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遇景三章(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遇景三章(散文)


作者:阿扎 白丁,44.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发表时间:2025-06-04 07:02:59

如果,单纯地为办某件事,或者只为回家一趟,可能这种目的性就会使原本的风景一掠而过。我觉得,把风景作为副产品,也收归眼中,才是叫收获颇丰,甚至有意外之获。
  
   一
   5月1日,驱车200余公里回老家。适逢一位已毕业学生来访,晚饭后和他一起散步。两人沿着乡下水泥路信步走去,穿过小路,经过池塘,树林,往山丘上爬时,误入一片坟岗。爬到山坡上,地势陡然开阔平坦,乱草丛生,举目远眺,夕阳西下,暮色苍茫,四野宁静,荒凉之中居然清旷之致。信步下山,又经过一片坟地,排开灌木,穿过荆棘,最后走至一片菜园,寻得归路。刚才经过坟地没有消减我们的兴致,记起李渔《闲情偶寄》中记载——
   康对山构一园亭,其地在北邙山麓,所见无非丘陇。客讯之曰:“日对此景,令人何以为乐?”对山曰:“日对此景,乃令人不敢不乐。”
   这是古人对人生的洞见与超脱,体现了一种极高明的人生态度:生命可贵可喜可乐。诚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这些不如意都不能泯灭生命的喜乐。如果生命没有喜乐,活着有何意思?喜乐乃是对生命的肯定,肯定活着乃有活着的种种便利与可能性,激励人在肯定中建立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以此与非生命物质相区分。尤其是生命短暂,只有一次,不能不令人珍惜。珍惜不是惧死,而是头脑警醒,心灵澄明,胸怀通透。虽然我们还达不到古人这种境界,但不妨兴之所至,无景不宜。
   所以,至今我不会对坟地避而远之,可能和我的想法有关,也不再惧怕坟地里会出来什么鬼魅。
  
   二
   5月2日,晚饭后一家人散步。小孩子一路上摘蒲公英,吹散种子,乐此不疲。我缓步在乡间水泥路,举目所见乡村的面貌已非我小时候所见景象,比如眼下的这条路,小时候是弯曲的、狭窄的泥土路,如今已变成宽阔的平直的水泥路。再如农田,过去都是种双季水稻的,如今水稻种得不是那么多,而且几乎不再种双季稻,取而代之的是蔬菜、烟草、油菜、观赏性树木,格局完全变了。田间小路极少,纵有,也长满了荒草。有什么可看的吗?一切都很平常。没什么可看的吗?随便看看田野与路旁的野草野花,心情倒也放松。长期以来我都无法接受乡间的这种变化,我总觉得童年时代的田园才是最美的、最令人亲切的,这使我一直对家乡有一种深深的疏离感。我希望你就像唐诗中那样“依然此泉路,犹是旧烟霞”,“不改清阴待我归”,我要你容颜不变,永远青春美好,可是你却改变模样,形同陌路,难诉衷肠。每次我回来了,我看到了,我离开了,插不进一个字、一缕情丝,如此而已。
   但我今天的心情很轻松,并且在轻松中突然感到一种未曾有的满足、通透:我接受眼前的变化,我接受现在的格局。生活毕竟不能一成不变,何况在这种变化中毕竟有着积极的一面。比如眼前的这条路修好了,延伸了,便利了交通,同时来散步的人也多了。比如田野种了观赏性树木,便成了一处观光点。走走看看,停停歇歇,寻常景致也有动人之时,能愉悦人的精神。
   等将老婆孩子送到岳母家,沿着原路返回时,已是暮色昏暗,田间到处青蛙争鸣、夏虫欢歌。你只觉得它们就在你身边,到处是清唱,歌声铮亮,此起彼伏,绵绵不绝,仿佛星空群星闪烁。谁在敲钟?谁在击磬?谁在弹琴?谁在吹笙?谁在荡桨?谁在散花?就在片刻前,这里不过是宁静的田野,平常的景象,顷刻之间已变换模样。这里已变成剧场,舞台,乐园,梦境,音乐会,朗诵会,相思海。这里有火的热情,水的柔情,花的盛情,雪的纯情,石的痴情,风的风情,钟的钟情。有出自肺腑的歌声,泥土的歌声,草丛的歌声,含情脉脉的歌声,元精耿耿的歌声。歌声点燃了夜色,照亮了夜色,滋润了夜色,敲响了夜色,吹皱了夜色,撼动了夜色,软化了夜色,芳香了夜色,涨满了夜色,撑开了夜色,载动了夜色。我行走在歌声的沙滩上,看潮涨潮落,看贝壳琳琅满目;我顺着歌声的光线滑落在池塘的荷叶上,化作一颗露珠。我的耳畔是天籁,我的身躯是管弦,欢乐在我身上回旋。在你们歌声的信风中,我又一次返回到童年的故乡,又一次找回自然的循常,那是一个完美的圆。
  
