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家(散文)

精品 【星星】家(散文)


作者:流水无声 布衣,236.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1发表时间:2025-06-20 22:02:08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也好,家也罢,努力自强,发展提升才是硬道理。
   ——题记
  
   6月10日下午5点半,学生高考完,学校便“特赦”了我们。我如释重负,坐车回到菏泽。天还没有黑,便看到结束高考的儿子,他平静的状态告诉我,应该发挥得正常,只要正常发挥,我就不用担心。
   在相邻的县城教高三,我比艾青幸运,不必“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我也没有老舍笔下鼓书艺人方宝庆内心的悲愤,“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我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虽然一路艰辛,却也完全可以在高大宽敞的教室里,用大嗓门,给孩子们说诸子百家,诵唐诗宋词,讲明清小说,讴歌穆旦诗中“已经起来”的民族、以及日益强大让世界各地越来越仰慕惊叹的祖国!
   11日一早想和妻回老家看看几亩薄田。有限的薄田向来是妻子打理。高考期间,我在学校坚守岗位,妻子就要照顾今年也高考的儿子。因为儿子在菏泽一中上学,菏泽一中历年高考都由家长和学生本人负责。妻夏收完毕,播下种子就匆匆忙忙浇了水离开了,也不知出苗怎样。
   电动三轮车行驶在宽阔平坦的公路上,我和妻先是谈孩子的现状,接着谈孩子的未来,又谈到我们的过去。回忆中的辛酸伴着孩子成长中的欣喜,过去的泥泞坎坷换来今日巨变的慨叹,曾经的悲凉换来今日越来越多的认同,不知不觉也成了别人眼中靓丽的风景!
  
   一
   回到老家,妻子没进家门,就迫不及待的去田里看出苗情况。我在院子里转了转,像《木兰诗》中木兰凯旋归家一样,每个房间都瞧瞧,非常熟悉,也非常亲切。
   堂屋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盖的三间起脊的房子,四米厅高,门联窗,窗户上下各有一圈钢筋砖,四角也扎有钢筋外部用水泥加固,前面一面墙贴有马赛克。尽管当时在村里也首屈一指,但现在已明显落后了:随着坎坷不平的泥泞大街变成柏油路,又变成和胡同一体的水泥路面,我家前后左右,都已经是上下两层、房顶带有各种造型的别墅了。
   东西总共五间厢房还不算太落后,是2010年暑假建成,和大门、水房连为一体的建筑。我家几乎是最西头,南邻大街,大门朝东,门楼是上下两层,上层朝东面的整面墙上贴着一幅“黄山迎客松”。东边沿大街的乡邻多是大门朝南,又没建门楼,是那种和墙体连在一起非常整齐单存的大门,我家门楼上的壁画就显得非常显眼,在东边大街上两百米的地方就能看到。大门一早就可以接受到东方万道霞光的沐浴,这正是我当年主张多花销一些也要建门楼贴壁画的原因。建厢房时,大女儿马上上初中,已不方便和我们一起住在通透的堂屋里。二女儿也已上学。儿子即将四岁,按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属于超生,刚刚交了两万多元的社会抚养费。经济本不宽裕,我最初也想简单一些,盖两间东厢房连一个大门即可。但我那时,早已经过了被人冷嘲热讽的阶段,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亲友的认可,很多人帮着参谋,规划也越来越大方,他们也出手阔绰,主动借钱给我,等到房子建成,建筑规模和成本都翻了一番还多。
   又过了十年,也就是2020年暑假,大女儿大学毕业,二女儿上菏泽一中,儿子也在城区的民办学校上初中。随着发展需要,我便在城郊结合部,凭借我和妻辛苦努力和我彻底戒烟后节省下来的钱总共不到三十万,加上跟亲友同学借来的十五六万,交了百分之四十的首付,购买了四室两厅两卫多层带电梯的房子,算是在城边安了个新家。
   我还在想着家的变化,已经没有激动,也谈不上自豪,平平静静的想着,妻子从田里回来了。她说,西南地的玉米苗差太多太多,需要补补。顺手的家什被邻居借走了,我便拿一把窄一点的铁锨,和妻子一道去田里。
  
