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老出了味道(散文)

精品 【东篱】老出了味道(散文)


作者:简柔 秀才,2015.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5发表时间:2025-06-18 06:19:08


   对李贺的诗不算喜欢,偏喜欢这句:“哀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最喜欢这个“老”字,若是把“老”换成“悲”“哭”“泣”,都不如老显得自然而绝美,老得有情感的穿透力,老出一份缠绵而深沉的力量。
   品味这个“老”字,多少意趣。
   徐娘半老。典故来自梁元帝之妃徐昭佩,她芳龄已过,风韵犹存,岁月不败美人,后来专指有风韵的中年女人。半与老搭配,妙极。若是一个女人到老都能保持徐娘半老的样子,不仅可见她的生活状态是无可挑剔的,还善于保养,懂得修身,修心。
   天荒地老。这个成语有震撼力,多用在情人的誓言里。爱一个人爱到天会荒,地会老,那是怎样的痴情,怎样的强烈,怎样的惊心动魄。当然,人是不可能活到天荒地老的,我们只能视为爱情里的醉话,视为一份对爱情的忠贞。退一步而言,如果世间的爱情都能保持到天荒地老,世间就不会有失恋和离婚,也就没有痴男怨女了,那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但是人们依然愿意去追求,去憧憬,在追求中感受爱情的美,在憧憬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孟子倡导的仁爱思想,要做到需要一份崇高的境界,更需宏大的格局。儒家文化倡导的仁爱,永不过时,若是人人有此心,就没有纷争,没有战争,没有杀伐,世间一片安乐,祥和,多么地好。
   春秋时期,有一个思想家叫“老子”,这个名字很霸气,也很霸道,当然老子的名字配得上他的思想和才华。如果是现在,这个名字恐怕叫不开吧,从中可见古人的有趣和包容。
   怎一个“老”字了得。
   家里有十多年前收藏的茶,有岩茶、普洱、红茶、白茶,时间让这些茶脱胎换骨,变成了老茶,曾经的香味和滋味被颠覆。老茶不仅有悠长深沉的香,滋味也更为醇厚,耐品,经泡,十泡八泡香味依然不散,绝了。
   酒放了十年以上,就可以称为老酒了。女儿红是老酒里的曼妙佳人,过去绍兴有习俗:生女儿必定在土里埋一瓮酒,待女儿出嫁时便取出待客,所以叫“女儿红”。如一首歌所唱:九九女儿红,埋藏了十八个冬;九九女儿红,酿了一个十八年的梦。歌词又真切又感人。我想象着过去绍兴女子披着红盖头,穿着红嫁衣,在丝竹管弦中,在女儿红的酒香里,坐进花轿里出嫁,真是一幅极为动人的画面。我不会喝酒,但是看父亲喝过老酒,很享受的,父亲只给老酒四个字——非常有味。这是父亲给予老酒的最高赞赏,想来老酒滋味非一般酒可比了。
   相对鲜肉而言,腊肉就是老的。鄂南腊肉是熏制的,有烟熏味,可保存大半年而不坏。藏族的琵琶肉保存时间更长,能存放三、四年之久呢。时间,烟火,阳光,盐巴等赋予了腊肉奇妙的香气和味道,腊肉就像老茶,风味独特,令人回味。
   可见老,老有了特别的味道。
  
   二
   现代的高楼大厦是工业时代的衍生物,缺少韵味。我更喜欢看那些老屋。乌镇的水阁,真是又老又美呀,与水阁相遇,仿佛与江南水乡过去的日子相遇,——木窗下,有清秀的女子在绣花;水阁的台阶下,有羞涩的少妇在浣纱;木门边,有穿着斜襟衣衫的老妪在低头纳鞋垫。这些画面那么生动,让心泛起涟漪,柔情荡漾。在泉州、漳州、厦门,看到那些闽南古厝,我的心就欢喜,我的眼眸就醉了,我的脚步就迈不开。瓦,墙壁,飞檐翘角,都是红色的,红出了一种气势。凝望这些古厝,似凝望到闽南人波澜壮阔的岁月,他们对生活的拼搏与斗志都倾注在那一抹抹红色里。我庆幸我的故乡还保留一些老屋,走在那些青砖黑瓦的老屋间,老屋散发的气息如草木之香,清新着我的心灵。大多数老屋的门都是深锁的,但是记忆却无限敞开,年少的往事,曾经的伙伴,逝去的乡亲好像都从老屋里走出来,让我惊喜着,亲切着。
   老屋,老出了风霜,老出了气韵,老出苍凉沉静的美,唤醒了多少人最深切的记忆,最淳朴的情怀。
   在民族路曾遇见过一家小店,卖的都是老物件,大到床柜、藤椅、桌椅板凳,小到搪瓷缸、砂锅、热水瓶、镜子,皆被一层岁月的包浆所包裹,旧旧的,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些老物件,都曾出现在我年少的家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年未见,仿佛随着一个时代消逝了,消逝在我们看不见的黑洞里,一起消失的,还有我的外公外婆,以及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
