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见证】【宁静】记忆中的羔裘(散文)

精品 【江山·见证】【宁静】记忆中的羔裘(散文)


作者:李旭 秀才,152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3发表时间:2025-06-16 11:18:13
摘要:坝上高原生活中的《诗经》情境

《诗经》里至少有四首关于羊羔皮袄的诗歌,每次读来都感慨不已。《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羊羔皮袄多柔润,样式挺括又漂亮,穿在你的身上,始终不渝为工作……”这感慨不仅仅是为诗歌质朴的描摹和烟火气的情境感染,更多的是让我回到了童年的记忆,这记忆是被这“羔裘”激发出来的。
   记得有一年父亲和龚大爷在生产队的饲养院当饲养员,劳动很是艰辛,除了白天铡草、饮水、清圈,照料不出群的牲畜外,晚上也要住在饲养院,夜里要起来好几次,巡视圈门是否牢靠,照料牲畜是否安全。一个饲养院里饲养着包括牛马驴骡大牲畜在内的几百头牲畜,是生产队一大半的家当,出不得一点差池。有一次一只狼半夜闯入了羊圈,咬死咬伤了四五只羊,饲养员就被以赔偿的名义处罚了很多工分,并且终止了他的饲养员资格,原因是狼闯入羊圈闹出了那么大的动静,他竟然没有一点察觉,不是脱了岗就是睡得太死,是不适合干这个营生的。父亲和龚大爷就是在这次事故之后,在队长五次三番的请求下住进了饲养院。
   最辛苦的还是冬天,天气极其寒冷,白天在零下10度以下,晚上每天都会超过零下20度,冷至零下35度的天气也不稀罕,每年都会有十来天。好在饲养院有足够的取暖材料,足够取暖用,否则难以抵御严寒的袭击。取暖材料大致两种,一种是喂牲畜的饲草,一种是晒干的牛羊粪便,那时流传着俗语:“饿不死的炊事员,冻不死的饲养员”,指得就是饲养院在取暖上的近水楼台先得月。
   冬天饲养员的一项重要劳动是小羊羔的接生和照顾。羊的生育期集中在冬天,霜降一过,几乎每天都有小羊诞生,一直到第二年的春天。为了减少小羊因冻造成的伤亡,父亲和龚大爷就在睡觉的屋子里铺满了麦秸,生下的小羊全部在屋里饲养。父亲和龚大爷睡在炕上打呼噜,一群小羊卧在地下不时地低叫一声。一旦听不到动静或听到动静有异,父亲会忽然醒来,拧大挂在手头边上保险灯的灯头,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小羊长大以后,有了足够的抗寒能力,才放出去回到母羊身边。这样,整个屋里成了小羊的乐园。每当父亲进到房间来,几十只小羊操着不同的嗓音“哞哞”地叫着,便都围到父亲的身边来,有的用脑袋蹭他的裤腿,有的会后腿站立,前蹄子蹬到父亲的腹部,冲他讨叫。父亲会一边吆喝,一边轻轻把它们推开去干自己的事项。
   那时的大羊极少喂饲料,不论冬夏都以草为主,大约是因为营养不良的原因吧,大多数母羊奶水不足,要想把小羊养大,必须增加人工喂食的次数。人工喂食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低档的莜面糊糊,将莜面炒熟,开水冲成糊糊喂给羊羔,一般是大一点的羊羔。小一点的羊羔喝糊糊会拉稀,便开小灶喂麻花儿。坝上的麻花用白面、红糖和胡麻油炸成,营养非常丰富。因为这麻花的金贵,生产队规定麻花由龚大爷保管,喂料时由父亲操作,体现了农村最为传统,也最为朴素有效的共有财产监督管理机制。喂小羊羔的时候和喂小孩儿一样,父亲先把麻花嚼碎,然后放到手里再喂到小羊羔嘴里,几乎每一只小羊都受到了父亲如此的关爱。
   一个饲养期下来,所有的小羊都成了父亲的跟屁虫,长大一点白天能出院活动时,父亲走到那里,小羊就成群结队地跟到那里,父亲极像一位侍卫成群的国王。父亲也为小羊能与他如此亲近感到十分的开心,常常一个人和这些小羊说话,那几年,他与小羊说的话比和我说的话多出几十几百倍来。父亲铡草的时候,有的小羊会忽然伸出舌头舔向父亲的脸庞,父亲就会高声地呵斥一声,有时还会笑一笑,这动作如果是我做出来,屁股上一定会挨上父亲一脚板。
