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花香】挫败美国新军事冒险(散文) ——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故事
美国新的军事冒险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范佛里特(1951年接替李奇微任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后来出任驻韩“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的“金化攻势”草草收兵,朝鲜战场又现了暂时的平静。战争已进入第3个冬天,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伤亡和失踪减员,已达12.5万人,取胜毫无希望。美国人民怨声载道,美国士兵厌倦不满,都企盼战争早日结束,美国的盟国也想从这场战争中脱身。美国当局感到,战争不能再这样僵持下去了。要么赶紧签署停战协定,结束战争;要么孤注一掷,大打一场,胜利地结束战争。时值美国第34届总统大选。如何结束朝鲜战争,是选民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经担任过欧洲盟军总司令的艾森豪威尔,10月24日的竞选演说中公开许诺,如果他当选总统,他要亲自去朝鲜努力赢得朝鲜战争。这一许诺,对他击败对手赢得大选,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后,履行竞选时许下的诺言,于1952年11月29日开始朝鲜之行,期待着找出迅速解决朝鲜问题的出路。12月2日,艾森豪威尔一行到达韩国。在韩国的3天当中,艾森豪威尔与克拉克、范佛里特等美军高级将领及韩国总统李承晚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谈,视察了前线几支部队。在会谈中,美军的高级军官们都主张,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谈判还不成功,惟一的办法只能是不顾一切危险,全力发动一场进攻。李承晚更是极力主张扩大进攻,并且要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当时艾森豪威尔未表示明确意见。不过,他内心也想,美军不能永远停留在一条固定的战线上,继续承受着看不到任何结果的伤亡。
1952年12月5日,艾森豪威尔一行离开汉城回国。抵达威克岛时,他在“海伦娜”号巡洋舰上,主持召开了新政府内阁主要成员会议,确定了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基凋:谋求“体面停战”。所采用的手段,一是大造声势,让中朝方面了解美国政府决心扩大战争的企图,从而威吓中朝方在谈判中屈服,从而“体面”地结束战争,这是最理想的结局;二是加强军事准备,以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来打破僵局,达到按“美国条款”来解决朝鲜问题的目的。两种手段双管齐下。
新上任的国务卿杜勒斯提出了用“三齿耙捕龙”遏制中国的战略,给中国施加全方位的压力,迫使中国在谈判桌上让步。所谓“三齿耙捕龙”战略,就是:一根齿从韩国出来,准备扩大战争;另一根从台湾出来,就是“放蒋出笼”,即解除杜鲁门政府的“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规定,鼓励台湾蒋介石对中国大陆发动牵制性的进攻;第三根齿从印度出来,即通过印度警告中国,如果再不让步就要大打,甚至要使用原子弹。艾森豪威尔很欣赏这个战略。
在朝鲜战场上,克拉克(1952年4月任美国远东地区总司令,并在5月接任联合国部队指挥官)制定了一个大规模军事冒险计划,即所谓的“8-52作战计划”,主要内容是:发动一场大规模的陆、海、空军联合的攻势作战,把战线推进至元山一平壤一线。
美国制定新的军事冒险计划的同时,也积极开始了准备行动。克拉克频繁进行了登陆作战演习和空降作战演习;还以空投、海上登陆、陆地派遣等手段,大量派出特务,到中朝军队后方和朝鲜东西海岸进行侦察、破坏活动;1952年底,美国为韩国新建的第12和第15两个步兵师及6个独立团、28个炮兵营,基本完成组训工作;美国空军增调第1战斗截击机联队到日本。1953年初,“联合国军”调动频繁,地面部队在笫一线共有17个师,其中美军4个师,英联邦军一个师,韩军12个师;在第二线,有美军3个师、韩军2个师另3个团的机动兵力。在朝鲜战场,美军保有3个师作为机动后备部队,这是自朝鲜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一次。这样,联合国军总兵力达到了120万人,地面部队有24个师,其中韩军已经达到了16个师,连同其海空军兵力有64万人。
志愿军反登陆作战准备
