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山小筑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春山】药事二三(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春山】药事二三(散文)


作者:迷途的娃娃 白丁,4.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发表时间:2025-05-14 17:18:47


   记得我六七岁的时候,感冒鼻子不通,头疼,当时家里没药,村里也没医生,我妈妈给我捣了一头大蒜,敷在我的脚心上,说是这样治感冒。
   刚敷上没有什么感觉,不一会儿就觉得脚心发热,我妈说发热才起作用,又过了一会儿,我的脚开始疼了,我妈又说疼了才好呢,疼了效果更明显。后来,我疼得实在受不了,哭得嗷嗷叫,奶奶正好来我家,赶紧把蒜泥给我刮掉,一看我的脚心已经通红了,气得直骂我妈是不是亲妈。我妈讷讷地说:“您以前不是也这样治过么?”
   奶奶哭笑不得:“什么都讲究火候,啥事都不能胡来?再说还得看人辩症呢!这大蒜啊,也算是一种中药材,这药能乱用么?”
   我奶奶可不是医生,但是懂不少治病的小偏方,在我印象中,咳嗽喝过奶奶熬的梨水,感冒也喝过葱白生姜醋热水,似乎还有丝瓜瓤熬的水,具体治疗的是什么已经记不清了。
   我对我奶奶是有些崇拜的,总觉得身边的一些小东西都能让她恰到好处地使用,还有她说的话很深奥,值得人琢磨,虽然当时我琢磨也琢磨不懂,但是在之后的人生实践中奶奶的话会在某一刻忽然出现在脑海中,让我顿悟。
   我家里真正意义上的喝中药治病,还是始于我的奶奶。那一年奶奶得了气鼓病,就是肚子胀气,硬得像鼓,还总是打嗝,打得频繁还很响。我听大人们说,得气鼓病的主要原因还是生气引起的,好像是因为我三奶奶把我奶奶气着了,那时候在我看来,我奶奶是最好的奶奶,而我三奶奶就是白雪公主里面的老巫婆。我很是担心巫婆对我奶奶下了咒,就一步不离地跟着奶奶,奶奶慈爱地看着我:“妞妞不担心,奶奶抓几副中药吃吃就没事了。”我狠狠地点头,好像头点得越狠,奶奶说的话就越能实现一样。
   奶奶不知道从谁家借了一个药罐,把中药包打开,药倒进去,又用碗量着倒了三碗水,奶奶说中药讲究定定时量,添多少水,用多大的火,熬多长时间,剩多少水,都有讲究。奶奶熬药的时候,我就坐在旁边盯着,中药罐里冒出苦涩的味道,我吸吸鼻子问奶奶:“这中药是不是很难喝?”“确实不好喝,只是妞妞要记住,良药苦口利于病啊,生了病,就得吃药。”药熬好后,奶奶拿了抹布垫着药罐的两只耳朵端下来,又从我的作业本上撕下来一张没有写字的纸,灶台上放了一个大碗,然后把纸盖在药罐上,慢慢往碗里倒,我很惊奇地发现那张纸竟然挡住了药渣,把药水过滤到了大碗中。奶奶把大碗里的药几口喝下肚,我能听到咕咚咕咚的吞咽声。等奶奶喝完,我赶紧递上早就准备好的温开水,让奶奶漱口。
   那药渣要熬上两三次,才肯扔掉的,奶奶把废药渣包在一起,让我拿到街中心倒掉,这个风俗我是不懂怎么来的,只是听奶奶说过去有人看不起病,会把别人倒掉的药渣再拾回去熬一熬给病人喝,也有不少治好病的。现在想想,把药渣倒在街口或许是有送走疾病的意思,也或许是给别人提供方便呢。之后又听说了几种解释,大约是把药渣倒在街口有让人帮着踩病的意思,也是寻求一种心理慰藉,至于那想让踩到的人带上病魔这种说法,我自动给忽略了,这种解释有些恶毒,也不符合中医治病救人的初衷。可是那些从街口走过的人,谁不是小心翼翼地绕道而行呢?除非是毛头孩子追赶打闹着过来,会不小心踩上去,或是把药渣踢散,自己的鞋子脏了,整个街口也脏了,毛孩子回到家之后还要被大人修理一顿,就此看来人们对于那药渣还是有些避讳的。
