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光阴在园子里蔓延(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光阴在园子里蔓延(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秀才,2550.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2发表时间:2025-05-31 13:17:58
摘要:每当我站在自家屋顶,总会很自然地望向屋后这处宅院。闭上眼睛,我仿佛站在老园子外,听到孩子们在园子东墙上嬉闹,听到土墙上一声高过一声的嘶杀,听到杨树和榆树枝桠间嘹亮的蝉鸣,听到麻雀从木窗飞进屋里,盘旋一阵后,又扑棱着翅膀飞出去,听到小妹说。哥,那里有一只知了猴……

捉知了猴,有个好去处。那就是我家屋后的园子里。
   这处园子在我记事起就有。对它最初的印象就是树多,像个小森林。东墙是用红砖、青砖、半头砖、焦砖以一种很随便的方式垒起来的,在农村都叫“搽墙”,高矮刚没过一个八九岁孩子的个头。周围孩子们曾以爬上它并在上面摇摇晃晃地跑起来为荣。
   在东墙里侧长着几棵大杨树,杨树和墙之间仅有半米之遥。伙伴们站在墙头上发力,活像一只猫轻巧地跳到树上,随即两臂发力,两腿收紧,像一只壁虎结实地粘在树身上。这样爬树要比在下面直接爬省力不少,也是小伙伴们最喜欢的爬树方式之一。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在墙头上上树容易,但在树上再返回墙头就不容易了。双手抱紧树,身子半扭着丈量着树和墙之间的距离,用一条腿试探着一次又一次伸向墙头,一次又一次因够不到墙头而收回。腿长的人要省力一些,等一条腿站在墙头上,随后双手抱紧树干,再把另一条腿伸去墙头上,双脚固定好后,开始用力蹬一下墙头,看这块区域是否牢固安全。确保无误后,此时,身子呈倾斜状,高处在树低处在墙,双手开始慢慢沿着树身往回收,待收到一起后,并排用力一推。靠树的反弹把身子弹回墙上。这个时候也是最惊险的时候,树下的小伙伴们屏住呼吸仿佛在等一场惊险的表演。墙头虽不算太高,但如果晃下去,还是会摔得很疼。树上的人心已提到嗓子眼,小心控制好发力,用力过小会重新趴回树上,这倒也安全。用力过大,就会控制不住重心,摔回墙外,以失败告终。只有掌握好力度,才能确保刚好立于墙头之上,随即抬起双臂掌握平衡,身子左右摇摆数次后,终于站稳。然后像奥运会平衡木上的运动员,调整好身姿,慢慢直起身子,双手举起,在树下伙伴们的欢呼声中,感受着属于乡村的最高荣誉。这一刻,成就感爆棚。当然失败者也会在伙伴们的嗤之以鼻和唏嘘声里重新爬回墙头,重新跳到树上,重新完成刚才那套动作。
   这几棵杨树,每一棵都被我爬过。
   园子南墙是用土“垛”成的。厚重的土墙经历风雨的侵蚀,呈一种连绵起伏状。有些地方已经坍塌,碎土堆在下面,形成一个小土丘。孩子们会在这里开始爬上去,从矮处向高处爬,最高处也不过两米左右。土墙本身很宽,但由于雨水冲刷以及孩子们常年攀爬,墙头变得狭窄且光滑,单脚站在上面走会很危险,极易滑下。孩子们大都骑在上面,尤其是骑在坑洼处时,像骑在骆驼的双峰间,又像是骑在马鞍之上,这也是我们最威风的时候。骑在墙头上,左手抓着棉花杆皮,右手拿着一根竹竿,嘴里喊出“驾……驾……驾……”的号子。此刻俨然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大将军,骑着膘肥体壮,威风凛凛的战马,手拿长矛或方天画戟,冲杀进敌军的战场。英姿飒爽,好不威风。
