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云水】艾草,岁月的印记(散文)
一
幼时,每到端午节,母亲一早起来就会忙着包粽子,父亲则把采割回来的艾草,用一根细绳捆扎好,挂在进大门左边的木柱上。这两样事年年如此,从未变过。艾草特有的清苦香气,就那样无声无息地浸透了岁月,成了我一生最难忘的味道和印记。
八岁那年的端午节,一大早父亲就催我赶快起床,叫我和他一起去山上采艾草。正在厨房里包粽子的母亲见我慢腾腾,懒洋洋的样儿,就对我说,你还不想去,前段你感冒了,咳嗽不得了,我用艾草和陈皮煮水给你喝,才把咳止住。赶紧和你父亲去,多采一点回来,这东西可管用了。等会可能你大哥会回来过节,你们早些回来,好一起吃粽子。听母亲这样一说,我想到对艾草还认得不太准,何不借此机会,了解认识它,就跟着父亲出了门,向村背后的山坡走去。
一路上,看到村里不少大人小孩从山上下来,手里都拿着艾草。父亲对我说,今年我们来晚了一些,可能采不到好的艾草了。我边走边问父亲,这艾草只有这里生长吗?父亲回答说,这个山坡上的土壤肥沃,阳光很充足,排水较好,在山坡的右旁有一条小水沟,常年淌着溪水,特别适宜艾草生长。这里的艾草长得粗壮鲜嫩,质好味纯,寨里人们每年都会来这里采割。
来到山上,我看见前面斜坡上有一大片像艾草一样的植物,就高兴地对父亲说,你看那里,有一大片呢。父亲笑着说,你这是指鹿为马,那哪是艾草嘛,那叫野艾蒿。表面看去,它和艾草有些相似,但仔细看,它们差异可大了。先说植株,艾草植株高大,茎部呈淡绿色,靠近地面的根部稍木质化,野艾蒿植株相对矮小,茎干较细,茎部颜色为紫红色。再从叶片上看,艾草叶片较厚,两面都长有不会脱落的绒毛,叶面看起来胖胖的,叶片周围的锯齿也小得多,野艾蒿叶片较薄,外表为鲜绿色,上面分布着密集的凹点以及白色小点,成熟后没有绒毛。还有用鼻子闻一下它们的味道,已不一样。艾草具有独特的清香气味,较为温和、芳香,而野艾蒿的气味则较为浓烈、刺鼻。
随后,父亲说,近处的艾草被菜完了,我们走远点看看。于是,我和父亲穿过山坡,来到偏远一些的小沟边,父亲用手一指,你看,那就是艾草。我抬眼一看,哇,溪边旁的一小块平地上,艾草密密匝匝地簇拥着,新叶嫩得仿佛能掐出水,老叶透着油亮的墨绿,叶片背面覆着细密白绒,在晨光下闪闪发光。那天,我和父亲不仅采到了最好的艾草,还妥妥地认准了艾草的样子,收获满满。
二
果真,如母亲所说,父亲刚把采回来的艾草挂好,大哥就回来了。一家人吃完粽子,坐在坎子上乘凉休息时,微风轻拂,送来阵阵艾草芳香。我问大哥:“为啥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都要挂艾草呢?”大哥喝了一口茶,对我说,这一习俗由来已久。古时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疾病流行,毒虫出没,而艾草的特殊气味可驱虫辟邪、净化空气,起到防疫保健的作用。于是,人们就把它当着守门的卫士,让毒虫不敢进屋。随后给我叙摆起了一些与艾草有关的传说故事。
唐朝时期,有一个名医叫孙思邈,这人天资聪慧,自幼好学,经常跟随父亲上山采集草药,学到了不少用草药治病的技术和方法。有一天,他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上山玩耍时,有个小伙伴不小心把脚崴了,肿疼难忍。这时,孙思邈想起父亲给他说过,有一种野草可治此症,一看山上到处生长着这种野草,便随手拔了一株,把叶子放在嘴里嚼烂后,敷在小伙伴的受伤部位。不一会儿,肿痛就逐渐消失了。大家问他这是什么草?孙思邈见那位小伙伴受伤时,一直哎哟哎哟的呻吟,灵机一动,便把这草取名为“艾草”。
还有一个传说讲的是唐朝年间,农民起义首领黄巢耳闻目睹当朝统治者贪腐昏庸,苛捐杂税繁重,而民众不堪重负,便组织民众揭竿而起,与朝廷抗争。那时恰是五月,黄巢率兵来来到邓州城下,在城外勘察地形时,遇见一位年轻妇女,背着她大哥的遗孤,却让自己的亲生儿子走路。妇人说宁愿让自己孩子受苦,也不愿侄儿遭罪,为的是不负大哥托孤之意。黄巢听后,对这位年轻妇女肃然起敬,立马挥剑砍下路旁艾草和菖蒲,让妇人拿回家去,挂在门上,并严令将士,凡遇门上挂有艾蒲的人家,一律给予保护。妇人回城后,把这事告知了左邻右舍。第二天恰是端午节,邓州城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艾蒲,黄巢信守承诺,领兵离去。此后,端午节挂艾草菖蒲的习俗就一直流传至今。
