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晓荷】粽子,艾蒿(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晓荷】粽子,艾蒿(散文)


作者:何叶 探花,23227.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2发表时间:2025-06-09 15:04:50

小时候的端午节,我家里是不包粽子的,但艾蒿必须有。
   端午节家里之所以不包粽子,是因为那几年家里穷实在包不起。“一家十多口子吃饭的人,包一次粽子就赶上半个食堂了。照这么过日子,以后还咋过呀?”这是奶奶的原话。这话说得实在。十斤糯米,加上粽叶红枣,对当时我们家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奶奶是个抠缩的老太太,一分钱掰两半花。打我记事起,从没包过粽子。奶奶在家里的权威无人敢挑战,她的话就是圣旨。别人家过节吃粽子煮鸡蛋,我们家的端午节却总是天不亮就全家出动,去后山采艾蒿。采回来的艾蒿,一束挂在大门上,剩下的晾在窗檐下,留着熏蚊子,冬天泡脚用。
   邻居小莲嫂子家,可是每年都会包粽子的。当煮粽的香飘进我家的时候,我和哥总会忍不住咽口水。小莲嫂子的男人长年在外打工,婆婆很早就去世了,平时她和公公在一起生活。她在村里开了一个理发馆,五块钱理个发还算便宜。去她那理发的人很多,尤其是男人居多,本村的外村的都有。小莲嫂子容貌好,细皮嫩肉的,结婚有几年了一直没有生育。有人说小莲嫂子人不本分,嫌自己男人木纳,所以她不给男人生孩子。也有人说小莲嫂子太过于风骚,没有了生育能力,反正说啥的都有。但我不管别人说啥,一直很喜欢这个总是笑眯眯的嫂子。
   我家和小莲嫂子住邻居的几年里,她每年端午节前都会包粽子,好几大盆泡好的糯米,一大碗红枣,煮好的粽子叶,在她手里如变戏法一般,一会功夫,就包好了四棱八角的粽子,然后放进大铁锅里开煮。她包粽子时,从不让公公插手,公公只待她包好粽子点燃大炉灶煮粽子。即使奶奶不待见小莲嫂子,但每次煮好粽子小莲嫂子也会让公公端十二个粽子给我家送来。这十二个粽子,正好够我家里人一人一个。她不仅给我家送,也会给村里人家送。即使有的人家看到她来送粽子,会紧紧关上房门,甚至会对她吐口吐沫。她也会笑笑,然后把粽子放在人家窗台上,拿走几根艾蒿再走。
   但奶奶绝不会吃她家粽子,奶奶说她嫌脏。但人家给送来了,又是她的公公亲自送来的。奶奶不好拒绝。会让母亲端一盘刚煮好的饺子或鸡蛋回送给她家。奶奶是村里的主任,听了太多关于小莲嫂子的闲话,又常见她理发店里男人进出,守旧的她,心里自然不痛快。于是在一个端午节,小莲嫂子的公公来家里送粽子时,奶奶说话了:“她公公呀!有件事我得说一下,你儿媳妇和你儿子结婚那么久了也该要个孩子了吧!不然的话,村里人说闲话的人很多呀!”小莲嫂子的公公听后,背过脸蹲在地上久久没有说话。奶奶又说:“你是公公,是一家之主,你得说话呀!”
   老人站起身跺了一下脚说了句:“都是我儿子连累了小莲呀!”老人抹了一把眼泪,道出了实情。原来几年前,他儿子在城里的一个建筑队打工,经常去离工地不远的一个理发馆理发。时间久了就和在理发馆打小工的小莲相识,两个人彼此相爱了。小莲家是很远的偏僻小镇的,家里有哥嫂和她哑巴母亲和精神病的父亲一起生活。她来城里理发店打小工,也是家里日子实在太苦,地里收的粮食不够一家人生活的。她出来打工无非是想多挣一些钱,填补一些家用。她和老人的儿子相爱也说了,虽然她家穷,但她不会要一分钱彩礼钱的。她只希望男人同意每个月她挣的钱,能给父母二百元就行了。男人痛快地答应了,并说:“二百元太少了,你挣的钱全部给你父母和哥嫂,我挣钱养你和我爹就够了!”
   小莲嫂子男人干的是苦力活儿,虽然钱不少挣但也有危险。结果临近结婚时,他儿子突然从脚手架上掉了下来摔成了重伤,经过抢救命是保住了,但永远失去了生育功能。儿子不想连累小莲就提出分手,但小莲坚决不同意,并说:“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就这么着两个人没办婚礼,悄无声息地领了结婚证。那时候老人的老伴也刚刚去世不久,老人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小莲和男人领证后,就离开城里理发馆,住进老人家里,开了这个理发馆。由于她开的理发馆理一次发只要五块钱,村里人就都愿意来她这理发,很多来理发的男人,其实是老人儿子的工友,专门来照顾她生意的……
   老人还说:“我儿媳妇可是好孩子呀!我老伴在世的时候每年端午节前都会包粽子,每次包粽子都会给村里人家送。她包的粽子不光我和我儿子爱吃,乡亲们都说我家的粽子好吃。她走后,小莲来我家听说我们爱吃粽子,不会包粽子的她特意学会了包粽子。每次包都包好几盆呀!挨家挨户给乡亲送。即使别人说她不好听的话,她听到了也不解释,她也不让我们说出实情。”
   奶奶听完泪流满面。那天,她破天荒地吃了小莲公公送来的粽子,一边吃一边说:“甜着呢!好吃!”
   奶奶本想立刻去村委会为小莲嫂子喊话,正名的,却被父亲拦住了。父亲说:“这是人家的隐私,怎么能给人家说出去呢?这种事是要替人家保密的。”奶奶也觉得父亲说的在理,就改以送鸡蛋为由,挨家挨户为小莲嫂子澄清事实。作为村主任,奶奶的话很有分量。渐渐地,村里人不再排斥小莲嫂子。每年端午节,小莲嫂子去各家各户送粽子,大家都会热情地请她进屋,回赠鸡蛋或其他食物。但都被她拒绝了,她说她拿几根艾蒿就行了。
   “为啥她只要艾蒿呀?”我问奶奶。
   奶奶说:“艾蒿可是个好东西啊!它不仅能驱邪避疫,保佑平安。更重要的是,它的香气能让人记住家的味道呀!”
   多年后,我们一家离开了东北老屋,但每到端午节,我总会想起家乡的艾蒿香,想起小莲嫂子包的粽子。现在生活好了,家里也会包粽子,但我总会特意去采些艾蒿,挂在门上。那清香里,不仅有驱邪避疫的寓意,更承载着一段温暖的记忆……
  

