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风雨岳麓书院(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风雨岳麓书院(散文)


作者:舟自横 秀才,121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3发表时间:2025-05-07 15:52:59
摘要:青山翠谷,书声琅琅。“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就一瞬间恍惚,熙熙攘攘,一拨又一拨的人走进千年古香古色的书院,皆为利而来的游人,读书做官,当官发财已经深入现代读书人的骨髓。恍然又回到现实中岳麓书院,物是人非事事休,如今的书院成为游客络绎不绝打卡地,沐浴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思考千百来喋喋不休的话题,读书到底为什么?

【江山·见证】【晓荷】风雨岳麓书院(散文) 从爱晚亭出山谷,步行百多米及岳麓书院,位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岳麓书院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山清水秀,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跨进岳麓书院大门,两棵当年朱熹手植蓬蓬勃勃古樟枝叶繁茂,树冠如盖,的树枝缝隙筛下斑驳光影,密密疏疏,古朴典雅书舍园林扑面而来,耳畔仿佛响起“之乎者也”读书声。
   青山翠谷,书声琅琅。“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就一瞬间恍惚,熙熙攘攘,一拨又一拨的人走进千年古香古色的书院,皆为利而来的游人,读书做官,当官发财已经深入现代读书人的骨髓。恍然又回到现实中岳麓书院,物是人非事事休,如今的书院成为游客络绎不绝打卡地,沐浴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思考千百来喋喋不休的话题,读书到底为什么?
   中国古代社会尤为讲究读书诗礼传家,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儒家学说影响中国读书人价值取向。公元907年,一个强大的唐王朝覆灭,中国历史进入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分裂时期,在唐朝科举制建立起来的官学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为了传承传统历史文化,民间开始兴起私人创办书院,繁荣昌盛的唐宋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承载文明和思想火花的“四大书院”运用而生。
   中国古代书院兴起受到了佛教禅宗丛林的影响,丛林为禅宗佛教徒潜心修道之所,而书院在两宋理学家精心经营下,为传承儒家学说的道场,两宋书院多建在风景秀丽名山之中。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大宋王朝北宋,也就在公元976年,潭州(长沙)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较之四大书院之首的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书院晚三十六年。三十九年后,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岳麓书院建筑群大部分为明清遗物,学舍砖木结构,朱红门窗,青砖灰瓦,一溜烟白色墙壁与四周青山绿树相互映衬,一到秋季枫叶丹红,万山红遍。我随人流穿梭书院庭院,岳麓书院建筑布局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式的院落风格,营造出清幽宁静的读书氛围。人流如潮,也许书院距爱晚亭不远,整个书院开了锅热闹喧嚣。
   走入书院讲堂,堂厅人头攒动颇为热闹,如今不再是宁静的讲堂,挤在人群缝隙里拍视频照片都很困难。讲堂正中朱红色横梁悬挂笔力遒劲“道南正脉”四个大字匾牌,墙面书写张栻《岳麓山记》。遥想当年朱熹和张栻会讲盛况,座下学子济济一堂鸦雀无声,感受楚湘文化兴盛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氛围。漫游在书院庭堂,浓浓的书香味弥漫身心,我酷爱读书,古代诗词散文爱不释手。
   岳麓书院历经战争创伤参加七建七毁,这是野蛮对文明的摧毁。1165年,北宋南渡后湖南安抚使刘珙重修岳麓书院,次年建成,这位南宋湖南地方大员请当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南宋“东南三贤”之一张栻作记,简述岳麓书院的历史。张栻因“爱其山川之胜,栋宇之安,徘徊不忍去,以为会友讲习,诚莫此地宜也。”闻名天下。
   北宋靖康之耻,金兵的铁马金戈碾碎了大宋汴京的繁华,却意外点燃了江南文化的复兴之火。十二世纪的南宋,在思想史上呈现出破立交织的波澜壮阔图景。在这一时代的沧桑巨变背景下,这位南宋理学家你、哲学家、教育家张栻受聘岳麓书院主教,面对汉唐以来科举功利主义读书当官之弊端,把“传道济民”确立为书院教育宗旨,强调为社会培养经国济世的人才。张栻在《岳麓书院记》强调“侯之为是举也,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亦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张栻既注重传道的价值教育和人格教育,又注重知识与技艺的经世济民教育。这种“有体有用之学”,在书院教育中开创性地搭建起道德哲学与经世学问的沟通桥梁,书写了中国教育史上的盛举。仅过了一年,理学家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描绘“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次会讲论学,进一步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
   跨越两宋时期的周敦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其《太极图说》提出一个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认为“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生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圣人又模仿“太极”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认为“诚”是由“太极”派生出来的阳气的体现,是“纯粹至善”的,因而以“诚”为内容的人类本然之性亦是完善的,湖南人周敦颐创作的《爱莲说》,莲花出污泥一尘不染君子风范,成为宋明理学的基本道德范畴,被称为中国理学的奠基人。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与湖湘学派学者张栻围绕《中庸》“已发未发”“察识涵养”等命题展开学术交锋,争鸣催生出了“致知力行”“学思并重”的教育思想,使“传道济民”从单一的教育目标升华为“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方法论体系,为湖湘学派奠定了“重践履、务实效”的学术根基,从而完成中国教育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强调道德教育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实事求是的学风,这是中国教育史一大突围。张栻最大的贡献,他在学术思想与书院教育上,以长沙的岳麓书院为基地,培养了大批学以致用的学者,南宋南渡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文化南下,形成湖湘学派,融会贯通楚湘文化,以致当时的学者“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对朱熹理学思想的形成与确定有过重要影响。中国湖南明清时期从岳麓书院走出了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等一大批经世致用的人才。岳麓书院讲堂“实事求是”治学成为三湘文化精神的象征。
   人间四月天,正值仲春季节,书院秀木参天苍翠欲滴,飞檐翘角,青砖灰瓦,朱漆门楣上斑驳“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鎏金匾额,见证了三湘人才辈出的辉煌时期。穿庭走院,百花盛开,姹紫嫣红。院落学斋回廊迂曲,古老雕花窗棂精巧玲珑,昔日悻悻学子挑灯夜读的书斋,如今窗内只是摆放布满灰尘的书桌凳椅,在阳光斜照下,一抹灰暗的光影,浮尘飞扬,千年学府教堂静谧无声,蜂拥而至的游人参观游览,此时无声胜有声。