大哥话音未落,我立马问他,啥叫菖蒲呢?大哥笑了一下,对我说,你真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过,不懂就问,这也是好事。接着对我说,菖蒲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叶丛翠绿,端庄秀丽,芳香扑鼻。它一般生长在河岸边或小溪旁,可作香料或驱蚊虫,茎、叶可入药,能辟秽开窍,宣气逐痰,解毒杀虫,它同艾草一样,同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一些地方,会在端午节时,把它和艾草一起挂在门上。
那天,听了大哥的叙摆后,我想起来了,家门前小河边长有这种植物,就不声不响跑去小河边,扯了一把回来。大哥一看说,对,这正是菖蒲。之后,大哥叫我把它和艾草一起挂在门旁。老家人们看到我家挂菖蒲后,也纷纷效仿。从此,每到端午节,寨里人家门旁不仅挂有艾草,还有菖蒲,多了一名守门的“卫士”。
三
当时,我人小,不懂事,与艾草之间发生了不少趣事,至今回想起来,让人忍俊不禁。过去,在夏日炎热的夜晚,没有现代的驱蚊设备,人们就会点燃艾草来驱蚊。艾草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带着特殊的香气,能让蚊虫避而远之。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点上一把艾草,在烟雾缭绕中聊天、纳凉,既享受了夏日的悠闲时光,又免受蚊虫叮咬之苦,就好似过河洗脚——一举两得。
有一天晚上,我想到家里茅厕蚊子多,去解手时,蚊子老是翁翁叫着,飞来飞去,有时叮咬在屁股上,让人奇痒难受。正好,艾草能杀虫,就在门上拿了一颗艾草点燃,去茅厕里解手。没想到一不小心,把厕所边的一小堆草引燃了。情急之下,我赶忙舀粪水灭火。唉,有惊无险,火是灭了,可弄得我全身是粪水,臭气熏天。回到屋里,父母亲见我这样子,以为我掉进粪坑了。当知道事情经过后,一边叫我赶快把衣服换掉,一边忍不住哈哈大笑。
又一次,我和母亲去息烽县新场乡的表嫂家去玩,表嫂活泼开朗,爱开玩笑,为逗我好玩,晚上趁我睡着后,悄悄用锅烟墨混合水,把我脸涂得黑黑的。第二天早上起来,表嫂指着我说,包公来了,大家看到我,笑得前仰后翻。那时,我人小,不知道包公是谁?妈妈知道是表嫂干的好事,一边笑一边打水给我洗脸,随后对我说,你家表嫂想把你变成包公,让你今后长大了,能像包公一样不徇私情,秉公办事呢。
当时,正值清明节,表嫂家所在之地流行用艾草做青团的习俗。人们将采摘回来的艾草,洗净、煮熟、捣烂,然后和糯米粉等混合在一起制作青团。我看到表嫂儿子比我小,就悄悄用艾草汁抹在她儿子脸上、手上,把她儿子弄成个“小花猫”,大家一看笑个不停,说我怕大欺小,人小鬼大。不过,印象最深的是表嫂家的青团,吃起软糯香甜,带着艾草独特的清香,让我回味无穷。
多年来,每到端午节,我都要到市场上买一把艾草,菖蒲挂在自己居住的宿舍或小区住房门旁。常言讲,小小单方治大病,别看这小小的艾草,有时作用可大了。最难忘的是2017年冬天的一天晚上,天寒地冻,寒风刺骨,身患脑梗瘫痪在床的母亲不小心受凉感冒,咳嗽不止。我赶忙让妻子将房前挂的艾草摘下,洗净后放入陶瓷锅中,用水慢煮。不一会,水汽升腾,苦涩而又清新的艾草香味弥漫开来。
随即,我小心将母亲扶起坐在床头边,看到她一声连着一声的咳嗽,上气不接下气,苍白的脸上泛起病态的潮红,额头上冒着虚汗,心里焦急万分。我赶忙叫妻子把熬好的艾草水端来,小心吹凉,随后一勺一勺喂到母亲嘴里。我见母亲眉头紧锁,知道这药极苦,就像小时候母亲哄我喝药那样,慢慢地,一口接一口地喂母亲。
那些天,我守在火炉边,小心翼翼地给母亲熬艾草药,看到药罐里冒着一股股热气,恍惚间,回想起自己小时时常生病,母亲总是不厌其烦,整夜守在床边,用各种法子为我减轻病痛的情景。如今,我又用这带着自然力量的艾草,为母亲治病,岂敢怠慢。于是,我每天和妻子一道,按时让母亲服用艾草药水,晚上用温温的艾草药水给她泡脚。渐渐地,母亲的咳嗽声平息了,身体又逐步恢复了正常。我看到母亲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心里好生高兴。
转眼间,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即将到来,不用说,到时我仍将会来个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去买把艾草和菖蒲挂在门旁。艾草,就是我心中永远飘着的一朵祥云,它苦涩与清香相互交织的味道,恰似生活的滋味,早已融进了我生命的岁岁年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