   我在那些老物件之间穿行,如穿行在自己年少的家里,——外婆坐在竹椅上补衣服;外公捧着搪瓷缸坐在藤椅上喝茶;年轻的母亲从砂锅里舀出开水灌进热水瓶里;童年的自己坐在板凳上看小人书。老物件是一个时空的隧道,把我带入了过去,让我目睹了曾经的日子,激活了我心灵深处蕴藏已久的记忆。记忆是我们与这个世界,与现在生活的交集,若是丢失了记忆,我们也就丢失了自己。
   小店里的每一个老物件,来自不同的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镌刻着过去生活的痕迹,以一种云淡风轻的模样凸显了这个时代的动荡与困惑。这些老物件,也许不美,不时尚,不实用,但是却老出了魅力,能满足一部分都市人的怀旧之心。怀旧,不是爱好,而是为了安放一份情感,是为心灵找到它的原乡。没有原乡的心灵会迷茫,会失落。所以老物件有它们存在的必要。
   在故宫博物馆,我看到宫殿的摆设,玻璃柜子里搁置的首饰,皆散发着一股扑朔迷离的气息,如飘渺的烟雾般难以抓住。它们凝聚了一个朝代的生活密码,我永远无法打开那些密码。那些老物件对我而言是新奇的,是陌生的,比民族路的老物件更为古老,更为陈旧,老出的不仅仅是味道,更是价值,是打开清朝的一个个窗口,让我们窥视到那个时代的生活轨迹。无数的轨迹重叠,那个时代的风貌得以清晰闪现。
   不仅是故宫的一切陈设,就是故宫本身,都是历史的产物。历史是社会的记忆,一个社会需要历史来支撑前行,从中汲取养分,社会的血脉才能更为畅通,强健。不管是个体的记忆,还是社会的记忆,终点都指向古朴,那是老之精髓,老之风华。
  
   三
   人从婴儿到老年是生命自然的过度,老年是人最后的一个阶段,“最后”不代表被社会淘汰,不代表日子就是消沉和颓废,老年也可以活出风采。公公便是如此,他是一个退休的老教师,将近九十,从年轻时就对易经有兴趣,退休后更是全身心的投入,专心研究,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他经常被请去帮别人看风水。平日里上门找他挑日子的,测生辰八字的人更是络绎不绝。除此,他还懂一点医术,会看一点小病小痛,过年时还帮别人写写对联,所以他每天都过得很忙,忙着又快乐着。偶尔闲下来,他就看书,练书法,种点小菜,把退休时光过得饱满丰盈。他活出一种激情昂扬的典范,活出了一股精气神,令人敬重。
   从公公身上,我看到“老”不是一个悲观的词,而是老而弥坚,老当益壮,老有所为。只要有不懈的精神追求,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就会从老年回归到青年,甚至少年。所谓青春常驻,不是由年龄来界定,而是心态和意志的决定。
   走入大自然,我喜欢关注那些老树。在岩溪高濑村,有一棵树龄几百年的老榕树,树干粗壮,树枝苍劲,树叶纷披,一身风骨,傲然伫立在田野上,守护田园,守护村庄,承接阳光、月光与星星,也承接暴雨、台风与寒霜。在云南茶山,我见到一棵千年的老茶树,它披着蓝天白云,披着悠悠沧桑,经历了多少风云变幻,从千年前的光阴里走来,坚挺至今,气定神闲,这是怎样强悍的生命力。九宫山的悬崖上有一棵老松,它的根下没有厚实的泥土,没有广袤的大地,只是依附于两块石头的缝隙间,那里,朔风呼啸,阳光射人,大雪凌冽,可是老松却挨过了百年的光阴,这是一棵老松的传奇。这些老树,以不屈和无畏抵御着自然的恶劣,以洒脱和从容演绎着生命的绝唱,它们是老树,也是年轻的树,因为它们对生存有着炽热的执念,对坎坷有着永不妥协的倔强,对光阴有着不屑一顾的藐视。
   枯黄是老的一种形态,荷花经历夏季的灿烂,进入清秋时节,曾经的风华绝代化为片片枯荷,枯黄着,卷曲着,我不觉得那是衰败,反而觉得更添一份成熟和沉静。若是晚秋黄昏,一池枯荷,加上一座古亭,一行大雁,那份意境美便是枯荷赠给秋天的一首清歌,是荡涤俗尘的一缕流泉。黄叶虽没有绿叶的鲜绿,但秋风中飘零的样子却是一种诗性的绽放,是黄叶为秋天的舞蹈。
