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永平府半日游(散文)

精品 【东篱】永平府半日游(散文)


作者:天方夜谭 秀才,202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5发表时间:2025-06-26 05:42:45
摘要:李广能在太史公《史记》中单独列传,得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评论;能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一句得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叹息,让李广的名头在一千多年间不断被引用、传颂,其名气早就超过了历史绝大多数名将了,甚至“武庙十哲”里面很多人名气都比不上他。李广泉下有知,也应该瞑目了。


   我的老家在滦县南边,后来在县城买房,属于县中部,而对滦县北边几乎一无所知。要不是上次回家顺风车带了一对母女到滦县西北的孙薛营村,无意中聊起他们那里的老师在卢龙永平府那边买房,过滦河就到,我还以为永平府离着我很远呢。
   所以端午节中午在岳母家吃完饭,临时决定探访一下古城永平府。
   知道永平府这个名字已久,我们滦县在历史上就曾长期隶属永平府管辖。我在孙越版本《聊斋志异》听过一篇的文章《张鸿渐》,讲述的就是发生的永平府的神怪故事,里面也曾提到滦州。
   永平府位于燕山山脉南麓,滦河和青龙河的交界处,有京榆旧线,即现在的102国道贯穿东西,连起北京到山海关的官道,清朝皇帝回盛京祭祖必在永平府驻留。是明清时期是除了山海关以外的第二重要的军事要塞,管辖范围东接山海关,南到大海,西到冀州,北依长城。涵盖现在的唐山、秦皇岛大部分地区和辽宁西南部分地区。现在的永平府只是卢龙县城的一段老城。
   纳兰性德的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有说是在永平府这里写就。单是这城,这山,这水,是足矣引起作者的深思,产生共鸣的。
   车子跨过滦卢滦河大桥,接着就是青龙河大桥,随着导航绕过几个小山环,从卢龙城边掠过,没走多远就进去一条人烟稀少的小路,左侧像是一条小河,看路标就是青龙河。妻子说,这不对吧,永平府怎么也是旅游区,为何道路如此狭窄?我也正在纳闷,导航却告我目的地到了。
   眼前只是一个仅能停下十几辆车的小广场,没有彩旗飘飘,没有人头攒动,更没有摆摊吆喝的小商小贩,只有三三两两闲逛的市民。狐疑中我们下了车,抬头一看,果然一片绿树掩映中,有一处古城墙静静地矗立在我们眼前。岁月浸染的深灰色的高大城墙上长满青苔、杂草,如定格的历史符号,在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城门上书繁体的“德胜门”三个字。地上道路铺满暗红色的条石,石头上龟裂斑驳,缝隙里也长满野草。楼洞的路面呈微微倾斜的角度,方向不是普通的正南正北走向,而是西南东北走向,大概是为了顺应山势。所以永平府有“三山不显,四门不对”的说法。
   穿过门楼洞,是一个瓮城,墙上有些地方城砖已经损坏,露出里面的红色夯土。我给儿子讲瓮城的军事作用,他说在课本上看到过,没想到这么大,他还说请君入瓮的“瓮”只能装下一个人,这个瓮可以装下几百人,说不定这里就曾有无数的士兵倒在脚下,染红了脚下的石头,要不石头怎么都是暗红色呢。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金鼓齐鸣,喊杀震天的场景,再联想到如今战火中的中东、俄乌,看看身边悠闲的游客,感受到和平的无比珍贵。
   进入下一个楼洞,没想到前面豁然开朗,眼前是一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民居建筑。怪不得人少呢,原来永平府古城虽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单位,但根本就没开发旅游,一直保持着原本的历史风貌。在这个没有历史底蕴,也要强造古城的时代,卢龙县放着这么好的旅游资源而不开发,是文物的福还是文物的祸,我不敢下断言,还是留给时间去检验吧。
  
