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每日所需(散文)

精品 【东篱】每日所需(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155.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2发表时间:2025-05-20 08:24:38
摘要:我对面的楼顶放着一块超市撤掉的看板,上面写着“每日所需”,画着一些商品的简图,“每日所需”引起了我的思考,我问自己我“每日所需”的是什么。


   写文章累了,或灵感迟钝了,我喜欢站在窗前看看风景,透透气,对面的楼是一家超市,楼顶有一面被撤下的广告看板,看板上四个字——每日所需(DAILYREQUIREMENT),后面跟着英文的大写。学了一个英文单词,这个词组,也让我陷入了思考,我到底“每日所需”的是什么?
   有人说,一个问题,要比一个结论更有意义。我赞同。
   一直有三年了,我经常问自己,我到底“每日所需”什么?可能对某个人,年龄、条件、爱好、阅历等文化背景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尽相同。
   超市广告是从人们每日所需的物质,确切地说是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氨基酸等微量元素的摄取角度,推荐了一众商品。蛋奶豆肉等一干商品不能不引起购买者的思考,购买需要一个确切有用的理由,如今的人们不再只是关注温饱这个浅层的东西,人的需要不断提高。
   物质的,只要看看,适量买点,不必加大进补,完全可满足生命所需。在物质满足之后,很多人都必须考虑精神层面的所需了。所以,往旁边的广场地下新华书店那看,就出现了一个问句——今天,你读书了吗?读书,也是“每日所需”啊。看似不相干的语言,居然出现了这么有意思的逻辑联系。
   物质的东西,相对来说,好对付。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论语·述而》)且不说“曲肱而枕”这种睡姿是否健康,将就适应,安贫乐道,无求奢华,贫困又能奈我何!倒是精神的东西,常常被人忽略,感觉有无皆可。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经成为我们对社会矛盾的一个把握点了,“美好生活需要”包含的内涵就非常广泛了。
  
   二
   茶,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我这样定义我心中的“茶”的属性。所以,我“每日所需”之一,要有一盏茶。
   平时喝茶,即使冬季,我还是喜欢绿茶,且尤其喜欢日照绿茶,也不排斥崂山绿茶,可能产自家乡的茶,便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尽管日照崂山距离我还有几百里,但仿佛就在身边那么近。绿茶的香气大致分为五种香:毫香、清香、嫩香、花香和栗香,不过栗香属于最高级的“香道”,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的“三境界”,一曰“独上高楼”,二曰“为伊憔悴”,三曰“蓦然回首”。这栗香就属于我在“蓦然回首”所得的一味。
   这“栗香”是不易得之香。采得鲜叶,经过摊放、杀青、揉捻和干燥等若干制茶工序,干燥这个工序,调控好温度和时间,是增强栗香浓度的关键,才得合适的一捏栗香。可是真功夫,完全属于偶得偶成,所以才珍贵。这种追求极致的香,让我逐渐形成了生活的观念,追求最好的境界,不会轻易将就,甚至是苛求。当然不得也不会失望,因为我曾追求过。
   我常常琢磨这种栗香过程的意义,一篇文章,即使出自一个作者,未必风格就完全一样,经过心禅加工酝酿的文字,就算是盈着栗香,而那些草率而成的东西,不能说不是好文章,毕竟品位达不到栗香要求,甚至可能败味,境界不足。而且,品茶时,要获得这栗香,也不易,水温高低,茶叶量,使用的茶器,品茶人的心境,诸多因素都是能不能频出栗香的条件。常问,品得杯中栗香有几分,笔下之香有几抹,口舌挑剔,笔下计较,将日子过得细腻一些,这才是我的所需。
   绝不轻易换一壶茶,不是不舍得费了茶叶,而是品出浓淡滋味。我非常喜欢作家白落梅的一段“茶语”:将一盏茶,喝到无味;将一首歌,听到无韵;将一本书,读到无字;将一个人,爱到无心。是茶语,也是心语,是人生格言。这种境界是否就是人生滋味?情浓时,谁都知最好,但日子99%的情况是淡泊,甚至无味,甚至无聊,此时,还能把壶品得有滋有味的,这是臻境。
   我想,退休后的日子,几乎没一个是像小时候捉迷藏那样精彩,也记不住哪一天最好,一晃一年,一晃又十年,没有滋味,只能以长寿来慰藉自己(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经达到这个数值的坎了)。我们需要生命的长度,更需要生命的滋味,滋味是“每日所需”,哪一天过得没滋味,可能过得去,半生都无滋味了,生命的长度里都写着“苍白”,则非我所需。
   把淡泊的日子品出滋味,光靠“淡泊明志”的语言激励是不够的,需要加强对淡味的理解,才能最好地理解时光赐予我们的每一天的意义。日子可以被时光漂白,就像一件旧衣,但理解了,那就是一种朴素的美。这种意念的强化,才是“每日所需”,否则抵御不了日子对我们的考验。
