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安卧在角落里的小船(散文)

编辑推荐 【西风】安卧在角落里的小船(散文)


作者:之中 探花,14248.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发表时间:2025-05-18 03:34:30

【西风】安卧在角落里的小船(散文)
   公园与河道交界一角的河岸树丛中有一艘很不起眼的小船。船体基本完整,船舱里却缀满斑驳,舱内包括残存的两排座椅上一层泥巴,隐约透露出些蓝色,它不像那种倒扣在沙滩上完全没了生命的废物,倒像个弃儿般安静地卧在那里栉风沐雨,好似诉说着遭遇,又好似告诉某场悲剧。天阴雨细,船舱连同座椅上的泥巴一改天晴时白花花的轻盈,跟草地一样湿漉漉地暗重。它们隔离水面太久,只有雨水才让它们想起历历往事,氤氲出旧时模样。
   多次走进公园,多次从小船边经过,注意的只是那片茂密开放的紫色三角梅、身旁高大的乔木、岸下缓缓流动的河水和河上的公路桥。那种钻天的树叫什么名字?不知道,上边没有挂牌。小区及公园有些树是有铭牌的,方便人们认识,这是个很好的举动,但有些树被忽略了。或许当地人都认识,绿化工人不愿多此一举。这就苦了我这样的外乡人。大众与小众,从来都是有地域的。当地的大众,外乡人眼里就太小众了。栾树,无患子,枫树,蓝花樱,红花紫荆,要不是树上的铭牌,无从得知。活到老学到老不是空话,而是生活的基本需求。一辈子待在一个地方哪里也不去,熟门熟路地过一生,需要更新的东西渐次减少。退休寄住异乡,满眼全是陌生,不学习连起码的方便生活都做不到。所以对不少人来说,不是多么渴求学习,而是生活逼迫不得不学习。勤奋非我所欲也,常见不知所以必求之也。未知是个很有诱惑力的东西,探求未知,寻求答案,是人终身的必然追求。
   注意小船源于带着小孙女经过,她的好奇与见到未知的勇敢接近。小孩子眼尖,好多我不注意的细节都能被她捕捉,比如从阳台窗户里看到远处掠过的飞机,树枝上跳跃的小鸟,树上刚绽的花朵,以及爸爸刚理过的头发。当她喊着让我看某个东西的时候,我总要在她的指引下看一会儿才能找到目标,确认她说的事实。“小船,小船!”看见小船的一刹她手舞足蹈。她是从书上认识船的,一下在现实里找到真相,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对,是小船。”我稀松平常地肯定,并不觉得异样。她接下来的问题却让我回答得很费力。
   “它怎么在这里不在水里?”
   “它坏了,报废了,就拖上来放这里了。”
   “什么是报废啊?”
   “就是坏了”我有些后悔为什么要说报废这个词,一个两岁半的娃娃确实不好理解。又解释:“就是成废品了,不能在河里运送东西坐人了。”
   跟在快速奔跑的她我第一次接近了这艘早已见过的小船,清晰地看清了它的轮廓。小娃娃要动手摸,被我制止:“别动,都是泥巴,弄脏手了。”但她并没听话,手早触动到船舷。我拉过她,她手上已有了浅浅的泥色。
   “给我擦擦。”她仰脸举手,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二
   小船边的三角梅还沉寂着,冬天早把它的花蕾埋葬到泥土中,换茬的叶儿们凝重地绿着,似乎正期待这场连绵春雨带给它们的动力。也是啊,眼见着梅花纷飞,海棠闪耀,迎春萌动,垂柳泛青,哪一株草木能不心动。
   只有小船雕塑般安卧,听不到任何低吟浅唱。细雨洗刷出外壳上红蓝相间的油漆亮色,船首上缘破损处更加清晰,不知道是因它而报废,还是被拉上岸来风吹日晒的结果。细雨从座椅舷边洗下的泥水汪在舱底,沉静的水汪里竟能照出天上跑过的阴云,身边的树影,以及飞过的白鹭。
   “它一定阔过”。我默默端详。没有任何标志说明它的前世今生,留给人的只有无边想象。它静卧的位置不错,左边是河,右边是人行道,前面是桥,东西贯穿的公路桥上车流不息。河水缓缓地流动,水边时而飞起几只白鹭。当年它是从哪里下水,走过哪些水面,载过哪些人,运过哪些物,无法知晓。然而作为一只船,它肯定轻轻行走在水面,与鱼儿亲吻,与风儿会面,与鸟儿相望,与浪花共舞。或者,它曾在某日黄昏无人的野渡轻横,等一位旅人到来。或者它在某年鸟儿绝迹的纷飞雪天,载着一位蓑衣斗笠的垂钓者,静卧在江面久久不动声色。或者,它跟随江面上的竹排,在波峰浪谷中起伏,与两岸青山对视,与猿啼声声相和……以它的体量,不大可能参与到旌旗蔽日、舳舻千里的战争场景中,它或许从老祖宗的咿呀吟唱中听到过流传千古的传奇历史,看到过楼船从益州而下,穿过三峡,抵达石头城时,被千寻锁链阻拦;在赤壁岸边的灰烬中见到过一位羽扇纶巾的智者,谈笑间绘制出一幅灰飞烟灭的宏伟画卷……
  