   那时的农村人看病主要靠赤脚医生,但村里没有赤脚兽医,牛羊的病全靠村民以自己的饲养经验来治疗,对于牲畜来说,医疗条件极差,牲畜死亡也就经常发生。特别是小羊,娇嫩得厉害,不仅会因病死亡,有时还会被其他的羊压死。由于和大牲畜饲养在一个大院,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羊总想和牛马驴骡玩儿玩儿,在马蹄和牛角面前,这种玩法无异于送死,尽管父亲严格控制小羊进入大牲畜的生活区,但依然不能杜绝,小羊被马踢死、踩死,被牛顶死年年都会发生。
   小羊死去后父亲和龚大爷总会唉声叹气,甚至责备自己没有尽心尽力。父亲从来不亲自处理小羊的尸体,处理的方式是先报告队长,由队长实地查看后,安排人剥下羊皮,然后把羊皮铺展,固定粘贴在墙壁上,干燥后再撕下来卖给供销社,作为生产队的一笔收入。因此,一到冬天,饲养院的墙上就不间断地有羊羔皮粘贴上去。现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猎人小屋墙上挂着的兽皮,那不是装饰品,而是保存和风干兽皮的简单而有效的办法。
   剥羊皮的人来了之后,父亲和龚大爷像商量好的一般都会躲开,有一次是躲回家里的,父亲说“看着他们血淋淋地剥羊皮心里不是滋味。”母亲说:“剥一个羔子皮给记三分,一个大男人连个羊羔子皮都剥不来,把这三分还让别人挣了,我这个妇道人家也能把这三分拿到手。”父亲坐在灶台边的板凳上,抽着旱烟袋说:“不是不会剥,是下不了手,昨天还舔我呢,今天怎么下手剥它的皮。”
   坝上的人虽然不把羊羔肉当好肉,很少在家里正餐食用,但在那个食物特别是肉食匮乏的年代,羊羔肉也绝对是社员们的美餐。死伤的羊羔一般都会在饲养院的大锅里煮熟,谁碰上,谁就吃一块。有时队长和几个朋友也会买两瓶酒来,在饲养院里聚会一次,俗称“打平伙”。但父亲没有吃过一口他饲养过的羊羔肉。
   羊羔皮制成的皮衣柔软、轻便、美观、抗寒,在坝上很是讲究,但也很贵重,不是一般人可以穿得起的。一件羊羔皮上衣大约需要十张质地、颜色、皮毛相近似的羔皮,如果是羔皮大氅,至少需要20张。靠一己之力很难收集齐全。那时公社有一位蹲点干部住在我家,记不得姓名职务了,他就穿过一件羊羔皮大氅,洁白如雪散发着酒曲香味的麦穗羊羔皮里子,藏蓝色的雪花呢面子,整只野生火狐狸皮大领子,睡觉的时候他都会让这件大氅独占一个位置,平铺开来,舍不得折叠,他说他家里专门有衣架供这大氅使用。我第一次听说衣服还会有专门的架子。我和他开玩笑:“这大氅,和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打虎上山时穿得那件一样样的。”在我的眼里,杨子荣的大氅已经是最好的了。他笑了笑说:“这比杨子荣那件贵重多了,老杨的是老羊皮里子,华达呢面子,不值钱,我这是正儿八经的羔子筒,花了我整整两个月的工资。就这个狐狸皮领子就能换他整件大衣。”后来我才知道,他一个月的工资是49.5元,两个月就是100元!稍加一点就能买一辆崭新的飞鸽牌自行车了!这在当时的农村无异于天文数字。我家三个整劳力,最多的一年分红70元,全家都已经欢呼雀跃了。
   想起这段经历,《诗经•唐风•羔裘》中“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的诗句就会出现在脑子里,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地笑出来:“穿着豹皮袖子的羊羔皮大氅,在人们面前一副骄傲的模样。难道政府没有其他干部?只能让这穿着贵重衣服的人来下乡。”这诗好像就是给这干部写的。当然,这诗是我翻译出来的,和学者们的翻译还是有些差别的,但我觉得写这首诗的那个无名小子,他家也一定接待过穿着羔皮大衣的官吏,否则他无论如何写不出这样的句子来。
   坝上人把羊皮叫“皮板子”,羊羔皮自然叫羊羔皮板子。羊羔皮板子是分等级的,刚落草就死亡的羊羔皮,因为毛短,颜色发暗,保暖性差,又卷曲的像一粒粒黄豆,所以人们戏称为“黄豆皮板子”,也叫“奶羊皮板子”,意思是吃奶小羊的皮,最不值钱,生皮一张只有几毛钱,最贵也超不过一块。五六个月的羊羔皮因为毛像麦穗,均匀洁白,保暖性好,所以人们称为“麦穗板子”,属于上乘,无瑕疵生皮能卖到二三块钱一张。超过六个月一般就按大羊皮对待了。生产队的羊羔皮如果社员有需求,有优先购买权,价格和卖给供销社一样。
