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运河古街的语言(散文)

精品 【东篱】运河古街的语言(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191.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0发表时间:2025-05-24 06:10:47
摘要:可能写德州运河古街的文章不胜数,好在我进入古街,有了一个崭新的角度,我可以巡街听古街语言,走进古街的古今汉语语境。

我一直觉得,最美的风景一定有着亲切的语言,起码,我走进去,便有与之对话的欲望和冲动,我才认为风景在我的眼中是活着的。到了德州“运河古街”,我也感觉自己有很多话想说。我想打破“相看两不厌”的意境,更进一步,倾听风景的声音,时不时和风景言语。
  
   一
   这“运河古街”,在山东德州城区之南。德州,因“运”而兴。看德州,不能不看运河古街。聆运河水淙淙之声,听古街商贾叫卖之音,在游人踏古街青石板的鞏音平仄里,在鸟鸣花开的诗韵中,做一次返璞归古的穿行。我感觉真好!
   踏进运河古街,我便有了游兴,找到了读懂古街的语言。
   五一节日刚刚过去,游人还是不少,称不上熙熙攘攘,但也是极目难望古街尽头,只能望其项背。
   京杭大运河经过德州,是“九曲十八弯”,南运河德州段,就像一条水洗的飘带做了一个抛物线,在这里突出了亲吻古街的样子。悠悠何其远,一衣带水闲。我竟生出两句诗。这是运河给我的灵感,忙写在手机上。
   在停车场转了两圈,没有找到停车位,运河从树隙闪出,我突然觉得开着舟船来就好了。
   “老乡,停在我车位前就行。”一个声音从一辆停着的车窗传来。他眼看着我的车牌(鲁K),带着很善的笑意,“我一天不动车,放心吧。”
   之前就听德州人介绍德州说“德州有德”,我还以为只是一个文字游戏而已。与人方便,便是德州之德。
   运河古街,是德州独有的“语言学”。站在“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牌坊前,就像翻开一部史册的首章,我站在了一个独特的地理节点上。德州在春秋时期,是“鬲国”所在地,经过数代演变而成“九达”,尤其是当年的大禹就在这一带浚河治水,留下了传奇。鬲津、徒骇、济河、漯河、黄河……都是从此有了人文意义的河流。鲧和禹在这里用了一个词——息壤。息壤是永不耗减的土壤。这就印证了德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的说法了。
  
   二
   我先沿运河而行,把古街放在一边。站在“古运码头”处,举目金字牌匾,木门很狭,可四五人并行而过,就像茅舍山门,门户不必大,曾经多少漕运物质出入此门。门户运河近,篱墙何必设。这门似在告诉我,阔门漆户,未必有大格局,走过的不一定就是圣人贤达。多少赤膊露背、肩负重物的苦力,成就了这“古运码头”大门的宽度。
   几艘黄盖黑舷的游船停靠在运河岸边,有撑篙人在等待游客登船。这段运河已经是主流之外的分流,主要供游人乘船游河赏玩。运河特为怀古和文旅而留,运河之水,减轻了负载,似在吟着“轻舟顺流”的欢歌,这是此段运河当下最生动的语言。游船、撑篙人、风景树……都是语言,更是无声的时光。
   夹河两岸皆树,初夏,树叶还不浓密,一眼望去,曲径一侧便是奇石,多达二十几块,看质地似泰山石,每石皆有古人写给德州和运河的诗作,一下子就把运河之古拉近眼前,让我仿佛看到那些吟诗作词的墨客面河而吟的样子,逐石细读,让我觉得,运河就是装满诗的一条河。千年的水流远,千年的诗还在,这是德州的古汉语。
   面石,我背下一首诗——
   二十年前官柳条,春风绿遍德州桥。
   于今秃尽如僧老,怪得行人鬓易凋。
   这是明代王世贞的一首绝句,题目是“题驿壁”,是他经过“安德水驿”留下的诗句。不折官柳叶作别,运河水流,带走光阴,曾经春风吹绿柳,如今光秃,不堪老。风华易逝,沧桑无情变迁。
   我来运河畔,见柳色春新,忍不住步韵也来一首——
   乙巳朱明运水遥,老街漫步德州桥。
   东流一去何曾改,古色风情也不凋。
   (注:朱明是初夏的雅称,因平仄要求而使用)
   所逢时代不同,所见味各异。得句不敢与王世贞句相并,独得平仄以抒怀吧。我行在平仄里,脚步也铿锵。是啊,我也是来运河与之对话的,我不能沉默无语。
