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走进蟠龙古镇(散文)

精品 【天涯】走进蟠龙古镇(散文)


作者:沁香一瓣 探花,2208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9发表时间:2025-05-16 11:08:24

【天涯】走进蟠龙古镇(散文) 在上海青浦徐泾镇东,有一个历史久远的蟠龙古镇。古镇保留着完好的河道以及两边极具历史观感的古朴名宅和现代商业街宅等,距离上海国家会展中心1600米,是上海市区附近具有浓厚人文历史和文化韵味的一个古镇。
   百闻不如一见。春末时节,我和文友一起来到蟠龙古镇采风。在当地一位热心的志愿者介绍下知道:古镇已有1400多年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隋朝时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古镇景点优雅,这里有寺、有庵、有阁、有堂、有桥,有景。这里水陆交通方便,在清朝中叶时,镇上已经开设典当行、布庄等行业。由于水上交通方便,船来船往,生意十分兴盛。这里的人们因从事耕织和经商从各地聚居于此,形成了东西长一里,南北长半里的繁华鼎盛的“十字街”商业和居住地,一度成为上海近郊典型的江南富庶水乡。抗战期间,镇上已有米行、碾米厂10多家,成为向上海市区输送粮食的郊区主要集镇之一。
   蟠龙古镇地处盘龙汇、盘龙塘,是古时吴淞江途经的五大河流之一,这里的河道迂回曲折,古有“蟠龙十八弯,弯弯见蟠龙”之说。那时候,人们进出古镇,大多靠船只通行。船在水上,每转一个弯,都能望见蟠龙居住地,但当船在水上航行时,总是要化好长时间才能来通过转弯绕道后进入河畔的村落。又因河道盘旋弯曲,形如游龙,故这个村落被人们叫做盘龙村。后来又把村落叫做蟠龙村和蟠龙镇。又因为镇内主要的河道蟠龙港两边,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支流,所以在河道上建了好多桥梁。蟠龙古镇的占地面积有12.2平方公里,建镇历史已有三百多年。
   关于蟠龙镇名字的来历,除了河湾形成之说外,当地还有以下一些故事传说。一是相传蟠龙镇原来是一个靠近大海不远的小渔村。一天,村里有一只金蜘蛛在海边草丛中玩玩耍,被一只凶猛的捕蛛鸟看到,就不顾一切地追逐捕捉金蜘蛛。就在金蜘蛛十分危急的时候,被正在大海海面巡逻的一条巨龙看到了。巨龙见金蜘蛛危在旦夕,使出神招,把捕蛛鸟吓得掉进风浪后被浪吞没。而金蜘蛛却安然无恙地被龙风吹在了小渔村的上空,闪闪发亮的金蜘蛛和巨龙一起,如玩游戏似的在空中一起蜿蜒盘旋。后来,这个地方忽然变得兴盛起来,小渔村形成了一个镇。为铭记这个传说故事,人们就把镇取名为“蟠龙镇”。
   二是传说在明代时,朱元璋带兵与元军作战时被困于此地,面对气势汹汹的元军,他手持两把战刀,大喝一声,带领将士发力勇猛冲向敌军,势如破竹一举打败元军,最终得天下。故人们把这个渔村取名为蟠龙镇。所以蟠龙镇有着悠远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蟠龙古镇景色秀美。早在古代,古镇人以古镇拥有著名的十景。它们是:江村野店、曲水萦居、柳榆晚照、群鸟归林、龙江古渡、桥畔渔泊、松涛夜听、洛阳佳种、古寺鸣钟、文阁潭经。由于古镇风景名声在外,从四周和远道而来的赏景客一年四季都有。
   如今,经过改建后的古镇旧貌换新颜。进镇的第一个景点就是蟠龙庵。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也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热心的志愿者介绍中知道:这是座名庵由原“蟠龙大寺”(普门教寺)与圣堂两个寺院合并而成。蟠龙大寺原位于镇北,圣堂位于镇南。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蟠龙庵恢复宗教活动,之后逐渐开始重建大殿、配殿及附属建筑。2001年获准登记,成为蟠龙庵。
