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柳岸】舜耕历山和尧王访贤(故事)

编辑推荐 【柳岸】舜耕历山和尧王访贤(故事)


作者:梦中楼兰 举人,348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0发表时间:2025-06-22 14:07:33

一、舜耕历山
   古时候的垣曲历山是一个神秘地方,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如画。传说中,伟大的舜帝就曾在此耕耘,以他的智慧和勤劳,化育万物,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繁荣与和谐。
   虞舜,名重华,出生在诸冯山下一个叫姚墟的小村落。他有一个勤劳善良的母亲叫握登,父亲名叫瞽叟双目失明。握登观虹有感,怀胎十月生下一个儿子,父母见儿子眼睛里有两个瞳仁,便为孩子起了个名字,叫重华。这就是后来的舜王。
   舜一降生,胎里就带来一副帝王相。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浓眉大眼,巨鼻方口,两耳垂肩,两手过膝,皮肤黝黑,满面红光。
   不幸的是,舜不到10岁,母亲积芳成疾,与世长辞了。父亲娶了一位继母名叫壬女,不久生一子叫象。随着弟弟的长大,舜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这是由于父亲是一个麻木不仁、专听老婆话的糊涂虫,继母是一个心狠手辣,刁钻古怪的黄脸婆,弟弟又是一个骄悍成性的愚顽人。在这种家庭环境里,舜只得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小小年纪,不但要担当全家“负薪力田”的重任,还要处处问寒问暖的伺侯双亲,更要以哭陪笑、以忧伴乐照护弟弟。尽管如此,舜每日无三顿饱饭,有三顿饱气,轻则挨骂,重则拳脚相加,甚至一顿鞭笞,浑身青肿。舜流着泪,忍着疼,从不发一句怨言。小杖则受,大杖则避,不失孝道。
   舜对父母那样孝敬,对弟弟那样仁爱。但舜看到继母多次存害儿之心,从烧仓到浚井,从驱逐到种麻,处处欲置舜于死地,舜便决计上历山去开荒种地去。
   舜20岁那年,他骑着一头小毛驴,赶着两头牛,走出八里老鸹沟,来到十里坡,见有一个石门紧闭,上边仿佛有锁。他便找来青梗木作钥匙,一捅山门开了,这就是现在的钥匙沟。
   他顺着这条山路向历山走去,半路把驴缰绳丢了,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驴缰岭。过了这个岭,经过水圪节,少驴铺,登上皇姑幔,牛在此处卧了一会,这地方就是现在的卧牛场。牛还在那里尿了一泡尿,便出了一道泉。
   舜赶上牛走走歇歇,来到十八盘,穿过三锥山,上了南天门,登上一块大草坪,就是现在的舜王坪。
   历山之地,虽然风景秀丽,但地势险峻,土地贫瘠。神奇的是当舜在此地躬耕时,有象来替舜犁耕,有鸟来替舜播种。它们是“天使”,这叫“吉人自有天相”。当舜耕种的时候,阳光变得柔和温暖,照耀着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雨露也适时地降临,滋润着每一寸土地。
   舜到历山,不费多大劲,没用多少时日,就把偌大一个草坪开垦了,惊动了周围的山民野牧们都来观看。
   百姓们见犁地的牛屁股上绑着一张簸箕,便问这是何意?舜答:“打我黄牛黄牛怪,打我黧年黧牛怪,打着簸箕两不怪,吆喝一声都跑快。”众人赞叹的说:“舜真乃一大贤人,对牛尚如此,对人更可知。”
   舜的善举也感动了周围的乡亲们。他们纷纷前来帮忙,与舜一起耕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历山之地变得更加繁荣。这里的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彼此之间和睦相处,亲如一家。这就是舜耕历山的传说故事。
   舜为人忠厚,博学多才,乐于助人,善同人居,所以,都爱跟随他。在他的住处,一年成村,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并推举他为都君。
  
