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韵凝芳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韵】一位父亲的祈祷(散文)

编辑推荐 【文韵】一位父亲的祈祷(散文)


作者:岭上月明 白丁,3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8发表时间:2025-05-17 07:53:44


   每天清晨只要他有空闲时间,他就像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站在自家朝东的阳台,面向初升的太阳,双手合十,静心祷告:“万能的至高无上的太阳神啊,我发自真心地向您祈祷!请您赐予我儿子以健康和智慧,帮他开动脑筋,提高学习成绩,将来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一天天、一年年,人有诚心,神有感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我的儿子终有一天会成人成才,光宗耀祖!
   在这学期期中考试之前,他又一次洗净手脸,万分虔诚地面向日出东方的七点钟的橙红色的太阳做了祷告!期中考试后,他问儿子:“考得怎么样?”儿子说:“还行吧。”他担惊受怕的心有了些许安宁。
   三天后的下午,儿子的班主任李老师突然打来电话,他忙于做晚饭没有接上,等腾出手来给李老师拨过去。他满心欢喜地认为,这次期中考试儿子肯定考得差不多,更有可能成为班上的进步生,李老师让他作为家长代表在明天上午的家长会上发言哩。谁知李老师在电话那头说,他儿子生病了,恶心呕吐,赶快带孩子去医院。他吓得赶紧骑上电动车,风驰电掣般飞向学校,带上儿子立马去离家最近的社区医院找医生诊断开药,吃药输液完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十点半了。儿子好多了,安稳地睡着了。他却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心里翻江倒海。盼望孩子期中考试考好的心情一下子被一盆冷水浇灭了,因为儿子说各科成绩都出来了,他总成绩全年级第120名,班级41名(倒数第2),他绝望得要死,与其说是儿子考试,倒不如说是他拼着命去帮助儿子考试。这孩子每天早晨6:40去上学,每晚8:40回家,作业完成到11点,他跟着陪到11点。辛苦熬时间,功夫全下到石头上了吗?整天在学校难道不上课吗?考得这么差劲,语文77分,数学才考了50分,英语65分。他还是高中英语老师,儿子英语考得这么低,这是在“啪”“啪”“啪”打他脸呀!命运这么捉弄打击人,竟然制造这个意想不到的结果,给他一点面子也不留,简直是欺负侮辱人么?上天分配了这个儿子难道没有他的遗传吗?一点学习语言的天赋都没有?儿子不成器还是晚成器,谁能说得清楚呢?唉——心强命不强,老天爷呀,你说该怎么办呢?为了儿子他可谓是用心良苦,费尽心机!
   他本来硕士读完,还可以继续读博士,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和光明未来。但妻子和父母都一致同意,趁年轻生个孩子,别为了学业延误了家庭幸福和后代成长。学海无涯,书山无顶,书念到头,年龄大了,某某博士毕业连合适的对象都找不下,虚晃几年找了个和他相当的老婆,却生不出孩子,事业有成,但家庭残缺。所以当年他一个硕士研究生忍痛离开自己深爱的学术研究,图了高工资和好待遇应聘到一所高中教书,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他的梦想破灭了,把仅存的一点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儿子出生后,他专门花重金请易经大师给孩子起了一个适合他生辰八字的好名字,布置了文昌局,就像养花种草的辛勤园丁带着满满的幸福和甜蜜,满怀热望和期盼,看着儿子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上幼儿园,上小学,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慢慢长大。为了儿子上个好初中、上个初中里的好班级,他求爷爷告奶奶,请客送礼,就是千难万险也在所不辞。转学两次,现在儿子正是上坡爬坎的关键阶段,上学期期末考试儿子全年级第80名,进步很大,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可这次期中考试退得这么厉害!