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芳华】凤凰山上那些事(散文)
今年的四月十九日,我跟户外俱乐部又去位于涝峪的凤凰山爬山。这也是近几年,进入四月就开始计划的事。由于我不太喜欢爬休闲线路的山,凤凰山只有十公里多,因此并没有入我的眼。直到四年前的四月十七日,才第一次去凤凰山。打动我的是介绍上说“凤凰山”得名于神话传说:“凤凰神鸟飞过时在此地下了两个蛋,从此有了凤凰山。”还对山上的紫荆花也有些兴趣。
那次在通往山顶的路上,如愿赏到开得正艳的紫荆花。秦岭山脉中有三处看紫荆花的地方,在我看来凤凰山上是最壮观的,也是我最喜欢的,主要是能近距离观赏,人在紫荆花下走。看过紫荆花后继续爬坡向上。爬上一个山坡后山路平缓了,近乎平路时前方出现很多座房子,房前屋后古树成荫。显然这是个山村。走近看到多座高大的砖瓦房沿山沟修建,还有一座小学教室。除一户有人外,其他家家落锁。这位在此养蜂的村民给游客说,这里就是凤凰村,他们都是在这个小学接受教育。并说凤凰山土地肥沃,山美水秀,祖先在此生存数百年了。九年前为响应退耕还林,村民迁到山下居住了。
我很喜欢这个位于两山夹一沟内深山中的村子,虽然人去村空,却依然很美。家家房前屋后的果树依然春来开花,秋结果实,依然坚守着主人们在此生活的场景。只是看着那花开一树,和废弃菜园里冒出的韭菜,心里还是有些伤感。这样的废弃山村,在周至一带的深山中常见,有些规模很大,不仅有学校,还有乡政府办公地。可我每每遇见,心里都会五味杂陈。既为老乡们不再受限于交通不便而高兴,又为居住和养育了祖祖辈辈人口的山村而惋惜。现在这些村子都成了爬山人的休息地。
原认为这里是山顶,却看到好多人继续前行,我也跟随着向上登顶。从村子向前的这一路上,看到路边山坡旁全是昔日开垦出的小片土地时,感到村民的粮田并不够多。出乎意料的是往上走了约一公里出树林后,居然清晰地看出山坡上全是过去的庄稼地,直达千米外的山顶。这也太意外了,这么多土地,村民怎么能吃得完哟!
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往上走了一段后抬头看到前方山顶上,出现了用粗细不等木棍做的栅栏,长得像是将山顶全围了起来。在路正前方是简易却完好的栅栏门。远远地望过去,栅栏门似云关一样高高在上,里面全是蓝天白云,简直太梦幻了!看得我怦然心动,这是我喜欢的。于是我加快步伐,想要尽快迈入大门。突然从高高的栅栏里传来了犬吠和牛哞,以及隐约听到白云之中众人的话声。正在疑惑时,从身后走上来一人,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听见牛叫了,说明主人还在上面。”闻此言,推断上面有放牧人,围栏是圈养牛羊的。
急行爬长坡,气喘吁吁地来到了栅栏门前,视野里出现的惊得我脱口喊出:“怎么会是这样呀!”目眩了,眼花了,恍惚!栅栏门里的景象、震惊得让我抓紧木棍门框,才能证明这一切不是虚幻。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山顶的百花园中坐落着一排房子,高台的大院子里站满了游人!