   旅游不仅仅是在风景区走一走,看一看,最美的游程是与之对话,把个人的感悟送给风景,所谓的“且行且吟”是否也是在告诉我们这一点?况且,风景的价值,在于用来丰富和激发我们的思想感情的,这可不是坐在写字台前能够获得的美感。
   我还是钦佩王世贞这个人物,他在“安德水驿”,并未完全沉迷酒宴,闲夜独处,写下“低头怨去船,举头愁残月”(《德州渡口》)的句子。王世贞是明著名的文史学家,官至高位,但文学情怀却是那么丰富。被陶冶的情感,一定有助于他为官。我如此推测。
   几里长的运河沿岸,草木葱郁,时有吼歌哼歌声音传出。走近看,一位老者拿着乐谱,对着运河哼唱。这是他的练嗓,也是他对运河的抒情。他的语言,只有他自己明白,很少人细听,并不影响他的深情发挥。
  
   三
   折进古街,古建夹道。都是仿古建筑,我实在看不出和别处的古建有太多的不同。时而屋舍之间留一道缝隙,有熏风灌入,发出哨音。这是古街的语言,是为行人弹奏着进行曲吧。檐角前探,伸到了街心,举目相接,似乎檐角成了古建的嘴,是欲言又止的样子。檐下雕拱画栋,传统的中国彩绘,非常醒目,牡丹绰约,双凤衔珠,龙腾彩云,祥云印椽……似在告诉我——历史绵延,民俗依旧。传统文化总是带给我们强烈的怀古感受。
   沿街店铺的名字,带着古韵色彩,我几乎逐一读下来,就像一年级小学生学会识字,乐于诵读一个个字词。
   安德里大碗茶、奇珍阁、运河人家、鸿轩堂……古街店铺150多处。舍得体力,用脚步和大街对话吧,进状元府,沾沾灵气;折返“大竹竿巷”,想听古竹之风;入“二郎庙”,想看看德州雕塑的“二郎”的样子;踱进柴市街,不见卖柴人;进入豆腐巷,肯定遇不到西施豆腐;走进“小锅市”,想看看德州的小火锅……
   古街的语言,就像我小时候看连环画册上的冒气泡的语言模式,古街在这样的语言感知里活泛起来。
   妻子看我对着这些古街名字出神,问我是在和谁说话。我说,说不清是和谁,觉得他们在和我说话。再沉默寡言的人,风景都可唤起说话欲,不然各色的人为什么都喜欢游览于风景之中?
   我也不能糊弄妻子的发问,她在等我一个答案。我说我走进了“豆腐巷”,可问了一遍巷口的人,他们说这里“卖苦力”,曾经也卖豆腐,但不是我想要的西施豆腐……不过,他们说巷子里有卖“德州扒鸡”的……
   也好,到天津吃“狗不理”,到德州吃扒鸡。今天中午就找家德州扒鸡店过嘴瘾,对着扒鸡说说话吧。妻子有了午饭的打算。在古街,一下子激活了那些一直沉睡的想法,古街的语言,并非是“之乎者也”那么没趣,出自古街的是“烟火语言”。
   这些名字,都是一种简约而丰富的语言,将我带进“古”境,如果能够有时间停下,我想一一打开这些名字背后的故事,好好了解一下德州。转过街角,壁上一行字——没错,我也很喜欢德州。这行字帮我说出了心声。
   想起“运河码头”的门联——
   神京门户商贾云集
   九达天衢市井繁华
   或许,今天的古街太整饬了,尤其是货运并不再走这段运河水路,而是车载空运至此,让我们无法目睹古时那种盛况了。
   曾经的那些商贾,肩挑背掮,进出码头,他们的担子和行囊里到底装了什么货物,有我需要的吗?我突然变成一个买主,站在码头门外,跟他们一一询问,问“掌柜的,可有官窑珍瓷?品茶的茶具可有?”我相信自己听得懂他们的话,因为我学过古汉语……多么有意思,我笑自己那么幼稚。
   “民窑的不行么?非得索那有名气的官窑?”客商没有官窑瓷,但不能让我失望,便与我协商……
   “最佳景德瓷,不然,博兴瓷亦可……”我让步了。(山东淄博的博兴是中国五大瓷都之一,以黑陶著名)
   是啊,做生意要懂得让步。我摸摸斜挎在肩膀的钱褡子,几枚铜钱而已,没有阔绰的银票,生怕买不起而尴尬……
  
   四
   运河古街,属于民俗的,我在一所古建的房墙上看到了德州方言,有的我一看就懂。头晌午、前日儿、水舀子、戏匣子、杠好了、晌午、毡布、棒子……毕竟都是山东人,有着相似的方言,我找到了和德州老乡的共同语言。但很多让我一头雾水的词儿——法不拉、愁衣裳、一把股、喝局啊、头顾、揍饭、宏行、打趴、娘花……真想打扰一位德州人,给我上一堂解词课。这组词有七八十个,被“德言德语”主题词统摄。这是德州人表达乡愁的词,如果我在也会说德州话,一定会让古街德州人感到亲切,或许拉我进那“安德里大碗茶”茶馆喝一碗,叫“喝局啊”?
   我想起我的老乡,曾经在央视做主持人的倪萍老乡,她有过一段标准的荣成话——西北杆子风,今刮门刮后还刮……一句方言,就拉近了乡情,沟通了乡愁。
