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柳岸】洪庆观的传说(故事)

编辑推荐 【柳岸】洪庆观的传说(故事)


作者:梦中楼兰 举人,348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6发表时间:2025-06-22 18:04:24

洪庆观在垣曲县老县城的南边,民间也称其为“南观”。
   相传在大宋时期,洪庆观的建设工程启动。在洪庆观上建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所有的石料和木料都必须从山下运输至山顶。即便是挑水这项看似简单的任务,也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体力好的人从山脚下的河中挑至山顶,山路陡峭,半路不好休息,每人每天最多只能挑八到九担水。因此,工地上需要大量的人力,仅是辅助工就有数百人。这些工人在工地上食宿。其中,烹饪成了一个大难题,就做饭一项也需要十几个人来处理。由于缺人手,饮食问题不规律,工人们开始流失,导致工程经常被迫停工。
   一日清晨开工时间早过,却不见工人到来。领班忧心忡忡,偶然间抬头,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从寨坪路缓缓走来,她头系黑带,身着黑衣。这位老妇人一步步接近工地,目光扫过,自言自语道:“人虽多,窑却空。”领班听后,心不在焉,未予理会。老妇人又喃喃自语:“十窑九空,干活心慌。”领班感到老妇话里有话,似乎有意让他听到,便起身询问:“这位婆婆,您在说些什么?”“我说,这里做工的条件不错,但做饭的却不够称职。”领班听后,觉得话中似乎有深意,便淡淡回应:“没有办法啊。”老妇人听后,便说:“既然您为此烦恼,那我不去女儿家了,我来为您做几天饭。”领班打量了她一眼,说:“您年纪大了,这么多青年人尚且做不好饭呢。”“试试看。”老妇人淡淡地说道。就这样,老妇人留了下来。她对领班说:“灶上做饭的事交给我,只需一人担水,一人烧火,三人足矣。”领班冷笑回应:“好,就按您说的办!”不知何故,老妇人一到厨房便宣布:“担水的担水,烧火的烧火,其他的事你们别问、别管,干完活就走,休息的休息。”每次做饭,担水的只需担两担水,烧火的只需点火,放上柴火,然后便自行休息。人们未见老妇人切菜和面,但用餐时,不是“鸡蛋干面”,就是大肉热包子,工人们都吃得非常满意,工地气氛热烈,却无人知晓这位老妇人究竟是如何烹饪的。询问担水和烧火的人,他们只说:“水一倒,火一点,我们便离开了。”后来,他们说得多了,担水和烧火的人干完活后不愿离开,老妇人催促他们休息,他们才不得不走,远远地观察。临近用餐时,这位老妇人才开始动手,用刀在案板上“咚咚咚”地敲着,案板上要什么便出现什么,然后倒入锅中用饭勺搅拌,锅里要米便是米,笼上要馍便是馍。领班听后不信,心想:做面食和包子容易,我让她做些难的,看她如何应对。
   一天,工头对老太婆说:“您辛苦了,大家都感激不尽。今天上午,您能否为大家准备一顿饺子?”老太婆听后立刻回答:“我正等着你这句话呢,当然可以。”于是,工头决定不去工地,而是悄悄地藏在厨房的屋顶上。接近中午时分,厨房里却毫无动静。又等了一会儿,眼看工人们就要下工了,老太婆从怀中掏出一叠厚纸和一把剪刀,随手剪出一串串饺子形状,然后丢进锅里。转瞬间,一锅饺子就煮熟了。工头见状,惊得差点从屋顶上摔下来。他这才意识到,老太婆并非普通人。据说,凡是吃过老太婆亲手制作的饺子的人,后来都成了神仙。
   洪庆观的庙宇建成后,在观河亭旁的崖边又建起了一座钟楼,铸造了一口巨大的钟。这口钟高达四尺,厚达半尺,口径宽达六尺。这口钟究竟有多重?无人知晓。尽管钟已铸成,却无人能将其挂起,因此它就一直躺在那里。
   一百多年后,县城来了一位新县官。他得知此事后,心想既然此地能人众多,有人能造出这口钟,就一定有人能将其挂起。于是,他在城门上张贴告示,悬赏能挂起洪庆观大钟的人,赏金为若干两银子。然而,无人敢于揭榜。县官感到有些焦急,亲自前往洪庆观查看这口大钟,但同样束手无策,只能在庙中焚香祈祷。
   天空突变,风起云涌,雷电交加,县官无奈只得在庙宇中暂避风雨。不久,雨过天晴,阳光灿烂,四周山峦披上翠绿新装。县官刚步出殿门,便见一位老者从大门步入,他面容清瘦,额头高耸,银发如霜,白须飘逸。在神像前鞠了一躬后,老者转身面向蓝天,朗声说道:“雨后必见晴空,世上岂有不可能之事。”县官听闻此言,觉得老者言辞不俗,便走上前去,恭敬地询问:“请问长者尊姓大名?”
   老者并未正视他,便开口道:“在下姓吴,名南。”县官随即邀请道:“请至衙内一叙。”老者却回应:“您事务繁忙,而我闲暇无事,您若有事,不妨直言,若我能助一臂之力,定当尽力而为。”县官见老者言辞恳切,便道出心中所困:“此地有一铸成的大钟,已历百年,却无人能将其悬挂于钟楼之上,不知老者可有良策?”老者听后微微颔首:“我愿一试,请县官召集庙内外众人,越多越好,不论男女老少。”县官听闻此言,喜出望外,立即命人四处召集。众人闻讯,纷纷兴高采烈地赶来。老者见状,便道:“随我来!”随即带领众人来到大钟前,面对大钟肃立。恰逢天色突变,一阵风后,乌云密布,雷声轰鸣。老者不以为意,弯腰从地上拾起一根麦秸,将其插在大钟顶部的环上,对众人说:“待我大喊‘上’时,你们也齐声应和‘上’即可。”言毕,老者用麦秸轻轻一挑,高声喊道:“上!”众人亦随声附和:“上!”那大钟便在老者的挑动下,稳稳当当地悬挂在了钟楼之上。
   正当县官和在场的众人准备向这位老者表达感激之情时,他却谦逊地表示:“无需感谢,这都是大家的力量。”言毕,他便悠然自得地离开了。自那以后,洪庆观的钟声一旦敲响,便能传遍两省三县——山西省、河南省,以及垣曲县、济源县、渑池县。夜幕降临时,钟声一响,远在四五十里外的皋落与同善的居民也能清晰地听到洪庆观那悠扬的钟声。
  