   现在啊,不光是城市讲究管理风貌,到处是柏油马路或者是水泥路,农村也是一样,房子盖得整齐,大街宽敞平整,基本上见不到街中心有药渣了。这个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不仅仅是物质发展,更多的是思想认识的提高,大约人们都已经明白,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但是那些附带着主观愿望的习俗却是有点虚无缥缈的。可是当人陷入到了绝境之中,又总是需要一些希望的。于是就在今年某天晚上十二点左右,我因为一件急事回家的晚,正碰到一个大妈往街口倒中药,一边倒还一边四下看,有点鬼鬼祟祟的样子。我也有些不好意思,别人不想让你看见,可是又正好到了跟前,我俩都有些讪讪的。我听说,他们家有一个三十岁的儿子,得的是绝症,说是各处都看了,看不好,真是希望中药能够给他们带来奇迹啊。可惜后来,那家的儿子还是走了。其实,我早就知道无论是什么药,都有治疗的盲区。这个认知,还是来源于我奶奶。
   当年奶奶喝了几副中药以后,肚子慢慢变软了,也不打嗝了。我觉得中药很神奇,可是我奶奶说:“药只是辅助,关键还是在人,想开了,气散了,再加上中药辅助,自然也就好了。”我问:“那要是想不开呢?就一直病着吗?”奶奶摸了摸我的头:“傻孩子,想不开本就是一种病啊。”嗯嗯,奶奶想开了,病就散了。我记住了奶奶的话,立志做一个想得开的人,我可不想生病呢,于是,长大的我就成了阳光开朗的女孩子,直到现在,我从思想到灵魂都无比健康,身体也很棒。
   之后,奶奶又喝过几回中药,我记得奶奶每次喝完中药后紧皱的眉头和眼中的苦涩,我以为奶奶是又有了什么想不开的事情,可是奶奶说:“想不开是一种病,但是也不是想得开就不生病了,我的身体呀都被你的叔叔们掏空了。”
   我奶奶生了十多个孩子,存活下来的有十一个,我爸爸兄弟八个,加上我的三个姑姑,再加上我们这一代的孩子们,我们家可是“大户人家”。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里,我的爷爷奶奶养活这一家子可不容易,年轻时候还不明显,奶奶上了年岁之后,身体上吃的亏就显露出来,这样那样的病就没有断过。小毛病奶奶就用偏方,既省钱又治病,可是自从那次气鼓病之后,偏方再也不起作用了,于是,我们家院子里经常飘出中药的味道。后来,我慢慢就觉得奶奶的生活就像是中药一样是又苦又涩的。
   奶奶的人生啊,被生孩子占据了大半的时间,然后就是给孩子娶媳妇,我大伯娶了媳妇生了孩子,我二伯娶了媳妇生了孩子,我奶奶又生了我八叔。儿子没照顾完照顾孙子,孙子刚开始照顾又有了老儿子,谁叫那时候没有计划生育呢!和儿媳妇一起生孩子的尴尬奶奶经历了,年复一年的忙碌奶奶逃不掉,她就像是被戴上枷锁的牛,只能拼尽全力拉套。
   我上初二那年,奶奶又开始打响亮的嗝,我问奶奶是不是又要犯气鼓病了,劝她有什么事要和妞妞说,要想得开。奶奶说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也没有什么不舒服,可能是胃有点小问题,不用担心。可是我总有种不祥的预感,这种预感果然可悲地被证实了。奶奶开始吃不下东西,去医院检查之后,霹雳就在我们全家头上炸开,奶奶患了食道癌。是的,那个时候医院有检查条件了,我们家也有条件了,在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时候,辛苦了一辈子的奶奶却患上了癌症。
   奶奶不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想喝中药来治,我爸爸和叔伯们不同意,他们把奶奶送到了安阳,希望大医院能挽救奶奶的生命。奶奶说:“一辈子没进过大城市,没想到生病了倒是进城了。”我是从小跟奶奶睡的,孙子辈里我和奶奶最亲,我二姑去安阳看奶奶的时候,我也跟去了。十几天不见奶奶,没想到再见时奶奶已经瘦成了皮包骨头。我哭得稀里哗啦,奶奶却带着微笑说:“我看这世上没有能给我治病的药了,我这嘴里哪哪都是苦的,你说是不是喝中药喝得多了,苦味就散不去了?你给奶奶剥个糖吧,甜甜嘴,只当这辈子都是甜的。”
   我把糖剥了,塞到奶奶嘴里,奶奶说:“真甜。”我看见奶奶的脸上是挂着微笑的。
   “你知道中药里有一味药叫当归吗?”
