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花香】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 ——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故事
夏季反击战役第一阶段
为了尽快结束战争,恢复和平,朝中在停战谈判中做出了让步。不料,美军得寸进尺,竟然出尔反尔,提出了更加无理的要求。他们把中朝方的让步,误认为软弱可欺,叫嚣用飞机大炮迫使中朝联军接受他们的无理要求。美国当局重新拾起军事冒险的计划,讨论和制订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的方案,其中包括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使用原子武器等。此外,美国朝野仍有一些人公开反对妥协,竭力鼓吹发动进攻,取得军事上的胜利。韩国李承晚集团更是极力反对在没有取得完全统一的情况下的任何停战,叫嚷要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进攻,在必要时单独作战。李承晚在写给艾森豪威尔的信中说:如果达成一项容许中国人留在朝鲜的和平协议,韩国将要求那些不愿意进攻敌人的所有盟国离开韩国。如果美国武装部队要留下,那么他们就得跟着韩国军队一起,向鸭绿江推进。
美韩的战争叫嚣,引起了中朝军队的愤慨,指战员们都想狠打他们一顿,挫一挫他们的嚣张气焰。1953年3月31日,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王建安致电志愿军总部首长邓华、杨得志并报中央军委、彭德怀,分析了前线形势,建议在5月上旬发动一次战役反击。志愿军总部和中央军委都赞同此建议,决定发起夏季反击战役,狠打美韩军一顿,挫一挫他们的嚣张气焰。
志愿军总部于1953年4月30日至5月4日召开了会议。研究制定了战役指导方针和具体部署:(1)战役的目的主要是消灭敌人,锻炼部队,配合谈判,改善现有阵地。战役指导的基本精神是“稳扎狠打”。必须有周密细致的准备,必须确有把握才发动攻击;一定做到“不打则已,打则必歼,攻则必克,守则必固”。(2)要贯彻“零敲牛皮糖”的作战思想,攻击目标的守敌以不少于两个排、不超过一个营为限。攻击目标要既利于我隐蔽接敌,又便于兵力展开和发挥炮火威力。(3)兵力部署。志愿军和人民军在正面第一线共展开7个军和2个军团,从西至东依次为:志愿军第十九兵团指挥的第65、第46、第1军;第九兵团指挥的第23、第24军;第二十兵团指挥的第67、第60军;人民军第3、第7军团。每个军各增加一个师,并配属强大的坦克、炮兵及其他特种兵部队。(4)各军在战役开始之前,仍积极进行小型攻点作战,吸取经验,创造条件,并掩护战役企图。各部选择目标后,由兵团统一报志愿军总部审核,各兵团首长及司令部切实掌握战役准备,这是战役胜利的关键。根据会议精神和部署,志愿军第一线各兵团均召开会议,具体研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1953年5月13日晚,志愿军第67军对韩军科湖里南山阵地发起攻击,夏季反击战役第一阶段开始。至5月25日,第一阶段进攻作战结束。经过14天的激烈战斗,志愿军先后对联合国军20个目标(连5个,排12个,班3个)攻击29次。除1次攻击失利外,其余28次均按计划攻克了阵地,歼灭了防守之敌。据志愿军方面统计,共毙伤俘联合国军4100余人,自身伤亡1608人,双方伤亡比为5:2。与此同时,人民军第3军团攻击了大房谷东南棱线目标,打退韩军反扑3次,歼敌130余人。
夏季反击战役第二阶段
志愿军夏季反击战役的第一阶段,虽然动作不大,但对美方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志愿军在战场上作战的胜利,朝中谈判代表的揭露和驳斥,以及国际舆论的敦促和谴责,促使美国当局不得不作出妥协。1953年5月23日,美国当局给克拉克下达训令,主要内容是:关于遣返战俘的谈判,放弃停战后立即就地释放不愿意遣返的朝鲜籍战俘的建议,同意将这些战俘同中国战俘一样全部移交给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实际上,美国当局的这一决定,基本上接受了朝中方面5月7日的方案。