   运河古街,转过一屋,几乎在墙壁上都会发现一句宣传德州的句子。“我在德州很想你”——这是德州人对游客的亲切态度。“转角德到爱”——爱是一种品德,我第一次有恍然的感觉。“没错,我也很喜欢德州”——说出了每一个游客心声情话。“我在运河古街邂逅美好”——这是祝愿,的确,我所遇都是新奇而美好。
   这些句子,并不刻意造句,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透着一股朴素亲切的味道。这是德州的语言,是有温度的语言,所以我认为德州有着自己的“语言学”,德州给我上了一课,远行千里听一课,很值得!
   至今我还无解的两个字就是“德州”,在一面墙壁上,“德”字一边的“双人”少了“单人”;“州”字少了中间的一竖。练过书法,喜欢草书,我端详良久,删去的笔画,应该是构成一个“行”字的草书体。这是告诉我们,来一次运河古街“行”,一定不负此行?哦,是的,这是一个谜语,也是一封只有一个字的“邀请函”,德州运河古街,一下子拉近了我与它的距离。行万里路,也不能不在斗折蛇行的古街走一走。古老的民俗,生动的烟火,都聚集在古街。不必说出省掉笔画的“德州”的“字外音”,你只要在古街一行,就算有了正确答案。
   没有运河,就没有古街。德州人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个逻辑。在古街之西的广场,矗立起的一尊雕塑,更是一部大书,表达着德州人对运河的历史记忆和热爱。
   是类似华表一柱,上部有大禹雕像,其下是民夫挖土挑土的画面。也有人解读为当初开掘德州段大运河的情境。雕塑是一种凝固的语言,尽管不刻一字,但却是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雕塑以人物和劳作场面,来纪念“运河之功”。
   运河古街,是一条会说话的古街,古街有自己的独特语言,语言是声音的风景,在古街,运河水流淙淙,穿城抒情;熏风摇幡,响动着古贸之音。听古人平仄铿锵,温习传奇故事,听今天德州人的情话。我读懂了古街的语言吗?以此为答卷,但愿我能够及格。
  
   2025年5月24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1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京杭大运河,流经德州。“运河古街”,在山东德州城区之南,德州,因“运”而兴。踏进运河古街,游兴盎然。德州有德,一老乡给作者提供车位,与人方便;德州有历史底蕴,德州在春秋时期,是“鬲国”所在地,鲧和禹称这里为“息壤”。站在“古运码头”处,举目金字牌匾,木门很狭。但见撑篙人在等待游客登船。夹河两岸皆树,树叶掩映奇石。奇石上刻着古诗。千年的水流远,千年的诗还在,这是德州的古汉语。最美的游程是与风景对话,风景的价值,在于用来丰富和激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作者钦佩王世贞,明著名的文史学家,官至高位,但文学情怀却是那么丰富。折进古街,两侧都是仿古建筑。檐角成了古建的嘴,欲言又止。沿街店铺的名字,古韵色彩纷呈。安德里大碗茶、奇珍阁、运河人家、鸿轩堂……150多处。这些名字,都是一种简约而丰富的语言,将作者带进“古”境。曾经的商贾,肩挑背掮,进出码头,如果作者化身买主,彼此之间该进行在怎样的对话,作者浮想联翩。在一所古建的房墙上,作者看到了德州方言,有的一看就懂,有的一头雾水。但一些现代流行的摩登句子,却是有温度的德州语言,给作者上了一课。比如,这句“我在德州很想你”。还有“德州”二字的特别写法,古街之西的广场雕塑的画面等等,无不在诉说着德州人对运河的历史记忆和热爱。运河古街,是一条会说话的古街,古街有自己的独特语言。作者是否读懂了古街的语言,洋洋洒洒的几千字,就是作者的考卷。美文佳作,欢迎各位读者做考官,请先一“读”为快吧。【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24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5-24 06:15:05