明年儿子就要中考了,“中考分流五比五”的招生政策像头顶悬着的一把明晃晃的利剑在等候着砍向他这样家长和孩子!如果考不上高中只能分流到职业中学。他曾到一所职业中学支教一年,职业中学的学生是啥情况,他比谁都清楚。他曾教的一个职教班,五十多名学生没有一个人喜欢学习,上课教室就像自由市场,吵吵闹闹,教学秩序都保证不了,何谈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们都抱着混年龄、拿毕业证的态度过日子。高一混一年,高二被学校安排到东南沿海的厂子打工实习一年,高三回到学校再混一学期,等着职业学院的单独招生。这被“分流”的职校生到底有多大前途呢?能与985/211的毕业生相比吗?当然,他不否认极少数职校生凭借技能大赛和职教高考实现大学梦,改变命运。但是,不到万不得已,怎么也不能让儿子上职中!他是大学生研究生,生出的儿子却为上高中发愁,按照这次考试结果推算——儿子能否考上高中让人怀疑,他甚至怀疑这孩子是不是他的?记得在给儿子挂吊针时他走出医院,找个没人的角落把心里的怨气和愤恨在电话上全泼向正在工作值班的妻子。“你可知道你丢人现眼考了班级倒数第二?这像我的儿子吗?”“儿子长得就是你的翻版,怎么不是?神经病!”——妻子也反骂他!回到输液室,他生气地对儿子说:“你明天的家长会我不想去,你考得这么差,我怎么有脸见我认识的同学和同事!”“你去不去由你,我不管!”儿子冷漠地回答说,“反正全年级300多人,比我落后的还有很多!”“别强词夺理,你光向后看,怎么不向前、向上看呢?”他恨不得把儿子拎起重重地捶打一顿,但又下不了手。况且儿子长得比他高,就是打也打不过他的。
   夜深人静,他睡不着,来到儿子的房间,拧开台灯,儿子睡得很踏实很香甜,摸摸他的头也不烧,他突然发现在橘黄色的灯光映照下儿子的侧脸特别俊美!他清楚地记得妻子怀孕三个月后在县医院做了B超,医生说:“胎儿的大脑疑似有积水,需到市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断。”当时,心沉得像天塌了一样。尽管工作繁忙,还是挤时间陪妻子在市中心医院做了一次全面的检查。仅彩超一项就花了450元(令人心疼不已,但又不得不花这钱),结果正常,压在心头的大石头落地了。他仔细地端详着胎儿的彩超图片:三个月已长成人样,侧身卧像,有鼻有眼,下巴小巧,轮廓清晰;特别是一绺黑色的头发长长的,弯弯曲曲的,遮住了半边脸颊,俨然一个女孩的一张美丽的面影,可爱至极!他曾在现场急切地问女医生:“这到底是女孩还是男孩啊?”“你想要啥?”“女孩!”他不假思索。女医生笑而不答。他认定,那一定是女孩了,心里美滋滋的——梳着两个羊角辫,穿着红裙子、白丝光袜子、红舞鞋,一个美的精灵在脑海出现,走着走着,就舞起来,飘起来了……
   他想女孩想疯了吧,上天却给他生了一个男孩。不过,男孩女孩都一样,只要长大有出息爸妈都爱。儿子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情商高,懂得“花言巧语”哄父母开心。尤其在儿子弹钢琴的时候,他这个父亲总是听得很陶醉,儿子演奏的《大鱼海棠》深情、唯美,不止一次地感动着他的心。李老师在电话上也不吝赞美之词说他儿子在这次学校课桌舞比赛中很出彩,给他们班级争了光。此时,他情不自禁地俯下身,轻轻地把脸贴在儿子的脸上,心里说:“我的命蛋蛋,你可要下些功夫好好学,给爸爸争气呀,就像我考上大学为你爷爷争了气一样!因为你的出生我放弃了我的博士梦,你可要子承父业继续攀登呀!如今这世界竞争这么激烈,各行各业卷得这么厉害,念不下书、没有文化如何在社会立足?咱没关系没后门哪里给你谋个饭碗呢?”半夜已过,他迷迷糊糊进入了梦乡,梦见自己不知怎的掉进一大片深水中无法自拔,吓得惊醒过来,直到天明再也没有睡着。
   第二天清晨,他给单位请了假还是硬着头皮来到儿子所在的初级中学参加了他们班的家长会。班主任李老师照例让班长致欢迎词,他自己照例简要介绍班上的学生情况、成绩名次,照例赞扬这个年级唯一的重点班多么优秀,年级前十名进了8个,前20名进了16个,前50名进了38个,100名后只有两个。他坐在教室倒数第二排听到“两个”字时,只觉得头“嗡”的一声,脸“唰”地红了,羞得无地自容,恨不得在教室找个地缝立马钻进去。再后来班主任讲了什么他啥都没记住。家长会一结束,他给李老师连招呼没打就逃出了教室,逃出了校门。他想逃出这个嘈杂纷乱的社会,逃出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永远躲进一个没有痛苦和烦恼的世外桃源!