但是,美国提出的新方案遭到了韩国总统李承晚的激烈反对。李承晚紧急通知韩国参加停战谈判的代表崔德新,不再出席谈判会议。此后直至朝鲜停战实现,韩国代表再没有出席谈判会议。韩国代表的席位则由一名泰国将军顶替。
美方没有理睬李承晚的反对,在1953年5月25日的谈判中,撤回了将不愿意遣返的全部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就地释放”的建议,接受了朝中方面5月7日所提的方案,同意将不愿意遣返的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全部交给中立国遣返委员会。这就解决了战俘遣返谈判中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停战谈判有了较大的进展,可望很快达成全部协议。
李承晚见美国不顾他的极力反对,竟然与共党妥协,气得浑身乱战。他于5月30日再次给艾森豪威尔写信,反对停战。李承晚及其政府公开声明:不能接受联合国军的新方案,坚决反对“不规定朝鲜统一的任何国际协议”。叫嚣“反对任何妥协”,要“进军鸭绿江”,“单独打下去”,还在汉城、釜山等地导演了反对停战的所谓“群众游行”。
李承晚阻挠停战谈判的捣乱,令中朝联军十分气愤,中朝联合司令部决定发起夏季反击战役第二阶段的战斗,确定打击目标主要是韩军,力求大量消灭其有生力量。对英军阵地暂不攻击,对美军也不做大的攻击。这样,面对韩军的东线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郑维山),便成了这一阶段战斗的主力。
1953年5月27日晚,志愿军第67军(军长邱蔚,接替病逝的李湘)第201师以4个连的兵力,在200余门火炮支援下,向韩军第8师3个连据守的栗洞南山及其比邻的690.1高地东北、西北蛹山腿发起进攻。经过激战,歼敌一个连另8个排。从28日至6月4日,先后打退韩军第8师一个排至5个连的反扑41次,共歼敌1700余人,并巩固占领了粟洞南山和690.1东北山腿。
同日晚,第60军(军长张祖谅,接替韦杰)第180师在师长李钟玄指挥下,发起了向方形山的进攻。为达成战斗发起的突然性,李钟玄师长把侧翼进攻部队3个连,提前一天潜伏在接近敌人阵地的松林内,正面进攻部队进入前进坑道。攻击开始时,突然以108门火炮猛烈射击,敌人“方形山”阵地表面工事大部被摧毁。炮火准备之后,步兵4个连分9路同时对敌9个点发起攻击。经21分钟战斗,即全部占领阵地,全歼韩军第5师防守的2个连及配属分队。
接着,第二十兵团决定进攻883·7高地、949·2高地和座首洞南山。这三处位于金城以东,在敌凸出防线顶端的一侧,是敌金城地区防御之强点。兵团司令郑维山的部署是:以60军攻打883.7、949.2、973高地;67军主攻座首洞南山;68军为第二梯队。
郑维山在龙门山紧靠60军临时指挥所的南北贯通的坑道内,开设了兵团前指,这里距敌阵地不足2000米,能直观战场情况。这里山势崇峻,地形复杂,不便通行。韩军阵地高于志愿军阵地,可以居高临下实施严密的炮火封锁。志愿军若以通常的手段接近敌人,必然拖长接敌时间,增大部队伤亡,难以保持突击力量,也容易失掉战机。为了缩短攻击距离,减少伤亡,保持发起进攻的突然性,6月9日晚,郑维山下达命令,令60军军长张祖谅指挥60军15个步兵连、4个机炮连、4个营部、一个团指挥所共3500余人,秘密向距敌前沿300米的有利地形和树林内隐蔽潜伏。至10日凌晨4时,所有人员全部潜伏完毕。
这么大量的部队在敌人眼皮底下潜伏,是相当困难的,他们进行了非常严密细致的组织实施工作。战士们为了避免锨镐、水壶碰响,便缝了布套。潜伏时不能抽烟,大家都把卷烟纸和烟丝上交。进人潜伏区时,后面的人踏着前面人的脚步前进。上坡先把活动的石头搬掉,再回过头轻轻地拉第二个人,下坡一个挨着一个地坐在地上,慢慢往下溜。衣服挂破了,脸手刺出了血,都忍耐着。在敌前潜伏下来更是难熬,嗓子多痒也不能咳嗽,困倦了轮番休息,遇到打鼾和说梦话的都赶忙推醒,蚊虫和蛇鼠侵扰也要忍受。敌人的冷枪冷炮,漫无目标,炮弹落到潜伏区,有战士被炸着,但都顾全大局,忍受着剧烈疼痛,甚至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先后有张保才、苟子清等30多名战士躺在血泊里。就这样,3500余人的庞大队伍,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潜伏了19个小时而未被敌人发觉,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10日下午2时,第542团报告,发现有5名敌人向潜伏区接近;第543团报告,一个班的敌人在烟幕掩护下向7连潜伏区游动。张祖谅下令:“用炮火打掉他们!”监视炮兵立即打过去一阵排炮,将敌人的两股散兵驱跑了。
