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山.见证】【星月】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星月】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散文)


作者:荷锄叟 秀才,237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7发表时间:2025-05-05 16:13:30
摘要:原创首发。

【江山.见证】【星月】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散文) 在没有见到藏羚羊之前,我一直认为藏原羚就是藏羚羊。
   几天前,从珠穆朗玛峰返回日喀则的路上,曾经遇到一只藏原羚,就一只。当时,它从右边的山坡上下来,准备横穿219国道,到山谷的对岸去,发现我们停下车子,便三蹦两跳下到谷底,趟过小河,跳上对岸的山坡,这才停下脚步,回过头,怯生生地望了我们好一阵子,才又慢慢消失在山石后面去了。距离太远,又是逆光,拍到了它的影像,也看到了它头上的两个弯弯的犄角,但山石杂乱,背景又暗淡,画面不好看。然而,我们见到藏羚羊了,喜形于色的同时,又多少有些因没能留下比较清晰的影像而觉遗憾。好在我们还有希望,返程的可可西里一定还会见到。
   从唐古拉山下来,脚下的109国道已经蜿蜒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大概下午两点半左右,国道右侧草原上,就发现了它:毛色土黄,没长犄角,两只尖而长的耳朵支棱着,头面、脖子、胸腹部白色,两只耳朵内侧和两只眼睛、一个鼻头儿黑色,黑白相衬,格外显眼,尤其是它黑色的、熊猫眼一样的眼圈周遭,长长的、黑黑的睫毛,扑闪扑闪的,非常迷人。
   这是一只雌性的藏原羚。它发现了我们,但并没有跑走,而是一边蹲下来撒尿,一边观察着我们的动静,胯下两颗黑枣一样的奶头很明显。等发现我们并没有离开,这才警觉起来,并迅即转过身去,把比头面还要白的大屁股完全暴露给我们,我们也看清楚了,它的屁股之上还有一撮黑毛的小尾巴,甩过来甩过去,颇为有趣。不过,它却没有走远,而是很快就停下脚步,转过身来,又竖起耳朵,远远地用扑闪扑闪的大眼睛望着我们。
   藏原羚头尾身长一米上下,肩高五六十公分,体重一般在13-16公斤。它们体格矫健,身姿挺拔,四肢匀称,行动敏捷,非常善于奔跑,据说时速可达每小时80公里,只要跑起来,就会让所有的天敌望尘莫及。而且,它奔跑的耐力持久,可以连续高速跑三个小时,而大家公认善跑的猎豹,速度虽然也可以达到每小时80公里,但通常只能坚持半个小时。当然了,猎豹生活在非洲草原,假如让它来青藏高原跑上一段,它肯定会因高原缺氧而死于非命。而藏原羚不会缺氧,这是由它们长期生活在高原缺氧地区,早就练就了强大的肺部。它们跑起来还喜欢跳跃,通常是边跑边跳,四肢腾跃,有时腾空高度可达两米,跨度四五米开外。
   下午5:20,在见到雌性的藏原羚三个小时之后,一只雄性藏原羚出现在109国道右侧草原上。藏原羚跟藏羚羊一样,雌雄非常容易识别:公羊长着犄角,母羊没有。
   这只雄性的藏原羚跟雌性的长相差不多,但个头稍大,看上去健壮且机警,雄姿英发的样子,绝对的帅哥一枚。它雄性标志的一对犄角大约20公分左右长,其基部粗,顶部细尖且弯曲,其上均匀地分布着一圈一圈的横纹,像螺纹钢一样。它发现我们以后,便迅疾做出反应。先是绕过一座小土丘,试图从我的右侧迂回,冲过109国道去,到了路边发现我们的车子停在那里,便立即返回,三蹦两颠就跑远了,身姿矫健,令人赞叹。
   藏原羚是典型的高山寒漠动物,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有“西藏黄羊”之称,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此看来,与国家珍稀动物藏羚羊相比,它的种群保有数量应该更多些。果不其然,半个小时后,我们就遇到一小股,五六只,都长着犄角。大概是集体出来觅食的,它们通常会在清晨和傍晚时分出来觅食。
   经过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观景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七点十分钟了,但天色并没有丝毫暗淡的迹象,只是风力似乎更猛烈了些,气温也不高,穿着冲锋衣都得把拉锁拉到顶,不然那风就会趁机从脖领子一下子钻进去,让人不由自主地一哆嗦。