   我摇摇头。
   “当归,当归,就是该回去了呀。可是,我舍不下你八叔,还有你们这些孩子啊。”
   我知道,奶奶的人生是苦的,但是因着有她对孩子们的爱,她留恋着这个世界。
   后来没多久,奶奶就去世了。
   悲哀在奶奶的坟头盘桓着,那栽下的幡生了根,发了芽,长成了一棵小树,又长成了一棵大树,我也慢慢长大了参加了工作。
   忽然有一天,听说一个同事的妻子跳楼了,撇下了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刚生下三个月,大家都说她患上了抑郁症。抑郁症大多都是想不开造成的,我又想起奶奶说的话了,想不开本身就是一种病啊。听说,中药治疗,对抑郁症是有效果的,可是,想不开又没有人关心的人,是等不到喝中药的机会的。有时候药能治病,却不能医心。没多久,那个同事再婚了,三个孩子都跟着爷爷奶奶过,离了母亲的孩子,不知道还能抓住多少幸福。
   后来又听说,我们单位一个同事得了食道癌,做了手术之后跟正常人没什么不同。我不由又感叹,我的奶奶何其不幸啊,当时有条件检查出癌症,却没有条件治疗,现在有条件治疗了,奶奶早已经去世多年。如果,当年采取保守治疗,用中药调理,不知道我奶奶是不是能多活些年头呢。
   我喝中药,是前不久的事。本来是陪着同事去看医生,她身体出了点小问题需要调理,到了之后,同事撺掇我也让医生把把脉,我很是不以为然。我一向认为我自己的身体很棒。医生给我把了脉,开始问我一些问题。
   “腰酸不酸?”
   “不酸。”
   “腿疼不疼?”
   “不疼。”
   “眼睛呢?”
   “没什么问题啊。”
   我暗暗有些小得意,认为有些中医总是习惯性地问一些套路问题,一般来说谁多多少少不得有些症状呢?
   医生笑了笑:“你说话多了是不是气短?”
   我犹豫了一下,这倒是有一些。
   “上楼是不是几步就开始气喘?”
   紧接着的几个问题,让我越来越忐忑,因为想一想还真的有。
   “你的气血严重不足啊,肾虚严重,几乎摸不到你的肾脉。”
   我的脸色有些白了,医生说这样子我比我的同事要严重啊。那个医生说,有时候,病是潜伏着伺机而动的,它不动,似乎没事,可是一旦让它找到突破口,它就会狠狠咬上一口,咬出伤疤来。听得我心惊肉跳,又觉得很有道理。
   走的时候,我和同事一人带了十天的药。
   好好的人怎么就开始吃药了呢?我总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奶奶那个时代可是不到万不得已不吃药的。这时代变了,条件变了,大约是富贵病也增多了,调理性吃中药的人也增多了。比如有调气血的,有调美白的,有调白发的……别说,吃了四十天的中药,感觉还真有些不一样了。最起码的一点,说话的中气变足了。
   一次同学聚会,我和当了医生的同学聊起这个话题,他说:“学了中医之后,才知道中医的学问很深,用中药来对抗癌症,也已经在某些领域得到证实。”又谈到刚刚过去的疫情中,中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在啊,中药中医已经走向世界了,很是受一些外国人信赖,甚至比在国内还吃香。
   我笑着敬他酒:“希望你将来成为中医大师,来,喝。”
   喝了几杯,我似乎有些醉了,朦朦胧胧中入了梦,梦中,奶奶正端着碗喝药,眉头皱着,眼睛笑着。
  

共 42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谈的是中药,也是往事,更是对奶奶的怀念,从奶奶熬的梨水,煮的葱白生姜醋热水到奶奶生病之后开始喝中药,写到奶奶对我的教诲,“生了病,就得吃药”“想不开就是一种病”,再写到奶奶一生的辛劳和付出,奶奶的生活就像是中药一样是又苦又涩,奶奶生了癌症,最终离我而去。我们看到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形象,她养育了多个孩子,勤劳和蔼,豁达乐观;我们读到了祖孙之间浓浓的深情。文中穿插的关于中药的习俗,也让读者扩展了视野,结尾处写到自己与中药,也让读者了解到中药的发展。中药是我们国家宝贵的财富,其走向和传承也值得注意。一篇写人叙事的好文章。推荐阅读。【编辑:只留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25-05-14 17:19:43
  欣赏佳作,问好娃娃。
温暖向上,以心相交
2 楼        文友:石子舟        2025-05-15 10:14:31
  说是药事,实则处处写的是思念,处处是对奶奶的怀念。欣赏佳作。
梦想仗剑天涯,诗书剑侠一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