   三
   5月3日,驱车去百公里外的邻县看竹炭。车子驶入本县边境张坊镇境内,道路蜿蜒,两旁树木蓊郁,花开艳丽,渐入佳境。进入到相邻铜鼓县境内,满目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每一山坳屋舍如古画中幽居,每一溪水河流澹淡泻玉。有时河边的滩涂,岸边的苇草,似画家逸笔草草,令人不免生发一种清兴与幽思。不是风景名胜,没有大奇大观,所有的景致都很寻常,可是其中有一种浓郁的山水田园诗情画意的风味,偏偏动人心弦,让人不禁产生一种终焉之志。如果要比拟,这就仿佛陶渊明的桃花源,王维的辋川。或许是我平时深居城市,远离乡土、大自然,或许是我梦寐以求诗画中的山水田园境界变成现实,因而初到此间便满心欢喜。我曾跋涉千里去登高山,看大海,游名胜,寻古迹,总以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附近地域不值得一顾,我的精神家园在远方,我的梦想在远方,我的终焉之地在远方,那里有非同寻常的景致,那里有深厚的文化。而现在我却惊讶地发现,原来离家乡并不遥远的地方就有一个理想的境地,原来这些寻常的景物就足以让我发自内心地欢喜,不禁想起一首唐诗来——
   曾过街西看牡丹,牡丹才谢便心阑。
   如今变作村园眼,鼓子花开也喜欢。
   看过名花后,不知名的野花也能欣赏;去过远方后,近处也爱流连。心灵开悟了,通透了,扁平的世界变得立体起来,平淡的生活变得绚烂起来,干枯的生命变得鲜活起来。
   回家后,晚上又因事奔赴大山深处人家。一路翻山越岭,车子在漆黑的山路中爬行。夜晚的大山格外空寂,车灯所射数米远处,只见落下的花瓣雪花一般散落在地上。树上的花还开着,树下已落满一地。有时灯光照见花瓣坠落,静谧无声,仿佛婴儿安详地坠入梦中。树上盛开的花粲然炜烨,空中坠落的花娴静柔顺,地上散落的花纷纭杂沓。这些来自同样花朵的别样的美,在深山在暗夜在灯光下合成清丽的倩影、清奇的琴韵。除了看到落花,一路上不时见到青蛙一跳一跳横过道路,或者蟾蜍笨拙地爬过。突然,灯光照见一根棍子一样的东西横在路上,那棍子一头却昂起,尾部又如麻绳缠成一团,一条蛇!那蛇可能在捕食青蛙或蟾蜍,居然没有觉察到邻近汽车滚滚车轮靠近,没有意识到一束强光照射着它。它一动不动,而那姿势却令人心惊肉跳。车驶过,没有轧到那条蛇。刚才的一幕有点恐怖,可是回头一想,正足以见到初夏时节生命的活跃。因而又想起几天来所见所闻,美好的时节,美好的生命,不游目骋怀,怎知世界缤纷如许?不倾耳谛听,怎知生命动听如许?不乐,复何如?
   这些,算是风景吗?从未有过这样美妙而深刻的体验,尽管没有刻意地选作风景来观赏,完全是闲散所遇,但不必我专程去看的风景差。调整好我们的心情,可能好的风景随时就撞到了我们……
   最好的风景,是附着在生活的躯壳上的,有时候我们感觉不到这些风景的好,是因为我们没有把灵感送给随意行走的日子,甚至无聊的时候。
  

共 27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当我们刻意去寻找风景,选择远方,往往就忽略了眼前的,眼前的,完全可以纳入风景的行列。作者的“遇景三章”,取自闲散所遇,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已经毕业的学生晚饭后散步,遇到那片坟地,多少人都是毛骨悚然,唯恐避之不及,但作者却从容淡然接受,因为李渔《闲情偶寄》里的那段关于“景”的哲学论辩,成为赏景的启示。遇到好风景自然应该高兴,遇到称不上风景的样子,也不必为难自己,生命需要不断建立进取的观念,珍惜生命,不等于惧怕生命失去。一切都能接受,不必避而远之,何尝不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人生态度!曾经的农田,已经改变了样子,曾经的庄稼变成了一些观赏树木,作者突然觉得应该接受这种农田的变化,生活,每天都在变化,只是我们远离了之后,再发生变化就容易伤感了,往好里想,这些变化就成了一种应该认真观察欣赏的风景改变。夜晚从岳母家返回,田野的夜色专为赶夜路的作者生情,夏虫青蛙,在星辰下开始了天籁演奏,这样的夜色,是从未享受到的,作者仿佛走在夜行曲的旋律中,当然更不失童年故乡的亲切,所有的变化,都是向好的。驱车去看竹炭,一路在田园风光里,之前并未感受这里也有风景,原来,只要耐心喜欢,风景带回来讨好我们。夜晚开车,借着射灯,看花眠树上,看花落路上,看青蛙蟾蜍过路,遇到一条蛇盘踞路上,原来这些也让作者懂得了处在生命最活跃的夏季,一切都在醒来,都在表达着生命的美好。没有刻意去寻找风景,风景撞坏,风景和作者喜欢的心情邂逅,这是最美的难得风景。作者抓住了风景稍纵即逝的时刻,拿来愉悦心情,良好的心态成就了风景,还是风景喜欢尚美的人?之所以不认为是风景,往往被认为是无奇的杂章,关键是赏景的人能不能整理好自己的心绪和学识。这是一篇出类拔萃的赏景之作。从语言看,平稳的叙事,巧妙的情结,构成了情境。同时,善于使用排比句式,掀起情感的高潮,而且还步步深入挖掘风景的深意,用欢乐的节奏抚摸心情。与其说是“遇景”,不如说是“寻景”,心中有风景,眼球就反光了风景。【东篱编辑:怀才抱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04 07:39:15
  有一双发现美,精于审美的眼睛,无论是在什么地方,风景都会撞眼撞满怀,风景在变化,我们的审美眼光和审美观念也应该变化,作者在这篇散文里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审美新视野和观念,值得好好阅读。感谢作者选择东篱投稿,希望精彩不断,谨祝在东篱创作收获更多的快乐!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04 11:22:06
  一个人,能够从常人看不到风景的地方捕获风景,而且能够以最乐观地态度审视风景,读出风景的深意。就应该称为审美家。作者是!
怀才抱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