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流年】山村悬在半空中(散文)
一潭绿水之上,一层层叠加的层岩缝隙之间,有一条飞瀑,跳荡而出。乳白色的飞瀑,飞珠溅玉,哗哗哗,轰鸣着,跌落在青绿的潭水里,瞬间融化于青绿之中。茸茸绿苔,点缀在层岩之间,与乳白色的飞瀑,形成鲜明对比;与青绿的潭水,相互映衬。
那一潭绿水叫饮马池,饮马池之前,是马蹄校场。我站在马蹄校场之上,饮马池之前,仰望悬崖绝壁。悬崖绝壁之上,一条苍龙,起伏跌宕,蜿蜒于山岩之间。
那苍龙,是悬挂在绝壁之上的许多房屋。参差错落的崖居,是悬挂在我头顶之上的“天空之城”。“天空之城”,是悬崖之上的“悬空村”。它隐隐显现,神龙见首不见尾,仙境一样神秘。
依稀可以望见,凌空飞悬的木栈道下面,有一根根圆木立柱牢牢支撑着木栈道。一根根圆木立柱,就站立在石板上。
神秘的“悬空村”,像有无穷的磁力,吸引着我。我不由自主,拄着拐杖,跨过清流潺湲的水中石板,攀着绳梯,顺着陡峭的石阶,一步步,往上攀爬。爬过地洞式的两层楼式的大木门,爬上了最东头的龙头。
大木门,是龙头,也是从东头进入“悬空村”的唯一入口。它悬在空中,有木柱支撑。大木门之内,有戏台,戏台极狭窄,仅有大约五平方米,仅可容三五人辗转。戏台前,一根根圆木,搭建出面积很小的一片观戏场地。戏台旁,还有一小小的佛寺。两处小建筑,一供赏戏,一供礼佛。人类对艺术欣赏的痴迷,对宗教信仰的执着,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就以这样的载体,具象化在偏僻幽深之处,深山峡谷之间,悬崖绝壁的半空中。
走过戏台,一条由一根根圆木搭建的天街,真的像一条龙飞悬在半空中。一根根圆木,宛若儿童搭积木,凌空搭在绝壁之上。它当然不是儿童积木,是真的供人在半空中自由行走的空中栈道。
我拄着拐杖,踏着一根根圆木,扶着横木护栏,小心翼翼,往前走。一根根圆木,脚踏在上面,有的,纹丝不动;有的,却摇摇晃晃地活动。从圆木缝隙往下看,可以看到悬崖下面的地面和潭水,让我有眩晕之感。
正走着,“咣咣当当”,一辆农用三轮车,从我身后开过来,又“咣咣当当”开过去。真想不到,让我有眩晕感的悬空木栈道,竟然还能让农用三轮车疾速驶过,这足以证明,它非常坚固。我悬在半空的惴惴不安的心,随着它“咣咣当当”驶过,慢慢平静下来。
据说,悬空村,建造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四百多年的风吹雨打日晒,这条悬空的木栈道,竟然还牢牢地飞悬在悬崖绝壁之上,当年建造木栈道的工匠们精益求精的智慧和技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悬空村,一共有三个村庄,王化沟村、五花山村、曹家梁村,三个村庄,就靠这一条悬空的木栈道相互连通,其村民,日复一日,沿着这条空中木栈道,走街串户。
据我看到的文字记载,三个村庄的房屋,有三分之二的体积探出悬崖,也是以木柱斜撑,最长的木柱,悬挑8米。房屋的地基,凿入岩体,也是以牢固的榫卯结构,组合一起,足以抗击强烈的地震。
沿着天街行走,一路所见,典型的窑洞式房屋,鳞次栉比。可以看出,由于空间限制,院落都比较小。狭小的院落里,看见鸡鸭,自由自在,走动着啄食。也看见了猪,慢悠悠散步。一条小狗,被铁链子拴着,静静地卧在一棵大树下。
那棵大树,是整个天街最古老的一棵树。老干沟壑纵横,老枝苍虬,树冠庞大,庭庭如盖。树干上,悬挂着许多大红色的布条,布条下面,悬吊着小木牌,小木牌上有吉祥语和人名。据说,这棵树,从明末清初就有了,至今,它依然健在,成了“悬空村”的仙树。每年的六月六日,村民们都要聚集在这棵大树下祈福。一些游客,也在大树旁留下倩影。
这一切,给“悬空村”带来了鲜活灵动的生机。
天街里侧的房屋,有的,挂着民宿的牌子;有的,挂着小饭店的牌子;有的,有零食或者旅游商品,大多数,都看不到人影。村民也很少,我所看到的,大概也就十来个。有三两个中年妇女,默默坐在地摊后面,地摊上,摆着矿泉水零食等。有三两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坐在院门前,百无聊赖,盯着三三两两走过的游客。两个面色黧黑身子精瘦衣着朴素的男村民,戴着红袖箍,蹲在地上,吸着烟,低声说悄悄话。他们身旁,有铁锹,水桶,水泥,他们对面的一个院落,正处于维修阶段。看起来,他们是在维修院落。
据说,“悬空村”的村民已经很少,大多,搬到了山外面或者山下面。年轻人都出去读书或者打工,只剩下老人留守。如今的“悬空村”,人影稀少,冷冷清清。要不是我们两个旅友团队,大约百十个游客在游览,这悬在半空中的村落,会更加寂冷。
慨叹之余,我又想,这里的寂冷,是当前是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必然。
据说,明末,有一群臣子,护着一位大明皇子,为躲避清军追杀,从北京逃到这山西芦芽山深山里面。也有的说,是大明皇室宗族子弟及近亲,逃难于此。不管是谁,他们逃避到这深山峡谷之间,藏匿下来,并依托天然崖洞,建造了这么一座易守难攻的悬空村落,依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山势,得以保全性命,并休养生息,一代代繁衍,逐渐扩大为三个村落。也有的说,是修行者,在此结庐,悬空修行。这都是传说,还有待考证。
四百多年前,那些人,从生活条件优越的大都市,逃难于偏僻幽深生存条件极差的山野,悬空结庐,躲避战乱,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即使是悬空修行,也是为躲避战乱烦扰,寻觅一清净之地。
曾经越来越烟火旺盛,人口逐渐增多的“悬空村”,现在人烟稀少冷冷清清,并不是坏事情。如今,中国社会稳定,国家经济繁荣发展,这里的村民,也要追求更优越的生活条件,要到更利于生存发展的环境里去,村子里的原住民,越来越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但是,三个首尾衔接的悬空村落,经历四百多年的风雨,还完好保存,不啻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依山而建的悬空木石结构建筑群的奇迹之一,见证着中国古代建筑者的大智慧和精湛技艺。近年来,这里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供游客游览,让游客们大饱眼福,也为地方增加了旅游收入,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我到此一游,也是小确幸。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