   父母一直有个愿望,想给在黑龙江工作的嫂子置办一件羊羔皮袄,母亲经常唠叨:“黑龙江,那比咱家还冰天雪地,没有一件好皮袄怎么过冬。”但是,买成品买不起,自己积攒羔皮又不容易,这样就拖了下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经过十几年的用心,父母终于积攒够了一件皮上衣的羔皮料子,请县里最好的毛毛匠加工了一件羊羔皮上衣,这时嫂子已经从东北调到了华北,嫂子回家过年时,母亲将这件衣服给嫂子试穿,嫂子试了试笑着说她是当老师的,穿着皮袄站在讲台上不合适,再说华北比东北暖和,这件衣服还是留给弟弟们穿,嫂子最终也没有把这件皮衣带走。嫂子没舍得要,母亲也舍不得给他人穿,就放了卫生球收藏在柜子里。1981年我毕业参加了工作,父母把这件衣服让我带到了单位。我深知这件皮衣在父母心中的分量,也一直没有舍得穿,放在一只木箱里。夏天的华北平原天气异常炎热,我担心皮衣长了虫,放假的时候又把这件衣服带了回去,后来,家里经济条件好了,比羊羔皮更漂亮暖和的羊剪绒皮衣也上了市,母亲才将这件皮衣穿在了自己身上,九十年代初被羽绒服取代。
   这衣服后来的结局没有一点记忆了,它的存在却一直印在我的脑海。

共 35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通过父亲饲养小羊的细节,展现农民对生命的敬畏与温情,以及劳动中形成的朴素情感纽带,见证了物质匮乏时代的生存智慧以及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如,利用羊羔皮、干粪取暖,人工喂养小羊的艰辛,反映特殊年代坝上人的坚韧与创造力。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叙事方法,以“羊羔皮袄”为线索,从《诗经》意象到家庭记忆、生活经历,层层展开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社会发展与个人经验的情感体验,从而令读者一窥曾经的故事,记忆中的羔裘。时光荏苒,短短的几十年过去了,羔裘虽然还印刻在作者的脑海中,但羽绒服等新式服装早已替代了羔裘,留下一段老旧的故事对比今日的变化。散文文风质朴,文意厚重,情真意切,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携带着一丝丝温情,细节描写真实细腻,生动刻画了人与动物的情感联结。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616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6-16 11:20:14
  充满人性化描写,凸显劳动中的情感寄托,还原20世纪中后期草原坝上的生活图景。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06-16 11:22:16
  老师善于从生活中提炼概括令人心动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生活场景,并能与古典诗文的意境相融合,令人佩服。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2 楼        文友:李旭        2025-06-16 14:30:15
  谢谢老师!您辛苦,向您学习!
3 楼        文友:李旭        2025-06-16 14:29:32
  谢谢编辑老师选稿,谢谢按语和点评!祝老师开心快乐,创编双丰!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