   二
   从城门洞乘凉的村民口中得之,往前走不远十字路口还有一座千年石塔,不容错过。我们紧赶几步,拜谒石塔。
   石塔被铁栅栏包围着,栅栏四边上的几个石狮子已经风化得残破不堪。石塔略有倾斜,上下六层,每层分八个石角,都挂着铃铛,风吹过,叮咚作响。上面的字迹模糊,难以辨认。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在给前面的游客讲解石塔,我也凑了上去。他说,石塔本名陀罗尼经幢,高10.6米,分别刻有《佛塔尊胜陀罗尼咒》和《千手千眼大悲神咒》,始建于金大定11年,重修于明万历年。他手指石塔东侧的一堵黑色的文化墙继续讲解,我抬眼望去,墙上写着永平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名称和人物故事。前面的游客似乎并不太感兴趣,慢慢地走远了。他把视线转到了我们这里,见我听得入神,问我是哪里人,又开始讲起了永平府的传说和历史典故。我对于历史传说故事一向很感兴趣,就和他攀谈起来。
   闲谈中我知道他姓罗,我叫他老罗。边上的石塔商店就是他开的,他说,没客人时候,他喜欢给大家讲讲永平府的历史,他是传承古文化的义务讲解员,心中升起崇敬之意。
   对于墙壁上的老马识途和寻蚁求水的故事,我也是耳熟能详的。这个故事多发生春秋时期,是齐桓公助燕伐犬戎时候留下的故事成语。故事相传发生在现在的滦县的迷谷村,这个村子是解放后调整行政区划从卢龙调整到滦县的,所以这个故事属于卢龙和滦县人民的共同记忆。提到孤竹国,我以为他会说夷齐的故事应该属于卢龙,这里现在还保存着夷齐读书处和夷齐井的故事,夷齐庙也是明景泰年间从永平府搬到现在滦县地区的。但他说孤竹国国都在黄洛城,是现在的滦州古城一代,应该是属于滦河文化的共同记忆,滦河两岸是一家。
   对,滦河两岸是一家,这个我非常赞同。这里再往远了说,远古是同属红山文化圈,古代是孤竹国,后来同属长城要塞,西汉名将李广曾在这里镇守右北平,曹操远征乌桓在这里筑土城,还有传说中的隋唐里面的秦叔宝被发配到这里,见到失散多年的姨夫北平王罗艺,和表弟罗成在这里传枪递戬……再后来这里属大辽国,大金国,明,清,民国。老罗顿了一顿,说,李大钊先生就曾在永平府读书,我们脚下的路他也曾无数次走过,面对眼前的石塔,他一定也驻足仰望沉思过救亡图存的良策。
   听到这里,我儿子插话,唐山一中的前身就是永平中学,去年永平私立高中成立,已经开始接收第一批学员,我要是考不上唐一,上永平高中也不错。老罗赞许地看了一下我儿子,接着说,现在把滦河两岸分属不同的唐山和秦皇岛两个市,但不能把文化分割。我说,那湾浅浅的海峡也是,不能把中华文化分割,他笑着表示同意。
   看我对着那面文化墙出神,老罗又问我,知道为什么后来北平府改名永平府吗?我回答不知道,愿闻其详。他说,明朝洪武年间,青龙河发大水,即使用沙袋堵上了城门洞,也有水漫金山之势。古代人都迷信,知府急得团团转,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大水发威不就是想要淹了北平府吗?他命人把城楼上北平府的牌匾摘下来扔进滚滚的波涛中。奇迹发生了,水位居然慢慢退下去了。后来他找来当地名士商讨改名之事,有人献出“永平府”的名字,说“永”字上有一点一横如巨石泰山压顶,能镇住那条作妖的青龙。自此就有了永平府。那块北平府的牌匾据说在山东海边后来被人发现了。我接话道,捡到的人是不是蒲松龄老爷子,那牌匾内是不是藏了《张鸿渐》的故事?他哈哈大笑。
   话题又回到了眼前的石塔,他说,他的记忆里石塔就经过两次磨难,一次是文革期间,有人试图拉倒它,所以有了微微的倾斜。另一次是三四年前一个心术不正的人撺掇一个“疯魔人”爬上石塔,说摘下铃铛就请他喝酒。疯魔人不听别人劝告,真的一层层爬上去,拽下来所有的铃铛扔在了地上。铃铛虽然是铁的,但有了岁月的侵蚀,已经腐朽不堪,掉地上都摔得稀巴烂。我问这个疯魔没摔下来吧。他说,疯魔倒是没事儿,可是撺掇疯魔的那个人当时走到下一个路口就被车撞折了胳膊和腿,现在走路还一摇一拐的。
   聊了许久,中间有人跟他打招呼去店里买东西。我就问他有什么特产,他说,卢龙的粉条和白酒最出名,很多人吃着好,就加了我的微信,我经常寄给他们。老罗打开手机让我看,上面有很多标注某某教授的名字。他见我疑惑,接着说,我也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就靠着这陀罗尼经幢和永平故事吃饭。来的游客有喜欢听我就给他们讲解,我也算是为永平府做义务宣传,乐在其中。一来二去,有些研究古籍文化的教授也会发一些永平府的文化研究成果给我,我也会提一些意见。原来如此,老罗这样的人才是文化大使,比那些象牙塔里高谈阔论的要接地气多了。我连忙让老罗帮忙挑选了一箱粉条和一箱酒回去尝一尝。老罗说,真的没关系,不买也没事儿。我说朋友和酒最不能辜负,您这个朋友我交定了,又加了微信,约定吃好了再找他。
   临行前我追问老罗,李广射虎发生地确信是这里吗?他说确信,出城不远处就是射虎石村,只不过当年的射虎石遗址在大跃进中毁掉了。但我执意要去看看。
  
