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韵】忆王孙•又送王孙去(古韵七首)
1.忆王孙*又送王孙去
零落成泥香也老,眉又画,清霜难扫。昨宵双影小兰亭,再望是、萋萋草。
今朝古渡行舟渺,看尽是、凄凉多少。子规声又唤王孙,客地里、音书早。
2.忆王孙*春光何以住
今日春光何以住。春若老、残阳谁渡。一枝开在小池边,被雨打、催成暮。
痴情若可归南浦。朝复夕、纷纷如絮。年年春色两相违,只怕是、凋零去。
3.七绝*春归
残红一角向谁边,许是春归没晚烟。
何处琴声撩旧忆,小溪流水韵绵绵。
七绝*春归
立尽黄昏燕语无,自君去后影成孤。
桃花若是今犹在,人面良宵酒一壶。
4.诉衷情*寒食
一声布谷一声寒,浓雾锁春山。落花天气微雨,滴滴旧情牵。
思往昔,记禁烟,两清欢。今朝凉食,明日东风,吹到谁边?
5.诉衷情* 寒食
禁烟小巷雨微阑,回廊试冷泉。年年素盏分付,祭远始相安。
思往事,隔千山,燕空旋。旧人情在,一纸灰飞,雾锁春寒。
6.踏莎行*春光著
杨柳团烟,杏花飞雨。风来又把夭桃许。一枝欲折寄天涯,奈何风起难相与。
三月三时,谁同谁遇。流光或晓离人苦。从君离去不知何,唯诗共我春光著。
【编者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这篇诗文,作者这组诗词以春景为引,深描离愁别绪与时光怅惘,字里行间尽是古典诗词的含蓄韵味,亦见作者对情感与时序的细腻洞察。《忆王孙》二首以“送王孙”与“留春光”为脉络,构筑起时空交错的伤感。“零落成泥香也老”借残花写离别后的凋零,“眉又画,清霜难扫”以妆容难掩愁绪,将离别的怅然融入景物;“春光何以住”则以“春若老、残阳谁渡”的诘问,把春光易逝的无奈与痴情难寄的遗憾交织,“年年春色两相违”道尽人与时光的错位感,意象绵密且情感沉郁。两首《七绝·春归》以不同视角铺陈春逝之愁。“残红一角向谁边”借残红、晚烟、琴声勾勒朦胧旧忆,“小溪流水韵绵绵”以动衬静,将思念藏于流水声中;“立尽黄昏燕语无”则以“燕语无”“影成孤”的寂寥,对照“桃花人面”的往昔,今昔对比中见出深婉情思,语言凝练而意境悠远。《诉衷情·寒食》二首聚焦节令愁思,“一声布谷一声寒”以布谷啼鸣、落花微雨串联旧情,“思往昔,记禁烟,两清欢”的今昔对照,让寒食节的清冷更添怅惘;“禁烟小巷雨微阑”则以“素盏祭远”“一纸灰飞”的细节,将思念化作烟雨朦胧中的祭奠,“雾锁春寒”四字收束,余韵悠长。《踏莎行·春光著》以“杨柳团烟,杏花飞雨”的明媚起笔,转至“一枝欲折寄天涯”的无奈,“三月三时,谁同谁遇”的追问,将春光里的相遇与离别、当下的孤寂与诗酒相伴的自洽融合,在流转的时光中透出对聚散的哲思。整体而言,这组诗词深谙传统词牌的格律韵味,善用“残红”“子规”“寒食”等古典意象构筑意境,情感表达既具含蓄之美,又不乏直抵人心的力量。虽题材围绕伤春、离别、怀旧,却在遣词造句与意境营造上各有新意,将个人心绪融入时序更迭,读来余味悠长,不失为一组兼具古典美感与情感深度的作品,推荐共赏。【编辑:贵州王先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6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