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山小筑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春山】如果你读懂了一条鱼(赏析)

精品 【江山·见证】【春山】如果你读懂了一条鱼(赏析)


作者:迷途的娃娃 白丁,29.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7发表时间:2025-05-25 21:17:25

《游鱼》这篇小说,初读,可能并不理解作者为什么会给小说取名为《游鱼》,再读,才觉出这“游鱼”的深意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像是一条游鱼,在水里以这样或那样的姿势游着,有的轻松自如,有的精疲力尽,有的在半途就沉到了水底……
   读《游鱼》需要用心去读,真的用了心,作者自然而然带着你走进故事,去体会一个教师人生的不易,教书育人的苦心,以及其中映射出的教育现状和社会婚姻那些无法言说的痛。
  
   一、从一条“小鱼”切入,多条鱼的人生交织成网
   王明阳,就是作者选择的小鱼。这条小鱼,看起来阳光开朗,却因为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内心在痛苦挣扎,他把叶明芳老师当成了救赎,在遭遇老师的批评时,就觉得再也看不到阳光,于是,他“失踪”了。
   王明阳的失踪就是小说故事发展的导火线,围绕着王明阳所发生的一切,也是作者安排的一条主线。
   王明阳的失踪,让叶明芳陷入恐慌和痛苦之中,勾起了她在校求学期间的一段往事,这段往事差点把她的精神击垮。
   她亲眼目睹自己的同学从高处坠落,“从十二层楼的楼顶一跃而下,飞翔的姿态优美而令人恐惧”,“叶明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失去了笑容。她成夜成夜睡不着,头发变得枯黄没有光泽,还大把大把地掉落。甚至有时候,她需要吞食药片,才能沉睡。”正是因为这一段往事,让叶明芳成了惊弓之鸟,她害怕自己的学生也走上极端,于是,她心怀恐惧,安排同学们到处寻找,当王明阳在工程车里被找到的时候,叶明芳坐在地上,哭得昏天暗地,眼泪流成了河。所有人都不理解叶明芳的脆弱,因为他们都不曾像叶明芳一样目睹过一个年轻生命的消失,经历过精神失控煎熬。
   如果说王明阳是需要托举的小鱼,叶明芳既是托举者,又是一条需要拯救的鱼。拯救她的人,是张书生。
   叶明芳与张书生的爱情故事及她的家庭生活,是作者安排的第二条线。
   张书生在叶明芳最需呵护的时候出现,他的爱,让叶明芳走出了阴影,步入婚姻殿堂,他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叶明芳,然而,他也不是救世主,他也是个平凡人。因为叶明芳的工作原因,两人结婚五年没有孩子,这也成了他们之间无形的矛盾,大约是因为都算是文化人,这个矛盾并没有让夫妻两个拿上台面争吵,然而,夫妻生活的不同步,还有张书生轻言细语的电话,仿佛已经告诉读者,这对儿最初甜如蜜的夫妻,婚姻和情感已经出现了裂痕,叶明芳也许即将再度坠入苦海。
   工作的压力和婚姻的状况,让叶明芳喘不过气,无人帮扶,她的家庭只能给她带来负担,父母,兄弟,侄子……都在向她伸手。
   当然,还有她的学生。王明阳的事情出来以后,引起了叶明芳的警觉,她察觉到自己对孩子们了解的还不够,就让学生以写信的方式给自己反映问题。她没有料到,问题这么多,这么复杂。
   “孩子们的小心思像是裹在糖衣里的苦芽儿,叶明芳被他们的纯真暖着,也被他们的秘密轰炸着……她没有什么词语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了,一颗心忽上忽下、起起伏伏,像是在一口翻滚的油锅里煮着。
   她撩起两个男孩的衣袖,上面都有伤痕,一个是刀子划的,一个是用圆规扎的。
   还有一个女孩子,眼睛亮得像星星一样的那个,竟然是被父母抛弃的,现在的养父,是一个残疾人。
   竟然,还有一个说总是控制不住想上楼顶。”
   这些孩子,如何托举?难道眼睁睁看着他们被淹没?看着他们沉到水底?当然,此时的叶明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和这些孩子都是水里的游鱼,她只是看到了孩子们人生中存在的暗井和险礁,她需要帮助他们避开这些,顺利前行。
   叶明芳此时的状态,正像是作者写的那样:“又做梦了,在一片大海中漂着,海水很咸,叶明芳胡乱挥舞着胳膊,呛水的恐惧感笼罩着她。”
   叶明芳该何去何从,她的生活转机从何处来?难道还会有另一个张书生出现么?
   读者欣喜地看到,叶明芳早已成长,生活中的苦痛,也是磨炼,让她在允许自己软弱的同时,变得成熟而坚强。她不能辜负孩子们的期待,她要努力托举她们上岸,没有什么比自己站起来更为成功,叶明芳在比她更弱小的群体面前,唯一的选择就是自己变得更强。
   而腹中胎儿的到来,也让张书生和叶明芳的关系得到缓和,也许,那人,只是踩了线而已,能够惊喜地回头,错路大约走得不远。
   “叶明芳伸出手去,推了一个又一个学生前进,又看着他们飞速游向远方,忽然生出许多力气来。
   再去看周围的人,原来,他们也都以这样那样的姿势游着,甚至有的人姿势十分优美轻快,她的呼吸忽然顺畅了许多。”
   挣扎之后的叶明芳自然是明白了,鱼本来就是游在水里的,人本来就在生活的洪流中。
   就像是“主任”,他看似比叶明芳这条鱼要高一级,他的语言和行为对叶明芳形成了压迫,在叶明芳的眼里,“主任不是要吃四方,而是要吃活生生的人。”但是这样的一个人,也会在上级领导的面前点头哈腰,冷汗直冒,当他的老父亲躺在医院的时候,不也是一点招没有么?在其位,谋其政而已。他也是游在水里的一员啊。
   在电梯里遇到的女同事,“她耷拉着眉眼,皮肤看上去毫无光泽,头发乱糟糟的。叶明芳记起她以前的样子来,她爱穿红袄,红艳艳的那种,搭配一头时髦的小卷发,眉眼描得精致。离她爱人去世不过半年的时间,她已经像是插在瓶里的玫瑰花,迅速枯萎了。”然而,这样的一个女人,并没有失去为人的温暖,她还能注意到叶明芳的状态,还能关心的问候。她的丈夫鹏子,因为生活的压力和身体原因,没有经受住风浪的侵袭,已经沉下了水。然而,女人的生活还将继续,她还要接过重担,扛在肩上。“再去看时,女人的眼睛里果然隐藏着光亮。”
   你看,作者从一条小鱼切入,将多条鱼的人生交织成网,完成了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两条线索时而分开,时而交融,再加上一些插叙和枝叶,流畅自然而又别具匠心,多么巧妙。
  