  据说,就全世界而言,一片树叶每天至少有几千人在写,那么一条古街,估计在写的人数也不会少,只是我们无法统计而已。同一个题目,怎样能写出新意,就十分重要了。老师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典范之作。换一个思考角度,将德州运河古街上的景物及风土人情,全都想象成它独特的语言,那么,古街自然就复活了,一路走下来,老师是和古街在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所感所悟,自然生动形象,触手可及。也因此,文章别具特色,不同凡响。感谢老师赐稿东篱,顺祝体健,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24 08:17:11
  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编辑,谢谢韩老师对小文表达角度的认可。也是啊,世界上没有一片叶子是一样的,那么写叶子的人的笔下的叶子一定是千姿百态的。运河古街,我一去就被它的语言抓住了,似乎古建也说话,这是一种感觉,笔下就跟着感觉走了。称为典范不敢但我还是尽力突破庸俗的表达,正确新奇。运河古街是在语言系统里的,我觉得找到了读懂德州和古街的办法。旅游一定要找崭新的游感,不然就被那些琳琅满目的风景抓去了,自己没有留下什么,我这样看。远握,问候夏祺,特别期待韩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枫桦        2025-05-24 08:40:32
  至今还没有走到古运河的边缘,脚步还是禁锢着,不如老师轻飘。运河文明是许多年形成的,千百年来,以运河两岸人们的生活为背景,产生了深厚的文化!德州有运河经过,老师此行真值了!以自已的目光去品味、阅读,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好文拜读!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24 08:47:14
  谢谢枫桦老师的精彩留墨!中国很大,风景很多,想一生走遍,谈何容易!就是徐霞客也没有走遍,带着遗憾离开风景。德州的南运河段,实际上是为了缓解水流的湍急而在这里做一个抛物线的河湾设计,也方便靠泊停船,这段运河充满了智慧。写运河的文学可能很多,我只能按照自己的观感来表现吧,想来点怀古,也想体验今天的生动,杂了,好在多少写德州运河。远握,问候夏祺,期待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5-24 08:51:18
  老师的这篇运河古街,写的滑溜。丝滑如水,光怪陆离。有人文,有故事,又德行,更有情趣。其古街的语言,更彰显在游览时的思考与融入,所谓的入木三分。或许这份的入木,才使得古街会说话。点赞学习,祝老师夏安。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24 08:57:15
  谢谢金刚指老师对小文的“滑溜”评价,谢谢鼓励。德州不只是有扒鸡,更有深厚的人文风景,古街很甜特色,流连其中,美感顿出。我到古街,便有了与之对话的感觉,所以格外从语言的角度关照古街。我站在运河岸边很久,特别在码头那,发生了一幕,很神奇的感觉,心游万仞思接八极,可能是一种想象,而是陷入对话,体验到了古街运河码头给我的风情缠绵的感觉。远握,就像期待金刚指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5-24 11:38:50
  走在运河古街,作者在欣赏风景,同时侧耳倾听古街的语言,并与古街风景对话,这是多么曼妙神奇的体验!所谓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莫过于此!古街有着厚重久远的历史,那古建筑、那商铺都打上了岁月的烙印,各种做买卖的声音,在作者耳畔回响。作者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商人的协商,作者的让步,那斗折蛇行的街,那繁华与古老交错的画面,那些人文痕迹……令作者思绪万千,不能自持。一篇大美的怀古之作,文中即兴创作的小诗字字珠玑,很是应时应景,妙趣横生。灵动清逸的笔触,联翩的浮想、与众不同的构思,带来全新的视觉盛宴。盛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夏祺安康!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24 11:47:31
