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云水】进退有节郭子仪(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云水】进退有节郭子仪(散文) ——汾阳三杰系列之一


作者:陈亚珍 举人,4944.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8发表时间:2025-05-25 13:05:27
摘要:太阳赋予世界以温度,每日里升落有致,孜孜不倦反而长久。一个人能审时度世,顺应自然,不事功名利禄,反而赢得长久的富足,死而不亡者,谓之寿!精神世界是看不见的无极。持这样品格的人,天下人没有与之可争的。

最初知道郭子仪其人,是晋剧《打金枝》,因其子郭暧在他的寿诞时单身赴宴,成双成对的儿女上前拜寿,唯皇家驸马郭暧孤零零一人,受到兄弟们的嘲笑,他因吃酒带醉,回宫打了皇家女惹下“以下犯上”的祸端,郭子仪将其子绑着前去见皇上,意要其子以国法弄处。结果皇上却和颜悦色,以家法说事,说:“老亲翁莫在意,小夫妻争吵是常有的,做亲翁你一眼睁来一眼闭,年迈人休管他们少年夫妻,莫说是替王传旨将他斩,你就是动一动孤我也不依。”听厌了冠冕堂皇的说辞,读到这些暖心话,皇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君王,而是和蔼可亲的父亲。皇上不仅没有判其子有罪,还官加三级赏赐了他。显然,皇上认为金枝不去为翁公拜寿失了家道伦理,丈夫理应以家法教妻,做丈夫就得有纲有法。而且让郭子仪上殿不必下跪,在殿前稳坐金交椅,与君齐肩,共商国事。
   而国母领了万岁的旨意,劝爱婿:“我养的女儿不成器,驸马你担待这一回,人前教子人后教妻,夫妻恩爱有情谊。”责女儿:“假如你父皇寿延期,驸马不来你依不依,手压胸膛想情理,你何不将人比自己,你虽是皇家帝王女,嫁到民间是民妻,从此以后要留意,赔情认错不为低……”
   这唱词百听不厌,人间的大美回味无穷。想象着那时候的君臣如此和谐,即便是儿女亲家各自对家中子女严格管教。国父、国母,理讲的丝丝入扣,句句暖心,真正做到为天下人表率,国事家事如江河入海。身为华厦子孙,谁不感到自豪温暖?文化的厚土就是用来滋养温润人心的,无论时代怎样定位帝王的残酷无情,但《打金技》让我对这个皇帝充满敬畏!假如历朝历代都如唐皇帝的风范,天下当是怎样和乐?曾经以为郭子仪是夸张的人物,皇家的谦和也不过是剧作家的粉饰。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早已说这是古代的等级森严,你敬我让都不过是一种虚假的礼节须要推倒,讲求人人平等。当推陈出新一刀切的概念和观点覆盖了文化,其实文化就早已消耗了血肉只剩下了骨架。文化不是用来装饰,而是如同汁剂渗透在血液当中作为行为的依托。平等不是形式,而是心境。通过皇帝和郭子仪的家事处理,我发现了古典文化的精髓。君爱臣,臣忠君,父慈子孝,本是双向和合关系,是君臣父子之礼的秩序,何来等级?观其历史是,等级是权力者撷取自己的有力条件,慢慢演变成等级,臣可忠君,但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形成单向效忠,君爱臣只是个说辞,也便成了“利器”。当权力者去除文化的本意,只流于形式,文化就失去了滋润人心的价值。即便《打金枝》是君臣和合昙花一现,但也为后人提供了对文化追本溯源的机会。
   走近郭子仪的故居,回想《打金枝》的温润。据说历史上很多“功高”之人,皆因“盖主”而不得善终。而郭子仪却拥有“功高不自居,再造唐室无异心”且有“名震中外,独著于史”的美誉。而他却安享和乐,寿终正寝,拥有“人仪德圣”之称,这不能不让人惊叹!于是,我对郭子仪产生了探索之心,当人间失格,道德沦丧,七尺身躯已不再是大丈夫的标式,阴盛阳衰已成常谈。瞻望他的生平及塑像,马蹄的哒哒声响过耳际,一个雄姿魁伟,仁智集中的形象浮雕般掠过脑海。青年时他以武举夺魁,授官于左卫长上,中年兵戎,官至三品,六十六岁封王,皆因他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入侵,安定边疆与朝局,维护国家统一,为唐朝延续了百年的国运,屡建战功不自傲。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威名震天,虎胆惊世,战乱后吐蕃军误听郭子仪战死,趁虚而入,攻陷长安。郭子仪率少许兵力显身,顿然把吐蕃大军吓跑,声言:若不是听说郭令公已死,断不敢冒然入侵。可见他的威名听之胆寒。
   在人间,战乱不断,英雄倍出,人们往往把英雄看作七尺男儿,但我觉得这样来判断七尺男儿还有所残缺。真正男儿本色,不仅仅是马上英雄虎胆,还应在马下拥有温润如玉的心境,郭子仪即是如此!人常说伴君如伴虎,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皇帝却能安全着陆,代代皇帝都对他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其密诀在道不在术。且说郭子仪的人格力量能去忌心,可泯恩仇,面对贼人可春风化雨。
   据说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同朝做官的李光弼与他不睦,使尽了心机心术与其作对,但郭子仪在军中朝内日见筑高的威性,只怕有一天与他对垒。战争爆发时,郭子仪力荐李光弼当河东节度使,还把朔方嫡系军分出来给李光弼率领去河北平乱。
   李光弼错把郭子仪其心当恶意,心中产生恐慌,说你怎么对我都可以,但要放过我的家人。郭子仪风轻云淡,态度和蔼,一顿推心置腹,二人把酒交心,握手言欢,共济国事。李光弼所担心的事一直没有发生。此后两个人成为大唐中兴的帝国双璧。共同平衡各方势力,为大唐争取了稳定。海纳百川只因江河通畅,打通人心更需大丈夫气度。你疑我,我信你,可见其心的坦荡与定力!这是就郭子仪对“仁义”的极致表达。
   另有一太监叫鱼朝恩,对郭子仪怀恨在心,想板倒郭子仪其力不够,当面应和背地下黑手,把郭子仪的祖坟刨了以泄愤。世上莫过于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挖祖坟之怒。人们为他愤愤不平,都以为郭子仪咽不下这口气。但郭子仪浅浅一笑,说人谴不如天谴。人们都以为郭子仪功可盖世,名可遮天,对付一个太监还不就是抿个蚂蚁?但他以静治动,并未因坑害而显出愤慨。鱼朝恩请他赴宴,部下要他多带几个人去,以免不测。他摆摆手只身一人前去。那时他一定是从容淡定,深入虎穴而不惧的英雄气概!你害我,我心知肚明而不计。一切都交给苍天处理是一分明白,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胸怀坦荡的人何惧小人作怪?也许他早已照见人心不古,夯定: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的因果报应,何须自己操持?
   晚年时,他深知帝王忌讳功高震主,他自动交出兵权,功成身退,不劳帝王操心。皇家问他要什么赏赐,他说要几个小妾伴身。人们不禁对他的要求感到索然无味,朝臣立功之后,获得朝廷赏赐是最快乐的时候,他要什么要不到啊,可他要几个小妾,人们一定觉得他冥顽不化,愚蠢之极。可在我看来,大丈夫功成身退,淡然处之,进可退敌,退可守心,心不贪,气定神闲。他一生有“三不”虎狼见他都得绕行。“不忘本弄权;不拥兵自重;不居功自傲。”因而拥有“功自大而人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难怪《打金枝》中的皇帝对他温情有加,免去君臣之礼,放一把金交椅,稳坐殿前的敬重之情。他让我想到,万物万有的无尽之美,完全来自坦荡的光明之心,当人成为一束光,能把黑暗一点一点逼退,能把猜忌心一点一点化解,能把恩仇一笑了之。
   何为道?所谓生养万物而不占有,推动发展而不自恃其功,引导成长而不强行主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种不争不显,不居功的品格与境界,不就是圣德吗?
   何为大丈夫?做事尽诚竭力,做人宽厚仁义,律己严格,待人谦恭,用情不问亲疏,泛爱无论贫贱的平等之心,我以为就是大丈夫。
   何为君子?古人云:“自夸才能的不会成功。功成不退的就会失败。声名显赫的必定受辱。”显然,饮着“汾酒”的甘醇,汾阳王郭子仪读透了“曲就和全”的真经:不自我表扬的反而能够显明,不自以为是的反而能彰显,不自我夸耀的反而能够见功,不自我矜持的反而能够长久。这不就是水的格调,“道”的真谛吗?
   太阳赋予世界以温度,每日里升落有致,孜孜不倦反而长久。一个人能审时度世,顺应自然,不事功名利禄,反而赢得长久的富足,死而不亡者,谓之寿!精神世界是看不见的无极。持这样品格的人,天下人没有与之可争的。大丈夫能屈能伸,磊落光明是他一生的注解。得道者,道也会成全他。这就是汾阳王世代受人尊崇的启示!