共 22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以端午节为背景、融合乡村生活与人文关怀的感人之作。文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北乡村端午的别样风景,将传统习俗、家庭生活与邻里关系交织其中,散发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家境贫寒的主人公家庭,端午节因经济拮据而无法包粽子,却始终坚守着挂艾蒿的习俗,这背后隐喻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以及在艰苦生活中对希望与安宁的渴望。小莲嫂子是文章的灵魂人物,她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这个小村庄。尽管自己遭遇了诸多不幸,却依然在端午节精心为乡亲们包粽子、送祝福,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与善良。她的行为不仅打破了村民们的偏见,更彰显出人性的光辉与坚韧,引发读者对人性、道德与社会偏见的深刻思考。而文中对艾蒿的特殊情感,更是赋予了端午节独特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驱邪避疫的象征,更是家的味道与乡愁的载体。一篇语言流畅、主题鲜明的作品,这不仅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的眷恋,更传递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人性的赞美,展现了乡村生活中的不平凡之处,让读者在岁月的长河中感受到那份质朴与纯粹。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609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6-09 15:08:20
  作者真是妙笔生花,将东北乡村的端午节描绘得如此鲜活灵动。奶奶的节俭与权威,小莲嫂子的善良与坚韧,每一个细节都深深触动人心。文章结构精妙,以艾蒿和粽子为线索,贯穿起家庭、邻里与传统节日,赋予了端午节独特的温情与力量。作者文字间流淌的情感,让读者仿佛穿越时光,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质朴乡情与美好人性。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6-09 15:09:14
  拜读佳作,受益匪浅!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6-09 23:01:27
  恭喜社长获得精品!
4 楼        文友:老笨熊李春胜        2025-06-14 09:45:45
  艾蒿驱邪,艾蒿有芳香,也有浓浓的亲情,是家的眷恋。欣赏学习!
李春胜,教师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