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妈妈教我擀面条(散文)

编辑推荐 【星星】妈妈教我擀面条(散文)


作者:春风杨柳 举人,412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4发表时间:2025-05-12 13:05:34

小时候,家里饮食以面食为主,面条更是家常便饭。
   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吃面条都是自己动手擀。最初是奶奶擀面条给我们吃,后来奶奶老了,便是妈妈擀面条。妈妈经常是下班后,卷起袖子擀面条,那疲惫的面容至今记忆犹新。
   妈妈常常一边擀面条,一边把我叫到身边,教我怎么和面,怎么擀面,怎么切面条。她说和面要做到三光,就是手光、盆光、面光。擀面条要做到厚薄均匀。切面条要宽细一致。面条要做的硬硬的,这样爽口好吃。
   我上小学的时候,街上有机械加工面条的作坊了,想吃面条可以带上面粉,给一毛两毛钱的加工费即可,但是,家人总是舍不得那点钱,大多还是自己动手擀面条。
   我上初中后,擀面条的任务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我的肩上。最初擀面条的时候,和面是第一道难关,和的面不是太软,就是太硬。记得当初和面的时候,经常是面硬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反反复复多次,结果面条不是太硬就是太软,好在家人都没有什么抱怨。切面条也是一门手艺,切不好,面条不是太粗,就是太细。擀面条次数多了,我也掌握了要领,擀的面条,很合家人的口味。
   处处留心皆学问。一次,到饭店吃一碗阳春面,发觉饭店里面条很有韧劲而且颜色微黄。请教厨师才知道,是面里加了盐和碱的缘故。于是我也将面里加盐、加碱,果真擀出来的面条很有韧劲。后来又学会用鸡蛋和面,面条就更加爽口。
   高中毕业,我下乡做知青,家中擀面条的事,自然就落到了三妹的身上了。偶尔从农村回家,家人总是擀面条犒劳我,当我吃上妹妹擀的面条时,感到很温馨,一种家的温暖让我难忘。
   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可以吃上挂面厂生产的面条。记得那个时候泗洪县挂面厂生产一种空心挂面,很难在市场上买得到。这种面条细如发丝,还是空心的,取出一根竖起来点火,它能燃烧尽,真是让人感到神奇奥妙。那时如果能吃上一碗空心挂面,那真是喜出望外,妙不可言,绝不亚于今天的豪华大餐呢。空心挂面也就成为人们相互之间馈赠的上好礼品。好像机器生产的面条可以取代手擀面了。
   没有想到手擀面仍然有独特的市场,它好像是一种情感的传承,在人们的记忆里不可磨灭。
   一次,父亲生病住院,我从农村回县城来照顾他。我问父亲想吃点什么,他说想吃手擀面。这可为难我了,医院里哪有擀面条的地方?空心挂面市面紧缺,买不到的。我犯愁了。忽然想到了高中时一位同学就住在挂面厂,再想想自己是知青,找到他,能给面子吗?我犹豫不决,一边是父亲的期望,一边是我的担心,思考了很久,我还是鼓起勇气,找到了同学。没想到,这位同学为我开了后门,帮我买到两斤空心挂面。至今我还没有忘记,当时犯难的心状,站在同学面前祈求的眼神,强作的笑脸……更没有忘记那位同学热情的态度和热心的帮忙……
   当父亲吃到空心挂面,面带笑容的同时,好像意犹未尽,欲言又止。我想他是在留念手擀面吧。
   一次,回老家,乡亲们非常热情,争着要留我吃饭。还是自己的老姑站出来,说,跟我回家,老姑擀面条给你吃。听说是吃面条,我特开心。于是谢绝乡亲们的好意,来到老姑家。老家在洪泽湖边,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有的是鱼。不一会,老姑就把戈鱼理好,放到锅里煮了起来。当她把豆面面条擀好了后,锅里的鱼已经烧烂。再用芝麻叶、剁椒、大蒜泥做调料,鱼汤下面。当锅盖揭开,满屋飘满鱼香和芝麻叶的清香,吃着老姑亲手做的鱼汤面,不仅香在嘴里,而且暖在心里。
   饭后回味鲜美可口鱼汤面,原来做出劲道爽口鲜美的好面条,不仅要在面上下功夫,而且还要在汤上做文章。
   今年春节,85岁的母亲大概是鱼肉吃腻了,想吃手擀面。于是我又卷起袖子,重操旧业——手擀面条。
   面条很快擀好了。我学老姑的方法,鱼汤煮面,在碗中放一点荤油、葱花、味精、稍许辣椒酱和酱油、醋。当我把热腾腾的鱼汤面端到母亲面前时,那葱花和荤油的混合香味扑面而来,母亲高兴地说,这是地道的老家鱼汤面。看到她满意的笑容,细嚼慢咽的样子,心中不由地生了一种欣慰的感觉。感慨人生沧桑,40年前,母亲擀面条给我吃,40年后,我擀面条给母亲吃。再想想儿时的我吃起面条狼吞虎咽样子,吸着面条是口口带声呢,忍不住哑然失笑,回味无穷。时间过的真快,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
   中国民族是讲究家风家教的,讲究传统继承的。也许擀面条就是我的家风,是我家庭生活勤俭节约的传承。如今儿子不会擀面条,小孙子不知道什么叫擀面杖。一种责任忽然袭上心头,现在社会进步太快,一切都在变,习俗在变,生活条件在变,不管怎么变,但擀面条的家风不能丢,我应该教会孩子擀面条!

共 18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妈妈教我擀面条》以“手擀面”为主线,串起四代人的光阴流转的故事。文章主题朴素而深邃 ——擀面杖下的家风传承与岁月温情。作者以面食为纽带,从奶奶到母亲、从知青到老姑,再到耄耋之年的母亲,结构如时光长卷,在“和面三光”的细节中勾勒出勤俭持家之道,在空心挂面的传奇里映照时代变迁。语言质朴,以白描手法绘出生活本味。文中意象迭变却形散神不散:手擀面不仅是果腹之物,更是家族记忆的载体。机械面虽便捷,难敌“老姑鱼汤面”的烟火温情;空心挂面虽新奇,终不若为父求面时的赤子之心。结尾处“教孙辈擀面”的顿悟,立意进一步升华。此文如一碗手擀面,劲道处是岁月沉淀的家风,滚烫处是血脉相连的深情,读罢唇齿留香,心暖如春。一篇有深度的散文,推荐共赏。【编辑 高朋满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25-05-12 14:12:00
  谢谢高朋满座文友精彩的编者按。将文章点评的很透彻,也很中肯,感谢文友对文章的肯定和鼓励。
   这母亲节来临之际,一些文友要我写点什么,我想了想,就写写勤劳的母亲吧,写写家中的一些往事吧,写写一个家庭半个世纪的变化吧。
   以什么为一条主线呢,那就是擀面条。
   因为擀面条我拿手的绝活,只有亲力亲为做过的事情,才能写的完整。
   于是一篇拙文就这样勉强写出来了,请文友批评指正。
   再次谢谢高朋满座精彩的编者按。
2 楼        文友:高朋满座        2025-05-12 15:52:55
  一篇真情质朴的感人散文。感谢春风杨柳老师赐稿星星,期待您的更多精彩作品。
3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5-05-12 20:41:07
  感谢老师投稿星星文学社,文章饱含情感,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故事层层递进,属于优秀散文。祝贺!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回复3 楼        文友:春风杨柳        2025-05-12 21:45:43
  谢谢紫云朵朵鼓励,问好祝福。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