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山坡上的小菜园(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见证】【晓荷】山坡上的小菜园(散文)


作者:赵声仁 秀才,2925.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发表时间:2025-05-25 12:09:18
摘要:铁矿职工公房不远,有个山坡,职工们把这个山坡开拓成了个小菜园。大伙一块种菜一块吃菜。这里,成了美化心灵的一块净土,成了连接人们感情的家园。

如果用无人机从空中拍张照片,这个菜园一定如同一张彩色木刻作品。赤橙黄绿青蓝紫多种色调,大小不等、形状多变的格局,上下错落、疏密得当的立体感,还有好多穿插多处的留白……
   这就是我们住宅北面山坡上的小菜园。
   我的儿子一周多的时候,我们从北山公房的一间单身宿舍搬到了南山公房的鸽子楼。矿山没有大片的平地。矿区最南端,是个山梁子。职工家属院,就建在这个山梁子上。进矿区的南北马路,从山梁子上通过,先上坡,到山梁子顶部,再下坡,就进了矿山。马路两侧,盖有好多楼房、平房,被称为南山公房。矿领导、资深职工、人口多的职工,大部分住在这里。从南山公房,沿着马路往北走不到两公里,路东,也是个山梁子,建有三栋宿舍楼,还有一排排的平房,被称为北山公房。单身职工,刚结婚的小两口等,住在这里居住。
   鸽子楼,在南山公房北端,马路西侧。户型局促,房间多而狭小,如同由多个小单元组成的鸽子窝。一共是两排二层小楼,红砖到顶,南面一排高,北面一排低。每排有六个小院,每个小院住两户人家。门朝北开。
   我家,在北面一排西属第二个门口的东侧。和我们同院的,也是三口人。男主人叫王树增,是个返城知青,人厚道,不爱说话,爱看书,写得一手好字。房间多了,上班近了,还遇上一个好邻居。我们一家人的心情特别敞亮。
   乔迁之喜的附加收获,是我在小菜园里,有了一席之地,或者说,我成了小菜园的主人之一——房子原主人调离了矿山,他走的时候,把他种了三四年的一块地,无偿地转给了我。
   这让我在工作的闲暇,能够重温农耕的乐趣,品味田园的风光。出门口五米左右,有一道东西方向的矮墙。小菜园,就在矮墙北面的半山坡上。矮墙西边,有条去菜园的小路。小路狭窄,陡峭,两边有杂草,灌木。我去小菜园时,总要拽着几根灌木,才不至于摔倒。到菜园之后,小路则平缓了不少。大有曲径通幽之妙境。
   山坡上的小菜园,自有它的特点。它不是像平地上的菜园,一畦畦一垄垄地有规则地连成一片,也不像山区的梯田,一波波依着山势弯曲有秩地组合起来。它是顺着南高北低的自然坡度,人为打造的一个一个的小地块。这些地块,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甚至土质的颜色都不一样。整个菜园的面积,不足一亩,几条横竖交叉的弯弯曲曲的小路,阡陌期间,把这块小菜园分割成十几个相对独立的小块。这些小地块,有的码几块砖头,有的插几根树枝,有的拉一张破旧的铁丝网,算是不同主人的标志。小菜园的东面,是矿幼儿园,西面是四五米高的峭壁,北面山下,是矿山的大库。隔一条东西小路,大库对过,就是我供职的职工子弟学校。大库西门的南面,还有一条上山的小路,可以来到菜园。班上,有人想吃黄瓜西红柿了,我就从这条小路跑上来,摘几个下去。
   王树增告诉我说,这个小菜园,是矿职工和家属在工余时间一点点开出来的,分属十多家。以前,这里是一个杂草横生的山坡。不知从哪年开始,早早晚晚,就有职工拿着锄头锹镐,来这里开荒。他们把杂草砍掉,把黄褐色的恋山土翻活,去高补低,又从山下捡来石块砖头,把低的地方垫起,找平。山坡土少石多,他们就从山下挑上一筐一筐的黄土,铺在裸露的山石上边。这就逐渐有了相对平展的一块块土地,生长出黄瓜茄子西红柿。这些地块,相对独立,又依次连接,大的百十平米,小的不过二三十平米。
