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多此一举(微小说)
“老家给你寄来一袋莜面,怎么还有一袋泥土?”在天津打工的李川下班刚回家,妻子对他说道。
“还有一袋泥土?”李川走过去把泥土拿起来,仔细地看了看,这是家乡的泥土,有一股浓浓的家乡气息。
“怎么寄莜面还带一袋泥土?”妻子不解地问道。
“过去咱们那里的人去南方打工,有人喜欢吃莜面就在家里带一些走,可是到了南方做莜面食物,黏的不能吃。后来有人走的时候带莜面的同时,带一点当地的泥土,蒸莜面的时候把泥土放到锅里,蒸出来的莜面就不那么黏了。咱妈可能也是担心寄过来的莜面做不好,就给带了一袋泥土过来。”李川笑着说道。
“我都不知道咱妈要给你寄莜面,现在的莜面和过去的莜面不一样了。过去的莜麦磨面都不去皮,那是纯莜面,现在的莜面都是莜麦磨面的时候去了皮,而且都不知道里面加了啥,拿到海南做饭都精到着呢。”妻子说道。
“我也是前几天给妈打电话,说起了想吃妈做的莜面窝窝,咱妈就给寄来莜面了。”李川说微笑着道。
“寄莜面就寄莜面,还寄一袋泥土,真是多此一举!”妻子说完就拿着莜面进厨房做饭了。
多此一举吗?李川凝视着眼前袋子里的泥土,闻着久违的土香味,思绪不由得想着母亲在他生活中的多此一举……
李川小时候家里穷,穿的衣服都是母亲用手缝的衣服,直到上学了,同学们都穿着当地裁缝做的衣服,母亲才不再给他缝夹袄单裤了。那时候,每到过年,母亲总会买好布料带着他去裁缝家里量尺寸。那时候没有裁缝部,裁缝也是在家里做衣服。
“他姨,给孩子的上衣袖子能加长一寸吗?”母亲对裁缝说。
“可以,就是会不好看。”裁缝说道。
“没关系,你就给他袖子长加上一寸就行!”母亲说完把布料放下就领着李川回家了。
小时候李川一直明白母亲为什么会让裁缝给他做衣服的衣袖加长一寸。直到后来他才明白,母亲给他做的棉袄的袖子就长,外套袖子做成正常尺寸的根本裹不住他的棉袄袖子。数九寒天,教室里只生着一个火并不旺的泥火炉。同学们都在搓着手叫喊冻手,李川却从来没有觉得手有多冷。
李川小的时候不好动,在他七岁的那年突然生了痔疮。人们都说,冬坐石头夏坐草,得了痔疮好不了。李川的母亲每天都给他用大青盐水热敷痔疮面,还给他的棉裤后裆部位缝了一块兔子皮。经过一段时间的热敷,痔疮消了。在那以后,李川的棉裤后裆、秋裤后裆一直缝着一块兔皮,李川的痔疮多年以来也一直没有再犯过。
李川上初中是到乡里中学上课,他们上学都是在学校住校,每周六上半天课就能回家了,周日下午再从家里去学校,到了学校还要上晚自习。李川的个子很小,人也很瘦弱。那时候孩子们周日下午都要背着干粮步行十多里地去乡里中学。李川周六回家书包里拿上书和作业,周日去的时候就赛的满满一书包,有咸菜、干粮以及从学校带回来的书本。李川的母亲就把李川的书包原带的细带子拆下来,然后找了两根父亲赶车用过的皮带给他缝到书包上。李川再背着书包上学,肩膀就不觉得那么勒得慌了。
还有很多这样的“多此一举”李川都记不清了……
虽然李川的长衣袖、宽书包带子总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但是李川从来都不会因此责怪母亲。
“吃饭了,想啥呢?打电话告诉咱妈,下次寄莜面可不要再寄泥土了,分量增加还增加快递费!”妻子走进书房唠唠叨叨地说着。
“可不能打电话说,否则咱妈又开始后悔多花钱了。不说,她会以为这些泥土能让咱们更好地吃了这些莜面,如果打电话说了,那她又好几夜睡不着觉,后悔多花的那几个运费了。”李川说着就把那袋泥土收起来放在书架上。
“你还不把它扔了?放了书架上多脏呀!”妻子急忙说道。
“这可不能扔,这袋子里装的可不是一般的泥土,这是咱家乡的泥土,是一袋子沉甸甸的母爱!”李川说着又找了一个食品袋把那带泥土装进去,又重新小心翼翼地放到书架上。
母爱是什么?母爱就是他嗷嗷待哺时的母乳,是母亲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缝的棉衣与纳的布鞋,是他回家后炕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这些,已经结婚生子的他他现在好像都不需要了,甚至母亲给他远涉千里寄来的莜面在网上都可以买到。
母爱又是什么?就是他微笑着给母亲报平安然后听着妈妈在电话里的絮絮叨叨,还有就是就是那影响了他写字的长衣袖、那一块又一块磨掉毛的兔皮、那两条缝在书包上的旧皮带以及这一袋子“多此一举”等等。
此刻,这包泥土就是满头白发的老母亲所能表达的爱,李川仿佛看到,母亲用满是褶皱且干裂的双手在土地里捡去石子与柴草,把她以为干净的黑土一捧一捧地装进袋子里,然后托人给他寄来。
这包带着乡土气息的泥土,带着母亲的希望,希望这泥土能让她的儿子很顺口地吃到家乡味道莜面,这些让很多人感到的“多此一举”却承载着母亲浓浓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