  谢谢罗老师拨冗留墨,精彩点评,辛苦了。的确,我也是想寻找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感觉到古街的语言,所以就以此为突破口写写我对德州运河古街的理解。融入古街的历史,本身就是为了使旅游感更真切,更美妙,我多少还是体会出一点滋味的。我相信岁月的回声是有的,只是我们常常习惯于眼睛观赏,而少了对话的可能。协商和让步,是在运河码头那突然得到,觉得有趣。学了点古韵,在这里有了与古人唱和的机会,就献丑了啊。罗老师的几篇游记,也很有特色,文笔优美,我喜欢读,期待罗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5 楼        文友:东风第一枝        2025-05-24 12:08:08
  佩服怀才老师的眼光记忆有与文采,不论到哪里都能写出妙文!拜读欣赏点赞!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24 12:25:09
  谢谢东风老师给小文留墨鼓励。到了德州的运河古街,突然有一种声音入耳,于是觉得这处古街会说话,这应该是旅游的一种境界,记录下来吧。东风老师的文章很有底蕴,非常期待你的笔耕不辍,远握,问候夏祺,谨祝创作快乐!
6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5-05-24 13:06:20
  京杭大运河古街,从沉睡中苏醒。水波潋滟,闪烁着细碎的金芒,似无数灵动眼眸,凝视岁月。河畔古柳依依,枝条轻拂水面,撩起圈圈涟漪。船只往来,或满载货物,或乘兴游览,汽笛声、欢笑声交织,为古老运河注入生机。欣赏美文,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24 14:24:05
  谢谢蓝色老师的留墨。京杭大运河,是水运奇迹,在大工程方面,我们更加历来就有着无比的智慧,如今的基建成就就是这种智慧的重新焕发。期待蓝色老师的文章,谨祝创作快乐!
7 楼        文友:简柔        2025-05-24 16:10:48
  以语言解读一条古街,独树一帜,此功夫,唯有怀才老师也。语言可聆听,可对话,可表达。能聆听到古街的语言,需要一种悟性和灵性。灼灼的人文之美,民俗的淳朴与厚道,运河古街的古老与现代风貌均纳于笔端,古街魅力淋漓彰显。文章有清新质朴之美,更有悠长深远的风味。点赞佳作。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24 16:31:38
  谢谢简柔老师拨冗为小文留墨。可能是进入古街,很多文字给我了一种提示吧,所以找到这么一个写作的入口。风景是可以用来看的,也可以用来听,在风景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审美途径。古街是人们对运河的纪念,再过几百年,这段运河可能也会消失,但古街的语言叙事,还会让人们找到一点线索吧。特别期待简柔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作快乐,笔耕不辍!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5-24 16:53:36
  德州有德,老师一路游玩运河古街,诗意盎然,走到哪里,诗到哪里,将运河古街的风土人情,古风古韵,栩栩如生的画面犹如在读者眼前。很美的文,佩服老师丰富的文化知识,学习了,祝福老师!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24 17:10:20
  每个人都喜欢旅游,可以这样说,我也是,但每个人对风景的观赏是不一样的,无论怎样,走进风景就是不负风景吧。我就是找到一个特别的角度来解读认识风景。风景是文化,尤其是古街风景,更是文化堆垒起来的,所以就作记了。谢谢红花草老师拨冗为小文留墨,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