   二
   出了庄,离我家的几亩薄田还有二三百米,就能看到薄田地头的一颗巨柳,柳树已有三十四岁,长得很高大,也很茂盛,就像一个绿色大型蘑菇般的帐篷。有风的时候,能看到浓密细长的丝绦的舞动,非常热情,也非常有激情。
   那树下长眠着我的父亲,树北也埋葬着我的爷爷和奶奶。
   农历一九九一年正月初四,父亲见背,我于正月初六将父亲安葬。父亲病达九年,卧床一年。卒年仅仅四十又四,我正在菏泽一中上高三。
   安葬父亲时,有两个细节我记忆犹新:一个是家族的长辈在父亲入土后让我单独留下来,在看不到众人时才在坟前烧回路纸,反复嘱咐我烧完后直接回家,不能回头(传说是以此与阴阳两隔的父亲作最后的别离,如果回头担心会看到不该看到甚至恐惧的现象)。而我不仅回头,而且一路回顾了三次:我始终不甘心父亲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幻想着父亲能从矮矮的坟墓中出来。另一个是本家的叔叔大爷一再安排我要把植入父亲棺木前做引魂幡的柳枝隔三差五的摇一摇、拔一拔,以防它存活生长成大树,说是“树旺人不旺”,而我心中却把那柳枝当做父亲生命的延续,不仅没有晃动,还安排了弟弟妹妹看护,不让别人动它。这才有了三十四年后的柳树参天!
   父亲一生短暂,却是乡邻们口中的能人、好人,也是爷爷的骄傲。可惜没能为爷爷奶奶养老送终(奶奶和爷爷分别是在2007年和2009年离世)。
   因为当时的各种因素,父亲仅仅是高小文化(即现在的小学文化),却为生产队当了将近二十年的会计。当时社员拥护,领导赞成,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他到城里美术厂当画师,才得以脱身辞去会计一职。
   父亲能到当时地区美术长当画师,先是自学并四处求教,后来有一个外地的分配到附近中学的老师,也热爱美术,经常登门与父亲一起探讨,相互勉励。因为是老师,尽管比父亲小一岁,父亲也尊称他为“哥”。
   在去美术厂之前,父亲为了养家,还自学了编箩筐篮子。爷爷说,父亲仅仅把爷爷买的一个箩头拆开,再重编,便学会了。因为他肯思考善钻研,不仅箩头编得好,在集市上卖的快,还很快学会编篮子、编生产队用的大框。不到两年还有人登门拜师学艺。
   后来父亲在美术厂,主要是画彩蛋,美术厂的工资是多劳多得,他每月都超过了三百,东西南北城的美术厂还争着邀请他。但是他处事太率真,轻信了领导,把多年的工资大部分存到厂里,以至于80年代初期,一直靠艺术品出口的美术厂,因外贸局没有联系到出口业务(另一说是美术厂和外贸局关系破裂)而倒闭,他两三年存到厂里的六千多元工资,也成了泡影。任凭他跑断腿,磨破嘴,也没要来一分。渐渐地,他病倒了。因当时医疗水平有限,明明是人已不能活动,菏泽城大小医院竟然检查不出病症。直到三年后,三院来了一位省院的专家,姓孙,才告诉他是脑动脉炎。家中早已负债累累不说,还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他不间断吃药,还是在五年之后,脑血管病多发,瘫痪在床,之后就没有好转,直到离世。后来我遇到他多个同事,都痛惜他的不幸,也赞叹他的画艺。
   父亲中年离世,家里天塌了一般。我没有亲大伯,也没有亲叔叔。爷爷虽然忠厚,但有些懦弱。我那一年高考语文、历史又出现了意外(这两科也是第一天考,选择题好像都不低于40分,考点在10里以外,路况不好。我骑着破旧自行车又热又累,忘涂了答案卡上一个必涂项目,客观题被判0分),仅仅被补录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中专,两年后也不能像师范类毕业生一样分配工作。我只能艰难的创业,同时去中学代课。那四五年,我们一家在风雨中飘摇,受到了很多冷嘲热讽甚至挤兑。有一年夏季干旱,因为靠井水灌溉用的水泵、电缆线、钢丝绳、输水带等我家一样也没有,母亲着急和近邻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也没能按田地位置顺序灌溉。大家都浇完后,我到两个亲戚家借来全套设备,求人帮助安装连接好才浇成。直到1995年,弟弟妹妹在外打工拼死累活攒了点钱,我在学校能正常教书的同时也业余靠画画写宣传标语维持生计,建好我家第一座新房,乡邻们才对我们有所改变。又过了三四年,我们兄妹一起努力,建了第二座同样的新房子,承受住兄弟二人订婚、结婚、母亲大病院做手术并康复等一系列压力。再后来我进城教书,先是初中毕业班、后来是高中。我前后也自学了师范类专科、函授师范类本科,直到拿到高中教资。邻居们又渐渐开始对我们刮目相看了。
   到了地头,看地里也是青汪汪一片。妻子说,缺不缺苗,仅仅在地头是看不出的,需要低着头到地里面走走。这一点我很赞同:就像我教学一样,学生是否学会,仅靠课堂上集体问答“对不对”“会不会”“是不是”是很难判断的。很多学生把有印象就当着记住了,把看着答案或讲解能明白就认为学会了,殊不知每一个差距都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要想真正掌控学情,还真的需要提问一些具体问题让他们回答,还真的需要找一些典型的习题让他们亲自做一做,然后收起来认真批阅,看存在问题的多少、个性与共性,再进行二次复习、讲解、及强调。
   低着头走进田地,发现真的缺苗严重,尤其是中间和西部,特别是中间和南边两畦更为严重。补种时掘土才知道,多是有芽,只是因为浇水后未及时松土,土地高温下板结未出。其实浇水后离开到这次回来也不到一周,怎奈夏季气温高干得快。也难怪我们这里如果不下雨,就有“三天一小旱、五天一大旱”的说法。和妻补了整整一上午,种子用完了也没有补到五分之二的面积。午饭后,妻子又购买了一袋重约一公斤的玉米种,下午顶着高温我们又补了整整一个下午。
   现代生活丰富多彩,节奏也很快,大多播种实行机械化作业。清楚地记得人民公社末期,家家也有一小部分责任田,经常是先由生产队耕好或者自己用铁锨掘好,然后打好一道道畦埂,在畦埂上挖下间隔三十公分左右的坑,用地板车拉来水舀水洇坑,再把事先用凉水浸泡的种子,每坑丢入三粒,坑内不见水后才可轻轻埋土,不能用力猛踩。感到那时农民真的是用心伺候土地,静心专注培育自己的作品。玉米苗长出,很少缺苗,在大地上整整齐齐的,如诗如画,充满神奇。
  
