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微型小说 >> 【家园】两棵树的和解(微型小说)

编辑推荐 【家园】两棵树的和解(微型小说)


作者:太行飞剑 进士,6533.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6发表时间:2025-05-14 09:13:37

两棵树的和解(微型小说)
   /张凤英
  
   从前在太行山深腹有个石佛堂,石佛堂里面住着一位老和尚,门外有两棵高大的树木:一棵叫做香椿树;另一棵叫做臭椿树。每天晚上子时一到两棵树总要吵架。老和尚听了很多年,终于有一夜听烦了,走出门来,仔细听听两棵树吵架是为什么。
   只听见香椿树说:“我的味道非常香,可以做香椿炒鸡蛋;也可以做凉拌香椿,我对人们有用。”
   臭椿没有说话。香椿还说:“你臭哄哄的讨人厌,活着有什么用?死了算了。”
   这一下子把臭椿惹急了,臭椿很不客气地说:“每一棵树都是有优点的,都有生存的价值。我是上等的木材,树干笔直,木纹美观大方还经久耐用。太行山区谁家娶媳妇盖新房子,不都是用我做房梁?还用我做炕沿木。再说了,我的臭味可以避免虫蛀,是一款好木料的优点,绝不是什么缺点。”
   “我们香椿树与枣木一样是红色的,最适合做寿材。”香椿树一点也不服气。
   臭椿树说:“我们是刘秀当年封的树中之王。”香椿树立即反驳:“那是你们巧取了桑树的功绩,当年刘秀南征北战,又累又渴,是桑树上的桑葚救了他;后来封赏的时候,你们臭椿冒名顶替……”
   臭椿大声叫道:“你胡说!我们没有!”
   香椿说;“这个冤案,不仅我知道,松树也知道,气的松树跳了悬崖;气的桑树爆了肚子。你看看如今太行山的松树还在悬崖边上,桑树还爆破着肚子。只有杨柳树不管不问,还在河边自由自在地生活。”
   经过香椿和臭椿的一番争吵,老和尚终于明白了香椿和臭椿不和睦的原因。原来它们有这么多年的积怨,是一个难题。于是老和尚来到菩提树下,问:“对于这样的恩怨,该如何化解呢?”
   菩提树说:“不管三七二十一,活在当下是硬道理。”老和尚突然顿悟: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改变未来,只能认真地活在当下的此时此刻。
   于是老和尚将自己的心得告诉了香椿树和臭椿树,告诫他们不要计较几百年的恩怨,更不必为明日的谁对谁错争论;每一个事情都有他的来龙去脉,每件事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于我们现在的树来说,活在当下是最重要的,两棵树要茁壮成长,要抛去烦恼,要快乐的生活每一天、每一刻,就要摈弃前嫌,共同面对新世界环境的困难,团结友爱,和谐共处,看到自己的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互相理解才能和睦相处。不必夜夜吵架,互相折磨、消耗能量。老和尚最后总结说:“你们仔细看一看这莽莽的太行山,她养育了多少生灵,功劳不比你们大多吗?优点不比你们多吗?你们听见她自己表扬自己了吗?老子道德经里说:‘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贤德。’懂了吗?”
   香椿树和臭椿树听了老和尚的话,羞愧不已,立马握手言欢了,和解了,成为最好的邻居,共同守望着石佛堂的大门,成为一道太行山的靓丽风景,他们的故事也成为当地百姓茶余饭后的美谈。
  
   张凤英100%原创首发与江山文学网站

共 11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两棵树的和解》以寓言式笔触,将树木拟人化,在香椿与臭椿的纷争中,暗藏对偏见与历史恩怨的深刻反思。作者借老和尚与菩提树的点化,传递“活在当下,相互理解”的智慧,揭示放下执念、接纳差异方能共生共荣的哲理。故事短小精悍,以树喻人,在轻松诙谐的对话中,映照出人际关系的相处之道,引导读者跳出是非之争,以豁达之心拥抱生活,极具现实启迪意义。感谢发文分享!建议加精!【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5-05-14 09:14:39
  这篇微型小说构思精巧,将香椿树与臭椿树赋予人的情感与言语,借二者的争吵展现偏见与误解。通过老和尚与菩提树的点化,自然引出“活在当下,相互理解”的主旨,以小见大,将深刻哲理融入简单故事。情节紧凑,语言朴实流畅,以树喻人,生动诠释了摒弃前嫌、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与思想性。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回复1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5-05-14 13:40:45
  这篇寓言体小说试图以独特的"树格化"叙事,构建起太行山深处的生态哲学剧场。用"刘秀封树"的民间典故,将植物特性转化为文化记忆载体:香椿的食用价值与臭椿的木材功用,暗合传统文化中"材与不材"的生命辩证;松树跳崖、桑树爆肚的传说,则赋予自然景观以历史创伤的象征意味。老和尚的顿悟并非简单的劝和,而是引导生命在时间维度中实现自我认知——当香椿意识到自身"活取生伐"的宿命,当臭椿参透"大器晚成"的真谛,这场持续百年的争论终于升华为共生的智慧。不知道写作意图是否实现
2 楼        文友:书者茶道        2025-05-14 11:07:03
  每一颗树都有每一颗树的价值,其实社会上每一个也都有每个人的价值,因此不能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每个人的价值体现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没有谁好谁不好之分,也没有谁卑贱谁尊贵之分!一篇很有意义的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5-05-14 13:41:28
  这篇寓言体小说试图以独特的"树格化"叙事,构建起太行山深处的生态哲学剧场。用"刘秀封树"的民间典故,将植物特性转化为文化记忆载体:香椿的食用价值与臭椿的木材功用,暗合传统文化中"材与不材"的生命辩证;松树跳崖、桑树爆肚的传说,则赋予自然景观以历史创伤的象征意味。老和尚的顿悟并非简单的劝和,而是引导生命在时间维度中实现自我认知——当香椿意识到自身"活取生伐"的宿命,当臭椿参透"大器晚成"的真谛,这场持续百年的争论终于升华为共生的智慧。不知道写作意图是否实现
3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25-05-14 13:42:00
  这篇寓言体小说试图以独特的"树格化"叙事,构建起太行山深处的生态哲学剧场。用"刘秀封树"的民间典故,将植物特性转化为文化记忆载体:香椿的食用价值与臭椿的木材功用,暗合传统文化中"材与不材"的生命辩证;松树跳崖、桑树爆肚的传说,则赋予自然景观以历史创伤的象征意味。老和尚的顿悟并非简单的劝和,而是引导生命在时间维度中实现自我认知——当香椿意识到自身"活取生伐"的宿命,当臭椿参透"大器晚成"的真谛,这场持续百年的争论终于升华为共生的智慧。不知道写作意图是否实现
太行飞剑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