,墙角长着碧绿的苔藓。墙面斑斑驳驳,有的墙面甚至大片的墨黑,酷似一幅水墨画。由于地势南高北低,有些巷道上有多级石阶,这增添了巷道内的层次感。
   这些纵横交错的巷道,像是一张留滞古老时光的网,而行走在这些古巷中,似是在打捞那一段段古老的时光,因为这里藏着八百年岁月的故事。
   出了一个巷口,结束了老墙古巷中的探幽,眼前一亮,来到了村子的另一口大塘——南塘。
   虽然叫南塘,但其实它在村子的偏北位置。与石塘一样,它的水也来自玉华山,同样盈盈的,碧绿的。我也特别关注了它的形状,极像一枚水滴形的玉坠。
   南塘一带是新叶古村最令人流连的地方。南塘的北岸是一块村民晾晒东西的场坪,其他三面都是连甍接栋的古建筑,比如“种德堂”“玲珑堂”“五爱吾庐”“水秀鱼跃”“华山锦绣”等民宅。清澈的南塘水,倒映着翘角飞檐的建筑,特别是西边玉华山如石塘那里一样倒影在水中。在塘岸游览一圈,移步易景,如一幅长轴的中国山水画卷徐徐展开。
   南塘的南岸有一座门楼,既古朴,又气派。它的八字门两侧绘有万字纹,牛腿和雀替上也是卷草纹雕饰;匾额“道峰会秀”点明了南塘这一带的风光秀美。这里的“道峰”,指的是村北的道峰山。
   在“道峰会秀”门楼下,几位老人坐在长条石凳上聊天,他们笑意地看着人们来来往往。其实南塘岸畔,是村里最为热闹的地方。村人喜欢在这一带聚集,有村人还在这里摆小摊,售卖本地特产和小商品等。
   走进“道峰会秀”门楼,从开在西侧墙北端的大门进去,就是有序堂。
   有序堂是玉华叶氏的总祠,堂名取“和谐有序”之意。它坐南朝北,三进两天井,高大宏伟,可谓气势恢宏,木柱木梁粗壮,堂内雕刻十分精美。
   有序堂内不仅挂着“有序堂”匾,还有“贡元”“进士”等多块匾额。
   “进士”匾的上方有一块书着圣旨的竖匾,这是元泰定三年(1326年)皇帝褒奖叶震父母“行修而端质”美好品德的匾额,当时叶震任刑部河南清吏司郎中。这块圣旨匾上,金色的圣旨书写在深蓝的背景板上,深红色的边框雕饰十分精美,顶部有一个龙头。此匾无疑是玉华叶氏历史上的一份至高荣耀。
   可令人惊叹的是,在正厅的前梁枋上,还挂着一块更大的横匾,并且也是一块圣旨匾。匾的主人叶玉春,他曾妙手回春,治愈了重病的皇太后。当时的皇帝赐此匾以表彰,还封他的儿子叶希龙为朝列大夫宗人府仪宾,为明代宗室姻亲职衔,并将宗室女许配给他为妻。
   有序堂北厅就是戏台。戏台正中挂着“可以观”匾,是民国十四年浙江省长夏超所题。戏台下比较宽敞,只见有些大人闲坐在戏台下的横木梁上,而小孩们则在戏台下嬉闹。
   作为玉华叶氏的总祠,有序堂不仅是族人奉先思孝的场所,更是这个家族的精神寄托所,在这里族人们可以自豪家族的荣耀。
   据载,有序堂与西山祠堂都是玉华叶氏三世祖叶克诚主持修建的。叶克诚(1250年—1323年),字敬之,号东谷居士。他不仅主持修建了祖庙、总祠,还规划了村子以总祠为中心的“五行九宫”布局,奠定了古村的空间结构与宗族秩序。可以说,叶克诚是新叶古村的真正奠基者,他被后人尊称为“东谷公”。
   在叶克诚设计村子格局的时候,以北边的道峰山作为正对的朝山,故而整体上村子朝向为坐南朝北。但是,风水上说不宜直接面对,故而有序堂的大门只好开在西侧。新叶村的古建筑,无论是房宅还是祠堂,都以有序堂的中心往周边延伸。比如双美堂在有序堂的南边,崇仁堂在有序堂的西侧,荣寿堂在有序堂的东侧。
   我在南塘拐进一条巷子,来到了村子中部偏西位置的崇仁堂。
   崇仁堂是玉华叶氏的一座支祠,它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四进三天井的纵深,是新叶古村规模最宏大的一座祠堂。
   崇仁堂自然也是坐南向北,门前有一口不算大的池塘,叫半月塘。方形的祠堂与半圆的池塘,它们该是“天方地圆”的寓意吧?