共 23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游览岳麓书院为脉络,串联起千年书院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作者漫步于朱红门窗、青砖灰瓦间,从朱熹手植古樟到 “道南正脉” 匾额,从朱张会讲的学术争鸣到 “传道济民” 的教育宗旨,展现出书院作为文化道场的厚重。文中将建筑风貌与思想演进交织,既描绘了书院依山傍水的秀丽景致,又深入挖掘其在战乱中七建七毁却始终坚守文化传承的坚韧。张栻、朱熹等大儒在此碰撞思想火花,奠定湖湘学派 “重践履、务实效” 的根基,培育出王夫之、曾国藩等经世之才。如今游人如织的书院,虽已不见往昔书声琅琅,但其承载的文化精神,依然在斑驳匾额与古老窗棂间静静流淌,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08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5-07 15:54:30
  文笔精妙!在字里行间带读者穿梭岳麓书院,既有千年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文化传承的细腻描绘,读来如临其境。
回复1 楼        文友:舟自横        2025-05-11 16:29:28
  谢谢编辑无私奉献,评析入木三分。遥祝编安!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5-07 15:54:54
  太涨知识了!将岳麓书院的建筑、历史与文化融合,生动展现其学术底蕴,让古书院的魅力跃然纸上,令人心驰神往。
回复2 楼        文友:舟自横        2025-05-11 16:31:54
  传承优秀的古典文化,用心写作。谢谢观赏,佳作共赏。遥祝夏安!
3 楼        文友:何叶        2025-05-09 19:23:35
  恭喜精品!继续你的优秀呀!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舟自横        2025-05-11 16:27:37
  谢谢社长的鼓励,定当写好文为晓荷添砖加瓦。隔屏问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