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东篱】五月的阳光点亮故乡的遥望(诗歌)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东篱】五月的阳光点亮故乡的遥望(诗歌)


作者:金刚指 秀才,1481.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7发表时间:2025-05-13 08:42:36
摘要:五月在花事隆重的谢幕中徐徐而来,羚羊的犄角又长出来新芽。

五月在花事隆重的谢幕中徐徐而来
   羚羊的犄角又长出来新芽
   那棵古树的叶子在丰茂,稠密的叶片
   划过第一声雷鸣,闪电的触角从天而降
   飞檐吊角处的那块青砖,抖落红尘
   从梦里走过的金戈铁马气势滂沱
   在天山顶上俯冲而下,一场雨
   胜利地渡过黄河,天干地支五行八卦
   都在藏书阁静默着时代
   那一声久远的钟声是以什么样的传递开始
  
   雷声沿着海风的漩涡奔腾,卷过海岸
   相连的水域里渐长的盐分在稀释
   一朵浪腾空而起,落在岸的对面
   一条鱼仰望的嘴巴吐出腥沫
   垂钓的鱼竿弯成一汪下玄月
   物理意义上的变化,一直击水千年
   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的船只
   颠簸着浪花撕碎的空间
   一只跳出三界的猴子探出毛茸茸的手
   细数海浪的海鸥低飞着,翅膀上沾满水汽
   高尔基的海燕住进书本里,尘封已久的故事
   没能在雷声劈开裂缝的瞬间衍生
  
   五月就来了,沿着太阳最远久的那束光
   重新组合着城市,挑拨离间的乡村暮霭沉沉
   一只黄栌做的拐杖再也没有探测到泥土深层的湿润
   暗流涌动的鸽子抖掉泥土,忘记清晨的那一滴露
   婴儿在高楼的空间里温顺,张牙舞爪的尘土
   沿着墙体的升温而降落
   一首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诵读韵律
   在一间间房舍里低头静哀
  
   闭上眼睛的时候,有一树记忆了多年的
   金盏花开放的山旮旯,山体上滴落的水珠
   盛满一窝碎石的核心,以此染开的页面似一张色轮表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概念,抽象的脚印
   存在于许多年前,沿着一条栈道通往南北
   山崖上的荆棘垂挂着,沿途长满的花束
   早在千年以前绽放,铁骑刻印的版本
   马匹腾空嘶鸣,长矛戳穿的岩洞里
   钟乳石洁白如月,一滴连着一滴的冰凉
   拍着溶洞的脚板,清澈的血液流出洞口
   树沿着山的皱褶而生
  
   梦回江南,那一条条见底的河沙
   细碎的絮语着,一段又一段翻新的文字
   修复着每一个来自网络的漏洞
   高高举起的手机点亮万千星辰
   远离南回归线,也没有讲清北回归线
   赤道在地球的另一端旋转成风
   长江黄河的浪涌里,鱼儿在成长
  
   抬起一只脚向南,一个劈叉另一只脚向北
   青砖碧瓦储存的岁月与风月无关
   仅有的风蚀越过千年,锈迹斑斑
   实验室里的天平在倾斜,怎么加注
   也称量不出一滴硫酸的滋味
   在弱酸性的水溶液里洁净的蓝色
   看不见一双痴迷的眼睛
  
   一条鱼游上了岸,嫌弃地看着绿叶
   翘起的尾巴举着风,可村前的荷塘
   还是在一夜的雨幕里干涸了
   牛背上穿过十年或者更远的时间在遗忘
   那些在叶片的脉络纹路里腐朽或糜烂的时光
   沿着城市的街道,欢乐成一条河
   河里早就泛着异味,没有一只八只脚横着的螃蟹
   和一只曾经在荷叶上飞舞的蜻蜓
  
   夜色在河沿上架设了灯盏
   整齐的桌椅前躺了一地的酒瓶
   青草一样稚嫩的语言在老化
   掉光毛的一只狗蜷着背舔着地面上的酒花
   映照在灯光里的河水闪着舞台的绚烂
   一只蚊子飞来了整夜的虫吟
  
   山的那边还是山,以及那棵黄栌做的拐杖
   叩响的水泥永远回答不了青石板的问题
   青苔在岩洞里沉睡,刚刚谢幕的花束
   经历了一场暴雨,那种弥留的香韵
   顺着道沿边泛起的浊浪远去
   在沿着意念宽广的自由中放飞自由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欢庆日子
   村口的那颗老树在张望着
   树叶飘过一弯又一弯,飞过一岭又一岭
   在那盏孤灯的微光里叹息唏嘘
   乡愁便断了音讯,如停电后的信号塔
  
   月亮在山尖的那棵棕树上方瘦去
   高举的棕树叶扇子一样遮挡着星光
   夜色在手机点亮的天空里闪烁
   南辕北辙的轮子沿着故事的轮回
   从一个故事延伸到另一个故事
   主角频繁更换的屏保中始终找不到
   父亲的犁划过田地的庄稼
   麦苗在黑暗中睡着了
   带着酒香的风沿着河流而下
   荒芜的古树把根扎进历史中
   弹奏着乐章的蝉,没有一只在夜里吟唱
   黄鳝沿着池塘的边缘画了一个圈
  