   退休之后,我们所处的世界,可能是一个人的,或者是两个人的,不是不需要喧嚣,工作时可能讨厌尘世喧嚣,一旦没有了杂沓的动静,可能更加怀念。人是需要热闹的,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抱怨“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看来,热闹是人最浅层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孩子和老人,贫民和知识阶层,热闹的品位不同,需要的氛围一样。
  
   三
   我有耳鸣如蝉噪的毛病,我需要药物调理,但我发现我还需要读书,每日读书,没有耳鸣了,可能是书中的世界的吵嚷,压制了造成我耳鸣的声响吧。
   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还是喜欢每日走进去和古人互动,汲取他们的智慧和乐趣。每日端坐,读一章,我不再追求完整了,碎片化的阅读也行,拿起放下,都很自在。
   读《三国演义》“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一回,就那开头写“周瑜立于山顶,观望良久,忽然往后而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读着,我一顿替江东才俊忧虞,真想上去扶他一把……
   读《红楼梦》“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一回,看袭人那一段体贴的话:“你们不用白忙,我自然知道,不敢乱给他东西吃的。”这袭人也不去表白身份,以及和宝玉的关系,只这几句话,就将内外有别表达得真个泾渭分明起来。最硬的意志,不用硬话去说。不一定年龄大了就一定会说话。我需要文学的智慧来教育自己,有时并不知道自己所需,但眼光停留在某个细节上,我便知我所喜欢。
   有时候,品茶捧书,要读一段一章,年轻人是读书成才,我则追求“读书成趣”,在作者送给我们的文字中,找到精神所需,或快感,或一笑,或启迪,或感慨,有时候并不知晓我要从书中找到什么,或许没有目的就是我的所需,只求入眼,只取热闹。喜怒哀乐忧思悲,在书中,都变成了热闹而已。
   读刘震云,背得下“即便一地鸡毛也要过成诗”的生活观念,于是开始喜欢自己的日子了,况且我的生活还不至于成一地鸡毛。
   读梁晓声,有感于他的话:时代的每一粒尘埃,落在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是啊,每个人不都是在扛起自己的生活大山的吗?那天去街上买菜,一老者坐在那,盯着我看,眼光带着“买一点”的意思,我上前讨价还价,从两块钱讲到一块五。我懂得了梁晓声那段话的深刻,深刻不一定有情怀,我对老者讨价还价没有错,但我还是觉得自己少了一份善良。不买,默默走开,或许可以留下一点善良和怜悯,我不知如何去买菜了,我或许需要的是怎样去读懂“购物学”……
   每日需要读书,沉淀自己的思考,找到提炼生活的语言,给自己增加更多的维生素。读到佛家的话——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我不是先知先觉,但有感觉了。
   我尊重作家的思想情感的表达和真实感悟,但并不停止我的思考。那天在街头遇到卖菜的老汉,他说,从三亩地到街上腚板子大小的卖菜地,感觉我在城乡之间往来,就像一片树叶……这片树叶,相当于作家笔下的尘埃,但树叶压不到老汉的脊梁。我“每日所需”的一定要有这股生活的能量。
  
   四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看,“自我实现”是需求层次金字塔顶端的东西,理想抱负和个人能力,在这个层次上高度统一。自我选择在江山文学进行创作,我就明白了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最高次的东西。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仅仅是说阅读的特点,我想说,好情调,不如勤练笔。入驻“江山”五年来,我每天都在“写字”,我没有计算我写出的800多篇文章多少字,但我的手指每天都在敲击着键盘,从阅读文友文章,我要打上一段评论(文集记录是约13000条),有所感要思考怎样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几乎每天都在文字中穿行,让我有了穿行风景中的愉快体验感。
   从文章的写作目的看,我明显受到文学家苏轼的情怀影响,苏轼一生写诗三千首,几乎也是每日都在诗歌的韵部里,尤其是他的344首诗歌都带着一个“笑”字,他不是从苦难中涅槃出愉悦灵魂的笑,而是从提振精神的角度反复把握提取人生之趣,创造一种境界,是苏轼的“每日所需”,直白地说,他每日所需的是正能的点燃。坚持“每日所需”,一辈子跟文字打交道,用文字捆绑自己,就永远不会松懈,起码不会让人感到无所事事,文字一旦成为一个人的精神鸦片,就会中毒,这种“毒”就是精神细胞的营养。
   我也需要每日在字里行间找到一种感觉,我始终觉得阅读写作,既是对文字的热爱和尊重,也是检查自己捕捉领会文字的能力,我相信,写作对于促进大脑细胞活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阿尔茨海默”这个名词远离我。还是十多年前吧,和我同在一个单元居住的赵老师(同事,也是语文老师)对我说,好像有些字都不认识了,会不会是“阿尔”的前兆,那天,她说开始写日记,每日1000字的流水账,把勤动笔作为对付“阿尔”的药片,她也约我写日记。可能是写日记的计划和行动晚了,第二年,她成了“阿尔”(这是赵老师简称“阿尔茨海默”)……
