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东篱】有一种声音叫寻根访古(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东篱】有一种声音叫寻根访古(散文)


作者:金刚指 秀才,165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4发表时间:2025-05-24 06:27:09

1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的“三秦”“五津”,是多么繁华的城邦津隘;“云栈屏山阅月游,马蹄初喜蹋梁州。地连秦雍川原壮,水下荆杨日夜流。”陆游的《归次汉中境上》里的云山川流,连接着一个风景壮阔的世界。这些古诗中所描写的都是陕西的某一个地域在某一个时代的过往,就是这一些过往,才铸就了陕西的豪情。《关中往事》的主题曲中唱道:“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金疙瘩银疙瘩还嫌不够,天在上地在下你娃嫑牛。”这是陕西最朴素的人文。
   从陕西沃土上繁衍而生的有许多我们值得去珍藏和记忆的东西,历史盘结,错综复杂,但更多的是启迪,对历史的追寻,对发展的静思,对思想的延伸。这些,不是一两篇文章就可以记录清楚的,我只能对我喜欢的,符合我的一点张狂的故事做简单的汇总,凝练属于自己的文字。
   林间有“野兽”,世间有“野人”,史上有“野史”,人有一点“野性”就理所当然。陕西也有他独特的“野性”。上学的时候,历史书上关于人类的起源中就提到过类人猿遗址:元谋人遗址、蓝田人遗址、北京人遗址等。其中蓝田人遗址就分布在陕西省蓝田县,包括公王岭和陈家窝两个地点。从历史考古推测,早在80万年前蓝田就有了人类。这是多么的震撼,而这种震撼就是一种“野性”的起源,是“野性”的使然,也有了人间的美好。不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年轻人结婚的时候都要贴上喜庆的婚联,是用于婚嫁礼仪的一种对联,其内容主要是赞颂两人结合的完美、对未来婚姻生活的憧憬,以及对婚姻当事人的美好祝愿,用于张贴在新婚夫妇所住门口或婚庆会场等地,以表对结婚新人的祝福,其中的横批就有“蓝田种玉”之说。这是多么形象而生动的眉批啊,不管什么样的对联,配上这个眉批,顿时意义鲜明,满门生辉。
  
   2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1953年在西安城东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可见,陕西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着开疆拓土的作用。“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生于宝鸡市)和黄帝(生于武功县)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可见华胥氏时代就曾书写着一定的“野性”,以此实现人类的发展与卓越。“陕西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从这个发展现状来看,人类就是在野性的基础上走进文明的,某些野性也是文明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总是存在着许多的神秘,并不是我们利用世上仅存的痕迹就能判定的,但不论怎样,那“野性”一定是存在的。“从轩辕黄帝在这里铸鼎、分华夏为九州,到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在这里教稼先民从事农业生产;从中华文字文明的始祖仓颉在这里发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礼乐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到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这里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同时,陕西还是近代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及宰相王鼎的将相故里。从古至今,陕西都在行走着秦砖汉瓦的真实。这种蕴藏着热与火的砖瓦,以怎样的张扬傲视兵传承天下,这难道不是“野性”吗?
   从这些文字的综述中,我们不难看到,陕西在从人类起源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历史长河的变迁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如果我们把这些一一拨开的时候,就不仅仅是一位史学家,更是一代文豪,或许是政治家、经济学家、军事家也说不一定。历史发展的张狂与沧桑早就在事实中成就了一座城的含义,这种含义包含了杜鹃泣血、凤凰涅槃和泥土经历焚烧而更名的砖与瓦的初墨。
  
   3
   陕西这片广漠旷远的黄土地,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特定的精神气质与文化认同,这也为作家开掘了一个丰饶、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作富矿。在这块丰饶的土地上,就有三位作家获得“矛盾文学奖”: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册。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自古至今,体现陕西野性更多的在于一串串弥坚的历史史事,催生着一个人成就一座城的豪情。陕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硕的文化遗产。有上古时期被誉为农业和医药的始祖炎帝,享有“药王”、“五谷王”等称号;有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时期的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有著有《千金要方》著名的医师与道士,被誉为药王,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的孙思邈;有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这一个个的第一,不就是历史留下的“野性”吗?回到现在,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废都》,不是更“野”吗?“季羡林对《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将在未来大放光芒,而莫言则认为它是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
   所有的“野”,一旦进入陕西地域,就开始繁衍文明,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从科学到文学的世纪性成就看,“野”是一种素材,正待那些有能力的人来耙梳整理,不然,在苍白的世界里,不会有真正的创造性成就。
  
