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才子为何多风流(随笔)
何谓风流才子?按辞书的解释为有才学而不拘礼法之人。因为中国以儒学为国教,历来重礼法,不重礼法的人,在社会上只能算是异类,他们率意任情,恃才傲物,蔑视权贵,不顾世俗的功名利禄,就像李白自嘲说的那样,“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如此看来,风流才子多是仕途不得意者。
郁达夫虽说其貌不扬,但文采风扬,可谓是十足的风流才子。在日本留学期间,不少纨绔子弟在日本过着醉生梦死的堕落生活,这让他愤怒、无奈与孤独。为了寻找灵魂的平衡点,他选择了沉沦,不断地去找日本的失足女与旅馆女招待发生关系,才能让他的内心暂时安静。
他在自传写道:“我一个人住在被厚雪封锁住的乡间,觉得怎么也忍耐不住了,就在一天雪片还在飞舞着的午后,踏上东海道开往东京去的客车……受了龟儿鸨母的一阵欢迎,选定了一个肥白高壮的花魁卖淫女,这一晚坐到深更,于狂歌大饮之余,我觉得竟把我的童贞给破了。”
郁达夫在寻花问柳这件事上,非常上瘾,也让他非常纠结。但是,愈是纠结,愈是不能自拔。
为此,郁达夫给自己找了个继续沉沦的理由:“我是两性问题上的一个国粹保存主义者,最不忍见我国娇美的女同胞被那些外国流氓去足践。我的外国留学时代的游荡,也是本于这主义的一种报复的心思。”
他一边放纵,一边沉沦,最终在理想抱负和懊悔自责中,选择了“沉索性沉到底”。
他的成名作《沉沦》,描写的就是一个“灵与肉”激烈碰撞的故事。作品的主人公是位忧郁型的留学青年,由于是弱国子民,在强邻日本屡受屈辱,这让他在精神上和生理上陷入难以排遣的苦闷。小说的基本情节是这样安排的:路遇——自戕——窥浴——野合——宿妓。情节每进展一步,性爱描写每深入一层,对主人公的刺激与打击就随之强化又强化,最终导致他溺海而死的悲剧性结局。其实小说的主人公就是郁达夫自己的影子。
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被迫携妻子儿女流亡日本。在日本时,他经常去嫖娼。一日嫖毕,从妓院的窗户望出去,外面是黑漆漆的海面,杂着劣等香粉气味的风从窗户吹进来,他的胸口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于是热泪盈眶,对着窗外的海面大喊:“祖国啊,我爱你!”将妓女吓了一跳。他嫖娼染上了性病,把性病传染给了他的日本妻子安娜,安娜为此不得不写信给恩师小野寺直助,恳求他介绍关东地区的专家名医给予治疗。这成为郭沫若广为人知的人生污点之一。
套用一首词:不是爱风流,却被风流误。花花世界太迷人,谁能把持住。
人不风流因无才,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