   对土地的热爱,对农耕的情结,是有辐射效应的。矿工和家属们,并没有因为有了工资,生活有了保障,就泯灭了对种植生活的向往。看到张三成功开出一块土地,李四也步其后尘,拿起锄镐,开起荒来。接着,又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开荒的队伍中来。南山公房投入使用后不到二年,这面杂草丛生的山坡,就被一个长满各种蔬菜的小菜园取代了。春季的晨光里,夏天的夕阳下,三秋的金风里,这里总不断矿工或家属劳作的身影。十几家菜园的主人,都是南山公房职工。鸽子楼有三五家,更多的是鸽子楼西面山顶上平房里居住的人家。
   矿山的职工,来自四面八方,其中好多是农民出身。开荒种地,是他们根植在骨子里的追求,是渗透到血液里爱好。小菜园的主人,有开铲车、汽车的司机,有打眼放炮的爆破工,有手持刹把的操作工,有车钳铆电焊各工种,更有在办公楼里写字、算账,在医院开药方的大夫。他们为了种好每一个品种,相互切磋,相互指导,探讨交流,蔬菜粮食,点种抹秧,掌握得有章有法,做得中规中矩。黄瓜豆角茄子辣椒,芹菜韭菜菠菜茼蒿,冬瓜土豆大葱大蒜,北方的蔬菜,这里大部分都有。有时,人们还可看到玉米、白薯、花生、芝麻……
   鸽子楼西侧,是个更高的山岗。山岗上有一个旱厕。这是菜园所用肥料的主要来源。人粪尿,纯正有机肥。菜园的主人,和老农一样,用废旧的水桶,从旱厕里往外掏出大粪,小心翼翼地挑到菜园,经过发酵,施用在菜地里。不足部分,再从别处的旱厕里挑上几桶。水呢,就是家里的自来水。我们鸽子楼,鸽子楼西面的平房,有几条水管领出,一头在某家,一头在菜园,供各家浇园。供水的人家,不一定是菜园的主人,却不怕麻烦,无偿提供用水。只因在他家接水最近最方便。
   我自然也拿起了锄头,加入了这个种菜的队伍。王树增,下过乡,对种地也不生疏。看到我进了菜园,他随后也跟了进来,帮我做畦,抹秧,施肥,浇水,松土,拔草。我家这块地,不过两盘炕大小,并不难打理。我们两个商量着,根据不同季节,种茄子、豆角,种黄瓜、辣椒,种土豆,西红柿。隔三差五,我们就到小菜园里忙乎一阵。拿起久违的锹镐锄镰铲,我心里总是涌起一股亲切,一种踏实。出来工作之前,我曾在生产队干过二年多农活,很是枯燥,很是腻烦。下决心摆脱农活,离开农村。现在怎么了?
   因在一块收拾菜园,王树增我们两家一起叫饭的机会就多了。到了礼拜天,我们十有八九把两家厨房的蜂窝煤炉子全打开,一起去菜园摘来几种蔬菜,一块买点鱼肉,择洗切焯,熬炒烹炸。一阵忙乎之后,就把饭桌放在院子里,我们两家六口,围坐在一起,吃绿色蔬菜,品陈年老酒,享受美好的周末时光。王树增酒量不大,一两下肚,就面似红霞了。
   实际上,小菜园的所有种植作物,不管是谁种的,周边居住的矿工都可以享用。这好像既是农耕经济的传统,又是矿山特有的文化习惯。从仲春开始,小菜园里的各种蔬菜,就争先恐后、陆陆续续地成熟了。架上长的黄瓜、西红柿、豆角,不用搭架的辣椒、茄子、西葫芦,滴里嘟噜,琳琅满目,哪家也吃不过来。菜园的各家主人,就今天摘下一篮,明天摘下一袋,给邻居、对门送去,临走还要大声嘱咐:别老等着送,中间那个用砖头围着的就是我家的,自己随时可以去摘,要不也吃不了。知道菜园主人的这种真诚和境界,好多人家也就时常来到菜园,不管哪家的,随手摘上几个,拿回家去吃了。种的人,吃的人,好像达成了某种默契,不用吱声,直接采摘。菜园的主人之间,更是随意互通有无,互补余缺,你我不分。谁也不用和谁打招呼,自己需要的,菜园里有的,都和自家的一样随手摘走。菜园的各家主人,只管去种,去浇水,去施肥,不用担心没人吃,不用担心有人偷。
   王树增就曾感慨地和我说:“这可是个共产主义的小菜园!”
