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晓荷】霞映双林三桥(散文)
人说江南水乡的古镇都长一个摸样。光滑照人青石板小路,粉墙黛瓦的马头墙,小桥流水人家。
江南水乡六大古镇,我游玩过周庄、乌镇、西塘、同理、四大古镇,确实大同小异,其实,每一座江南古镇不仅都有相同点,也有不同差异文化底蕴各具特色,每一座古镇,都有一部精彩文人历史故事。自驾旅行当做一种休闲运动,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梦里江南水乡古镇总令人有一种怀旧的情结。我祖籍老屋坐落山清水秀的乡村,我印象最深老屋是江南赣派建筑天井式两进古老的民宅,雕花木窗,尤其中间一座大天井,一到下雨季节积满了水,涨满天井水池,再顺着排水沟流进屋后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我回祖籍喜欢叠纸船放进水里游船玩我还经常在后屋小河里游泳和钓鱼。一走进江南水乡,童年的往事犹在眼前。
五一长假计划到浙江湖州几座古镇休闲式自驾游,第一站选择相对比较冷门的双林古镇,从九江自驾走高速到浙江湖州南浔区双林古镇大约七八个小时,早上六点半出发,迎着东升的旭日一路向东,明媚晨光洒在挡风破璃上耀眼夺目,拔下遮光罩,驾车很快驶上高速公路,迅速提速,汇入主干道融入车流之中,城市喧嚣渐行渐远,山脉田野轮廓连绵不断向前延伸,又一晃而过消失在飞速车身后面,春天的大自然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色。一路疾驶,下午三点多抵达预定酒店,安置好住宿开车穿过一条拥堵的街道,泊车双林古镇南门停车场。
踏上光滑青石板,古镇游人不多,几乎都是当地人在文昌阁广场休闲,双林人喜欢唱越剧,文昌阁颇为热闹,弹拉吹唱,人声鼎沸。
沿东塘河畔街市西行,斑驳粉墙黛瓦,百年青石板桥,古老双林古镇,仿佛是活着江南古韵,双林古镇就这般静卧在江南水乡怀抱里,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任凭时光的印记沟壑纵横在苍凉面额上流淌,似乎被世人所遗忘,以至于古镇在五一假期,水乡古镇寂静无声。走过一条沿河畔长廊,一座高大三孔古桥凸现眼前。
双林镇历史悠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曾经是江南重要的丝绸业和航运枢纽,古时水上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地处杭、嘉、湖之间的水网地带,现属浙江湖州市南浔区。这里历来盛产蚕蛹,缫丝业和生产续绢的家庭手工业十分发达,是中国著名的绫绢产地。绫绢用纯桑蚕丝织制而成,又有“凤羽”之美称。
由于自驾出游前做了深入细致的功课,双林古镇三桥犹如长虹卧波,东西塘河两畔双林古镇一衣带水,其中以“三桥”为代表的桥文化景观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审美品位。在同一条河流上,不到三四百米并列三座明清时期同型石拱桥,为江南仅有景观,在我国建桥史上也实为罕见,而且三桥南北走向,日出日落,朝霞夕阳染红了河水,云蒸霞蔚,霞映双林三桥蔚为壮观。
从文昌阁步行至重建于清道光年间万元桥,南北走向,东与文昌阁隔水相望,西临化成桥。万元桥始建年代虽已失考,现桥为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里人陈文镛复募,三桥中以此桥最挺拔秀丽,桥顶护栏用花岗石凿成美人靠供行人歇足。护栏石间有望柱二十根,饰刻十对形象栩栩如生姿态各异的石狮,栏板末端设有抱鼓石,古铜色的青石铺就桥面,为了方便行人推车,在桥栏旁浇灌水泥便道,两堍各有四十四级石阶,踏上桥顶,每一阶梯,犹如踩在漫长时光音符上,履痕足迹,弹起一曲江南水乡曲调,未有曲调先有情。我就是冲着霞映三桥远道而来,拖着一天自驾疲惫不堪的皮囊,寻寻觅觅,捕捉最佳的角度,用镜头留下最精彩一瞬间。
夕阳西下,百多米,从万元桥走到居中化成桥,原桥是元朝延祐年间塘口化成庵一僧人化缘所建的木梁桥,故称化成桥。明朝嘉靖年间改建成石桥,此后曾几度重修。拾阶而上六七米高桥顶,桥身护栏置美人靠供行人休息,石栏板与十六根望柱相接,其末端置抱鼓石,并雕有一对伏狮。肩墙缝隙杂草丛生,越发显得古朴沧桑感。清人吴若金《双林志》详细描述了化成桥百年盛况:“化成桥在石漾东,其地即东林。桥畔常缆客舟,多乘夜航,谓之夜航埠。桥上设立灯杆,烂然如昼、四方商贾,望杆而集。”
漫步至桥顶,沐浴夕阳红,心随霞光万道而去。站在化成桥可观赏东西两座三孔石拱桥,落日渐渐西沉,红霞漫天,丹红晚霞投射在河面上,仿佛镀上一层金光闪闪的碎金,晶莹透剔,忽暗忽明,波光粼粼的河水在落日映照下熠熠生辉。此刻,暮色渐浓,夕阳余晖反射到整个天空,西天的落日余晖每一寸光线轻如透明的红纱。河畔两岸白墙黛瓦升起袅袅炊烟,与平静如镜河中的雾霭交相辉映,河畔一溜烟的飞檐翘角的古镇,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朦胧而富有诗意,霞光绚丽的色彩,描绘世间的美好与温柔,所有疲惫和烦恼荡然无存,没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哀叹,忽然,我想起徐志摩《再别康桥》诗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此刻,在我心头荡漾波光里艳影,该是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浪漫与洒脱。
走下万元桥漫步至万魁桥寻到一块空地,放飞无人机航拍,当无人机飞到居双林三桥之西万魁桥上空,桥上人影绰绰。该桥最初为木梁,直至清康熙元年里人顾某始募环石建成石桥,乾隆年间桥塌改建,几乎与化成桥同时落成,清人倪汝进《重建万魁桥记》记载“新桥比旧桥增高5尺,桥体魁梧,为三孔石拱桥,桥长51米,宽3.2米,高6.8米,两端各有台阶40级,桥顶设吴王靠,桥栏板与24根望柱相接。桥下百舸争流,河岸泊舟众多,成为双林水上繁忙之路。
漫过万魁桥,从南到北,行走在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波水桥影,虚实相映,瑰丽多姿,构成了独特的水乡古镇黄昏后景观轮廊。谁说江南古镇都长得一个模样?双林不仅在于那些百年的老屋和古桥,更在意延续千百年双林人的浓浓情感和智慧,这一桥一水,一房一舍,都在诉说一个漫长岁月的故事,地方色彩文化底蕴精彩纷呈,是他们创造了双林三桥的奇迹,双林古镇就像一本厚重历史书,每一页都静静等待了解她的游人翻阅。尽管冷清寂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或许在烟雨飞花的季节,听雨轻吟花咏柳,观雨后三桥如虹卧波,古镇低调展现出最婉约动人江南水乡的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