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见证】【星月】拜年时代(散文)
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每年都会家家户户过春节。每年腊月底的时候,在外学习或工作的农村人,都会像候鸟迁徙一样,赶在除夕之前,风尘仆仆赶回农村老家,顺便在市场和商场,买回过年的必须品。比如腊肉和香肠,比如瓜子和花生,比如香烟和白酒,比如鞋帽和新衣,都会陆陆续续买回家,等待春节那天,穿上崭新的衣服,品尝过节的美味佳肴,畅谈一年来的艰辛和收获。按照辈分大小,按照远近距离,都会合理安排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拜年日程,每年春节,在我们农村,在正月初一第一天过节时,我们这些孩子,都穿上了花花绿绿、大小合身的新衣。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我们就已穿戴整齐,也顾不上刷牙洗脸,就拿出事先买来的双响炮,来到屋外的空地上,把十个或二十个双响炮,直立在地面,便点燃一根香烟,用燃烧的香烟挨个点燃了导火线,随着导火线发出的火光和嗞嗞声,我们都用双手蒙住了耳朵,之后,便是双响炮爆炸的声响,烟火直冲云霄,爆炸声响彻天地,震耳欲聋。此时,远处的,近处的,爆炸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就像一锅炒熟的黄豆,在热锅中噼叭作响,好不热闹。听大人们说,这就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开门炮。
开门炮放完后,地上也散落了一地的纸屑和炮灰,大人们说,这春节的第一天,是不能扫地的,寓意是聚宝敛财,不能把红运赶跑,让一地的红运保留下来,直到大年初二才能扫地。放完开门炮,我们便去吃饺子了,这饺子,是除夕夜就准备好了,这除夕夜的饺子,寓意是团团圆圆。而大年初一早上,这饺子,是寓意年年有余,天天招财,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吃饱了饺子,便来不及擦干净嘴巴上的油渍,就排成了一队,从大长辈的爷爷奶奶,到伯父伯母,再去叔叔婶婶家,挨家挨户串门拜年,拜年的内容,就是身穿一身新衣,亲切地叫喊长辈的称呼,并磕头拜年。大人们见到一群孩子来家里拜年,更是喜笑颜开,纷纷掏出压岁钱,每人都有一份,塞进了孩子的手心。磕完头,长辈们便拿出家里过节的瓜子花生,糖果糕点等等美食,来招待我们这群大了一岁的孩子们,同时,每人也冲泡了一杯砂糖水,让我们趁热喝完,寓意甜甜蜜蜜,平平安安。喝上甜甜的砂糖水,配上香脆的坚果和糕点,这才是一种超级的享受和满足。那时候,由于前几年积累了拜年的经验,糕点和糖水是不能贪吃的,因为全村有十几户长辈呢,如果每一家贪吃过量,到第二家拜年的时候,肚子就填饱了,有了这些经验,我们只是稍稍咪上一口,只吃了几粒花生瓜子,便转身要去下一位长辈家拜年了。
在每家每户拜年时,不知不觉到了吃午饭的时间。这时候,按照以往的规矩,拜年到饭点,到了谁家,谁家就安排午饭,记得有一年,我们几个孩子,正好在饭点,拜到了叔叔婶婶家,叔叔婶婶就邀请了我们吃午饭,我们也帮忙把桌面收拾干净,叔叔婶婶也在灶台上忙碌起来,因为家里已准备好了过节的食材,什么腊肉、咸鸡、咸鱼、肉圆、豆腐等等食材,都被婶婶整出了满满一桌的菜肴,为了不让我们久等,叔叔还打开了十二吋黑白电视,让我们回看了除夕夜的春节联欢晚会。当我们被一个个精彩的节目,逗得前俯后仰的时候,中午的午餐也准备好了。我们几个孩子,看着满满一桌的美味佳肴,早已流出了口水,当叔叔一声令下,吃饭喽,我们几个孩子一拥而上,抓起筷子,对准自己的美食,开始狼吞虎咽起来。叔叔却拿出了一瓶果汁,每人倒满了一杯,让我们边喝边吃,一顿风卷残云后,一桌的美味佳肴都被我们填饱了肚子,有的还吃得过饱,不断在打嗝呢,吃饱了饭菜,我们几个孩子,又继续下一个长辈家拜年去了。
正月初一的日子,我们都在全村的长辈家串门拜年。第二天,父亲说,应该去舅舅家拜年了。在农村,舅舅家是所有亲戚中,辈分和威信最大的一位,而且,是在所有亲戚中,说话最有权威的长辈,每次饭桌上,舅舅是坐在中堂这边的,只有把舅舅安排好座位,其他的亲戚才好安排座位。第二天,是大年初二,父母亲把准备好去舅舅家的香烟白酒也带上了。这是每年拜年必须的礼品,也是小辈孝敬长辈的礼节,经过大客车的一路颠簸,一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舅舅的城市,平时,我们都上学,根本没时间去舅舅家玩,就算是学校放假,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也没条件坐大客车。只有到了每年的春节,在大年初二这天,我们才有条件去城里舅舅家拜年。我们有四个舅舅,二位姨妈,每年过年,如果挨家挨户去拜年,每个舅舅姨妈家吃住一天,那我们要用一个星期,才能拜完年的。为了节省时间,趁在大年初二这天,舅舅们都集中在一位亲戚家吃饭,我们在饭点之前,已赶到了他们集中在一起的亲戚家,也算是每年最兴奋的一次团聚了,我们被舅舅视为掌上明珠,安排好我们的座位,然后,他们才有办法坐下,等我们看到满满一桌丰盛的菜肴,就放开了肚皮,大口大口咀嚼起来,吃完午饭,趁着舅舅姨妈们都在,便一一送上香烟美酒,以示孝敬和问候,送完礼品,舅舅再三强调,路上小心,别贪玩耽误了上车时间,在舅舅姨妈的关心下,我们依依不舍和舅舅们道了别。
大年初三,父母亲按照往年的习惯,也为两位姑姑家准备了礼品,好在姑姑家也在农村,路程也不远,步行半个小时就到了。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姐弟三人,骑上了父亲的二八大杠自行车,为了过把瘾,我们三人都轮流骑车,其他俩人坐在一前一后,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二十分钟,就到了姑姑家,姑姑见到我们,就像见到了自己的心肝宝贝,把家里最好吃的,都端上了桌。为了多吃点糕点,我们都没喝一口糖水,把各种美食尝了个遍,当我们吃完午饭的时候,太阳正在头顶呢。于是,我们几个孩子跟村里的孩子一起,参与到玩游戏之中。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我们才和姑姑道了别,又骑上了自行车,向家奔去。初四,我们又到了另一位姑姑家,按照以往的规律,我们又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过了初四,我们到长辈家拜年,也顺利完成了。
接下来的日子,都是老表们来拜我父母的年了,就像我们拜年一样,首先带上礼品,到长辈家品尝美味,饭后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最后意犹未尽道了别。如今,每次回忆起孩子们拜年的情景,都像是一张张泛黄的胶片,记录着我们儿时的欢笑和泪水,让我们对那段回不去的年味,时常让我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