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芽】村口的等路人(散文)
金秋的风裹着桂花香,像撒了一把蜜糖在空气里。稻田翻着金浪,孩子们举着彩色风车追着跑,挑扁担的爷爷弯着腰,把谷粒装满竹筐。天边火烧云红得像泼了颜料,把收工的汉子们染成古铜色,连树上的叶子都跟着热闹。
我从大巴车上跳下来时,最先瞧见的就是村口草塘边的妇人。她盯着大巴车的眼神,像要把玻璃看穿。秋风掀起她乱糟糟的头发,她也顾不上理,只是紧紧攥着衣角。直到又一辆大巴开过来,她眼睛突然亮得像星星,可等看清车里的人,整个人突然发起抖来,双手在空中乱抓,好像要抓住什么又抓不住。我吓了一跳,这是我每年都来的外婆家,怎么从没见过她?
晚上吃饭时,外婆家的灯泡忽明忽暗,房梁上时不时掉些木屑。老鼠在暗处窸窸窣窣地跑,我扒拉着碗里的饭,听外婆讲起那个妇人的故事。
“她是咱村的老户了,”外婆用袖口擦了擦眼角,“年轻时候,她男人跟着八路军走了。那时候兵荒马乱,她一个人背着娃东躲西藏。有一回敌人抓住她儿子,拿刀抵着孩子脖子问她男人的下落。她哪敢不听啊,就这么一说,害男人那支队伍吃了败仗。”
外婆的声音越来越轻:“她男人气得再也不愿打仗,两人大吵一架。结果出门散心时,被敌人埋伏……从那以后,她天天守在村口,一等就是几十年。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前些年孩子又没了……现在她就像丢了魂儿,白天要饭,晚上就蜷在草垛子底下睡。”
正说着,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我打开门,竟然是白天那个妇人!她头发乱蓬蓬的,手上全是裂口,却把背挺得直直的,小声问:“能给口饭吃吗?”我忙把她拉进屋,昏黄的灯光下,她的背影瘦瘦小小的,却像村口那棵老槐树,站得那么稳,那么久。
原来有些等待,比山还重,比水还长。那个总在村口张望的身影,装着数不清的眼泪和盼头,就这么一天又一天,守着心里的一点儿念想,成了村里最动人的风景。
作者:人民路小学碧桂园校区601班胡文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