   二、整体和细节的隐喻互相映衬,环境暗示和主题相得益彰
   这篇文章从大标题《游鱼》就开始隐喻,具体点明这种隐喻的有两处,一是王明阳的事情发生之后,“叶明芳站在讲台上,不知怎么就想起瓶子里的鱼来,自己现在就像是那鱼,转来转去不过是一个瓶子的空间,原来,她比鱼优越在能说话,现在,连这个优势也没有了。又觉得面前的学生也是鱼,看起来傻乎乎的,张着嘴,吐着泡泡,脑子里不知道都装着什么。”
   另一处是在叶明芳的梦境处。
   “又做梦了,在一片大海中漂着,海水很咸,叶明芳胡乱挥舞着胳膊,呛水的恐惧感笼罩着她,……还有主任,本来以为他是黑山老妖,哪里想得到他也和大家一样在海里沉浮……孩子们要沉下去了,不,要上岸,你们,都要上岸。叶明芳忽然记起,她是学过游泳的,于是,拨水,划水,蹬腿,游起来了。”
   这两段话对于理解全文的隐喻手法和主题至关重要。看不到这两段,就理解不了作者取名为《游鱼》的匠心。正像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里的隐喻一样,大海在《老人与海》中象征着人生的竞技场和变化无常的人类社会。它既美丽又残酷,既给予生命又带来死亡,与老人的斗争反映了人类在社会中的奋斗和挣扎。它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风卷浪涌,它有马加林鱼这样的自然馈赠,也有代表着邪恶和破坏的鲨鱼。与《老人与海》不同的是,《老人与海》是以描写海和人为主。而《游鱼》这篇文章则是直接描写人与生活,写人在社会浪潮中受到的冲击和与之搏斗的姿态。是把社会比成了水,人比成了鱼。这个大的隐喻,让读者通过联想,更能感同身受。
   文章中还有一些设置巧妙的小隐喻。
   例如,开头写到了鱼缸里的情侣鱼:“颇有些交颈的意思,头部触碰在一起,互相吐着泡泡,尾巴有时缠绕,看上去实在是甜蜜极了。”这正是叶明芳心目中她和张书生的现状。而当一系列事情发生之后,“鱼缸里的水稍显混浊了,缸壁上也沾了一层黏腻的东西,鱼儿似乎有些烦躁,也不知是不是闹了别扭。两条鱼分别呆在缸的两侧,恹恹的。叶明芳把鱼缸端起来,鱼儿似乎受了惊,忽然乱窜起来。”而之后,就有了张书生细声细语的电话和相视无言的尴尬。这里,鱼的状态和人的状态呼应,形成了极为巧妙的小隐喻。
   衣柜门上的树,也是一抹亮色。开头,“那棵绿色的树,和往日一样招摇”;中间,“那棵树,是两人一点一点、一笔一笔,画到衣柜上的。叶明芳清晰地记得,画到最后,他们两个也成了绿的了。那棵树仿佛能释放甜蜜,能催化她和张书生体内的荷尔蒙”;最后,“然而,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张书生和叶明芳也不例外。若是那棵树不是画在衣柜上而是长在土壤里,也一定会随着四季变幻色彩,由绿到黄,由黄变黑,落叶,光秃,在冬天白雪的覆盖下,掩去原来的样子”。作者多次写到这棵树,其实和叶明芳与张树生的感情状况也形成了巧妙的呼应,是隐喻,也不是隐喻,在两可之间构成了文学的美感。
   再来说一说文末的环境暗示吧。
   “往外看去,果然,耀眼的阳光透过玻璃,把整个一楼大厅照得亮堂堂的。来时的漫天乌云,此刻尽皆消散了。”
   在通篇的沉重之后,在主人公经历过煎熬和痛苦之后,阳光出来了,乌云消散了。这实在不是一个多么新颖的环境暗示,它绝对比不上鲁迅先生的《药》中坟头上的花环的描写,但是这一段儿环境描写,放在此处,再合适不过,王明阳需要这样的阳光,叶明芳需要这样的阳光,文章中的所有人都需要这样的阳光,还有读者,我们需要有阳光来照亮前行的路,来温暖我们的心灵。叶明芳,不仅被阳光所照亮,更成为了阳光的一部分,她的付出,必将照亮她的学生们,托举他们更轻松地前行。谁还能说这个环境暗示不新鲜呢?这正是最最恰当的描写啊。
   文章中的这些隐喻和环境暗示,和主题相得益彰,成了主题的一部分,启示人们,再艰苦的环境,都不要丧失希望和勇气,阳光终将刺破黑暗,转机可能就在下一个转角。
  