   后来,他仔细反思儿子的学习情况,客观上,他热爱音乐艺术,自小给儿子报了许多兴趣班,学了笛子、吉他、葫芦丝、架子鼓、钢琴等乐器,一样没学精,钱却花了不少,直到现在每周150元一节的钢琴课从没间断。这些课外特长班在某种程度上占用了孩子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主观上,儿子正如班主任说的,现在大多数学生借助手机、AI工具搜索作业,逃避思考,加之初二科目多、学习任务重,儿子本来文化课基础不扎实,周末爱跟同学打篮球、羽毛球,玩的时间多,作业多了就应付。他一教训,儿子却强辩说:“现在大学生研究生毕业也没工作,送外卖跑快递,书念好念多没啥用!”一下子把他噎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已进入初二,儿子的变化让他措手不及,说话、做事处处和他对着干,你说这样做,他偏那样做,这个“混世魔王”,他作为一名几十年的教育工作者,拿这个“孬种”真没什么好的教育方法,难道只能哀叹认命吗?是儿子不听话还是自己的教育观念落后呆板?说心里话,他确实束手无策!
   下班后,他有苦难言,不知做什么好。最大的兴趣就是在阳台侍弄十几盆花花草草。当他与读博失之交臂、闷闷不乐的时候,当他因为柴米油盐的琐碎小事与妻子大吵大闹的时候,当他网上理财、遭遇电信诈骗的时候,当他在单位被领导打压、同事排挤的时候,当至交多年的大学好友、下铺兄弟和他反目的时候,当他的一个得意门生、心爱学生在西宁某中学工作被新冠疫情夺去生命的时候,当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堂弟因肝癌突然病世的时候,当他的忘年之交、祖传名医张大夫因为申请专利受挫饮恨离世的时候……一件件、一桩桩打击,整得他几乎活不下去。无能的人或许通过养花种草转移痛苦,寻找寄托,消磨时间。蟹爪兰、绿萝最好养,各三盆,已经养了七八年了。蟹爪兰年年开出大红色的花,惹人喜爱;绿萝生命力极强,就是一周不浇水依然长得很茂盛,叶子一年四季青翠欲滴、郁郁葱葱。文竹、富贵竹各一盆,不费心思,浇浇水就长得很好。茉莉花一盆、四季桂一盆、三角梅一盆。白色茉莉花一年开一次,清香扑鼻;一株四季桂从过年时一直开到现在,乳黄色的花朵很小,但发出的香气浓郁,整个房间都能闻到。三角梅前年开得很繁盛,去年没开花,今年枝繁叶茂,却可怜地开了一朵,令人泄气!