   4
   说陕西,如果离开长安,那就显得俗不可耐了。我不是一位过于俗的人,只是浅显罢了。长安,是陕西的心脏,聚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个中心之地,固然显得厚重而伟岸了。“陕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九个大一统王朝,有五个建都西安(咸阳),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称为‘东方金字塔’。”从这一点上看,就已看出举足轻重了。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也就是这个“长安情结”,集结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雄泓,蓝田古人类建造的聚落;仰韶文化时期出现的城垣雏形;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市遗迹等,吸引着世界上200多位国家首脑和政要访问古都。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些享世诗篇,尽显长安的绮丽逶迤。加上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都是在行走的征途上见证着一座古城的成长,以及成长即辉煌的历史进程,在成长史中蕴含的琴瑟歌舞、铁马冰河、文人斗士的华章,像古城墙那样沧海桑田,永久弥坚。夜晚走一走大唐不夜城,体会车水马龙;看一看古遗址,钟楼,理解暮鼓晨钟;访一访大明宫、未央宫,抒怀历史的沉长。此时,自己就会感觉已经成为一块砖一片瓦,沿着厚重的城墙的风的方向,架设历史与未来的彩虹。
  
   5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读着这首诗,也就想起了马嵬坡。马嵬坡也因为一个故事,一段凄凉,或许一滴“红颜祸水”而成就的“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典故而源远流长。这个典故演绎了李唐王朝由“开元盛世”坠入“国破山河在”的悲剧,这个悲剧就得从“安史之乱”说起。亦人悲、亦世悲,众说纷纭。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诗中赞叹杨贵妃的美貌和服饰如此明艳动人,甚至连地上的牡丹和天上的白云也想要来为她梳妆打扮,从大有“此女只因天上有”的感慨,终将跌入“自古红颜多薄命”的隧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绝世容颜说明的都只能是一切的荣耀终究都是过眼云烟。杨贵妃的倾城倾国,是自然的诞生还是人为的溺宠,那就只有历史懂得真实。但终究,这个故事与繁荣昌盛、国破山河存在一定的必然,但这种必然的背后或许有着不同的考量:“杨贵妃也许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才恍然明白,帝王家的情爱哪里靠得住,山河破碎的责任岂是她一个女子能担当得了的?生前的荣辱都随着她在佛堂的三尺白绫而消散,她对于唐玄宗而言也许只是一曲‘宁不知倾国与倾城,佳人难再得’而已!”但终究成就了一个地名,成就了一段凄美千古的风景。
   世上有一个人成就一座名城的事实,杨贵妃也成就了一个地名,在未来的阳光下,总会有脚印前仆后继,去怀旧“红颜祸水”的那一段人生。在这段人生中汲取经验,丰富故事,且行且珍惜。
  