   后来这堵泥墙被重新修缮过一次。那天我记得很清楚。邻居们在南墙跟处的土路上备好土,开始挑水和泥,和泥过程基本和泥屋顶类似,也需掺上碎麦秸秆,让和出来的泥更有韧性,更耐冲刷。帮忙的老爷们儿拿着三齿在泥里钩来钩去,让土、水、碎麦秸充分拌匀,随后光着脚或穿着雨靴,在泥坑踩来踩去。垛墙的泥要比泥房的泥硬一些,垛出的墙才不易坍塌。在农村有句土话叫“烂泥扶不上墙”就是用来形容一些人没有骨气,做人不硬气,没本事用什么办法都没法让他成才,就像烂泥一样,即使糊在墙上还是会掉下来。
   等泥踩熟成后,就要开始垛墙了。把泥团熟后,狠狠地摔倒在地上,做成墙基,墙基要宽一些,只有这样墙体才会牢固。整面墙没法一次性完成,需要几天功夫。第一段墙基垛到两尺左右,要等其充分晾干结实后,能站住人才能继续往上垛。第二期工程至少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人在下面把泥团熟后,扔给墙头上的人,墙头上的人站在或骑在之前牢固的墙基上,把泥狠狠地摔打在墙体上,并且拍实。对于两个人来说,都是一项体力活,很多时候他们都光着膀子干,烈日之下,挥汗如雨,这些丝毫不影响工程进度。只有趁着天热,泥才会干得快,墙也会更牢固一些。第二段结束,他们还需把整面墙体的碎麦秸秆从上到下用木板或木叉捋顺,以应对雨季水更容易流走,减少对墙体的破坏。
   垛第三段墙时,最高度大概在两米左右。这段是比较危险的一段,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一段,很考验垛墙人的技术。上面越来越窄,越窄越对墙体的笔直程度要求越高。一旦倾斜,不等垛完就坍塌了,功亏一篑,同时对墙上墙下的人来说都也很危险。一般在上面垛墙的人,都是村里数的着的好瓦匠。他们垛出来的墙又直又平而且很牢固,更耐风雨侵蚀,撑的时间更久。
   我忘记了园子这堵土墙,是什么时候被换成了砖墙?或许是我在外上学的时候吧!偶尔站在砖墙外,我会怀念那堵土墙,怀念土墙上被我用小炮炸出的洞洞,怀念骑在土墙上的威风凛凛,怀念用它作掩体砸坷垃仗,怀念在墙上洞洞里抠出马蜂……
   园子的西墙是明婶子家的东屋墙。墙根不远处也种着几棵杨树,杨树中间还夹着两棵榆树,榆树比杨树小不少,这里最出知了猴。在树的周围地面上满是大小几乎均等的洞洞。在入伏前的每一个傍晚,我和小妹会早早地拿着铲刀,空罐头瓶,来这里摸知了猴。早些时候我们是不拿手电的,因天色还亮。我们从墙头坍塌的豁口处,爬进园子里,第一站先来到这几棵树下,仔细观察着地面动静。此时,知了猴正攒着劲破土,冲破最后一层屏障,告别黑暗,拥抱光明。但大多数知了猴在拥抱短暂的光明后被投进了咸水坛里,成为孩子们解馋的吃食。
   我在几棵树下巡逻侦查。院子中间有几棵小榆树,不知是专门栽植的,还是榆钱落在这里长成的。这几棵小榆树下也出知了猴,但都是特别小的那种,跟个花生米似的,很多时候我只是捉来玩玩,不会去吃它。
   小妹一声惊呼:“哥,树枝上那里有一只知了猴!”