   枯荷与黄叶,枯出了境界,黄出了厚重的生命意蕴。枯黄过后,来年春夏,绿叶又是漫山遍野,荷花又亭亭于荷塘,自然中又是无限生机。花木如此,人也是如此。一代代人老去,又有无数的后人流淌着先人的血液,沿着他们的人生足迹前行,创新,开拓。就像公公,虽然离开了教师岗位,很是不舍,好在小叔子、三个侄女不负公公所期,相继成为教师,以新时代的教学方式,呈现着各自的精彩,延续着公公的梦想,在他们身上,公公看到了年轻的自己,非常欣慰。所以,老既是生命的尾声,也是序幕;是终点,也是起点;是消逝,也是新生。老与新交织,人世间由此生生不息,日新月异。
  

共 34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华文字,博大精深,老,不仅指的是年龄。一个“老“字,能品出诸多意趣。徐娘半老,说的是风韵犹存,岁月不败美人。天荒地老,说的是对爱的憧憬,憧憬爱的永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是敬老爱幼,父慈子孝。老的岩茶、普洱、红茶、白茶,耐品,经泡,香味不绝,老酒比如女儿红,生女嫁女必喝,父亲的评价是——非常有味。等等,老有特别的味道。现代社会,高楼大厦林立,但缺少韵味。作者独爱老屋。乌镇的水阁,泉州、漳州、厦门,那些闽南古厝,故乡青砖黑瓦的老屋,老出了风霜和气韵,老出苍凉沉静的美,老出最淳朴的情怀。作者经常穿行在民族路上的一家卖老物件的小店,床柜、搪瓷缸等等这些老物件,都曾出现在作者年少的家里。让作者目睹了曾经的日子,激活了心灵深处蕴藏已久的记忆,满足了一部分都市人的怀旧之心。在故宫博物馆,那些老物件对作者而言是新奇的,是陌生的,老出的不仅仅是味道,更有历史价值。每个人终究会老去,老是人生的必由之路。但老不代表被社会淘汰,不代表日子就是消沉和颓废,老年也可以活出风采,作者的公公就是例证。专研周易、看书,练书法,种点小菜,把退休时光过得饱满丰盈。“老”不是一个悲观的词,而是老而弥坚,老当益壮,老有所为。走进大自然,作者喜欢那些老树。岩溪高濑村的老榕树、九宫山的悬崖上有一棵老松,都在以不屈和无畏抵御着自然的恶劣,以洒脱和从容演绎着生命的绝唱。荷花经历夏季的灿烂,进入清秋的枯黄,枯荷与黄叶,枯出了境界,黄出了厚重的生命意蕴。花木如此,人亦如此。比如作者公公,虽然离开了三尺讲台,但其后代中,有人相继成为教师,延续着其未完成的梦想。所以,老既是生命的尾声,也是序幕;是终点,也是起点;是消逝,也是新生。老与新交织,人世间由此生生不息,日新月异。作者从一个“老“字说开去,如何细品老的味道。文章视角独特,想象奇崛,语言唯美,感悟新颖,开启人的心智,播撒生存智慧。精彩大作,力荐赏阅!【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618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6-18 06:20:18
  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人和自然万物一样,终将老去,但老不代表消沉和颓废,而是黄昏时刻的夕阳,自有晚霞满天的壮美。如何不怕老,不服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工作,生活,学习,让晚年生活丰富多彩,老就会变得年轻,老而弥坚。惟其如此,老去的只有时间。老师的作品越来越丰盈厚重,耐人咀嚼。感谢老师对东篱的厚爱和支持,顺祝夏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简柔        2025-06-18 11:01:25
  非常感谢韩老师精彩的编辑。人到中年,越来越怀旧,在城市生活很多年,远离故乡,乡愁也越发的浓郁,所以总是喜欢看那些老物件,老屋,老的陈设,看到了感到非常的亲切。这两年也喜欢喝老茶,觉得新茶没有味道了。一个老字,意蕴深厚,回味万千。去年就打算就这个“老”写一篇文章,迟迟未动笔,找不到灵感。今年总算写完了,一吐为快。感谢老师的鼓励。编辑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岚亮        2025-06-18 07:59:29
  有一段时间没读文了,今早遇到简柔妹子的这篇《老出了味道》,竟一下子吸住了我的眼球。真的,怎一个“老”字了得。不是因为岁月向晚,人至老年。这老字,确实令人回味无穷。老是一种阅历,一种磨砺,一种大浪淘沙,一种生命境界。我也一样,好老茶,好老酒,好老树,好老屋,好老街,好老友……当然,我并非拒绝年轻,新鲜。很喜欢那句话:老,既是尾声,也是序幕;是终点,也是起点;是消逝,也是新生,人世间由此生生不息,日新月异。一篇精妙奇绝的散文,甚是难得,大赞!
