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炊烟,村庄温暖的呼吸(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云水】炊烟,村庄温暖的呼吸(散文)


作者:春草葳蕤 探花,13992.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3发表时间:2025-05-16 14:54:53

村庄有个美丽动听的名字,叫百花河,这名字其实是村后那条河的名字,就此,村庄也叫做百花河,简单得很,竟然简单到只是“百花河”,后面连个“村”字也没加上。因此,无论谁,一说百花河,熟悉我们村子的人,就会知道在叫我们村子呢。
   然而,也不知为什么,一叫我们村子,我最先记起的不是别的,却是村子里最常见的,家家户户屋顶上袅袅升起的炊烟。
   炊烟,在一排排的草屋顶上一缕缕向着一个方向飘着,那样的景色最美丽。蓝天,白云,草色的屋顶,只是草色已经陈旧,发出黑色的浓黑的色彩,而炊烟越加醒目,好似一面面的旗帜,在草屋顶上飘呀,飘的。
   只是,这样的景色也不是常有。因为,风,总是将那一面面旗帜吹乱,吹散,吹得远远的。同时,也将一户户人家的故事散布在村庄里,还是不算,也如炊烟一样,吹得四散,散布到了这村那村,散布到了田野之上。
   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什么李家儿子去后村相亲没相成,人家姑娘嫌他家兄弟多,条件有点子差;什么孙家媳妇生了一个胖小子,一家子乐得摆了好几桌子酒席来庆祝,再就是刘家羊儿跑出来偷啃了老朱家的玉米苗儿,张三家媳妇和李四家媳妇为了孩子吵得不可开交。
   那么,此刻,炊烟依旧该升起升起,该飘扬飘扬,没事人一样的,在村庄里,好似煮豆燃豆萁,一缕缕的炊烟一个味道,扭着身子,在问着村里人,计较什么呢?相煎何急?本来一个村子住着,一块土上的人,还有比一个村子住着更近更亲的嘛。不都是在说:亲不亲故乡人。等有一天,走出去了,天涯海角的再见面,那时可就深刻懂得了,一个村子的人,那是怎样的缘分怎样的情感了。
   其实,都无需过虑呢,不用劝也不用说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村子里的人,没有隔夜仇,也没有说不透的事。看着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两个人,说过去倒过去,很快烟消云散了。
   有时候,炊烟一起,村子里的大喇叭也跟着响起来,喇叭里先是播放着人们喜欢的歌曲,或是相声小品,一会儿在唱:“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周围/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住了一年又一年/生活了一辈又一辈……”一首歌唱完,接着又一支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歌曲完后,喇叭里有吹气声,呼呼的声音之后,又是轻轻拍打声哔哩啪啦的声音之后,一个熟悉的烟嗓低沉而急切的话语传出,那就是我们村的村长了。别看事情急,但是,村长他却慢声细语说着,这家的来信那家寄来了包裹,再就是谁家的猪乱跑,谁家的门口脏乱,草垛要连上灶台了。
   话语最动听的,也最吸引我的,就是我们学校的老师的清脆甜美的声音,她姓王,梳着两只麻花小辫子,带着一副眼镜,白皙的皮肤,细细的眉毛丹凤眼睛,很漂亮。她的声音一传出来,都驻足听,或是停下手里的活儿,仔细听,她再认真仔细地读着:几年级几班谁谁得了第一名,谁谁第二名第三名,一次读下去,真是听得人心儿百味杂陈的。
   前几名的孩子,爹娘好开心,好有面子,好有成就感,好似考上了状元一样,与村里人说话的语气也不同了,脸上难以掩饰的开心与自豪呢。那么,考得不好的人家呢,自然脸上无光,人也没有了精神,责备孩子,说:真是没出息,白白地供你上学读书,书都读哪里去了?都还给老师了?看这几个分数,还好好意思吃饭?