   我顺着小妹指的方向看去,的确,在第二根树杈的根部趴着一只知了猴。我放下罐头瓶和小铲刀,向树上一蹦,像只小猴子灵活地爬上去。伸手摸向知了猴,拿在手里很轻,嗐!白高兴一场,原来只是个知了猴皮。我笑着跳下树,小妹倒显得不好意思了。
   在小妹脚后不远处,地面突然出现一个小小的隆起,我拽了一把小妹,小声对她说:“别动!别说话,在你后面出来一只!”小妹慢慢向我靠拢,尽量不发出一点动静。我们也不盲目向前,而是等着,等着自己爬出来。如果着急去拿,它会“掉井子”,咻得一下滑进去,再想捉它就难了,需要挖很深的坑或是放进一根树枝引诱它爬出来。如果碰到性子烈的,它宁可死在里面也不出来,那会儿就常挖到死在窝里的知了猴。如今想来,这个小生物也蛮可怜的,在地下黑暗里待了好几年,好不容易有了出头之日,重见光明,却又成了猎物,给孩子们打了牙祭。
   我不知道,园子的北屋是什么时候盖的?墙是用红砖垒制的,很粗糙,墙上砖洞很大。窗子倒是很新潮是大田字木窗,但空空如也,没有窗扇。这座北屋是小伙伴们玩捉迷藏的最佳选地,是午后大人们午休时我们的游乐场。由于窗子透风好,屋里很凉快,被我们称为“避暑山庄”。当年在这里玩耍时,我没想过未来的某一段时间,我会在这里入住。
   我上初三那年,父亲决定翻盖老屋。我们家只有一处宅院,翻盖老屋就得找个地方临时居住。思来想去,后面这处园子最合适,离我家只有一路之隔,方便干活。当时园子已被邻居拉上红砖院墙,盖上大门。父亲讲给邻居家,邻居爽快答应下来。过年走完亲戚,父亲就把木窗全部钉上了油布,把家里的破旧家什都搬去了园子。由于是临时居住,屋里并没有过度收拾,只是简单地打扫干净。
   那段时间,这处园子在我心里的地位陡然升温,它给了我家的感觉。周末时候,我会在园子里洗衣服,并把它晾在两棵榆树中间的长绳上。榆树大了很多,树干上偶尔还能看到去年的知了猴皮。
   几个月后,我家房子焕然一新,墙体还未完全晾干,不愿老麻烦别人的父亲就把所有东西搬回了老院。这处园子重新恢复了平静。要不是窗子上的油布还在,要不是园子的地被踩得光滑了,要不是那根晾衣绳还在,要不是屋内地上的水渍和油渍,很难看出这处园子已沾染了人间烟火气,拥有过一个完整家庭的温度。每次走出胡同口,看到老园子,我对它都多了一份感恩与敬意。
   如今的园子被邻居家二儿子再次翻盖成高大气派的庭院。南墙和东墙变成了又高又光滑的水泥墙,木门换成了极显贵气的烤漆防盗铁制大门,北屋加宽改成和城里楼房格局一样,且装修很奢华。每当我站在自家屋顶,总会很自然地望向屋后这处宅院。闭上眼睛,我仿佛站在老园子外,听到孩子们在园子东墙上嬉闹,听到土墙上一声高过一声的嘶杀,听到杨树和榆树枝桠间嘹亮的蝉鸣,听到麻雀从木窗飞进屋里,盘旋一阵后,又扑棱着翅膀飞出去,听到小妹说。哥,那里有一只知了猴……
  

共 34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屋后园子为载体,串联起童年的欢乐与岁月的变迁。爬树翻墙的惊险、捉知了猴的专注、土墙修缮的辛劳,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构成了一幅鲜活的乡村生活图景。园子的每一处角落都承载着儿时的记忆,无论是在东墙与伙伴们追逐嬉戏,还是在土墙上演“征战沙场”的游戏,都洋溢着纯粹的童真与快乐。随着时光流逝,园子的砖墙替代了土墙,木窗换成了气派的装修,曾经的烟火气息逐渐消散。在文章通过园子的变化,不仅展现了乡村建设的时代印记,更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眷恋与怀念。园子虽已改头换面,可那份根植于童年的情感,依然在岁月中静静流淌,成为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慰藉。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531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5-31 13:19:24
  文字如钥匙,打开童年记忆的宝盒。爬树捉蝉、土墙嬉戏,园子的每个角落都藏满欢乐。新旧对比间,道尽时光变迁与深深眷恋。
回复1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5-31 15:22:48
  感谢汪老师辛苦编发与精美点评,感恩相遇,感恩有你。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5-05-31 13:20:02
  以园子为轴,串起童趣与乡愁。生动描绘爬墙、捉知了猴的场景,充满乡土气息。旧景不再,记忆却鲜活,读来满是感动。
回复2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5-31 15:23:43
  再谢汪老师留评鼓励,问候夏安
3 楼        文友:何叶        2025-06-01 21:06:15
  恭喜精品!嘎嘎出色!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6-02 10:49:10
  感谢何社鼓励,感恩遇到,感恩有你。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