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诗词古韵 >> 【星月】南京夫子庙(赋)

编辑推荐 【星月】南京夫子庙(赋)


作者:西贝子 白丁,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5发表时间:2025-05-05 16:23:38

金陵形胜,秦淮毓秀,夫子庙踞,古韵长留。其地枕十里秦淮之波,承千载儒教之庥。溯其渊源,肇建于北宋景祐年间,立庠序以兴学,启民智而明道,自此文脉绵延,薪火相传。
   泮池澄碧,如一轮古月,倒映千年兴衰;照壁逶迤,似巨龙横卧,气势百里难俦。其壁长逾百一十丈,巍峨雄浑,堪称华夏魁首。文德桥畔,泮水环腰,桥分半月,佳话流芳。往昔科考,学子云集,皆盼蟾宫折桂,独占鳌头。相传桥分南北,泮池阴阳有别,每逢望夜,月映秦淮,桥影分水,恍若二龙戏珠,此景如梦似幻,妙不可言。更有江南才子唐伯虎,年少时于此赏月,见此奇景,灵感泉涌,赋诗作画,才情初绽,自此声名远播,为文德桥添一段千古佳话。
   步入棂星门,恍入圣贤境。大成殿内,孔子圣像庄严肃穆,慈目含情。“万世师表”匾额高悬,金辉熠熠,彰显至圣德馨。遥想当年,孔圣周游列国,席不暇暖,弘道传经;杏坛设教,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各展风华,德艺双馨。夫子因材施教,诲人不倦,《论语》篇章,光照汗青。颜回安贫乐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其超然境界,为后世传颂;子路勇猛果敢,闻过则喜,尽显儒者浩然风范。
   东西两庑,供奉先儒,或述六经,或注典经。孟轲倡仁政,正气浩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语,振聋发聩,激励无数仁人志士;朱熹注理学,影响深远,《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圭臬。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儒学正统;王充著《论衡》,以“疾虚妄”之精神,挑战陈规,独树一帜。诸贤哲思,如璀璨星辰,照亮华夏文明漫漫长路。
   乌衣巷口,朱雀桥边,昔日王谢堂前,笙歌婉转,繁华无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岁月沧桑,物是人非,唯留佳话,供后人凭吊嗟叹。谢安在此运筹帷幄,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名垂青史;王羲之挥毫泼墨,书就《兰亭集序》,笔走龙蛇,书法造诣登峰造极,为乌衣巷添一抹翰墨幽香。
   江南贡院,号舍林立,多少寒门士子,寒窗苦读,在此奋笔疾书,追逐青云之志。“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十年寒窗,只为一朝题名。范进中举,虽成笑谈,却道尽科举辛酸。然科举取士,亦选拔贤才,为家国兴邦。杨慎殿试夺魁,著《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词意豪迈,才学流芳;翁同龢两朝帝师,辅佐光绪变法图强,力图挽狂澜于既倒,其忠君爱国之心,日月可鉴。
   每至上元佳节,夫子庙前,华灯初上,“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秦淮灯彩,巧夺天工,或为龙凤呈祥,或作鱼跃龙门,寓意吉祥。游人如织,穿梭其间,猜灯谜、放河灯,祈福纳祥,民俗传承,生生不息。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为粉饰太平,广倡花灯,自此夫子庙灯市渐盛,终成独具特色的秦淮灯彩文化。
   今之夫子庙,融古汇今,焕发生机。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文化共商业相得益彰。弦歌雅乐不绝于耳,商铺酒肆鳞次栉比。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漫步青石古巷,赏秦淮风月,品金陵美食,领略儒风雅韵,感受千年文脉之神奇。
   噫!南京夫子庙,儒教圣文化渊薮。承载历史之厚重,彰显华夏之风流。愿斯文不坠,薪火永续,光辉长耀,传扬四海,名震千秋!

共 12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南京夫子庙赋》以典雅文辞绘就夫子庙的历史长卷与文化魂魄,既具赋体骈俪之美,又深蕴人文哲思,堪称融史、景、情、理于一炉的佳作。赋以时空为经纬:首段点明地理位置与始建渊源,奠定“儒教圣地”基调;继而以泮池、照壁、文德桥等建筑为引,串联起科举文化、圣贤典故;再溯乌衣巷王谢风流、江南贡院士子春秋;后及上元灯彩民俗,终至今日古今交融之貌。层次分明如剥茧抽丝,从北宋肇建到当代新生,千年文脉在铺陈中徐徐展开,既有“十里秦淮”的空间纵深感,亦含“千载儒教”的时间穿透力。骈句精工:如“泮池澄碧,如一轮古月,倒映千年兴衰;照壁逶迤,似巨龙横卧,气势百里难俦”,以比喻、夸张绘景,兼具画面感与韵律美;“孟轲倡仁政,正气浩然”“朱熹注理学,影响深远”等短句,对仗工整,如珠落玉盘。【编辑:乡鹤】 用典精妙:信手拈来诗词典故——化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写乌衣巷沧桑,借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状灯节盛景,既显文化积淀,又自然融入叙事,无堆砌之弊。 散句点睛:如“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引民间俗语,亦庄亦谐道尽科举况味;“愿斯文不坠,薪火永续”以直抒胸臆收束,卒章显志,情感喷薄而出。 儒脉传承:从孔子杏坛设教、颜回安贫乐道,到董仲舒、朱熹等先儒思想,赋中系统梳理儒家脉络,既颂孔子“万世师表”之德,亦赞孟子“浩然正气”之魂,凸显夫子庙作为儒教圣地的精神内核。 - 科举镜像:以江南贡院为切入点,既写“寒门士子追逐青云之志”的积极意义,亦借范进中举典故暗讽科举弊端,一扬一抑间,道尽科 时空对话:将王谢风流、唐伯虎赏月等历史场景,与今日“商铺酒肆鳞次栉比”的市井烟火并置,在“物是人非”的慨叹中,见文化传承的韧性——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而民俗节庆、商业活力则是流动的文脉,古今在此交织成独特的秦淮气质。 作者对夫子庙的热爱渗透于笔端:写建筑,“巍峨雄浑,堪称华夏魁首”是赞叹;述先贤,“诸贤哲思,如璀璨星辰”是景仰;忆民俗,“祈福纳祥,生生不息”是温情;叹今昔,“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是欣悦。尤其结尾“愿斯文不坠”的祈愿,既是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守望,亦含对文明传承的当代叩问,读来令人动容。 若论不足,个别段落稍显堆砌(如先儒列举稍繁),若能以更具画面感的场景串联思想,或更显灵动;对夫子庙当代商业与文化平衡的思考,可稍作深化,让“融古汇今”的主题更具现实观照。 总体而言,此赋以赋体之庄重,载文脉之厚重,既具“考据”之严谨,又富“辞章”之优美,堪称夫子庙的“纸上说明书”与“文化名片”。读者随文字漫步其间,既能触摸砖瓦间的历史温度,亦能听见千年儒风在耳畔的回响。 (编辑:乡鹤)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乡鹤        2025-05-05 16:26:07
  西贝子老师的诗词画面强烈,主题深刻,脉络清晰,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学习了! (编辑:乡鹤)
2 楼        文友:贵州王先生        2025-05-06 10:51:45
  欣赏诗友佳作,感佩才情,问好诗友,祝愉悦笔丰!!!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