   站在半月塘旁,仰望崇仁堂四柱三开间的门廊,它相当气派。
   门楼前排的柱子都是石柱,梁、柱间的牛腿上雕刻有精美的狮子,还挂着飘落的宫灯。宫灯是一种喜庆,而狮子显然是为了趋吉避凶。门楼的面板墨黑的,好像吹一吹就会有墨粉飘落。门楣上挂着“东谷遗芳”匾,这自然是为了铭记和缅怀东谷公的功绩。门廊下摆着多张干净的靠背椅,显然这里是村人喜欢聚聚的重要场所之一。
   跨过崇仁堂的高门槛,进入祠堂内,宏大的厅堂庄严典雅,古韵悠悠,木柱、梁枋和隔板都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无论是牛腿、雀替,还是梁枋、梁托和顶板上,都有极其精美的雕饰。
   崇仁堂的第一进门厅也是戏台;第二进正厅,挂有匾额“谨慎勤敏”,这是教育族人做人做事既要小心慎重,又要勤奋敏捷;第三进享堂,在“崇仁堂”匾上方,挂着一块竖匾“龙章宠锡”,这是玉华叶氏的又一份至高荣耀。因为“龙章宠锡”匾,是皇帝对有功大臣的最高奖赏,此匾是皇帝对叶元锡功绩与品德的褒奖。叶元锡是玉华叶氏唯一一位进士,他为官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崇仁堂内还有多块匾额,它们像是一座座丰碑,都是先人们为这个家族赢得的荣耀,彰显了新叶古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崇仁堂无疑在古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新叶人历史的见证,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家族精神的归属之地。
   在南塘的东南,还有一口方形的池塘,它就是四方塘。四方塘在新叶古村中部偏东位置。四方塘其形确实是方形的,但我也觉得它像一块玉,一块简单切割的无事牌玉挂。
   如此,石塘、南塘和四方塘这三口池塘,如三枚玉坠,缀于村中呈等边三角。无论这是叶氏祖先的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我都确信它们让新叶古村多了些发人深思的蕴味。
   四方塘的西岸比较宽敞,村里唯一的进士第就在这里。
   进士第老旧的门楼,有些破损,但上面的木雕还算精美。
   走进进士第,它像有序堂、崇仁堂一样高大宽敞,也是一座三进的建筑。不过,它的正堂上挂着“荣寿堂”匾,它更像一座祠堂。确实,这里起初是进士叶元锡的府第,后来部分损毁,重建后作为祠堂,是村人婚丧祭祀的场所,但村人还是习惯称它是进士第。
   除了“荣寿堂”匾,这里也挂有许多匾额,其中一块是康熙十一年乡试中举的捷报匾,主人正是叶元锡。他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乡试中举,获知县赠送此匾。后来历经了十一年寒窗苦读,他才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考中进士。
   从四方塘继续往南,在倒影塘旁边有座牌坊,上面书有“耕读人家”。正如一户人家门板上贴的对联所说:“文昌草堂关野意,抟云甲族擅书香。”虽然新叶古村历史上只有一人中进士,但村人遵循“耕可致富,读可修身”的族训,文风鼎盛,出了不少人才,其中多人中举。
   倒影塘倒映的是抟云塔。抟云塔是村里的一座七层的六边形尖顶砖塔,像是一支直插云霄的笔,在村外老远就可以看见它。
   古村人为了昌盛家族的文运,有一套完整的风水设计和拟意。他们不仅将抟云塔喻为一支文笔,还将道峰山看作笔架,玉华山视为砚山,南塘比拟为墨池,再加上抟云塔侧的文昌阁,就完整地形成了村子的文运“五件套”。另外,由于抟云塔所处的地势较低,故此塔也是村子的风水宝塔,与玉华山、道峰山形成三足鼎立,起到平衡和稳定村子格局的作用。
   尽管风水学从现代的观念看或有争议,但中国的许多传统村落,对村子的地理风水是十分重视的。如选址要背山面水,藏风聚气,避免在低洼地;如布局讲究天圆地方,水口“锁财”等。新叶古村既是人们常说的是一座“古建博物馆”,其实也是村落风水的典型案例。
   在“耕读人家”牌坊与抟云塔、文昌阁之间的一块地里,村人也种上了油菜花。金色的菜花与古朴的塔、阁融合在一起,是古韵被春色撩扰的浪漫。正如一位不苟言笑的老者,当他置身于烂漫春花间,也不免舒展笑颜。
   这次新叶村的游览,确实让我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可谓收获颇丰。但是,也有一件遗憾之事,那就是错过了几天前刚举办的“新叶三月三”活动。