   三、这绝不仅仅是一个鸡汤文
   阳光结尾的安排,让一部分读者认为这个文就是给人们灌鸡汤。
   其实,这是最浅薄的认识。如果没有前面所写的现实的沉痛,作者又何必安排这么一个温暖的结尾呢?反映现实问题,才是这篇小说真正的主题所在。
   王明阳的家庭无法选择,不可否认他背负了很多东西,但是,他的短暂失踪,也恰恰反映出他的脆弱。还有那些各自有着各自的秘密的孩子们,他们为何会自我伤害?叶明芳的同学为何在失恋之后选择结束生命?文中还写到一个高中生的轻生,这都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否存在问题?是谁拿着教育的指挥棒?想一想社会现实吧,每一个学校都把追求升学率,保证学生成绩当做最要紧的事,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每天生活在监控之下,他们的思想如何能保证健康?这篇文中所写到的监控,绝不是天方夜谭,这是现实!作者只留阳光老师就是一名高三一线教师,这个文就是写她的所见所感,虽然有一定的文学加工,但在最大限度上保持了现实的面貌。
   再去深思,这难道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吗?
   王明阳的家庭情况,叶明芳的家庭情况,那个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出问题的孩子背后,大概都有一个不幸福的家庭。即便是幸福的家庭,又有多少父母懂得教育?孩子们的脆弱,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只有呵护没有磨炼和只有沉重没有呵护的孩子,都会出问题。我们的成年人啊,又是怎么经营自己的感情和婚姻的?是怎么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的?我们的社会又给了他们怎样的压力?
   这样想来,似乎看不到希望了。不,希望永远不会消失。这就是文章结尾的意义所在。太阳出来了,叶明芳成长了,孩子有了,夫妻关系改善了。一切都会向好的。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像叶明芳那样,敢于承担,追求个体的成熟和进步,最终,会推动社会的一小步。
   从现实来看,从上到下,不正在进行教育的改革么?
   一篇好的小说,绝不是回避社会问题,而是要能从苦痛中挖掘出能令人警醒的东西,展示给人看,以期能够有所反思。《游鱼》正是这样一篇文章。
  
   附:【春山】游鱼(小说)
   https://www.vsread.com/article-1016518.html
  

共 47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赏析,赏析的是春山小筑社长只留阳光的精品小说《游鱼》,初读《游鱼》就很有共鸣,心灵震撼,但自己却说不出理由来,今日再读这篇赏析文,才为那些情绪和共鸣找到了原因。迷途的娃娃定然对作品做了仔细的阅读,并具有比较高的赏析水平,才能把《游鱼》这篇文章解读得如此到位。赏析从三个方面进行。一、从一条“小鱼”切入,多条鱼的人生交织成网:这一部分作者分析了小说的切入点和两条线索的使用技巧,并穿插分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二、整体和细节的隐喻互相映衬,环境暗示和主题相得益彰:这一部分作者关注了小说中设置的多处细节隐喻,以及环境描写和主题的关系,对小说主题做了深入解读。三、这绝不仅仅是一个鸡汤文:最后,作者指出小说对现实的针砭的同时,完成了主题升华的解析。综上所述,迷途的娃娃,从多方面条分缕析,让我们对《游鱼》这篇小说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赏析语言专业,挖掘深刻,能看到现象背后的社会现实,是一篇上佳的赏析文。推荐阅读。【编辑:春山小筑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53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山小筑美        2025-05-25 21:19:19
  感谢老师的分享,这篇赏析文和《游鱼》小说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是读者的一道大餐。
2 楼        文友:大椿        2025-05-26 09:22:39
  评论的妙处就是让未曾读过原文的读者,窥见原文的精妙之处,让读过的读者心中能再起涟漪,这篇文就能让我从其字里行间读到原文中深处的情感与纠结,并引起共鸣,谢谢作者.
3 楼        文友:天净浣溪沙        2025-05-27 09:12:05
  好文同析义。学习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