   炊烟在喇叭声里,继续缕缕升腾着,只有炊烟没有在乎你的分数,你考得咋样,它依旧从前的样子,在屋顶飘呀飘的,给人带来安逸与快乐。
   说来,很是奇怪,也不知为什么,此刻的炊烟也变得温软起来,好似也很抒情地伸展着腰身,慢慢地在空里翻卷着,仙子一样飘飘荡荡。
   此刻的我总是背着书包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从来不担心我的成绩,我父母也不在乎我考多少分,好似,只有我才那么开心,把学习看得比较淡。因为父母很忙,都在外地工作,我住在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不关心我的成绩,只是关心我快快乐乐的,关心我的就是听话,不要惹事,不要去河里游泳,不要去山里爬树,更不要在村庄里,与孩子们打架,抬着梯子去一家一户的人家屋檐下去陶麻雀。
   我一跑一颠的,早已将老师留的作业呀,什么造句,默写生字,算术题都统统抛在脑后,只想着快快回家,吃饭,肚子好饿了。或是,天色尚早,就牵着牛在坡上,一头黑白相间的奶牛,有时候,就替爷爷去放他的那一群羊儿,雪白的羊儿,在半山坡上,急着往家赶。当然,不能错过百花河的,先到河边去给牛羊饮足了水,再将自己的一身汗水清洗干净,再往家走。
   远远地看见家的屋顶上飘起了炊烟,嗅到了家里飘出来的饭香菜香味道,这孙家在炒鸡蛋辣椒酱,那徐家再烙韭菜盒子,李家一定是刚刚蒸好大米饭,王家不用说,是炸小柳根儿鱼呢。空气散发着鱼香肉香菜香米饭馒头香。
   于是,饥肠辘辘,脚步加快,路上无论遇上谁,都问句:吃了吗?
   羊儿最是喜欢回家的节奏,他们一般不会矜持的,都是撒欢似的往家跑,好似谁蒸下了肉包子在等它们。其实,它们也是最恋家的。难道是,夜幕降临,令它们不安,没有了安全感吗?
   刚刚,太阳还在西山后边,火红火红的一颗大圆球,挂在山间,河水泛着金色的破浪,田野上庄稼都染成了金黄金黄的一片片,西边的天空好似燃烧着了火,村庄被火红的火烧云映照着,炊烟也好似一缕缕金色的旗帜,在一个个屋顶上飘呀飘,飘成了一曲曲晚归的歌曲:“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
   最让我喜欢的事情就是过年,是腊月二十三,奶奶要祭灶,奶奶买回来许多糖瓜,还有香呀纸呀的,在灶前,燃起香,要送灶王爷上天呢。这一年,灶王爷在咱们家,保佑着咱们一家老小平平安安的,辛苦了,他要回到天上去,汇报一年人家的情况,为了让他上天多言好事。于是,就会拿出祭品,尤其是糖瓜,要灶王爷多吃些,嘴儿甜甜的,说出来的话也就甜甜的,净说好事。
   奶奶念念有词,说了一套嗑: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在您忙碌的日子里,愿这份甜蜜和温暖伴您左右。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贴在灶台上的灶王爷,随着奶奶的念叨随着一缕香,一阵风,随着一缕缕炊烟,就此踏祥云而去。
   新的灶王爷又贴在了灶台上方,继续保佑着人家,我看着缕缕炊烟,猜想着灶王爷的样子,总是希望他升腾的炊烟里,现一下身影,要我看看他的样子,是和善的老者样子吧,颌下飘着一缕长长的胡须,慈眉善目,将自己融在炊烟里,忽隐忽现,微微含着一个微笑,好亲切,好和善。
   好似刚刚吃了年夜饭,转眼就是春天了。父母在新的一年里给我制定了学习计划,要我也拿个前几名回来,还说,读到暑假就要我转学了,去县里读书了,那里教学质量会高一些。我心里有很大的抵触,我不想离开村庄的,我是想一直住下去的,最好就是地老天荒。
   爷爷奶奶没时间去约束我的,他们在挑选着种子,什么谷子玉米大豆高粱的,都要种上些,村庄里的人越来越少,而闲出来的土地越来越多了,好多人家去城里或是外地做生意去了,不再种地了。爷爷奶奶看着土地闲置,就心疼,将荒了的土地承包过来,去耕种。
   虽然,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很多的钱,但是,爷爷奶奶,心里踏实,舒坦着呢,爷爷说:庄稼不收年年种嘞。奶奶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后就得到粮食的,没有白流出的汗水呐,土地回报庄稼人。
   爷爷奶奶已经很老了,必定岁月不饶人呢,我真心希望我长大了能帮他们一起种地,我每次吃饭时,爷爷奶奶都说:多吃,多吃使劲吃,长成大小伙子,一身的力气,长大了,做啥都行呢。就算是种庄稼,也能种出出来个状元的,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嘛。
   爷爷说他就不愿意听说什么不好好学习长大下庄户地的说法,下庄户地,也是一种职业的,好好学习,下庄户地也是一样有出息的。都进城做生意,都去赚大钱,粮食又谁来种?土地谁来经管呀?