   三
   12日一早便开始浇水。妻子帮我铺好输水带,便去了我们另一个小的地块。那个地块边的邻居见我们回来,便邀请用他们的设备浇水。妻子担心我不会浇,嘱咐了又嘱咐才离开。其实农活我是不陌生的,结婚前和结婚后孩子小的时候我也经常干,只是孩子越来越大,我在学校也越来越忙,家里农活渐渐压在她一人身上。
   霞光万道,柳树的浓荫也很长很长。这时飞来几只喜鹊,竟然在我面前飞舞鸣叫,完全没有害怕人类的意思。这种久违的和谐让我情趣满怀,掏出手机录了一段又一段。它们时而漫步,时而双腿蹦蹦跳跳,有的在田埂上,有的在水中。有时举目仰望,有时低头深啄,有时摇头晃脑,实在可爱极了。
   随着水面越来越大,天渐渐热起来。我还是坚守着当年的习惯,穿着短袖和短裤,没采取任何防晒措施。到了中午,渐渐感到皮肤被烈日炙烤,甚至有些焦灼,也觉得别有情趣:长期在办公室里,我非常喜欢年年来两日这样的情感与生活的回归,体会当年随着祖辈、父辈在田里劳作的艰辛。只是当年是很多的无奈和痛苦,现在是收获生活,收获人生!
   几只喜鹊不离不弃,在我身边,时近时远,时飞时歇,时而正面凝视,时而侧远跳跃。其中一只仿佛与我心灵相通,每当我吹出口哨,它便蹦蹦跳跳跳,可爱得一如当年环绕膝前的孩子!
   大女儿曾是我的开心果,幼小时候的她口齿伶俐,联想丰富,惊喜不断。记得她三岁生日那天,我专门请假打车回家。到家时她妈妈正坐在床边喂她早饭,她却小嘴说着吃这吃那一连串儿,就是不喝碗里的饭。她妈妈随口来了一句“你吃狗屁哎”,她马上生气回了一句“你吃狗屁”,两只眼睛瞪着她妈。我笑着说了一个“傻”,她又满脸惊呆的看着我,我便马上说“你妈妈也傻”,她才笑着凑到碗边,一口一口喝起了饭,她妈妈回头,满脸带笑说:“这么小就不让说了,大了了得不?”
   那年夏季,大雨不断,淹没农田,她妈妈看着门外的天空说了一句“这老天爷啊,下起来没完没了”。她看着她妈说:“你不会去找老虎哥去?”她妈妈惊呆,问:“找你老虎哥干啥?”她说:“让俺老虎哥给老天爷说一声,别让老天爷下雨了!”她妈妈才明白:因为她老虎哥是村干部,经常在大喇叭上安排村里事务。只不过她年龄小,还不知道他老虎哥管不了老天爷。
   如今大女儿已师范类大学毕业,入职为新区实验小学教师。
   二女儿也很争气,不仅高中同姐姐弟弟一样,在我的母校菏泽一中就读,而且现在已升入青海大学,暑假后就是大三。最初我想让她填报曲阜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或者山东师范大学的物理、化学、和英语系,但是她有主见,想走一所211,还想攻读生物技术类专业,就尊重了她的意愿。
   儿子考入菏泽一中后,尽管喜爱体育运动,文化课学习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带给我们不断的惊喜:高一上学期就从入校时的五百名以后冲进学校前一百名,高二高三一直保持着,而且物理、数学和生物多次被评为学校单科状元,我相信他今年高考也定能不负众望!
   前些日在空调之下,我的鼻翼遇到轻微的按压就疼痛,两日的曝晒后,竟然任意揉搓也没有不适,这是我意外的收获。
   2025年6月19日星期四
  

