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晓荷】考场内外的守望(随笔)
生活像一条奔涌向前的河流,高考恰如这条河流里最耀眼的一朵浪花。
伴随高考考场的钟声,沉睡已久的高考记忆再次被轻轻地唤醒。只是这年复一年的高考,真的有点像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套用这一千古名句,我倒是觉得“年年守望景相似,守望年年人不同”来得更加贴切。
1977年,我正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冬天,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情,即1977年年底前后,全国各地相继举办了七七级高校新生入学考试,即恢复高考制度。至此,关闭十余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这一事件,对于当时我这样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是懵懂的,但对于我的语文和数学老师却意义非凡。因为,他们分别于1977年年底和1978年秋季考入了地区的师范学院。从此,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由一个乡村民办老师变为吃商品粮的公办教师。据说,当年恢复高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570万出身不同、年龄悬殊、身份迥异的人,涌进高考考场。那一年的入学季,三十多岁的老大哥与十几岁的小兄弟成为同班同学。很多人是放下锄头、擦净油渍或者扔下粉笔头,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部队军营或者乡村中小学讲台奔向高等学府的。
我的两位老师,他们亲身经历了高考制度“断裂”的失落以及恢复高考制度的喜悦,失而复得,他们对恢复高考有着说不尽的“感恩”情结。因为,恢复高考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走向。一颗渴望知识勤学好问的种子早早地播撒在一大批青少年心中。八十年代初,每个青少年都如饥似渴地吸取知识的营养,他们坚信知识就是力量,他们坚守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他们信奉“学好数理化,走偏天下都不怕”。
顺着时间轴线,把时间定格在我参加高考的1982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不到4%录取率,让高考的竞争更加激烈;新增的预考制度更是让超半数以上考生在正式高考前就惨遭淘汰,不能不说饱含几分悲壮。高考,成为城乡青年挣脱命运枷锁的不二选择,更是广大农村青年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
即便是这样,当年,社会也没有娇惯着高考,生活节奏没有被高考人为打乱,社会资源没有向高考特别倾斜,一切如常,没有送考护考。考试时间就是学期结束时间,没有任何一件事给高考让路。绝大多数考生的赶考路上充满艰辛,家住县城周边的考生,需要骑着自行车在坑洼不平的玛瑙石铺成的乡村路上颠簸十几里前往考场,家里没有自行车的考生,只能步行几里路,单程差不多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考场。
7月6日,高考前一天,上午,领取准考证;下午,学校包车将我们送到20公里外的县委党校,党校学员宿舍成为我们的临时住所。安顿就绪后,班主任带我们集体去熟悉考场。考室不是特别宽敞,30个单人桌椅把教室挤得满满当当。考室前面的水泥黑板上写着:“冷静思考,沉着答题”,考室后面的黑板上醒目地写着“考生须知”,明确规定除了笔、橡皮、圆规、尺子,除准考证外,桌上不允许放置任何其他物品。草稿纸都是由监考老师统一发放,并且跟考卷一样,考试结束后需一同上交。四盏日光灯,不高不低地挂在屋顶,没有吊扇,更没有空调,一切都与我们学校的教室差不多。返回后,有的同学选择在树荫底下看书复习,有的同学则去附近的小河边散步。晚上,学员宿舍闷热难当,又没有电扇,一个房间摆两张高低床,住四个人。在火炉般的房间,大家浑身是汗,难以入睡。
这样简陋的条件,丝毫不影响我们的临场发挥。考场里,我们奋笔疾书,笔尖的墨水,混合着浸过寒窗苦读的汗水,终于绘成了专属于自己的答卷。考试结束铃响,大家慢慢地走出考场,几乎没有同学主动与老师和同学对答案,大家自觉地默默地认真准备下一科的考试。
然后,等待出分数、填志愿……
漫长的等待之后,是邮递员送来的挂号信,信封里装着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这一张盖有录取学院鲜红公章的通知书在家人在亲朋好友手中互相传递,传递和分享的不仅仅是期盼许久的喜悦,还有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48年来,高考发生了很多变化。考试时间从7月7日8日9日提前至6月7日8日9日,避开了炎热酷暑,更加人性化;从手写准考证到电子准考证,更加便捷化;从全国统一命题到分省自主命题,更加个性化;从单一划线录取到保送录取及特长生招录,评价更加多元化;从不到3%录取率到接近90%的录取率,更加均等化;从寂静无声的送考到花样百出的护考送考,更加开放化。如此等等,千变万变,但有些东西却始终没变……考场里的冥思苦想与奋笔疾书和审题答题时的专注眼神,走出考场喜忧参半紧张又期待的表情,还有整个社会对知识改变命运的那份坚信以及高考制度对捍卫公平公正的不懈坚守。
无论炎天暑热,还是疾风骤雨,考场外总会有那道由护考者志愿者和家长组成的风景线,他们或在警戒线旁执勤,或在树荫下严守,或在栅栏外踮脚张望,他们心中眼中只有考生,这不仅是一个家庭共同的“应考”,更是整个社会的“应考”。
高考!48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青春与成长,实现了千千万万个青年学子学成报国的远大理想。十二年磨砺,今朝亮剑,在新的高考季,考生们,勇敢地向前冲吧!愿你们,沉着冷静,从容应考,落笔生花,一举夺魁,金榜题名,鱼跃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