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梧桐年轮里的同窗长韵 ————高考考场外的时光叠影
梧桐年轮里的同窗长韵
——高考考场外的时光叠影
文/袁琪
梧桐叶筛落的阳光在沥青路面上碎成金箔,我扶着庆阳一中爬满岁月沟壑的围墙,看年轻的面孔如春汛般涌入考场。一阵穿堂风掠过,沙沙声里忽然浮起五十年前的晨读钟响,与此刻考场内笔尖的沙沙声叠合成奇妙的复调。孙儿的钢笔正在答卷上游走如舟,而我斑驳的指尖,也在记忆的宣纸上洇开层层墨痕。
一、柳色经纬:环江岸边的生命编织术
1966年的环江河泛着铁锈色的波光,陈世鳌弓身挖取柳根的剪影,像一帧定格在时光暗房里的银盐底片。土窑洞的昏黄光晕中,泡发的柳条在他皲裂的指间翻飞成浪,三股起头的经纬在簸箕弧面上织出层层年轮。记得槽锥收边时崩裂的血珠渗进柳皮,那支用第一件成品换来的"英雄"钢笔,终结了我蘸笔杆啃作业本的青涩岁月。如今超市货架上"马岭玉泉"的标签灼痛视线——当年修补笼筐的少年,竟在蒸腾的酒雾里,将青春的青涩熬成了琥珀色的陈酿。
二、墨色山河:黑板报延展的人生卷轴
龙登云寄来的退休照上,眉宇间仍游走着当年板书时的金石气韵。这个把黑板报写成魏碑的"秀才",最终在燕赵大地的宣纸上完成了苍劲的人生题跋。而李彦琴的文化馆、王文生的花旗村,供销社的田向前(原名田方平,已故),恰似命运挥毫时不同的飞白:王晓燕乌黑的长辫甩出青春的抛物线,夏淑珍的听诊器在胸腔里垂钓生命,苏君的二胡弦上淌着《二泉映月》的月光。朱凤琴的教鞭下走出多少栋梁,苏德和的气象图里藏着万亩良田的丰收密码。校花李丽萍能歌善舞,常常站在队列前领唱;供销主任王维元拨弄算盘的手指总带着韵律;电力局王健康的工具箱里装着整个县城的明亮;石油工人徐治隆的工装永远沾着黑色的荣耀;林业局书记杨兆芳的笔记本里夹着整片森林的呼吸;农行行长高俊的钢笔尖流淌着麦浪的金黄;新华书店主任罗仁举的眼镜片上折射着万千世界的微光。完小学霸胡秉文因家庭成份回家种田,却在土地里种出了另一种智慧;胡秉辉在康益寿老师的带领下,挥笔如飞写草书,笔走龙蛇间尽显潇洒;田珍兰从百货柜台走向总经理办公室,每一步都踏出铿锵的节奏;不到一米的薛占魁用幽默撑起了一片天空,成为同学们最温暖的爱宠。转正的社请教师李建忠用黑板擦擦出了人生的转折,还有那些失散在时光褶皱里的同窗,这些浓淡相宜的墨迹,终在岁月的生宣上皴染成我们共同的《千里同窗行》。
三、光阴窖藏:煤油灯熏染的岁月醇香
梧桐影在掌心游走如鱼,我摩挲着那些发烫的名字:陈世鳌拨弄酒糟的掌纹里,还蛰伏着挑选柳条时的晨露;胡礼魁憨厚的笑声至今仍在耳畔回荡,像老式收音机里温暖的电流声;胡广财能拧出民间故事的狗皮褥子,每一个褶皱里都藏着一段传奇。这坛用两千个长夜发酵的老酒,封存着柳汁的苦涩、黍米的清甜,以及煤油灯芯爆裂时溅起的星火。如今我们如蒲公英散落大地,却在每个六月的梧桐树下,通过年轮的密纹唱片重播青春。愿此刻考场里的少年,都能在人生的宣纸上,落笔成虹。
作者:袁琪
20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