   工闲时开的荒,又是工闲时种的菜,水肥都没有花钱,最大的成本就是业余的时间,为什么不大伙一块享用呢?整座矿山,就如同一个大庄。职工来自四面八方,汇聚在这座矿山里,吃住在一个家属院。张家能见李家的烟囱,李家知道张家的锅灶,低头不见抬头见。这是老天的安排,这是上帝的设置,是机缘,是福分。大家为什么不像亲人一样相助,像家人一样相处呢?这是只有远离城市的矿山才有的生活文化。城市的工厂,纯粹的农村,都不会有这样的习惯,这样的情怀。
   哪家从别处找来新的菜种,遇到新的种植方法,就回来传授推广。所以,小菜园种菜的时间,往春秋的两头延伸了,品种比以前增多了。更多的人关注这个小菜园。小菜园,在南山公房人们心中,是美化心灵的一块净土,是连接人们感情的心灵家园。
   王树增种菜上瘾了,他竟在我们两家门口,种上了苦瓜。这里原是他们之前的房主,借助矮墙盖起的鸡窝。有二年多没用了。下边一米高的砖墙,掉了好多砖,上沿参差不齐。砖墙上边的铁丝网,也早被孩子们捅了几个窟窿。他借铁丝当架,在砖墙内侧种上了苦瓜。这年盛夏开始,长长的藤蔓爬满了铁丝网,绿色小棒槌一样的苦瓜垂吊下来。我这是头次见到苦瓜生长,更从来没有吃过苦瓜。他说:“夏天多吃苦瓜好,解热消暑明目。伟人毛主席生前就特爱吃苦瓜。”他看书多,我相信他说的是真话。
   这对我是个很大的鼓动。按照他说的,我凉拌、素炒,我炒肉、炒鸡蛋,我包饺子。嘿!苦中有甜,甜中有香。从这天之后,苦瓜,成了我最爱吃的蔬菜之一了。
   都是生活的滋味,都是人性的滋味。(2025.5.25)

共 35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喧嚣的矿山深处,竟藏着一片迷人眼的小菜园。它宛如一幅天然的彩色木刻作品,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蔬菜色彩,搭配着错落有致、大小不一的地块格局,还有那巧妙的留白,勾勒出一幅充满田园诗意的画卷。这片菜园,是矿工们在工余时间,用勤劳的双手一点点开垦出来的,他们中有司机、爆破工、操作工等各工种,也有医生、会计等。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对农耕的情结,让他们在矿山这片土地上,延续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们相互切磋种植技艺,分享着丰收的喜悦,甚至将自家菜园的蔬菜慷慨地分享给邻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矿山文化。这里不仅是蔬菜生长的乐园,更是矿工们心灵的栖息地,是连接邻里感情的心灵家园。一篇语言流畅、主题鲜明的作品,在作者笔下的这片小菜园里,读者不但体会到了品尝生活的滋味,更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它如同一首田园诗,吟唱着矿山里的温暖与质朴。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5-25 12:11:02
  作者通过亲身经历,来展现矿工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邻里之间淳朴、慷慨的互助精神。全文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美好的赞颂,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与温暖,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满生机与人情味的小菜园中。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5-25 12:14:09
  一篇优美的田园风光作品,读来深感惬意。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5-25 12:15:04
  拜读佳作,感谢精彩分享!
4 楼        文友:老笨熊李春胜        2025-05-25 18:08:15
  小菜园,情感园见证了人情的厚道,情感的雅致,很有情调感和画面感。点赞!
李春胜,教师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