共 29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晋剧《打金枝》为切入点,引出历史人物郭子仪。郭子仪不计前嫌力荐宿敌李光弼,面对鱼朝恩刨祖坟是的坦然豁达,功成名就后只求小妾等,这些细节生动勾勒出他胸怀坦荡、仁义宽厚又充满智慧的形象。不仅如此,作者还把郭子仪的行为与儒、道思想勾连,探讨君臣相处之道、道德伦理等文化命题。字里行间满是对郭子仪的赞美与敬佩之情,钦佩他超越常人的处世智慧和高尚品格。同时,借郭子仪的故事,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传递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弘扬之意,让读者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精神魅力与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情感真挚,语言清新流畅,描写生动,引人入胜。感谢陈老师的精彩分享,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25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5-25 13:12:09
  文章构思巧妙,以晋剧《打金枝》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为切入点,从戏文中的故事过渡到真实的历史人物,打破了传统散文严肃刻板的叙述模式,这种虚实结合的开篇防暑,既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又引发读者对真实历史人物的好奇与探所欲,深深吸引读者阅读欲望。
梦在何处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5-05-25 13:17:17
  文章选材典型,文物鲜活,精选郭子仪力荐宿敌、坦然面对祖坟被刨、功成索妾等典型事例,生动刻画了郭子仪心胸宽广、仁义豁达、睿智通透的形象,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人物的人格魅力。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引人共鸣。再次拜读欣赏,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梦在何处
3 楼        文友:老笨熊李春胜        2025-05-25 18:14:01
  对,大丈夫能屈能伸,方显大度与宽容,《打金枝》的戏剧和文章给了后人精神方面的处世态度。点赞!
李春胜,教师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