   二、尧王访贤
   古时候的尧王品德高尚,严以律己,治理华夏联盟井然有序,国家快速发展。为兼顾国事,尧王设立多职,选贤任能,积极访贤,不遗余力。
   尧王的儿子丹朱行为乖戾、傲慢,不务正业,沉溺游山玩水,尧王痛心,国民失望。尧知其不可继承帝位,不能将国家的未来交予这么不靠谱的人。
   随着年岁增长,尧王感体力精力衰退,决意全国寻贤禅让,确保国家未来掌握贤能者手中。
   尧王选拔贤才,亲自考察,广受尊重。在民间尧王收集到两位贤才的名字,一个是许由,一个是舜。
   在巡游中,尧王来到了许由的故乡。许由是一位远近闻名的隐士,他的品德和才智在民间广为传颂。尧王听闻许由的名声,便想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而许由却对世俗的名利毫无兴趣,他更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当尧王的使者来到许由隐居的地方时,许由早已得知消息,他连夜逃离,躲到了箕山下的颍水边,继续他的隐居生活。
   尧王并未因此气馁,他决定去寻找其他贤才。寻访到垣曲这个原始村子时,大族长们纷纷向尧王推荐舜。他们说舜不仅孝顺父母,而且才华横溢,是不可多得的贤才。尧王听后,心中感到无比的慰藉和快乐。他心想,如果舜真的如人们所赞誉,那么舜的加入将会为国家带来新的希望和活力。后人为了纪念尧王对舜的赏识,将这个地方命名为乐尧,意为尧王乐于见到舜的地方。
   尧王渴求早日见到舜的心情愈发强烈,他迫不及待地去结识这位传说中的贤才。尧王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直奔历山。在赶路的过程中,尧王汗流浃背,汗水如雨般滴落。路过另一个村庄时他急切之情和对贤才的渴望,感动了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尧王的这一段旅程,后人将他途经的这个村子命名为尧汗,后来演变为尧汉。
   一天,阳光明媚,尧王来到了历山脚下。尧王沿着崎岖的山路,一步步攀登,终于来到了舜居住的地方。只见眼前是一片辽阔的田野,阳光洒在舜王坪上,泛起一片片绿色的光芒。尧王的目光被田间的一幕所吸引——舜正驾着一头黄牛和一头黧牛,在田地里辛勤犁地。
   令尧王感到好奇的是,舜的牛背上各绑着一个簸箕。他不解其意,便上前询问。舜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地向尧王解释道:“牛儿们有时候会偷懒,不愿意前行。过去我尝试过,只打其中一头牛,但这样只会让另一头牛产生懈怠。于是我想出了这个办法,将簸箕绑在它们的屁股上。这样一来,无论我打哪一头牛,另一头牛也能听到响声,感受到同伴的痛苦。它们便会心生同情,不再偷懒,齐心协力,共同前进。这样,它们都不会受到挨打的痛苦。”
   尧王听后,心中不禁为舜的智慧和仁慈所折服。他看到舜不仅聪明,而且心地善良,难怪大家都说舜孝敬父母,善待他人,他对待动物都如此体贴,对待别人更会很仁慈,这正是他心中理想的君王形象。一个能够体恤他人,甚至如此体恤动物的领导者,必定能够赢得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尧王在心中默默记下了舜的名字,他决定将王位传给这位贤德的年轻人。尧王相信,舜的智慧和仁慈,定会是一位伟大的君主。
   于是,尧王对舜说:“你的确是我要挑选的最有贤德之人。”舜听后,谦逊地低下头,表示自己将不负重托,竭尽全力为百姓服务。尧王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理想的继承人。
  

共 25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围绕“舜耕历山”和“尧王访贤”的传说展开,生动地展现了舜的贤德以及尧王求贤若渴的形象,极具文化价值与感染力。在舜耕历山的故事里,作者详细交代了舜的身世背景,幼年丧母,遭遇父亲、继母及弟弟的苛待,却始终坚守孝道,这为他的人物形象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叙述舜前往历山的过程中,巧妙融入诸多与当地地名相关的传说,像钥匙沟、驴缰岭、卧牛场、舜王坪等,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与地域特色。当描述舜在历山的耕种经历时,颇为神奇的是有“象来替舜犁耕,有鸟来替舜播种”,颇富神话色彩,而舜对牛的独特对待方式,更是凸显其善良与智慧,也正因如此,他吸引众人相助,使历山变得繁荣,其贤能形象深入人心。总体来看,文章通过这两个紧密相连的传说,深入挖掘了舜文化与尧文化的内涵。舜的孝悌、贤能以及尧王的求贤若渴、任人唯贤,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对后世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同时,文中穿插的众多地名传说,使故事与当地文化紧密相连,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也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生动素材。【编辑:纪昀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6-22 14:08:05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2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6-22 14:08:27
  欢迎赐稿柳岸,柳岸因你而更精彩!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6-22 14:08:52
  舜的孝悌、贤能以及尧王的求贤若渴、任人唯贤,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对后世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同时,文中穿插的众多地名传说,使故事与当地文化紧密相连,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也为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生动素材。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