   提着相机,绕过题写着“可可西里藏羚羊观景台”字样的大石头,沿着一条伸向草原的木栈道,一直走到观景台尽头。举目四望,苍茫一片,几乎可以平视的斜阳惨白惨白的,不怎么亮堂,也不怎么刺眼,也没有一丝的温暖;草原依然辽阔,小草更加低矮,而且越来越稀疏,越来越干涩,草尖上闪着白花花却暗淡的光;更多的泥土裸露着,也一样白花花且暗淡的,那是不知道多少年的风干日晒,水份蒸发以后,留下的盐碱滩。
   苍茫的大地一眼望不到边,别说藏羚羊了,连一只土拨鼠都没有,我悻悻然往回返,正好碰到两位穿着裙子,迎着风,瑟缩在花格子披肩下的两个小姑娘,从木栈道上走来,看样子她们应该是从丽江那边过来的。姑娘们问我是否看到藏羚羊了,我说,这里没有,但我已经在路上拍到了,一边说着,一遍举了举手里的相机。两位小姑娘一下子来了精神,一起凑过来要看看我拍到的照片。谁知道看完以后,其中的一位,十七八岁的样子,很认真地对我说:这不是藏羚羊,是什么来着……反正藏羚羊的角是这样子的……。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自己的头上比划着,前额上一抹镶着各色宝石的络脑闪闪发光,两腮边几绺小辫子还缠着彩色的丝线,长长的睫毛,黑黑的眼线,像刚才的那只藏原羚,眼角、脸颊还涂抹着淡淡的腮红。——她们还没有卸下旅拍的妆容。
   我拍到的不是藏羚羊?青藏高原的羚羊还会是别的?本来一直觉得“川进青出”不虚此行,我们已经拍到藏野驴、藏羚羊,就连黑颈鹤、藏狐都拍到了,可听小姑娘一说,自己的心里也不免打起鼓来:那么纯真的一个小姑娘,不会无缘无故指摘一个陌生人吧!
   继续前行,大概20分钟左右,我们对面的来车远远地在高坡上停下来,不论是小车还是重卡,人们都静静地等待这什么,有的从车上下来,远远地指指点点。哦,定睛看时,就在我们前面,大概不足50米的国道上,一队藏羚羊正在横穿马路,十几只的一小群,几乎个个头上都长着异乎寻常的、高高的、直直的、长长的黑犄角,最长的足有四五十公分长,也像藏原羚那样,都有螺纹钢一样的横纹。哦,这应该是真正的藏羚羊了,跟我们以前拍到的截然不同。拍摄地点也异常清晰,就在它们慢慢通过的地方,有一座里程碑,上面朱红的字迹格外鲜艳:109国道,2986。
   这群藏羚羊是雄性的群体,它们头上高而直的长角,是它们王者专有的标志,而藏原羚的角细短而弯,确实逊色多了;它们的大都体格健硕,像头小牛犊子,个子一般都在一米以上,有的可达一米三四,体重也超过40公斤,比藏原羚大出一倍有余;其浑身上下都披着细密而厚实的绒毛,金黄色或黄白色的,比藏原羚的浓密、干净而鲜亮。也恰恰是这一身的细绒,使得这一物种差一点就从这个世界上永远消失了。
   藏羚羊常年生活在海拔4600米以上、零度以下的高寒地区,食物来源也以耐盐碱小草为主,使得藏羚羊的底绒非常细软,质地非常好,以此为原料制作的披肩,是西方上层社会追捧的奢侈品。据说,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张在青藏地区只卖几百元人民币的羚羊皮,从印度、尼泊尔等国辗转到西欧或美国市场,居然可以卖到数万美金。天价利益的驱使,让偷猎者冒死捕杀,致使本来生存环境恶劣,生存空间日益被压缩的藏羚羊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以至于成为世上濒危物种。
   好在我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增强,多措并举的保护力度加大,这才又让藏羚羊这一物种逐渐恢复生机,目前保护级别已经从“濒危”降为“易危”,种群数量迅速增加,为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的维护,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正因为这样,才让众多的不畏艰险、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人们,像我们一样,能够有幸亲眼一睹这一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虽然,这个群体已经恢复到几十万头,但依然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如果不管藏羚羊的长角,就面部看,宽大的鼻孔和唇纹部,倒更像是牛。