郑维山电话询问情况。张祖谅简要报告后,郑维山叮嘱:“平安度过了十几个钟头,但不能松劲,越接近天黑,越容易急躁麻痹,要注意。”还告诉,他和兵团杨勇司令员(准备接替郑维山)、王平政委(准备接替张南生)、张南生政委,还有3兵团许世友司令员、杜义德副政委来指挥所看他们今晚的战斗。
20时20分,郑维山发出“开始”的命令。张祖谅立即指挥第180师540团2连和第181师侦察连及543团侦察排按预定计划,在炮火掩护下向949·2高地两翼发起佯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敌见来自两个方向的攻击都指向949·2高地,便集中一切兵力火力进行还击。敌人中了声东击西之计。
20时30分,志愿军60军大规模的火力急袭开始,500多门火炮一齐发出怒吼,敌阵地上一片火海。急袭7分钟后,炮兵延伸;延伸3分钟后,再急袭;5分钟后再次延伸,5分钟后再急袭,几个来回,将敌工事大部摧毁。20分钟后,炮火向敌阵地纵深延伸。潜伏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分为13路,同时向预定目标发起攻击,很快突破了敌人的前沿阵地,并击退敌多次反击,歼敌8000余人。这时,敌人才明白过来,原来主攻方向不在他们判断的地方。
这场潜伏攻坚战,用70多分钟,就奇迹般地夺取了敌人东部战线883.7高地和902.8高地的几个重要支撑点,面积达10平方公里,全歼韩军第27团,首创志愿军进入阵地战以来,1次进攻作战歼敌一个团的范例。志司于6月12日向60军发来嘉奖令。
再讲67军进攻座首洞南山。座首洞南山位于北汉江西岸4公里处,由十余个山头组成,主峰处在群山中央,海拔高度673米,主峰有东西、南北山脊各1条,状如十字交叉,故又名十字架山。该山除2号支撑点有一狭窄山脊与志愿军防守的地区相连外,其余均与志愿军前沿阵地隔沟相望。这里是韩军第8师右翼轿岩山主阵地的主要屏障,由该师第21团防守。它是敌人东线最坚固的阵地,经过两年的经营,构筑有坑道、盖沟、交通壕、掩蔽部,设置铁丝网、地雷区,在山腰山顶之间构成3-4层明暗火力点,形成了火力密布交织的环形防御体系。特别是主峰阵地,构筑三层坑道,上下坑道用旋转式的木梯相连通,俨如地下楼房,设有火力点30余个。李承晚曾到此视察,吹嘘这里是“模范阵地”、“京畿堡垒”,成为韩国部队各级军官参观见学的基地。
1953年6月12日夜,郑维山下令67军向座首洞南山发起进攻。军长邱蔚接令,迅速命令早已待命的第200师两个团、第201师一个团开始行动。21时正,200师师长李静下达命令,随即数百门大炮射向座首洞南山,敌人的炮火顿时变成了哑巴。为保证战斗的突然性,参战各团在敌人的前沿前构筑了秘密屯兵洞700余个,炮兵和坦克发射阵地100余个。在进攻开始的前一天夜间,将9个步兵连秘密开进潜伏区和屯兵洞内。在炮火准备后,67军各部队从潜伏地一跃而起,立刻向各自的目标发起冲击。第600团第5连是攻击主峰的尖刀连。进攻中,连长牺牲,指导员负重伤。突击排长任志明挺身而出,自动代理全连指挥,攻占了主峰。经1小时30分钟的激战,67军占领了韩军第8师第21团全部阵地,向敌纵深推进了4公里。这是继883·7高地之后,又一次突破敌一个团的主阵地,1次歼灭敌一个团大部的胜利战斗。6月14日,受到志司通报表扬:“67军反击座首洞南山打的好”。
1953年6月15日,由于按照双方实际控制线划定军事分界线的工作即将完成,中朝联军停止了主动进攻,夏季反击战第二阶段作战结束。在第二阶段作战中,志愿军对美军及韩军5一个团以下阵地发动了65次进攻作战,给韩军第5、第8师以歼灭性打击,在北汉江两侧占领了美军及韩军3个团正面12公里、纵深3至6公里的防御阵地,扩大阵地面积58平方公里,共毙伤俘美军及韩军4.1万余人。志愿军伤亡1.7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