经过片刻的目不暇接和不知所措后,我狂喜地决定将目光从脚下推向山顶,由近及远尽观美景。栅栏边的这片土地上是开满金色黄花的蒲公英,多得如同种植的一样,阳光下灿烂夺目!人从小路经过,真是走上了金光大道。再往前是犁好待种的地上芳草如茵,野花烂漫,似锦毯一路铺向房院下面的土台后,又翻上房前大院子的边上成了花墙。恰似主人站在墙边挥洒出的花田,实在太养眼养心了。
我高兴地走过花径,从西边的这一头走向院子,迎接我的是一棵盛开的苹果树,那白里透红的花瓣是那么的鲜艳,看得我心生欢喜。这是由三座房子连成一排的土墙瓦房,高大宽敞,典型的关中一层半高结构。可以看出西头的这一座是牲畜房。干净平坦的大院子里全是用餐的人,过节一样热闹。
向院子东头走去,看到的让我又惊呆了。下方是院子高台和山坡做围墙的小果园,里面梨花,苹果花,海棠花,沙果花,和桃树下花瓣一地,树下草绿野花开,真是满园花儿争奇斗艳!如此盛况,让我感到这农家的主人是多么的浪漫,才将这里打造得如此漂亮。
目光穿过小果园,看到了另一种景象。果园外边有一个大磨盘,磨盘下面的土地上,两位老人正在牵牛扶犁耕地,老太太牵牛,扶犁的是位老先生。地边还有一只黄牛正摇着尾巴观望,两只狗跟着老人们在地里玩。
原来这对老夫妻就是这里的主人!他们面色黑红,个高体瘦,身板挺直,精神矍铄!两位操着河南话的老人回答着游客们的询问"你们看我有多大年纪?"游人说"快七十了?"老人仰起头大声说;"我八十三,你婶八十了!"众人惊呼:"啊!不可能吧!八十多了还能种地!"大婶得意地说:"这山上的地,全都是俺们种的,现在正种土豆呢。"说话时都没有停下手脚。本想和两位老人聊聊,可看着他们正在犁地,就不忍心破坏这幅温馨和谐的画面了。便在一旁静静地望着,分享春光里最美妙的时刻。
这幅原始农耕的画面,如同穿越时空一样看呆了我,还感动着我!两位说着河南话的老人,再现我幼时在河南老家乡村的画面!唯一不同的是,我们那里是大平原,更没有春暖花开的果树!这里则更像是人们心中向往的世外桃源,精神享受的乐园!让我由衷地佩服两位热爱生活的老人!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总是听到房后山顶上传来的喧哗声,声音很近,却又看不到山顶。决定上去一探究竟。上去的路,在上来时的那头。我退回到那棵苹果树前,看到上山顶的路是土台阶,台阶和两边的土坡上全是野花绽放。在这里我也看明白了,房子的高度与山顶持平,显然是就地取材,人工将山坡开挖成院墙,为房子挡风。拾步台阶,走至一半抬头一看:“啊!”彻底要惊掉我的下巴了!山顶上竟然是绿油油的麦田!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老人的房后山顶上还有庄稼地!怎么也没有想到山顶上是大平原!
这片足球场大小的麦田,再次见证了老人的勤劳。长方形的田地四边平直,东边与北边田埂紧连山坡,房后的南边也是田埂,唯有西边沿田埂有一米来宽的路。肥沃的田里麦子茁壮成长,油绿闪亮。田间无杂草,土质松软到手按下去手印完整,这是两位老人辛勤劳作和对土地热爱的写照!
我走到麦地东边,激动地坐在田埂上,看着面前随春风起舞的绿色麦浪,瞬间便醉了!这块麦田比我平原故乡上的更有诗情画意。麦田的对岸在蓝天白云中,站起来看是在万山之上,完全是空中的麦田。在麦地的周围全是兴高采烈的游人,如同是在赞美歌颂,其乐融融;我把目光掠过宽阔的绿浪扬波,对岸那在云中的大路上,成队的游人在大路上摆拍,要么齐步列队,统一步调大步向前,高歌《我们走在大路上》,要么一队人员翩翩起舞走过。
那一边的他们,是走在一边是白云,一边是绿浪的天路上;麦田这一边的我,完全是正在欣赏天地间的风光大片,场境如梦如幻却很真实。这诗和远方都在眼前的意境让我沉醉,感到时光美妙极了!也感叹自己是多么的幸运,走进了这方净土乐园!
从此便爱上了山顶有麦田的凤凰山!当下就约定麦子金黄时我要来,来年春天的这个时季更要来!
当年麦子金黄时节,因封控未能成行,同样的原因让我连续两年与凤凰山失约。直到去年春暖花开时才终于赴约重游。小院里依旧花团锦簇,热闹如过节;山顶上麦浪翻涌,一切宛如初见,净土乐园没有变!