   6
   陕西除了拥有自己独特的“野性”之外,我们更值得发扬和继承的则是独有的“人间烟火”,那种烟火就是民以食为天的美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说的就是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孕育着属于自己独特的那份烟火;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只能以望穿秋水的方式凝望。这种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的诗句,就有浓浓的炊烟在飘荡,炊烟是最能代表离愁的,如一笺竹叶的飘摇。从陕西有了类人猿,就注定了人间烟火。如今的陕西,不论是哪一个层面,都是国内的中流砥柱,无论何如,但都离不开炊烟的往事。如果“向天再借五百年”,那烟火依然是“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金疙瘩银疙瘩还嫌不够,天在上地在下你娃嫑牛”这首歌谣的旋律。
   泱泱华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赋予我们灿烂的文化,文化的丰厚底蕴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璀璨绮丽,衍生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一道一道的美食在挑逗着每一个人的味蕾,像花儿一样五彩纷呈。民以食为天,天下大事诸多,吃是头等大事,系百姓之温饱于九天。在悠悠历史的长河里,一道道美食经过千锤百炼,经过慢火温煮的烹饪,以钢的形式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而灼灼生辉。满汉全席,八大菜系,总有一种可以打开你的乐此不疲的味蕾。也许是一碗羊肉泡馍,也许是一份卤煮火烧,也许是一碗香喷喷的猪脚饭,也许是一碗岐山臊子面,都以独特的方式承载着烟火的味道,以古都长安为中心,欢快地喜迎南来北往四面客。
   肉丸胡辣汤的劲道嚼劲配上浓郁的汤汁,那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销魂。享有“长安第一味”的美誉葫芦鸡更是美食界的一张餐饮名片在古都人声鼎沸。陕西凉皮、豆花泡馍、岐山臊子面等早已打着陕西的旗帜,向四面八方延伸,征服着南来北往的胃。这不仅传递着陕西的美食文化,更多是传承着陕西独有的“人间烟火”。
   烟火是一种传统文化,在节日和特殊场合中常见,人们聚集在一起,欣赏美丽的烟火表演感受到烟火所带来的快乐和温暖。不论乡村还是城市,烟火是一种美好的象征,它代表着人们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也意味着对新生活的期待和追求。在烟火之前加上人间二字,便也有了人情味,有了万种风情。世间之人总都有凡心,节日的喜庆是一种形式,但也潜藏着对未来可期的向往。但不论怎样,愿我们在“人间烟火”中饭菜飘香,炊烟袅袅,让人间味觉视觉的盛宴,一片温馨祥和,尽享人间美好。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或许就是在某一个时间与空间的碰撞中衍生的村居民情和“人间烟火。”
  
   7
   享受了美食,浑身充满激情,迈步过往古今,顿足延安。
   延安,是中国革命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万丈高楼平地起”,延安这一块基石,奠定了中华名族的高楼大厦,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如今,踏上延安这块厚实黄土地,我们首先应该去仰慕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四八”烈士陵园等这些传承着红色记忆的革命圣地,去体会和传颂“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的深刻含义。在我们解读了炮火纷飞之后,再去看一看黄帝陵、宝塔山、钟山石窟等古建筑,在延安的历史中感念古人的智慧和力量。当然,壶口瀑布的壮观;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独特的地貌特征:世界地质奇观——黄河蛇曲地貌群;中国四大牡丹原生地之一,传说这里还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的万花山。甚至可以去见证一下延安的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陕北说书这些“非遗”。说起“非遗”,自然少不了“陕北民歌”和“陕北秧歌”。
   但我们最需要记忆的,应该是这样一段话:“延安是一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既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又是中国革命圣地。早在五千年前,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兴起于延安的沮水之滨,开创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历史。隋唐至明清的1300多年间,延安一直是郡、州、道、府治所驻地,是当时陕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延安也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圣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代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战斗13年,领导了全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使中国革命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胜利,延安因此被喻为中国革命的灯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被列为全国‘三大’教育基地。”在这一段话中诞生着“为人民服务!”的鲜明宗旨。
   这句话,随着风,随着飘扬的五星红旗,激荡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角角落落,以蒲公英那样,以种子的形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引领下,赓续前人的足迹,以山簇拥水,以水环绕山的团结精神,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一马平川。
   其实,有时候,那些风景太过反复,杂沓而来的是无法梳理的历史脉络。我只能选择闭上眼,静听古老的陕西吟哦的声音,这些声音,一贯万年千年,尤其是陕西走过漫长的文明之后,又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的文明,我觉得陕西就是一部古琴,奏响的是不息的人文旋律。
   我常常流连于陕西古地,享受着古韵今声,陶醉着热爱的感情。
  