   三
   几天后我再一次来到小船前边,认真打量着它,揣摩着它。我想不清楚在它身上发生过什么故事,为什么如此朗俊就遭遇如此命运。我也弄不明白,英年早逝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所谓英年,我的判断依据是灰土外表被雨水洗刷后油漆的新鲜,船体整体完整,没有大的凹陷损坏,连座椅轮廓都完好无缺,像极了停放已久的新车。又像,又像早年离开的侄儿,永远定格在二十多岁的年龄,保留着一副年轻模样;如果活着,也当年过半百,岁月一定会在那张饱满脸庞上留下风霜雕刻的沧桑。
   还得重复,它搁置位置的绝佳。河边,路边,桥边,树下,花绕草围。每天,它都能看到来往的人,流动的车,飞过的鸟,流过的水。每天,它都能与许许多多活着的生命共情,经历风风雨雨,冷冷暖暖,日日夜夜。这是把它拉上岸的主人的不舍匠心吧!在它终结了水上生命的那一刻,为它找了一处延续生命的所在,让它的眼继续看着世界变化,让它的心永远连接起时光,让它的身时刻与流水相望。从这个角度说,小船够幸运的。
   不知道拉它上岸的有心人去了哪里,从小船的样貌无法判断出这位安置者是否仍然健在,他是不是常常回来看一眼这位承载过时光与命运的同伴。很有可能他已无力照拂。如果有能力,他可能会时常过来打扫清理,不至于让它如此凋敝破败。当然,也有可能主人为它设置的就是这样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这样也对,物换星移,时移世易,物是人非,世上哪有永恒呢!人短暂得来不及回眸,连自己的将来都没着落,那还能顾及更多的身外之物!
   春雨下了一个星期,草地上冒出了新芽,树木上吐出了嫩叶。沉寂了一个冬天的树木在微风里欣欣然,叶儿翕动着呼朋唤友,鸟儿的声音明艳而高亢。小船似乎受到了感染,隐约摇荡起来,橹声呀呀。目光所及,水波荡漾。水是活水,从李冰建造的都江堰来吧——都江堰的一部分功能就是向成都平原供水;会汇聚到沱江或长江中吧,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河水跟道路一样,再小的路也通向大路,每条路都可通江达海,抵达想去的任何地方。恰如诗圣杜甫寓居成都时描绘: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的船早无踪影,只能从他身后诗人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的诗里看到些端倪。当然,如果时光穿越,让唐人来到现代,到文学家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看得更清,因为他和俞平伯先生在东吴都城的南京秦淮河里坐着“七板子”,领略了“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或者,去吴越发祥的绍兴去,与鲁迅先生一起挤上乌篷船看一场社戏……
  
   四
   “爷爷,爷爷,我要去草地上追球球了,你过来啊!”孙女的喊声惊醒了我,让我从痴呆中醒来。小船并没任何动静,它安卧着,面不改色。而我却有些恍惚,大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好似随它旅行了好远,跟着郑和下过西洋,随着邓世昌的战舰迎击过东洋。我明白听它自言自语:不,我不小,我只是个缩影,我的前世是高大的楼船,我曾经与敌寇鏖战;不,我早已残存,沉没于海中,我是海战中被击中的致远,这里展示的是我不灭的魂灵……
   “过来啊!”小娃娃焦躁的声音传来,终于让我离开。阳光透过阴云探头探脑,小雨细如牛毛,打着的伞被扔到了草地上,我追上了孙女的脚步。
   “踢,你踢过去我追。”
   “好的。”我背对着小船把皮球踢飞数十米,看着她奋勇追出。没等我捡起伞来,她督促的声音早已响起:“你也跟我追过来嘛,我一个人追着这么孤单。”
   不知道她哪里学了那么些辞藻。行吧,离开小船,跟着她追着。离别是必然的,败落也是必然的。孤单不属于孩子,它属于这艘角落里被遗弃的小船,也属于走进夕阳中的我。小孩子的世界里永远花蕾饱满,春意盎然。
   晚上做了个梦。梦里一队沙漠中铃声当当的骆驼,忽地幻化成浩渺波涛中一艘逆流而上的小船,纤夫在江边崎岖坎坷的山路上赤裸身体伏身用力,川江号子不绝于耳……
  
   2025年2月28日星期五
  

共 32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无意中发现了一只卧在岸上角落里的被主人遗弃不用的小船,由此,作者把它当成一个有生命有思想的活体,对它的前世今生展开了联想,对它的可能遭遇和不同命运展开了臆测,对它的处世态度和生存法则展开了的想象。它一定阔过,一定承载过人和货物在河流中劈波斩浪。它非常淡定地看待被主人遗弃,享受现在的落寞。它的命运多像遭受到不公待遇的一个功臣,但它能安之若素,人却不一定。作者以物喻人,极力把人的荣辱观、功过观、是非观赋予到一只船上,通过一只船表达出来。佳作,倾情推荐赏阅。【编辑:衢四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衢四海        2025-05-18 03:40:47
  这文以物喻人,联想丰富,很好,赞一个。感谢投稿,精彩继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