   进入庵内,只见人头攒动。天王殿前香火缭绕,大雄宝殿前面放着宝塔式香炉上,刻有“蟠龙庵”三字。大雄宝殿的西山墙上有“释迦牟尼佛一生”介绍。在庵进门的西侧有一座曲桥,曲桥由两座亭子相连,自成优雅一景。通往庵旁边的曲径林深处,有风清影竹的诗情画意之美,感觉进入了清静凉爽的世界。
   在蟠龙庵外的小路和一片空地上,设置了近200多个各种各样小商品和传统文化饰品等摊位,吸引了来来往往的游客挑选购买。由北向南,就是古镇中的南北要道。石板铺成的路道两边,是古镇商业的集中街区。
   江南水乡的古镇离不开桥,蟠龙古镇也不例外。沿着河街一直向南走,就会看到古镇著名的蟠龙桥,又名香花桥。此桥的石材都是花岗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单孔石拱桥。据介绍,此桥自元至元庚辰年(1334)始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重建。此桥长15.6米、宽3.3米、高3.8米、拱跨5.5米、拱高3.3米。桥南北两个桥堍各有15级石阶,南桥堍尚存的楹联上写着:“辉腾宝地彩虹高”清晰可认。寓意这个地方充满了光辉和活力,如同一条彩虹高挂在美丽的河道上,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地方。2001年5月,该桥经修饰后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过香花桥,就会看到一栋结构精巧的小楼,楼前人头攒动。这里是蟠龙镇唯一的一处木结构轩廊,以“雪竹轩”命名,用以纪念明代诗人冯淮曾经在蟠龙的居所。相传冯淮生前十分爱竹,写下了众多的吟咏雪竹的诗文。木结构传统院落包括前后二进,院落中保留了一口年代久远的古井。第二进的前廊檐下,还有鹤颈轩遗构。此屋在修饰时,工匠师傅对二层木板的外墙,按照传统的构造工艺进行了修复,重新进行了油漆饰面。对损毁坍塌严重的屋面上的瓦片,进行了翻修,又增设了防水层。檐上的青苔、院中的水井,结合雪竹旧时的诗,仿佛流逝的时光又重新回到了院落里留驻,再现此屋的悠雅别致。
   如今,经过修缮后“雪竹轩”,现成为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分展馆。这是由印尼华裔余德耀先生创办的一家非营利性展馆机构。是一座集艺术展示、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现代化美术馆。馆内,收藏了众多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展出艺术家的重量级装置作品,为来此观赏的游客提供了一场艺术盛宴。游客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到美术馆所展示的高端作品之艺术功力,具有历史与现代艺术文化的交融之美。
   从“雪竹轩”往西,一路穿街过桥就是蟠龙湾,就是古镇的著名的程家祠堂。这里也是抗日纪念地,隐匿于硬山顶、小青瓦的屋宇间。程家祠堂系蟠龙镇程氏所建。当地留有民谚“一个诸翟镇,比不上蟠龙一程家”,方圆数十里都知道,可见程家在当时当地的影响有多大。
   岁月回望,1938年3月,由当地古思浜人民抗日自卫队领导顾复生牵头,在程家祠堂召开了青东地区交朋友会议,周边地区的七宝、黄渡、方家窑、重固、青范乡等地的自卫队领导和骨干参加了会议,顾复生在会上作了“团结奋斗、一致对外”的发言。会议一致同意顾复生提出的加强合作和一致抗日的主张,并建立了青东人民抗日自卫队,这次会议为统一青东地区抗日武装力量创造了条件。这段抗日历史伴随着程家祠堂一直被保留至今,成为纪念青东抗日武装及抗日根据地的纪念地之一。