对美国的恫吓,中国人民是不怕的。毛泽东主席在政协会议上讲话说:“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就准备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中国领导人和志愿军总部分析,在停战谈判搁浅、美军在正面战线无所作为的情况下,美国要打破僵局,很有可能进行最后的军事冒险。军人出身的艾森豪威尔出任新一届美国总统,主战的杜勒斯出任新一届政府的国务卿,增大了美国在朝鲜进行最后军事冒险的可能性。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已经黔驴技穷,其手中的王牌只剩下原子弹和大规模登陆这两招了。但是,美国不敢轻易使用原子弹,可行的只剩下大规模登陆的最后一手了。因此,中国中央军委和中朝联军进行了积极的备战,重点进行反登陆作战准备。
首先,调整战场部署,增加朝鲜前线军事力量。不但原定回国的第38、39、40军3支从入朝打到现在的劲旅调往西海岸反登陆,还将国内第2批轮换的第1、16、21、54军4个主力野战军立即抽调入朝,6个铁道兵师也入朝抢修备用新线路。到1953年3月,在朝志愿军已达19个军,8个地炮师,5个高炮师,2个坦克师,10个铁道兵师和一个公安师,连同各特种兵部队、铁道兵团和后方勤务部队等,共达135万人,志愿军在战场上的兵力达到最高峰。志愿军空军14个师500架飞机也准备投入作战;海军开始在海湾布设水雷,加强海岸炮兵,还有一个鱼雷艇大队和一个海上巡逻大队,参加了反登陆作战准备。志愿军担负东西海岸防御的部队,装备和兵员都得到了补充和加强,特别是反坦克和曲射火器较前有较大的增强。整个战场部署调整的完成,使志愿军和人民军无论东西海岸的防敌登陆,还是正面战线防御,都有了充足的作战力量。在构筑工事的间隙,海岸防御部队重点进行了反登陆(打军舰、岛屿要塞守备、海岸防御)、反空降、反坦克的基本战术和步、炮、坦协同战术训练。正面部队进行了以阵地阻击、坚守坑道、连续反击、反空降、小部队活动为中心内容,贯穿步、炮、坦协同作战的训练。
其次,构筑永久性防御工事。从1952年末到1953年春,180万中朝联军连同朝鲜的广大百姓日夜施工。至1953年4月底,东西海岸和正面战线,共挖掘坑道8090条,总长720余公里;挖堑壕,交道壕3100余公里;构筑600余个永备工事和10.9万个各种掩体。加上在此之前构筑的工事,坑道总长达l250余公里,堑壕和交通壕总长6240公里,接近于中国的万里长城(6700公里)。在东西海岸均构筑了反空降和反坦克阵地。东西海岸和正面战线形成了绵亘1130公里、纵深20---30公里的以坑道为骨干的完整防御体系。
第三,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和储备作战物资。决定新建龟城一球场一德川线铁路,同时改善辑安至球场原有铁路。成立了中朝新建铁路理事会,负责监督新建铁路工作。同时,志愿军抽调力量改善和维护公路交通网络,在整个战区的公路交通有了很大改善,形成了一个前后贯通、左右衔接、此断彼通、彼断此通的运输网络,有力地保证了运输。此外,志愿军还储备了够全军吃8个半月的2.5亿斤粮食和12.38万吨弹药。
这次反登陆作战准备,引起美国当局的高度重视。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一旦联合国军按计划在朝鲜发动进攻,必定遭到中朝军队拼命的抵抗,中朝军队已经构筑了坚固的坑道防御工事,不害怕“火海战术”和原子弹,联合国军并无胜算。战争将长期打下去,无法预料何时收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这种看法。如果硬是要进行军事冒险,艾森豪威尔在竞选时的诺言—尽快结束朝鲜战争和降低财政赤字—就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艾森豪威尔不得不知难而退,其军事冒险计划只好胎死腹中,转而寻求被其单方面中断的停战谈判。
志愿军空军和防空部队的作战
志愿军和人民军反登陆作战准备开始以后,美国空军发现志愿军和人民军在纵深地区大量调动,认为这可能是一次酝酿中的攻势准备,于是,从1953年1月至4月,对朝鲜北方进行了一系列的轰炸破坏活动。4月12日,志愿军第50军副军长蔡正国将军被炸牺牲。人们从蔡将军的上衣荷包里,找到了一张纸条,那是他头天才写好的给妻子的信。信中写道:自己在朝鲜前线一切都好,部队打的都是胜仗,让妻子不要挂念。等这次战役过去,他就请假回来看她和6岁的儿子。没想到这封信成了蔡将军的遗书。蔡正国将军有勇有谋,文武双全。毛泽东主席惊闻蔡正国将军牺牲时,痛惜地说:“又折我一员骁将!”
反登陆准备开始后,志愿军空军按照毛泽东、彭德怀的指示,积极与美空军展开斗争。1953年1至3月,志愿军空军共出动战斗飞行399批4093架次,共击落美机50架,击伤16架。美军进袭机群123个,有97个被志愿军空军阻截于清川江以南,有效地保卫了鸭绿江至清川江一线的一些重要目标,掩护了地面部队的反登陆作战准备。4月份,志愿军空军又取得击落美机20架、击伤5架的战绩。这期间,涌现出许多空军功臣和战斗英雄。
反登陆准备开始后,志愿军防空部队在统一的计划下,制定了反登陆,反空降作战方案及与野战部队协同作战计划,加强了志愿军防空部队和中国东北地区的防空力量,对高炮部队、探照灯部队和对空监视部队的部署进行了调整,并在美军可能空降地区构筑了反空降阵地。组建了联合情报站,集中指挥空军和防空对空勤务部队,组成了完整的对空勤务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