据说,正是因为它们拥有宽大的鼻腔,才使得它们能够在高寒缺氧的高原自由自在地生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藏羚羊在青藏高原,在被称作“生命禁区”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藏羚羊的生活习性也不同凡响,在繁殖期的夏季,藏羚羊雌雄群体自然分开。雌羊聚成一群,带着自己未成年的雌幼羊,一同迁徙到300公里以外的繁殖地生育小羊,而雄羊们也会带着未成年的小雄羊一同在原地游荡,等待在夏季结束后,雌羊带着新生的小羊羔汇合。我们看到这一个小群体,正是游荡在高原上的公羊群,也是趁着暮色将临出来觅食的。看到那头只有铅笔一样长的犄角的小羊了吗?那就是未成年的小公羊。小羊一般两岁性成熟,它们的寿命一般在七八岁。
   记得苏东坡在游历石钟山时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足见大苏非常重视耳闻目睹等亲身经历和体验。大苏为了证实石钟山得名的真正缘由,亲自前往实地探查,但也最终还是失于片面。我们呢?即使是亲眼见了,但主观意识里却早已拥有了先入为主的认识,是不是也一样会犯认知的错误呢?就像我一开始就认定藏原羚就是藏羚羊一样。
   庆幸的是,我见到了真正的藏羚羊!
  

共 34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细腻笔触呈现了藏原羚与藏羚羊的差异,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生灵的珍视与对生态保护的关切,是一篇融观察、思考与情感于一体的佳作。叙事生动,画面感强:作者以行程为线索,如在珠穆朗玛峰返回日喀则路上偶遇藏原羚,在可可西里无人区观察雌雄藏原羚及藏羚羊群等,通过“三蹦两跳”“甩过来甩过去”等动作描写,“毛色土黄”“黑白相衬”等外貌刻画,以及藏原羚“怯生生地望”、藏羚羊群横穿马路等场景,将藏原羚与藏羚羊的形象鲜活地展现出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知识丰富,科普性佳:文中详细介绍了藏原羚和藏羚羊的外形特征,如藏原羚的体型、毛色、犄角特点,藏羚羊的体型、绒毛、犄角长度等;还介绍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如藏原羚善于奔跑、耐力持久,藏羚羊繁殖期雌雄群体分开迁徙等;同时讲述了藏羚羊因绒毛珍贵曾遭偷猎濒临灭绝,以及如今保护成效等知识,让读者在阅读中了解到这两种高原动物的独特之处和相关生态知识。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作者对见到藏原羚和藏羚羊的欣喜、因未留清晰影像的遗憾,对藏羚羊曾遭偷猎的痛心,对如今它们种群恢复的欣慰等情感贯穿全文。如“喜形于色”“悻悻然”等词汇直接表达情感,对藏羚羊生存环境恶劣却顽强生存的描述,也蕴含着对生命的敬畏与赞叹,能深深打动读者。引发思考,富有深度:结尾引用苏东坡关于石钟山的言论,由自身一开始误认藏原羚为藏羚羊的经历,引发对认知错误的思考,即不能仅凭主观意识和先入为主的观念去判断事物,要重视亲身观察和体验,使文章不仅仅是对动物的描写,更上升到了对认知方式和科学态度的思考,增加了文章的思想深度。散文全篇叙述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生动,是荷老师的又一篇散文佳作!学习了!【编辑:乡鹤】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乡鹤        2025-05-05 16:17:16
  散文全篇叙述生动,画面感很强,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读来令人珍惜野生动物,让人陷入沉思之感!好文共赏!
回复1 楼        文友:荷锄叟        2025-05-05 20:27:51
  向假期依然坚守岗位的乡鹤老师致敬!
2 楼        文友:荷锄叟        2025-05-05 20:26:50
  感谢乡鹤老师这么全面且细致入微的编按!辛苦了!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