   如今的程家祠堂在保护性修缮下重获新生,在这里还能体验到生动的蟠龙古镇的地域文化与特色风物。如今,这里已是蟠龙文化展览馆。游客们可以在程家祠堂内欣赏到青浦的非遗项目:如土布染织技艺、稻草编结制作技艺、青浦水印版画、茭白叶编结制作技艺等,感受青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古镇除了有名望的香花桥(蟠龙古桥),还有一座闻名的古桥叫凤来桥。凤来桥位于蟠龙桥的西面,从桥南的小巷往西走一段路就到了。在古镇的河道上设一龙和一凤两座石桥,寓意是龙凤呈祥。古镇中的蟠龙河原是东西走向的,但在经过这里时河道时来了一个九十度的转弯,这样就变成了南北走向,这也是河道所形成的一道特殊风景。凤来桥是一座单孔石梁桥。一式的花岗石材,桥上有石条栏板,端部设置抱鼓石,系重力式桥台。此桥设计简洁,结构完整。石梁外侧刻有蔓草图案,桥边还刻有“凤来桥”和“嘉庆拾年同人公建”字样。据说此桥名是在典故“凤皇来仪”中取“凤”“来”两字而为。又说是古代在建桥时曾有飞翔的凤凰鸟在桥上停留,故名。“凤来桥”寓意是人才汇聚此镇。据说在民国年间,此桥的石级部分还被铺设了水泥坡道,供脚踏三轮载货车过桥所用。此桥如今仍为小镇主要交通工具。
   古镇除了香花桥、来凤桥外,古镇在改建时,在河道上又新建了烟雨桥等几座石桥,连接古镇河道两岸供人们追忆观赏,仿佛历史印记中的汇龙桥、护龙桥、宝龙桥、兴龙桥、会龙桥等又被复原到了河道上。它们不仅是连接古镇内外的重要通道,更是承载着历史和桥古文化的魅力。见证了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兴衰变迁。
   古镇也名人居住的地方。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明代尚书、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徐光启,幼年时曾随祖先避乱来到蟠龙古镇居住。到了清道光年间,徐光启的曾孙徐以忡正式迁居于蟠龙镇。徐氏信仰天主教,因此在镇上还建了一座名为“圣弥额尔天神堂”的天主教堂,俗称蟠龙堂。徐氏后人在此居住、传教了很长时间。镇上除了蟠龙堂,还有蟠龙大寺、文昌阁。在镇上,天主教、佛教、道教三教相处得很好,和谐共存,谱写出了一首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江南文化史诗。
   在热心的志愿者介绍下又知道:蟠龙古镇的变化发展如此之快,还得从2014年讲起。那年,蟠龙古镇在大虹桥开发的发展背景下,被列入上海首批城中村改造项目之一。蟠龙古镇改建是由总部设在上海的瑞安集团投资,全新打造古镇新容貌,古镇所属的徐泾镇根据区政府和西虹桥开发总公司对蟠龙开发的要求,在整个项目设计中保留了蟠龙镇完整的水系、古桥文化。将香花桥、凤来桥、程家祠堂三座青浦文物保护建筑和对众多有名的老建筑进行了高水平的修旧如旧,不仅保留蟠龙古镇的古代十景等的历史风貌,又通过现代化的手法复原了有关景观。如游客可以乘坐游船在蟠龙河港游览,体验蟠龙古镇千年的水乡文化风情,了解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17年春节前,古镇所在的230余户居民和多家企业动迁结束。一个以“水脉为引,古桥为渡;街市为聚,商贾为兴;文化为雅,绿荫为护。”的千年古镇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在守住历史的记忆的文化理念建设中,把经过改造后的古镇建成了一个集商业、文化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古镇,以鲜明个性特色呈现在世人面前。
   2023年4月,古镇改建圆满成功,改建后的蟠龙古镇占地面积扩展至752亩,由三大功能空间构成:即是23万平方米面积的公共公园绿地“蟠龙公园”,约5万平方米面积建设的水乡古镇商业“蟠龙天地”,约25万平方米涵盖洋房、冬暖夏凉的合院、小高层等的江南人居的“蟠龙国际住区。还有一条千米长的蟠龙河贯穿古镇街区。
   通过招商等一系列的工作后,商业区则由蟠龙庵市、南市、北市及十字街三大方面构成。特别是蟠龙商业新天地正式开业后,这里成为了沪上和周边长三角地区市民“微度假”的目的地之一。据志愿者介绍又知道:经过改造后的蟠龙天地旧貌换新颜,曾经环境脏乱的“城中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涵盖公园绿地、江南水乡式商业街的超大规模综合体,为上海西部打造了一座“江南会客厅”。同时也成为了一年一度中外宾客组团到达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参展等活动之余后,来到古镇赏景活动和休闲购物的地点。