   三
   在车里,我和儿子一起背诵着那首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我和媳妇儿一起感叹,原来李将军就曾驻守在咱们家乡,还有这样传奇的故事和诗句流传,真是灯下黑呀!媳妇儿道,乾隆皇帝坐镇京城,屡次下江南,还有一首诗说“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呢!盘山就在京东蓟县,不也是灯下黑?
   按导航出城没多远就又拐进了山里,好在现在村村通公路,路不难走,只是有些狭窄,车身经常不得已擦过高大的蒿草和荆条,发出细微的声音。路边山地多为夹杂着石子的山红土,斜坡上栽种的多是一垄垄的红薯秧,红薯还没有爬蔓,向上直立着。
   绕过了几个小山包就到了射虎石村,村部的牌子就立在那里,里面没有人。我想在墙壁上找找有没有关于这个村子的简介和传说,可惜没瞧见。这时候走过来一位60多岁皮肤的黝黑的村民,我和他打招呼,说明来意。他说,每年都会有人开车来找射虎石,可惜被炸毁了,石头被装船运到你们滦县,你们滦县还不要,都沉了河了。我不知道这石头是某种矿还是基建用,反正说的我无限感伤。他给我讲了另一版本的射虎故事。说当年李广驻守右北平,军中闹瘟疫,每天都死人。巫师说城南有白色巨石,酷似老虎,需要将军神力射瞎石虎一只眼,才能保一方平安。李广听信此言,来到燕子岭下,抽箭搭弓,双膀角力射出一直神箭,恰好射中所谓的石虎眼睛。军中瘟疫得到消解。故事的可信度有几分我也不知道。他最后说出的一句“脚踏燕子岭,箭射石虎眼”,让我觉得这故事不像是杜撰的。
   李广能在太史公《史记》中单独列传,得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评论;能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得到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叹息,让李广的名头在一千多年间不断被引用、传颂,其名气早就超过了历史绝大多数名将了,甚至“武庙十哲”里面很多人名气都比不上他。李广泉下有知,也应该瞑目了。
   蒿草阻路,更怕徒增伤感,我没去看那堆碎石。车子向南不远穿过丘陵山地,眼前一片辽阔,这是昌乐平原,这是滦河几百万年的杰作。沿着205国道走不远就是昌滦滦河大桥,我们开车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回到了滦县老家。
   串起这个圈的正是这条蜿蜒的滦河,还有滦河两岸的滦河文化。到家时,天还没黑透。这半天的行程太值了,拜见了一圈古人……
  
