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芽】寻味中国年(记叙文) ——浓浓的年味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墙上的日历被撕了一页又一页,时光的脚步在日历翻飞的页数间跳跃,不知不觉中,卖年货的摊贩就开始高声吆喝。当日历露出大大的“除夕”二字时,家家户户的大门就贴上了鲜艳的大红春联。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
于我而言,年味是飘香四溢的圆子。午饭后,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边,外婆从厨房里端出来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糯米饭,我探头朝锅里望去:白胖的糯米间夹着点点腊肉与片片葱花,宛若大块的白玉上镶嵌着颗颗玛瑙和点点翡翠。光是那色泽诱人的糯米饭,就足矣勾起我肚子里的馋虫,令我垂涎三尺。
做圆子时,一家人分工明确,外婆先从锅里挖出一小块糯米饭,用手捏紧实,再转交给我和妈妈将它搓圆。我先将双手蘸上些许鸡蛋液,将糯米团放置于掌心,搓圆的同时还让圆子表面沾上了金黄的鸡蛋液。最后将裹上鸡蛋液的圆子,放进盛满面粉的碗里,一转一滚,就可以等待下锅。然后起锅,烧油,一气呵成。待油锅里泛起金色的油泡,外婆便将一个个裹了蛋液和面粉的圆子顺着锅沿下进锅中,“滋啦啦——”的声音一响,一个个金黄的圆子在锅里翻滚,我的心里痒痒的,在外婆身边不停的问:“圆子好了吗?”
“马上就好。”外婆应了一声。
外婆用漏勺盛起圆子,抖了抖,筛去多余的油渣,放入瓷盆中。看着盘子里一个个如金珠一样的圆子。旁边等候多时的我两眼放光,刚要伸手去抓被妈妈拦下了:“等一下,我要拍照,我拍完了再给你吃。”“好吧。”我坐在桌边静等着妈妈拍照,等她拍完了,圆子也凉了一些,我徒手朝圆子抓去——“嘶!好烫好烫!”
我拿了双筷子,重新夹了一个圆子,金黄的圆子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我象征性的吹了两下,顾不得烫往嘴里送去——“嗯!好吃!”我对着旁边还在炸圆子的外婆比了个大拇指。紧接着一口咬下去——金黄酥脆的外壳里面裹挟着喷香的糯米饭,一口下去酥中带糯,糯米的清香和腊肉的咸香同时在舌尖绽放。此等美味,让人吃一口就想吃第二口。
在我吃下第三个圆子的时候,外婆盛了一大碗圆子,并且交给了我一个任务:将这碗圆子,送到隔壁老婆婆家去。我小心翼翼的端着一大碗圆子,向隔壁走去,在门口恰好遇到了准备出门的老婆婆:“哎,你怎么来了呀?”老婆婆扬了扬手中鼓鼓囊囊的大袋子,微笑着又说,“我们家刚蒸了好多包子,刚准备给你们送过去呢!”
我捧起手中的一大碗圆子:“谢谢您,老婆婆。这是外婆送给你们的圆子,祝您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谢谢,谢谢。”老婆婆接过我手里的大碗又说,“祝你们全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然后,笑嘻嘻地把大袋子递到我的手中。
我感觉:包子也好,圆子也罢,不仅仅是一道美食,而是象征团圆团聚,象征和谐美满,象征人间烟火,象征乡亲邻里和睦相处独特的年味儿!
作者:安庆市二中东区七年级5班余欣怡生日: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