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与戏之缘(散文)
一
说到戏,我国戏曲表现形式太多了,戏之于我而言,只能说曾有一缘,却没有专心刻意地去研习。乐衷于挑挑拣拣的收藏那些喜欢的唱段,当然是在心里收藏。将那些段子学唱得烂熟于心,但真正对于戏剧仍是一窍不通,不过是看看热闹吧了。外行人看热闹,也是不错,收获一个开心就足够了。
说到这一点点的戏缘,还得从“洪湖水浪打浪”开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了几部好的歌剧片子,例如《洪湖赤卫队》《五朵金花》《刘三姐》《红珊瑚》,以至于后来的《江姐》都是因为感动于剧情,才下狠心学会了其中的唱段。当然那时不过是小屁孩儿,也没时间去展示,只能孤芳自赏,找个没人的地方偷偷地吼上一段,过过瘾。虽然那时候接触的多是歌剧电影,但因为无知全然不在乎是剧是影,直到样板戏的强势运作崛起,才身不由己地硬是跟着学了不少唱段,所以后来才有了机会在人前显摆一下。
后来下乡成了知青,感觉也算有点文化,那是与农村孩子相比不过是视野宽了一些,虽然仅有的那点文化算不得什么,但他们将大城市里的文化开放的风格带到了农村,使那时农村的生活也有了活力。其实到了农村才知道自己学的那些东西别人都会,而别人记下的老戏、老段子倒是令人心动的玩意儿。于是很享受地在那些能让人放心而又放得开的场合下,聆听他们唱的老歌老戏,使那时单调的生活添上了一抹色彩。
二
天津知青小吕不光球踢得好,还有几个拿手的评剧唱段,唱得是惟妙惟肖,有滋有味。“咱们俩自幼小一块长大,四只小手捧着一个烂铁盘,单眼王把咱们脚下踩,看不见太阳,看不见天。”(评剧《千万不要忘记》),“好一匹四脚踏雪枣红马,咱们的建设多么需要它。”(评剧《龙马精神》)特别是这哥们在唱段之间还带上了过门,自带弦子,那个韵,那个调,那个味,还有那个神态,至今都难以忘怀,他最善创造,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于是私下里偷偷地跟他学,虽然是学,可从没听人家唱过完整的唱段,当然我也只能跟他学了个半拉克几,但尽管是半拉克几,也足以让自己陶醉了几十年。再就是天津知青和顺的李润杰快板书《截刑车》,也跟着学了个半拉克几。还有北京知青小高的京韵大鼓《锔大纲》,哈尔滨知青李哥唱的《老司机》,尤其那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给我心灵带来的震撼不小,因为这一类当时被禁的歌曲都是那么好听,都有那么深厚的群众基础。
耳朵里装着美妙的唱曲,脚下就有了节奏,曾经的日子,包括知青下乡,都是艰难的日子,但从未想到当逃兵,也没有悲观的情绪,可能和这些戏曲片段的影响有关吧。
爱戏之人可是不少,而爱戏并不限制你是否懂戏,是否学戏,是否真就会唱两句,只要爱那个调调就足够了。记得我的师傅老赵,就可以算得上爱戏之人了,人家曾在华东军区给司令员开车,什么大场面没见过,可他从没有说过看过多少出戏,也从没显露过会唱什么段子,但每到长途开车乏困时,必然要反复唱那一句“刚才吃了炸酱面”,而这一句是用京腔京韵大声地喊出来的。最初听他唱出来把坐在副驾上的我吓了一跳,可没等我笑出声来,人家唱完了人也精神了,我跟着也更精神了。那个习惯彻底影响了我,直到现在开车稍有倦意,我也会忍不住喊上一句“刚才吃了炸酱面”,唱完了自己都忍不住笑,脑子里还会闪过赵师傅的身影,虽然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风风雨雨,但那一丝丝的温馨,一缕缕的回忆,仍然持续在下意识的习惯里。
到农场机关工作,最先受到感染的是哈尔滨知青大曲那个匣子里播放的坐唱二人转《处处有亲人》。初听二人转真有新奇之感,歌词都是大实话,通俗易懂,唱起来热闹明快,而你不想学还真不行,人家大曲那是天天早上给你大了声地播放,让你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听着听着就走心了,走着走着,真就走进了心里再也忘不掉了。
三
转眼几十年过去,又遇到了不少新戏,又学了不少新戏,少不得在什么场合露上一手。巧了,单位就有两位爱戏之人,一位是主打收藏各种京戏的碟片,一个是专门研究京戏的门派,听两人说起来那是头头是道。但两人常常为此掐到一块,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我喜欢在一边听他们高谈阔论,喜欢看他们相互争执,喜欢从他们的论争中寻找精彩的戏曲元素。当然更不会放过这两位难得的资源,向他们借阅戏剧碟片,向他们讨教戏曲中的典故,与他们讨论有关戏曲的问题,并与二位保持着票友的那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是他们让我受益匪浅。
其实学戏对那些高大上的名腔名段只要会了,也就可以了,因为比你唱得好的绝对是大有人在,不能攀比,只图关着门自娱自乐为好。另一方面那些个名腔名段会的、知道的人那是太多了,你要是敢唱出来人家不知会给你挑出多少毛病呢,避尤不及,所以出于扬长避短的角度考虑,我把收藏精彩的小唱段作为重点。小的唱段结构精巧,往往是用于情节过渡或人物转换,小唱段唱词少而精,唱腔灵活生动又趣味十足,而真正好戏之人往往只盯住名腔名段,对小段不屑一顾,正好又给了像我这样的戏迷留出了空间。小唱段虽然好学好记,但需要认真把握唱段唱腔中的重要拐点和情绪特点反复练习。这种收集和学习过程,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还增长了不少的戏曲知识,同时也增加了自己演唱的底气,在一些适合显摆一下场合,往往容易收到调节气氛的效果。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这出戏要慢慢去唱。既需要澎湃激越的高潮,也需要涓涓而流的经历。自己扮着自己的角色,同时又学着别人的角色,伴着那些炫美靓丽的唱段去舞动美好的青春芳华,继而再挥洒飘逸的长袖,转身去倾听清泉潺潺的岁月。当一切归于安静的时候,不妨再唱唱那些留在骨子里的唱段,去回味曾经演过的那些角色,品品自己酿下的生活之酒,岂不妙哉!
原创于2025年6月11日,6月14日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