   爷爷总是觉得,什么都可以制造出来,粮食那是无法合成制造的,是种子在土地里一天天长出来的。因此,爷爷,说,土地那是不能不种的,把地种好,多打粮食,同样也是有出息的。
   我走出村庄时,已答应学好了知识,再返回村庄和爷爷一起种地的。
   那天,村庄里和往常一样,鸡儿在啼鸣,母鸡在咯咯哒下蛋,狗儿在高一声低一声地叫着,百花河的水汩汩流淌,野花野草在岸边摇曳着。田野上的高粱玉米已经绿得好似一片片绿的屏障。
   爷爷奶奶早早就去田地里忙去了,要追肥要打药很是忙碌呢。我背起书包,跟着来接我的父亲,要回城里读书去了,钻进车子里时,鼻子有点酸,好似要落泪。我趴在车窗上,一直在看着村庄,很远了,我依旧看着村庄的方向。隐约间,好似看见村庄里一家家一户户,屋顶上飘起了炊烟,呼呼啦啦的炊烟,在被风吹散吹远,吹得远又远。可是,我心底里的印记却无法抹去。我记着炊烟,记着村庄的名字,我无法想象,当百花河叫出来时,再也寻不到叫百花河的村庄,而只有那一条河,河水也缓慢得流不动了。那么村庄呢,当初抢了河水名字的它,又还回那条河了,河水还记得那村庄吗?
   不要责怪我太易伤感吧,我好似又回到了那孩提时,走在村庄里,我一遍遍数着人家的屋顶上的炊烟,一个姿势,都飘向我,向我招手,说:你好呀。
   哦,炊烟,我又一次看到你。仿佛间,我深深感受着亲亲的村庄,它温暖的呼吸……
  

共 37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炊烟”为诗眼,勾勒出百花河村鲜活而温暖的乡土画卷,深刻诠释了乡村生活的本真之美与人性温度。作者通过炊烟这一极具乡土气息的意象,串联起村庄的日常琐碎。大喇叭里的村务播报、老师宣读成绩的起伏、邻里间的鸡毛蒜皮,将平凡生活升华为诗意的存在。炊烟“不在乎分数”的超然,村民“没有隔夜仇”的豁达形成互文。生活虽有磕绊,但人情温暖终将化解矛盾。文中儿童视角的放学路、放牛牧羊的野趣,以及嗅闻炊烟辨菜香的细节,更以纯真之眼捕捉乡村生活的丰饶与自由。文章对炊烟的深情凝望,实则是对精神原乡的深情回望,呼唤着人们在现代性困境中重拾那份“亲不亲故乡人”的赤子之心。文章笔触沉稳优美,画面生动有趣,感染力强。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16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5-16 15:05:21
  文章取材别具匠心,构思精巧,笔触沉稳优美,画面生动有趣,情真意浓,感染力强,让人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佳作,拜读学习。感谢春草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祝老师文丰笔健,开心每一天。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5-05-16 15:16:27
  炊烟作为文章的线索,不仅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还象征着家的温暖和生活的延续。无论外界如何纷扰,炊烟始终如一地升起,给人以安逸与快乐,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坚韧与不变的节奏。感谢春草老师大力支持。
淡淡的云彩
3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5-05-16 21:31:29
  感谢云彩老师辛苦编审,葳蕤问好老师,祝福老师写作愉快,夏天快乐!
春草葳蕤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