   个人保健,远离“阿尔”,也是给国家减少负担。拿起笔写作,如今成了我的“每日所需”,就像每日补充维生素,尽管没有人说得清“阿尔”的病因,但写作能够运动大脑,写作的逻辑,就是不断给大脑注入营养。我认死理,坚持这个逻辑。
   我欣赏这样一句话——人生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财富。中年晚年之后,应该是大量收获财富的时候,回忆就是收获财富的方式。有人说,回忆是老年人的专利,一旦爱回忆,就说明人已经老了,固然如此,但也是一种资格啊。我们的回忆,几乎每日都在发生,作为一闪念,稍纵即逝,要留住最有成色的回忆片段,文字是最可靠的方式。把文字描述的记忆情境呈现在纸上、网络上,财富在不断积累,这样的满足,也是“每日所需”,拥有的财富成色格外纯足。
   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仅是做有益于身心的事,还应该每一天用“每日所需”填满一点,人保持丰满的状态才好,忙碌一点,可以有效地让空虚退却,或挤到一角。土地闲置了生杂草,眼睛闲了就空洞无神,人无事可做便生烦恼,心空虚了就生杂念,这是内耗的逻辑,内耗不是靠排遣,而是靠引入对抗的能量。
   从我的写作实践看,“每日所需”的肯定不是消极、生气、愤怒、抱怨……即使有,也无法通过发泄而得到舒缓而消失,“每日所需”的应该是正能量,这就像超市那个广告看板的题目之下列举的必需品,没有香烟,没有农药,真正需要的是人体所需。我们的阅读、写作等,都是“营养”思想感情的营养品。
   经常问自己,我“每日所需”的是什么,可能“所需”有变,不变的是“所需”。每个人会找到自己迫切需要的,而不是茫然于庸庸碌碌的每一天……
  
   2025年5月20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3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文字的耕耘中,我们常常会遭遇疲惫与灵感的干涸。此时,不妨暂且搁笔,让目光从案头移向窗外,去寻找那些被日常忙碌所忽略的风景。本文的作者在这样的时刻,于窗前看到超市楼顶撤下的广告看板,上面“每日所需(DAILY REQUIREMENT)”几个大字,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作者关于生活本质的深刻思索。“我到底‘每日所需’的是什么?”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在作者心中萦绕了三年之久。每个人因其年龄、条件、爱好与阅历的差异,对“每日所需”有着不同的答案,这反映出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作者以品茶中的栗香作比,探讨生活与创作的境界。一篇好的文章,如同盈着栗香的佳茗,需要作者精心酝酿、用心雕琢;而草率而成的作品,即便不失为好文章,却难以达到那令人回味的“栗香”境界。品茶时,栗香的呈现受到水温、茶叶量、茶器以及品茶人心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同理,生活中,要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滋味”,也并非易事。退休后的日子,平淡如水,少了儿时捉迷藏般的精彩刺激。作者感慨,退休生活若只追求生命的长度,而无滋味的填充,便会显得苍白。生命的滋味,才是真正的“每日所需”。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与《红楼梦》,作者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人物的情感与智慧。周瑜的忧思、袭人的体贴,都让作者沉浸其中,仿佛跨越时空与书中人物对话。这些经典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生活滋味的一种体现。苏轼一生写诗三千首,众多作品中带“笑”字,他从提振精神的角度提取人生之趣,创造独特境界,正能的点燃是他的“每日所需”。而对于作者而言,拿起笔写作,已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同每日补充维生素一般。写作不仅能运动大脑,预防未知病因的“阿尔滋海默症”,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赋予生活别样的滋味。生活中的“每日所需”,或许因人而异,但探寻并珍视这些所需,才能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意义。希望我们都能在忙碌或平淡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每日所需”,书写出丰富多彩的人生篇章。 怀才老师每天笔耕不辍,这么辛苦,纯粹是把写作当成快乐,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这篇散文写的很精彩,富有哲理性,语言唯美。【东篱编辑:滴善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20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5-05-20 08:26:13