大娘正在院子里招呼游客。时隔两年,老人的样子一点没变,身板挺直,声音洪亮,腿脚麻利。她说大叔正在午睡。这话让我觉得老先生真是不一般,这样的嘈杂声中都能睡着。那天,大娘笑容满面,热情迎接众游人从花地中走上来的模样,完全应了杜甫的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我问老人在此独居会不会孤单?大娘一脸幸福地说:“我们老两口有福得很呀,几乎天天都有游客上山,好多都像儿女们一样亲。我得招待大家,忙得连地都是在游客下山和还没有上山时才有空种。疫情期间大家都不来,我们才很不习惯呀。”这话把我逗笑了。老两口选择的山顶生活,可真是快意人生啊!
今年与去年相同的日子,我又来赴约了。这次虽与去年时间相同,却因持续长久的干旱和高温,让凤凰山上的紫荆花已开败了,瀑布也窄了许多。今天也是禁山两个月后开禁的第一个周末,山上人多过万,使得土层厚的凤凰山上无风起尘烟,走得裤腿上全是土。还有太阳很晒,燥热难耐。可只要想到山顶上的麦田,这些对我来说不足为道。
走出树林,远远地看到那入了云端的栅栏,心里一热,快步而上。走进栅栏院门,首先看到的又是房子周围春花烂漫,鲜花簇拥。只是通往老人房子的田地上,小太阳般的蒲公英开得很稀少。心想可能是太旱了,土地干得老人们都还没有翻动。
兴冲冲地走上院子,院子最边上的这棵苹果树,在春光里开得花枝招展,热烈奔放,鲜艳娇美的花儿看得我心生愉悦。院子里依旧是像过节一样的热闹。我没有多停留,决定先去看麦田。再一次踏上通往山顶的简易土台阶上,心里便乐开花了。台阶走一半,忙抬头看山顶。这一看,惊得我险些跌倒:山顶麦田消失了!
昔日麦田成了裸露的土地!这太意外了!老人们怎么不种田了?我赶紧退回到院子,这才发现两位老人和黄牛以及狗,羊等等都不在了。总之,老人们一起生活的活物均不存在,人去院落空。
我失落地又上山顶。看到麦田下面的梯田上一样没有种植,杂草丛生,野花开满。在麦地上的最西边,有两行间隔有序的粪堆。以此推测,老人们应是还准备种麦子的,只是突发事情让他们离开了。
此刻依然平整的田里,竟然鲜见杂草,那一溜粪堆却很显眼。难道是被游客们踩光了!眼下这块庄稼地上站满了快乐的游人。这个场面让我怅然若失,无法面对。只好看向老屋,唯见屋顶隐现梨树繁花中。雪白掩映下,土坯瓦房的旧红瓦更显沧桑。忽觉诧异:从前怎未留意有这么多的白梨花?
下山时又经过老人们院子边上的那棵苹果树,再看那如同迎客的花树时有些伤感,这一树的花红,今年是无主人赏了。到家三日后,得知老先生在春节前几日去世。视频中看到是由经常来爬山和常年帮助他们干活的驴友们,挖穴安葬在麦田下的山坡上。这队驴友又将老人们的所有家产变卖(牛都是他们牵下山卖掉),年后将老婆婆送下山,安顿在河南老家的亲戚处,使无儿无女的两位老人终得善终。
这般结局倒也圆满。我也释然了。感谢两位老人让我得见山中净土。更钦佩老先生的人生抉择:活着时觅得一处好地方,与相伴的人活成了神仙眷侣,最终又长眠于此(视频看到是下山采购生病后,专门让这队驴友背他回山,半月后离世。)。这是何等通透!
他们还遇到一众好人。用这些驴友的话:“逢年过节我们都来祭扫,还是有这么多人,比那些有亲人的还隆重。”这时候,我的耳畔仿佛又响起大娘的话:我们老两口有福得很呀……
凤凰山上的这些事,再一次提醒我们,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景皆非永恒,唯有珍惜当下!
202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