   “新叶三月三”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叶氏族人延续几百年的传统民俗活动。活动以祭祖为核心,兼具祈福、展演和农耕文化体验,被誉为“三月三大于年”。
   根据记载,当时,玉华叶氏三世祖叶克诚仿效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雅集,在三月三举办诗会;后来六世祖叶九思将其发展为宗族祭祀活动,并将祈求风调雨顺、文运亨通的仪式融入其中,就逐渐形成了新叶村的一项文化传统。
   春风吹拂,艳丽的春花烘托着新叶村的古巷与老宅,为古老的祠堂与古朴的塔增添了一层新意。春风吹拂,玉坠般的池塘漾起粼粼波光,像是在轻声细语地告诉人们,这里的山水画卷上,沉淀了多少岁月的温润?春风吹拂,花香四溢,虽为古村,但“新叶”之名,正是自带一脉生机,自古至今生生不息。

共 49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当四月的浙西建德市新叶村,于满目葱茏与金黄油菜花间铺陈开八百年的古韵新章,一场穿越时空的寻根之旅就此铺陈。从西山祠堂的祖脉溯源,到有序堂的家族荣耀,再到崇仁堂、石塘、南塘的古韵流转,这不仅是对玉华叶氏世代相承的宗族文化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古老村落独特空间肌理的细腻触摸。那些被岁月雕琢的徽派建筑、巷道苔痕、池塘倒影,仿若静默诉说着古老家族兴衰荣辱的无声史诗,又似在春风中舒展笑颜的诗意画卷。而那份对文脉传承的执着、对天地人和的敬畏,则透过古建筑布局、民俗活动的肌理,转化为现代人重新审视传统智慧的镜鉴。新叶村之美,不止于青瓦飞檐、清溪石塘的表层诗意,更在于它以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将古老家族的集体记忆与当下生活紧密勾连。无论是古巷石阶上的市井烟火,还是祠堂戏台下的俚语笑谈,都在提醒我们:真正的古村保护绝非将历史封存为标本,而是让文化脉络在当下生活场景中自然呼吸、蓬勃生长。这片土地上,每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春光的抚慰下,既沉淀着八百年的岁月温润,又承载着“新叶”二字所蕴含的永恒生机。一篇语言流畅、主题深刻的作品,跟随作者的文字,我们仿佛听到了时光深处传来的低语,那是历史与当下、传统与创新交织而成的田园牧歌,正在春风中奏响新的乐章。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430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4-30 14:08:59
  作品以古建筑为切入点,勾勒出了一幅古韵悠长的乡村画卷。通篇文字,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青石板路与斑驳墙影之间,真切地感受到了古老村落所蕴含的深沉魅力,特别是结尾的比喻更是巧妙地点明了新叶村的独特价值。深度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回复1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5-04-30 18:57:49
  感谢芹芹森老师的辛勤编辑,尤其是你的按语不仅详实、到位,而且文笔优美,给本文增色良多。文章中的新叶古村,几年前曾经游览,最近为了写文,特意再去进一步了解它。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4-30 14:09:30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5-04-30 18:59:43
  再次谢谢芹芹森老师!谢谢你的置评和鼓励!也祝你工作、生活愉快,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何叶        2025-04-30 20:38:23
  恭喜精品!邓老师好厉害!加油!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5-04-30 20:59:41
  谢谢何社长的鼓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