   改建后的蟠龙古镇,打破“千镇一面”的传统古镇商业模式,形成了融汇“古今东西”、包括未来商业特色的发展趋势形态。在蟠龙天地的众多商户中,包括了国内外近20家在上海开设的首店,超过了60家区域首店,其中不乏是全国首店及特别概念店,涵盖了文化体验、户外运动、设计家居、品质生活、中西美食等领域。这些商店开业后,给古镇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孕育了新的人气。据介绍:在开业最盛的一天中,古镇的游客人数超过30万。所以有人也把蟠龙天地叫做上海新天地。
   十字街上的许多商店,有国内外多家著名公司和商家开设,是属于他们创立的特色首店,在这一区域首次布局亮相。如在蟠龙新天地的布局中,有我国宝玥斋国风体验馆全国首店,专注于华夏民族服饰文化、礼乐文明、生活方式的传承,提供汉服租赁、妆造及写真体验。有我国普天同秤民艺馆上海首店,致力于传承杆秤技艺,集合众多非遗杆秤大师,结合现代创新,让承载“秤心如意”美好祝愿的中国传统杆秤,焕发新的活力。有我国开设的猫的天空之城青浦首店,不仅提供有趣的书籍和文创作品,还展示独特的设计、温馨的氛围,让人心里暖暖的。等等。以上这些首店在古镇的开设,不仅丰富了当地的商业品牌场景和业态,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物品选择。
   这里有来自欧洲的生活方式品牌COCO-MAT在蟠龙天地开出的亚洲首家酒店,该栋酒店也成为了蟠龙天地的标志性建筑。如起源于1913年德国埃森市,坚持以便捷为原则,严格把控选品质量,让消费者每天都能享受到物美价优的自营商品的ALDI(奥乐齐)超市集团青浦首店。如法国的法布尔花园在中国开设的集丝坊蟠龙天地品牌首店。还有如蓝瓶咖啡大虹桥首店,这家首店是由瑞安房地产开发的蟠龙天地引入的。有中国蛋糕艺术家创立的品牌首店,旨在传达美好、乐享生活的理念,备受消费者青睐。首店的开业被誉为是西虹桥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共 658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走进蟠龙古镇》是沁香老师继写朱家角安麓酒店的又一篇写与古镇相关的游记散文。蟠龙镇隶属于上海青浦区徐泾镇,位于蟠龙塘,又称盘龙港的西侧。此镇建于清初,历三百余年,发展为东西长一里,南北长半里之十字街,里人从事耕织,群居于此"。抗日战争期间,镇上有米行、米厂10多家,是向上海市区输送粮食的主要集镇之一。古镇除了各种景观外,有蟠龙庵、程家祠堂、香花桥、普门教寺、天主教堂、凤来桥等老的历史景点,包括在城中村改建后涌现出的与蟠龙天地同生的廊桥、古桥,名人屋;还有各种迎合时代发展的首店、非遗传承小吃和风味美食等等。老师在文中还写到了古镇的来历,以及有关的人文历史传说,既有历史又写现代的。通过在行走中叙述,在行走中观景的游览,以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把一个诗意的江南古镇、充满了=人文情怀的江南特色古镇写得就像在眼前一样。文章层次分明,文笔优美。读文犹如走进了这个美丽的古镇!【编辑:栀子芬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16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栀子芬芳        2025-05-16 11:12:10
  读文又一次随老师走进了美丽的古今诗韵相融的很有江南特色的蟠龙古镇。
栀子芬芳
回复1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25-05-16 15:10:53
  谢谢栀子芬芳美编美评。祝夏日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