   仅有的一盆朱顶红,是他很喜欢和珍惜的,已经养了十二年,几乎和儿子同龄。当年他从花卉市场的门口经过,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娘和他拉上话,说她命苦,老伴去世,儿子不成器,工厂下岗后,无所事事,整天闲逛,媳妇离婚,孙子带走。母子俩就靠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过日子。她也没有什么能耐,就养一些花草贴补家用。这盆朱顶红珍贵,她只要20元。念及老人悲催的光景他二话没说就买下了。开始由于不会养,浇水浇过了头,朱顶红差点浇死了。过了很长时间才缓过苗来。只是一直光长叶子不开花,一条条带状的绿色叶片像长剑一样在墙角肆意伸展。查阅资料得知,朱顶红花型硕大,呈漏斗状,花茎中空,直立挺拔,大气华丽。然而,他尽心抚养的这株朱顶红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不开花呢?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亲爱的儿子呀,你是哪一种花草呢?你的花期在什么时候呢?爸爸将要苦苦等待多久呢?
   他依然不间断地给花草施肥浇水,他养花,花养他,修身养性,不虚度此生。东风渐歇飞花尽,绿掩轩窗。燕语雕梁,细雨斜侵碧草裳。闲庭独步心无绪,懒理残妆。暗数流光,杜宇声中又朝阳。
   他依然不间断地默默地伫立阳台,面向苍天,面向大地,面向太阳,神情肃穆,庄严祷告!他相信终有一天,苍天有眼,大地有耳,太阳有光,一定会感化、开窍“顽固”的儿子!一天天、一年年诚心诚意地祈祷,静待花开!即使目前看不见结果,他也要永远地祈祷下去,直到满头银发,天荒地老!
   原创首发于2025年5月15日。

共 46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刻画了一位父亲对儿子学业与人生的执着期许与现实困境的挣扎。身为高中英语教师的他,为让儿子摆脱“职教分流”命运,放弃学术理想转而投身教育行业,倾尽心血培养儿子,甚至通过宗教祈祷、风水布局寄托希望。然而儿子期中考试成绩惨淡(年级120名,班级倒数第二),英语成绩尤其刺眼,彻底击溃了他的心理防线。面对儿子沉迷兴趣班、抵触学习的态度,以及“中考五五分流”的政策压力,他陷入自我怀疑与教育观念的撕裂。他既痛斥儿子“不成器”,又痛感代际命运的枷锁。自己靠读书改变命运,却可能因教育资源不公,导致儿子重蹈覆辙。养花成为他宣泄痛苦的出口,朱顶红十二年未开花隐喻着对儿子成长的焦虑。尽管绝望,他仍以“静待花开”自勉,在虔诚祷告与破碎现实中坚守着最后的希望。散文反映出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可作为培养子女的反思典型,寻找新的答案。情感真挚,思想深刻,推荐佳作!【文韵编辑:绿叶红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5-05-17 07:55:05
  散文反映出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可作为培养子女的反思典型,寻求新的答案。散文充满生活的矛盾与阵痛,感谢分享!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2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5-05-17 07:56:18
  希望文章的他能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3 楼        文友:岭上月明        2025-05-17 14:00:48
  衷心感谢顾老师刊发我的新作!教育孩子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需要耐心和等待!
4 楼        文友:笔名木子青        2025-05-17 21:22:38
  情感真挚,思想深刻,点赞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岭上月明        2025-05-18 11:37:50
  谢谢阅读和留评!