回复2 楼        文友:简柔        2025-06-18 12:32:29
  感谢亮兄精彩留墨,祝贺佳作摘绝。老与新相比,也许不是特别的美,但是老出了魅力和价值。老屋,老街有古朴之美,让记忆奔涌,乡愁弥漫。老茶有醇厚之味。老友好,老出了情感,可以同欢喜,共悲欢,可以患难与共。咀嚼老,品味老,老好了。人世间,大自然,就是老与新谱写的交响乐。谢谢亮兄鼓励。
3 楼        文友:枫桦        2025-06-18 08:36:08
  人生的厚味,读解其实不容易。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运转规律,不可违拗,只能顺其自然。老师的一篇文章有自己的读感,夕阳夕照,一片晚霞更显鲜红,让自己变得更加年轻,变得更有魅力,活在当下,活出个滋味!好文!有味道!
回复3 楼        文友:简柔        2025-06-18 12:37:27
  感谢枫桦老师精彩留墨。老是生命必经的过程,年轻的时候,我一直害怕自己会变老,但是当看到那些老树,看到那些依然活出青春活力的老人,我对老不在那么恐惧了,我觉得老了也可以让自己活出魅力,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负时光,努力向上。谢谢老师鼓励。
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6-18 09:34:38
  此文,由自然界的老的事物写到人生的黄昏,老不是枯竭,不是衰败,不是颓废,而是岁月的厚重,是生命的繁华,是内心的丰盈。万千事物,树、屋、茶、街道、椅子……它们在光阴的侵蚀下,有了斑驳的痕迹,有了古旧的质感,但正因此,更有了超凡脱俗的味道,是时光赠予的气息。作者的公公老而充实,忙得不亦乐乎,活出了老年人的典范!好文,富有诗意,思想深邃,很有情调,盛赞笔力,问候简柔,夏祺!
回复4 楼        文友:简柔        2025-06-18 12:44:04
  感谢莲香老师精彩留墨。大自然的老,老出特别的美感,老树,枯荷,黄叶我觉得有一种沧桑美,有着生命的厚重感。尤其是枯荷,那种遗世独立的意境美是很多花木无法拥有的。人可以老得优雅,老得魅力四射,很多条广场舞的老人,我觉得她们虽然老了,舞姿也不美,但是很自信,也是一种魅力。谢谢莲香老师鼓励。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6-18 10:06:41
  一个“老”,一篇优美的文字,真的是怎生一个“老”字了得。老,人人都逃不过,人人都会从年轻慢慢过度到老。老师的文写得很深刻,也很具体,让人受益,让人感悟,给人启迪。好文,学习了,问候老师,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回复5 楼        文友:简柔        2025-06-18 12:48:57
  感谢红花老师精彩留言。人的老是人生无可逆转的过程,只有从容面对,洒脱行走。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走向衰老,不再年轻,不再美丽,岁月的风霜会覆盖我们的头发,肌肤,但是无法覆盖我们的心灵和精神,以文字起舞,就永远不老。谢谢老师鼓励。
6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06-18 10:35:35
  这一“老”字,老的有味,老的理所当然,老出了生命的轮回与哲思。天荒地老,但也推陈出新。人和事,都会在这一“老”字中见证奇迹。点赞,学习,敬茶!
回复6 楼        文友:简柔        2025-06-18 12:52:54
  感谢金刚狼老师精彩留言。老的确很有味道,老茶有着新茶无法抗衡的深沉滋味。老屋,老物件有苍凉美。老树有坚韧美。漫长的光阴会让一切老去,但是有老就有新,老过之后就是万象更新。天也会荒,地也会老,人何惧老矣。谢谢老师鼓励。
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18 12:01:29
  作者诠释生命的样子,文学的,浪漫的,也是现实的,气质,风流,境界,这些字眼加持,让“老”字生出别样的风采,一生做到风采依旧,该是多么期待的一件事。谦和,勤奋,也是健康的指标。简柔老师的散文充满了温度,热情洋溢,暖眼暖心。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回复7 楼        文友:简柔        2025-06-18 13:07:19
  感谢怀才老师精彩留墨。这篇文章受到您那篇绝品文《得“半”之妙》的启发,否则真不知如何下笔。公公是长辈,又是家人,自是感触深些。其实怀才老师也是如此,一生活出了风采,青壮年致力于教师生涯,桃李满天下。退休后专注于文学,八年间创作了903篇精彩华章,实在不简单,又建立东篱,提点我这等文学小白,可谓老而弥坚,老当益壮,青春永驻,令人敬重。谢谢老师鼓励。
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18 15:16:20
  我都是向简柔老师学习写作,汲取很多,总恨无才。抽空留言。见谅。
怀才抱器
回复8 楼        文友:简柔        2025-06-18 17:04:08
  怀才老师才华横溢,德高望重,非常敬佩,您的文章是我学习的典范!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