   点亮的夜晚早就在白昼中吃斋念佛
   佛陀的梵音住在深山老林
   栩栩如生的雕塑上趴着一双手
   在流星划过夜空的瞬间举起
   乡愁埋在泥土里,没有长出像样的秸秆
   和能够托举阳光的叶片
   山溪在遮天蔽日的林木深处
   悄悄地绕过石坎,吹着下行列车带起的风
  
   体型矮小的千岁兰沿着沙漠的纱线扎根
   一朵波浪翻卷的乌云,旋转着胡杨
   有关乡土记忆的伤口在忘却愈合
   表层金属铮鸣的躯壳内已经失去温暖
   冰冷的血液在凝结,这些与血小板无关
   成年的蚂蚁依然沿着去年的那片树叶游走
   回头的燕子找不到来年的路
   洞口前是谁扔下的最后一块牛骨头
   风干的路边荆棘林立
   在一片雪花融化和降落之后
  
   水泥路在灼热着五月的阳光
   树梢前挑逗的阴凉地
   一只虫子在仰望天空
   秦砖汉瓦摔碎的风景,有一处痕迹
   沿着始皇的城墙,磨破千年的脚掌
   登泰山而小天下的飞机
   在望远镜里,也没有发现
   草地的泥沼里下陷的那只金色的鱼钩
   草根救赎生命,安然的躺在书页里
   推开的教室门口,是谁踢走了“报告”
  
   故乡就这样的远去,沿着昨天长出的新芽
   年长的老者闭上了嘴巴,之乎者也
   剃去花白的胡须,醉翁亭环绕着
   都是山的滁州城,见闻的水声
   在文人墨客争相拜访中而泄
   但那人声去而群鸟的乐趣还停留在千年之前
   是谁在击打着暮鼓和撞击着晨钟
   那沉闷的声响沿着瘦去的肋骨抚摸心脏
   草叶儿绊倒的牛蹄印里
   有一株小草在发黄,黎明的那声鸡鸣
   在长者的梦里鸣叫着
   一弯黄土地,长满健硕的红叶李
   风景一样打湿的水泥路,两旁
   再也没有长出一棵鲜嫩的竹笋
   落满尘土的背篓,在屋檐下老去
   镰刀斧头锈迹斑斑,远处冒起的一缕青烟里
   燃烧着最后的那棵老树
   黑乎乎的森林倒下了故乡睁大的眼睛
  
   原创于2025年5月13日,首发江山文学
  

共 24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金刚指老师这首诗歌,在《五月的阳光点亮故乡的遥望》中,诗人以繁复的意象编织出一幅关于故乡与时代的长卷。“五月在花事隆重的谢幕中徐徐而来”,开篇便以诗意的笔触奠定时间基调,却在后续的表达中陷入意象堆砌的窠臼。从“羚羊的犄角又长出来新芽”的灵动,到“藏书阁静默着时代”的厚重;从“钟乳石洁白如月,一滴连着一滴的冰凉”的细腻,到“风干的路边荆棘林立”的苍凉,大量意象如同未经梳理的丝线,虽然绚丽却失之凌乱,削弱了诗歌本应有的穿透力。 诗歌之妙,在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诗人或许太想将对故乡变迁的感慨、对时间流逝的喟叹、对文化更迭的思索全盘托出,从“青砖碧瓦储存的岁月与风月无关”到“秦砖汉瓦摔碎的风景”,过多直白的陈述让诗意变得稀薄。当“牛背上穿过十年或者更远的时间在遗忘”“落满尘土的背篓,在屋檐下老去”等颇具张力的句子淹没在密集的铺陈中,诗歌本该如利剑般的锋芒,便悄然隐没。真正的好诗应惜字如金,让每一个词语都成为情感的支点。建议诗人不妨大胆做“减法”,以“黄栌做的拐杖叩响的水泥永远回答不了青石板的问题”这般充满隐喻的表达为引线,将零散的意象凝聚成情感的星河,在含蓄留白处勾勒出故乡的魂魄,让读者在字里行间,自行触摸那份深沉的乡愁与时代的厚重。以上仅为个人建议,仅供老师参考,不当之处望海涵。我们共同探讨诗歌创作。感谢老师投稿东篱,点赞,推荐【东篱编辑:吴炜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5-13 08:58:08
  感谢老师对拙作中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创作是一个人的事,但成长就需要言之凿凿的教导和驯化,唯独如此,万丈高楼才能平地起。问候老师开心快乐,敬茶以致谢!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13 09:59:41
  五月,只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作者以繁复生动的意象的不断转换,将当下的,历史的,未来的,都纳入诗句,构成一幅时光长卷,故乡并不孤单,是在自己的旋律中,不断成长。铺陈于故乡有关的,故乡就丰满。在诗歌层次上是否可以寻找一个线索?这样可能就会感觉被诱引进入,顺理成章。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5-13 10:10:36
  感谢老师的指点迷津,当我再次读自己的诗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某种内心的独白并没有表达清楚。甚至于选取的意象失去生命力,显得浑浊。可能与这几天遇到的难题无法解决有关。写诗就必须炼字,而学习古韵就是炼字的最佳途径。未曾想,写了几首古韵,利用AI检测,竟然疑似100%生成。努力修改,进入红线地带,100%AI生成。便也迷糊了。通过吴炜枫老师和您的指点,我不在纠结这些了,100%AI生成就生成了。朱自清的《春》不也被AI怀疑了吗?问候老师开心快乐,敬茶以致谢!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