共 22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垣曲洪庆观相传建于宋朝,当时在山上建庙都靠人力,所以建造非常艰辛,并且烹饪是一个大难题,食不果腹导致工人流失。一天开工时间早过,工人却迟迟未到,领班发现一名白发老妇对着工地喃喃自语。经过攀谈,老妇自报奋勇来做饭,以解燃眉之急。后来配合打杂的人暗中发现,老妇人竟然有着法力,要什么便能出现什么。领班对此将信将疑,便让老妇给大家包饺子吃,老妇欣然应允。临近饭点,她从怀中掏出纸和剪刀,剪出饺子形状,丢进锅里转瞬就成了饺子,而据传后来吃了这锅饺子的人都成了神仙。洪庆观建成后,却无人能把大钟悬起,县官张贴告示的同时还在庙中焚香祈祷。一阵突来的风雨后,县官见到一位老者,经过了解,老者用麦秸竟然把大钟挂上了钟楼。故事讲述了洪庆观建成时的神话传说,侧面说明了建庙时候的困难,非人力所能为也,但也就这这些神话故事,让这座庙观更具了神秘色彩。欣赏,问候作者!【编辑:林火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火杉        2025-06-22 18:05:02
  楼兰老师最近才思泉涌,笔耕不辍,敬佩!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2 楼        文友:林火杉        2025-06-22 18:05:24
  感谢赐稿柳岸,这里因你更精彩!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