5 楼        文友:岭上月明        2025-06-05 08:21:39
  评散文《一位父亲的祈祷》
   《一位父亲的祈祷》宛如一曲现代教育焦虑的悲歌,字里行间满是一位父亲在应试教育浪潮与亲子关系迷宫中的艰难探寻。文中的父亲形象极具代表性,他的痛苦、挣扎与反思,折射出无数家庭在教育问题上的集体困境。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这段充满张力的叙事:
   一、教育期望的 “代际传递” 与 “自我投射”
   父亲为儿子取名、布置文昌局,放弃读博机会,这些举动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心理动机:他将自己未完成的学术理想、对社会竞争的焦虑,全部转化为对儿子的高期望。这种 “子承父业” 的期待,本质上是把孩子当成了自我价值的延续载体。然而,当儿子的成绩与预期相差甚远时,父亲产生了强烈的自我否定,甚至怀疑亲子血缘关系,这其实是他自身价值感崩塌的表现。
  
   教育学者刘瑜曾说:“为人父母,终极使命是接受孩子的平凡。” 在这个 “内卷” 的时代,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区分 “孩子的人生” 与 “自己的遗憾”。就像文中的朱顶红,经过十二年的等待才有可能开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强行用统一的 “成功标准” 去衡量,只会让亲子关系变成一场充满压力的拉锯战。
   二、应试教育下的 “分数困局” 与 “多元价值” 的碰撞
   父亲对职校的偏见,反映出应试教育单一评价体系对社会认知的深刻影响。他目睹职校学生的学习状态,便认定 “考不上高中就没有前途”,这种认知忽略了教育的多元性。实际上,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芬兰的现象教学,都在证明成功的道路并非只有上重点高中、大学这一条。儿子在钢琴和课桌舞比赛中的出色表现,说明他在艺术和表现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父亲却只看到了文化课成绩,这是典型的 “以分数论英雄” 的思维定式。
  
   教育的真谛在于激发人的潜能。如果父亲能像欣赏儿子弹奏《大鱼海棠》那样,去发现他在非学术领域的闪光点,或许能找到更适合孩子的发展路径。就像文中的绿萝,即便没有鲜艳的花朵,也能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展现独特的美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 “成长形态”。
   三、青春期逆反背后的 “权力博弈” 与 “情感联结”
   儿子对父亲的冷漠回应和顶嘴,是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父亲作为教育者,习惯了用权威的方式去教导孩子,却忽视了孩子渴望被尊重和理解的需求。当父亲说 “我怎么有脸见同事” 时,他关注的更多是自己的面子,而不是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种 “以家长面子为中心” 的沟通方式,只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亲子关系的本质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目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需要从 “管理者” 逐渐转变为 “陪伴者”。父亲可以试着和儿子一起分析成绩下滑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可以和儿子聊聊他对未来的规划,而不是强行灌输自己的想法。就像文中父亲在深夜凝视儿子睡脸时的温柔,这种不带功利心的情感联结,才是化解亲子矛盾的关键。
   四、教育焦虑的 “自我疗愈” 与 “生命觉醒”
   父亲通过养花来缓解压力,这个细节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花草的生长需要耐心等待,教育孩子同样如此。蟹爪兰经过多年才开花,三角梅今年只开了一朵,这些现象提醒我们:生命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父亲在养花的过程中,其实也在进行自我疗愈 —— 他从花草的兴衰中领悟到生命的多样性,这或许能让他对儿子的成长有更包容的心态。
  
   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摇摆。” 教育焦虑的根源,在于我们对 “确定性” 的过度追求。中考分流、就业竞争,这些不确定性让父母感到恐惧,于是试图通过各种方式为孩子 “规划” 出一条安全的道路。但人生的精彩恰恰在于其不确定性,就像文中父亲的梦境 “掉进深水中无法自拔”,或许只有放下对 “控制感” 的执着,才能学会在不确定性中从容前行。
   结语:在焦虑中寻找教育的 “第三种可能”
   这篇文章的动人之处,在于它真实地展现了教育焦虑的复杂性:它不仅是成绩的较量,更是代际观念的冲突、社会价值的碰撞,以及父母自我认知的重塑。对于这位父亲来说,或许可以尝试以下改变:
  
   1.重新定义成功:放下 “光宗耀祖” 的传统观念,把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细化为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同理心和适应能力。
   2.建立平等沟通:以 “朋友” 的身份和儿子交流,倾听他对学习、未来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单方面地灌输要求。
   3.发挥专业优势:作为英语老师,父亲可以用更灵活的方式引导儿子学习,比如通过欣赏英文歌曲、电影来培养兴趣,而不是仅仅盯着分数。
   4.关注自身成长:重拾对学术的热爱,用自己的行动为儿子示范 “终身学习” 的意义,而不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教育从来不是一场单方面的 “祈祷”,而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旅程。就像文中那株十二年未开花的朱顶红,也许它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合适的土壤。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让我们学会用耐心和包容去浇灌生命,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