  这篇散文从窗前广告引发对“每日所需”的思索,以品茶、经典作品等为例,探讨生活滋味。作者认为写作是自身所需,强调探寻“每日所需”能让生命多姿多彩,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问候怀才老师,祝你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20 09:52:54
  每个人的“每日所需”可能不一样,在职的,和退休的,不同年龄段的人所需不同,甚至一个人的不同阶段,所需也不同。我觉得能够找到自己所需,是人生取胜了第一步,懂得自己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品茶,读书,写作,有时候出门旅游,都是雄关的生活领域。如滴善斋老师所言,生活应该多姿多彩,姿彩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努力抓住打理的。就像滴善斋老师,工作之外,喜欢文学,这是多少年轻人没有的境界。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精彩编辑,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东风第一枝        2025-05-20 09:37:54
  怀才老师从“每日所需“一则广告说起,文章给人无限的思想感悟与心灵的力量。怀才老师仅最近五年就写出800多篇文章,且篇篇都是那么,受人喜欢。给文友作者留评13000多条,是何等的工作量?何等的费尽心血?让人敬佩不已!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20 09:56:18
  这些数字是这几年不知不觉积累起来的。就像东风老师,喜欢走进老年大学,学书法,学创作,文章写得很美,就像昨天看到的《孤东海堤》,很壮观,非常喜欢。我觉得每个人都不能让生活无聊,所以我考虑每日所需,找到了,也是总结一下,品茶,读书,写作,加上旅游,几乎构成了我的生活全部。谢谢东风老师的精彩留墨,远握,问候夏祺,谨祝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5-20 09:41:07
  每日所需,老师由这四个字产生联想,物质的,精神的。一日三餐够了,甚至两餐、一餐也有人在尝试。但精神上的摄取,一定要丰富,不然,人会“营养不良”。老师热爱品茶、读书、写作,都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或许正因为沉醉于写作,才远离了海默综合征,也治愈了老师的疾患。我记得老师说过,一个文字都是一粒药丸,管用。文字,就是老师的每日所需,胜过空气中的氧。朴素的叙述中,闪着哲理的光芒。精彩佳作,拜读学习,顺祝体健,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20 10:04:58
  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留墨。辛苦了!每日所需,让我有了有益的思考,也是总结吧,我满足当下的生活节奏,不去追逐浮华,专心自己喜欢的事情。三餐足够,睡床三尺也够了,连工作当年都是三尺讲台,没有奢华,也过来了。克服无聊,增加自己的营养摄入,这是人们想要的生活格局,据说电脑的用不坏的,假如这个理论成立,那我们就不要让大脑空闲下来。是的,文字就是药丸,我们的文字里一旦注入毒素,药丸就变成了毒药,所以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和原则,写平常心中所想,表达自己的快乐。就像韩老师从岗位退下来,也喜欢文学,笔耕不辍,很赞。远握,期待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5-20 10:54:13
  读老师的文字,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而这篇,的确入微、入味。得细细品读,更得细细思考自己。自己所需什么?我想,老师已经告诉我们了。除了日常的一日三餐外,学习那才是正道。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知识的需求才是灵魂的终结。问候老师开心。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20 11:02:17
  谢谢金刚指老师的精彩留墨。的确如流水所言,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灵魂得到栖息。平时的生活,让我们突然问自己所需,一日三餐,物质的,精神的还有因人而异,每个人的需要不一样,都在寻找。金刚指老师一贯谦逊,把学习作为所需,很高尚。我也发现,就像我们在江山,看每个人的文章,都有亮点,不断学习,阅读的需要被满足,也是乐趣。远握,就像期待金刚指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工作顺利!