共 520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家与国”的辩证关系为主线,通过返乡补种玉米、回忆父亲生平及家庭发展历程,勾勒出个人命运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以“薄田耕种”“房屋变迁”“子女成长”为切口,既展现三代人在困境中自强的精神,也折射出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缩影,印证“努力自强是硬道理”的核心思想。在写作手法上,采用“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以田间缺苗补种隐喻人生需直面困境,用柳树生长象征家族精神延续,借房屋迭代映射时代进步;现实与回忆交织的双线结构,使个人史与社会史相互呼应。细节描写尤为精妙,如父亲坟前柳枝的守护、子女教育选择的转变等,让时代印记具象化。又融入“三天一小旱”等乡土谚语;引用艾青、老舍作品及《木兰诗》,使文学性与生活气息自然融合,在平实叙述中涌动着对家国发展的深沉思考。感谢您的深度好文!【编辑:棠与鱼】【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50624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流水无声        2025-06-21 07:07:51
  非常感谢老师写下编者按!
半生潦倒又不甘沉寂,喜欢对生活作诗一般的瞭望
2 楼        文友:流水无声        2025-06-29 08:02:20
  获得精品,非常感谢老师和文友厚爱!
半生潦倒又不甘沉寂,喜欢对生活作诗一般的瞭望
3 楼        文友:流水无声        2025-06-29 08:32:21
  非常感谢!在被评为精品的当日,我省出高考成绩,儿子今年高考虽然上不了清北,但成绩(647分)位次不管是总成绩,还是选学的物化生单科,均在山东省夏季高考考生将近七十万人总数的千分之六的范围之内,真的非常感谢!感谢所有的老师!感谢社会的关注!感谢他自己的努力!也感谢为了孩子一路走来仍能坚守尽力的自己……
半生潦倒又不甘沉寂,喜欢对生活作诗一般的瞭望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