   原创于2024年12月23日
  

共 582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陕西,最适合“寻根访古”,最能安顿我们的灵魂。这篇散文,对于我们了解华夏文明的发轫和走向,有着非常独特的意义,作者挖掘出古韵古声,让我们找到华夏文明的韵律,对于理解中华文明,认识陕西,有着提纲挈领的价值。作品从古诗和民窑写起,被我们带进陕西的韵律中。作者的观点是,陕西是从“野性”走来,刻印着“蓝田”的文明符号。80万年前,陕西就孕育了古文明的种子,从此有了我们的基因。作者以科学和文学为例,证明着陕西怎样从野性走向文明,肯定了野性的陕西,对于我们的最大价值。看陕西,必须走进西安,那些古建古迹,无不刻记着古代的痕迹。历史上的著名诗句,出自陕西的何其之多,借着这些古诗,可以去再听古韵悠悠的西安声音。一个人就是一座城,西安的名人杨贵妃,让人生出多少缠绵悱恻,不管怎么评价,杨贵妃一定唐代一个皇帝,她属于历史,属于陕西。陕西是野性的,也是最温暖的,温暖的是有最美的人间烟火。作者列举了多少陕西美食,不过我没看到我曾吃过的白吉肉夹馍,或许根本就难以忝列其中?陕西,在现代革命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尤其是延安,已经成为灯塔标志,一个崭新的时代的崛起,还是因为有陕西这片黄土地。陕西之大,凭眼力,可能不及,所以作者建议我们,去聆听陕西的声音,获得最美的文明旋律。作者以大量的史实来表现陕西,写出了历史的清晰脉络,表达出对陕西这片古老土地的深爱。散文的视觉独特,这些内容的表达,往往会流于流水账一样的叙述,可能很多东西都是尽人皆知,但作者以独到的观点,使用了这些素材,写出了陕西的特点,例如陕西的野性,可能历史学家不会这样说,但作者以自己的视觉,找到解读我们的密码。作品的语言很诗意,调动想象力,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丰富多彩的审美。史料丰富,即使陈列,也有脉线串联,形成了文明的气势。文笔恣肆,又敛于主题,情感充沛,如江河倾泻。深度佳作,力荐赏读!【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24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5-24 07:01:12
  陕西,西安,到底深藏着多少历史密码,有着怎样的古韵今声,作者以独特的视觉,深入挖掘,宏大的叙事,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里,感知一个精彩的不衰的人文血脉搏动。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5-24 08:20:56
  以前总是有一种想法,就是站在中国地图前走遍中国,于是尝试着写了一篇,感觉难度太大,很难精准把握一个省份的最具代表性的史韵古今。便一直搁浅着,但愿以后可以继续。感谢老师精彩点评,问候老师夏安,敬茶。
2 楼        文友:老笨熊李春胜        2025-05-24 07:42:32
  华夏文明的韵律,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中原文明的瑰宝。作者用剥洋葱的写法把一切有机地串连起来,构成了一副美丽的你画卷。欣赏学习!
李春胜,教师
回复2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5-24 08:24:38
  感谢老师对拙作留评,问候老师夏安。
3 楼        文友:枫桦        2025-05-24 08:50:40
  黄土高原一直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所流淌出的是中华血脉,源远流长!老师引经据典,洋洋洒洒,把陕西,西安所蕴藏的文化符号,做了深刻解读!有读感!拜读!
回复3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5-24 09:13:42
  总想着挤出时间,能够站在中国地图前,走遍大中华,让其磅礴力量来滋润自己的心灵,也就试着写了。偶尔发现,毕竟自己想象的与现实应该诸多差距,还是留下来,等退休了,走走看看,会更深入。问候老师开心,远握敬茶。
4 楼        文友:简柔        2025-05-24 16:38:59
  文章写得别有洞天,以野性诠释陕西,很贴切,从文明到文化,从作家到杨贵妃,从亘古到革命历史,从文学到美食,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老师不简单呀。欣赏佳作,点赞。
回复4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5-24 18:00:19
  感谢老师对小文留评,事实上,仅仅西安,就有几个皇朝落座,其文化、历史方方面面都蘸饱笔墨,留下重彩一笔。我仅仅只是了解皮毛而已。远握敬茶。祝老师夏安。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5-24 17:15:28
  老师是和高产写手,差不多每天都有佳作出炉,佩服老师的文采,这篇文章引经据典,将陕西西安层层剖析,深度挖掘。向老师学习。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金刚指        2025-05-24 18:03:45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从西周到大唐,其文化底蕴深不可测,问仅仅了解皮毛而已。感谢老师对小文留评。问候老师开心快乐,远握敬茶。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