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窍用水杯(散文)
2001年与一位大学同学相会,吃饭聊天完毕,分手时老同学赠我个保温杯。杯子浑身墨黑色的,细柳柳的圆筒形,有二十二厘米高,直径不到五厘米粗,很精致。拿到手里,微微发沉,手感细腻、光滑、温润,知道是好杯。
杯好,当时却不适合我用。那时我年轻性子急,喜欢大铁茶缸散热快。从暖水壶倒一大缸水,一会儿不烫了,张嘴就能“咚咚咚”地喝。这杯倒好,本就不大,还是双层的,容水少,还挺保温。倒一杯烫水,半天凉不了。等好久放凉了,没几口水喝没了,不解渴,太麻烦。所以放进橱柜很多年,一直没用。
大约闲置五年左右吧,妻子买了个玻璃凉水壶。暖水壶存烫水,凉水壶存凉白开水。我和妻子都不喝茶,不同的是妻子习惯喝凉白开,直接从凉水壶倒凉白开。我习惯喝温水,烫水加凉白开兑成温水喝,省了烫水放凉时间。既然这样,杯子就是用的,总是闲置似乎对不起同学情谊,我就拿出保温杯,兑水饮用。
大茶缸盖子封不严,不能带水用。保温杯不漏水,又不大,方便放在书包携带。不过保温杯再保温,总是散热的。出门喝水时,最好打开盖子,水温正好。这就要熟悉杯子的保温程度,考虑水温下降快慢,兑水时控制好温度,也就是掌握好烫水和凉白开各放多少。开始用时,保温杯保温效果好,兑的烫水少、凉白开多。使用多年后,杯子保温效果下降,就多兑烫水、少兑凉白开。
杯小盛水少,没事,讨点开水不是难事。出门在外,脸上笑眯眯,嘴里客客气气,很少碰钉子。
如果杯子从家里和单位来回带,未免麻烦。保温杯放家里,单位另用杯子。我的办公室没有凉水壶,又嫌开水放凉麻烦,就买了个不太保温的透明玻璃保温杯。要的就是能保温,又不是很保温的劲儿。滚开的白水,倒上水不盖盖子,凉一会就能喝。一般不喝完,剩小半杯水凉成凉白开。一会儿再喝时,从暖水壶倒半杯烫水一兑,不烫不凉温度正好。这是又当凉水壶用了!有了经验,杯里始终存着半杯凉白开。
逐渐成了习惯,在家和从家里出门用合金保温杯,在单位和从单位出门用玻璃保温杯。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单位用的玻璃保温杯连丢带摔,换了好几个。同学赠我的保温杯,却一直完好地用着。不过原来的墨黑色,氧化得不那么黑了,有点朦胧的浅黄,我仍然爱惜不已。
一天去市里办事,保温杯里装满烫温水,放进书包就出发。一会儿有空了,想拿出杯子喝水,发现书包有点湿。坏事,可能漏水了!果然杯子上有小水珠,杯子盖朝下试试,却不漏水。拧开盖子,发现杯里的水确实少了,显然是漏了。怎么回事?不明就里。我喝几口水,在一家单位的锅炉接满开水,拧严盖子,将杯子倾斜,发现盖子与杯子的结合缝漏水。拧开盖子,仔细观察,明白了。原来密封塑料圈有了细小缝隙,开水温度高压力大,就从密封圈的缝隙挤出漏溢;水温下降压力也下降,塑料密封圈的缝隙就收缩关闭,不再漏水。
回家后,从网上新买了个保温杯。依旧选的是不太大、比较细,装四百多毫升水合金保温杯,打算专用于从家里出门带。旧合金保温杯渗漏烫水,出门带不合适,让它专门在家里用于兑水喝。
一次剥蒜时,蒜皮特别难剥。女儿说,用菜刀拍几下就省事了。我一试,果然灵验。看来生活琐事这事那事,窍门真不少。我用杯子,也算窍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