5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5-05-20 11:27:49
  每日所需,你们就按时吃饭,运动睡觉。闲时间写文章,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每天快快乐乐就可以拿工资,会玩就去打打麻将活动筋骨就,找自己爱做的事情,时间很快过的哦。好文章学习欣赏祝老师夏安。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20 11:35:37
  是的,蓝色老师的所需更有情调,每个人的所需不一样,因人而异吧。起码懂得自己的所需,这样生活彩虹丰满。欣赏蓝色老师的所需,很生活化,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谢谢蓝色老师的留墨。
6 楼        文友:简柔        2025-05-20 14:44:20
  怀才老师是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每日品茶,读书,写文,这是一种有情趣的生活,多么诗意,多么丰盈,内心富足才能把生活过得如此丰饶有趣。作者的创作力是惊人的,两日一文,才思如瀑泄。作者的精力更是惊人的,每日编稿,每文必评,恐怕少年郎也得汗颜。从品茶中感悟人生滋味,从读书中获得滋养和思考,以文字为药抵御疾病,这不仅仅是智慧,更是境界。行云流水的佳作,给人的不仅仅是思考,更有一份濡养。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20 15:09:14
  哈哈,真的谢谢简柔老师给我的鼓励,归来仍然是一少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想让生活无聊,更不能空虚,得过且过的人毕竟是少数,都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谁都从年轻归来的,工作的时候,我们的需要和退休的时光里的需要是不同的。但也不能空虚着,所以就总结一下,也是给自己鼓励,继续品茶,继续读书,继续写作……还要继续旅游,看世间风景。谢谢简柔老师的精彩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5-20 17:01:57
  品茶、阅读、写作……是作者的每日所需,每样都如空气、水、阳光一般,成为作者生命力旺盛、精力充沛的保障。作者娓娓道来,沉浸于精神上的享受,满心愉悦,做喜欢的事,与茶对语,与文字相看两不厌,在美好曼妙的世界里感受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不负时光,真好!如此丰盈惬意,因为热爱,生活万般美妙!盛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下午好!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20 17:13:16
  罗老师把我说的那三样喻为空气、水、阳光,档次一下子就退稿了,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气、水和阳光,罗老师还在工作岗位上,每日所需,和我这个退休的人,肯定不一样,我觉得老师是三样是好心情,不断退稿笔力,收获事业的丰收。这样的所需,给人生注入了巨大的力量。能够像罗老师这样,在文学上和事业上双收的不多,很佩服。谢谢罗老师的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5-20 17:23:31
  每日所需,除了日常的物质需要,还有精神层面的,茶、读书、写文,也是老师的每日所需。这篇文章以广告语入话题,另辟新径,对人生产生更多的感悟。我在想,我的每日所需到底是些什么,好像不多也好像很多。老师的文引人深思,学习了,祝老师健康每一天!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20 17:59:18
  红花草老师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你早就想到自己的所需是吧?需要为家庭生活奋斗,需要发挥你的文学专场,需要不断参与社会活动,你是东篱人的骄傲。我是退休的人,所以只能就丢下的生活区感知,希望这个题目给读者一些人生思考吧。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留墨,期待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