   首发原创于江山文学
  

共 41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有闲趣的人,“半日闲”;怀古的人,才有“半日游”。本来,在作者家乡滦县附近的风景估计,应该聊熟于心,作者忙于在京城谋生,未得亲见,这次趁着回老家,转一圈也要一见。永平府,一定是一个有着丰满故事的府地。《聊斋志异》的一个小说就是发生在永平府的故事。永平府的历史沿革很复杂,也很重要,纳兰性德的名句也在这里写成。永平府风景没有什么烘托,游人稀少。古城墙静静地矗立,其道路走向很特别。瓮城和石色,作者有解,联想到如今的世界战乱,心生向往和平跟鞋安民的情感。永平府是古老的,但这里并未得到旅游开发,作者有感,难言祸福。在石塔下,作者遇到老罗,遂成知己,听他一一道来风景历史,齐桓公助燕伐犬戎,夷齐读书处和夷齐井的故事,古代的孤竹国,李广曾于此镇守右北平,曹操远征乌桓,秦叔宝被发配于此……石塔记载着连绵而丰富的历史故事,可以说是时光的见证。关于永平府名字的由来,更有传奇一般的故事,石塔在当下,有过两次损坏,令人惋惜。原来老罗是一个义务讲解员,平时守店卖点特产,遇到游人就热情宣讲。于是作者和老罗遂成知己,并买了卢龙的酒,让一段旅游多了温暖快乐之趣。再去寻李广射虎的发生地,这是多么雄壮的故事,居然一个滦川人不知,作者感慨所见狭隘,“灯下黑”。遇到一位村民,才了解了这个故事的详请。作者有所感慨,李广是一代名将,在很多名作中都有提及,显示了中华文化对于优秀人物的崇拜和尊重。这篇游记,内容丰盈,半个时日,胜读一卷厚书。作者的散文极有参与感和情调,显示出作者的随和与心性的美好,巧遇老罗,路遇村民,了解了当地的历史。作者善于因景感悟,例如儿子说的考学志向,和老罗的对话,都是很有趣的细节,体现了风景的侧漏意义。怎样写出滦县周围风景的亲切感,作者有很多感悟,拉近了与人的情感距离,以滦河两岸,一水衣带,想到海峡两岸,写出一家亲的历史渊源。文章风格,洒脱清新,笔法闲适,游趣满篇。一般地说,不是和读者有关的风景,读者阅读的兴趣不是很强烈,但作者风趣不失意义的笔法,会系住读者的眼球,在风趣中跟随解读,沉浸于美妙的怀古意境里。作者并非笼统地赞美风景,而是对不同处境的风景,有着独立的见解和感悟,于是文章有了深度。半日撷翠,满目古事,蔚为大观,所获颇丰!【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626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26 06:44:07
  远方,有诗有风景;眼前也有风景;我们的城市周边也有风景。在热爱旅游的人那里,一小时,小半天,都是旅游的机会。热爱风景,融入风景就能享受到风景的情趣,作者一游永平府,将风景和故事一网打尽,呈现于我们眼前,作者的文章,充满游趣,有着奇妙的悟性,读之会时有惊叹之妙的体验。请欣赏优秀游记。感谢投稿东篱,问候夏祺,祝你康健,期待一发不收,谨祝创丰!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6-26 09:54:22
  好久没动笔了,愧对老师的栽培,还劳烦老师亲自捉刀按评,辛苦了!好像这是我的第一篇游记,以前总觉得游记不容易写出新意,拾人牙慧。是因为永平府属于滦河流域一颗明珠,被历史蒙尘,才有了写出来的冲动。老师的按编精彩,高屋建瓴,谢谢给与好评,此后回归正轨,坚持写文,不贪玩儿!夏日炎炎,蝉鸣声声,祝老师清凉一夏!
2 楼        文友:枫桦        2025-06-26 09:51:02
  没想到!永平府有如此深厚的历史!特别是飞将军李广的射虎石,原来那段故事来自于这里!这里的人文景观保留得不错!这"半日游”真得值了,文字细腻,来自于观察的仔细!好文拜读!
回复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6-26 16:03:17
  真是灯下黑,活了50多岁,不知道李广射虎的地方就在滦河岸边,惭愧。没写过游记,试着写写,最近没怎么上江山,没拜读老师大作,惭愧。祝老师清凉一夏!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6-26 10:58:43
  天方老师的游记,非常好出色。妻子、儿子也有游记的位置,增加了旅游的情趣,富有教育性。这种互动,是很少游记能够做到的。基本上写成天方老师游记风格。很赞!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6-26 16:06:00
  看过老师多篇游记,也算有所启发,这是我的第一篇游记,酝酿很久才下笔,游记最怕拾人牙慧,尽量多写一些感悟。感谢老师一直以来的支持。祝老师清凉一夏!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6-26 10:59:40
  好久没见老师的大作,笔法依旧老到,叙述更加沉稳。永平府的故事,极具传奇色彩,在老师口中,徐徐展开,引人入胜。文中关于中华文化的解读,非常深刻。感佩才情,拜读学习。顺祝老师夏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6-26 16:08:29
  确实最近偷懒了,也没拜读大家的佳作,惭愧!游记我没写过,总怕落入俗套,拾人牙慧,尝试一下,加了自己的一些感悟进去,谢谢老师一直以来的关爱,祝老师清凉一夏!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06-26 12:56:48
  厚重的历史,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呈现出斑斓之感。欣赏佳作,问好!
回复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6-26 16:10:53
  罗老师好,这是我的第一篇游记,算是尝试,写景的词我知道的少,用不熟练,算是练笔。问候老师辛苦留墨,祝您万事如意,清凉一夏!
6 楼        文友:简柔        2025-06-26 14:46:24
  古朴的永平古城别有韵味,历史人物的故事让古城更具魅力,精彩对话添了读趣。美文拜读!
回复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6-26 16:12:39
  简柔老师好,写景写情您是高手,我这篇游记权当练笔,不足之处很多,还请指点。祝老师万事如意,清凉一夏!
7 楼        文友:岚亮        2025-06-26 15:55:27
  滦河两岸风光好,永平府里故事多。天方兄的游记,纵横捭阖,洋洋洒洒,趣味十足,自成一体,甚是耐读。学习了,点赞!
回复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6-26 16:14:58
  写游记您是大师,我这算是尝试,以前没写过游记类的。最近偷懒了,耽误了看老师的太多精彩,有空补上,祝老师清凉一夏!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06-26 21:31:06
  虽然是半日游,却有满满的风景,老师生活的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家门口的风景真的不一般。历史人物,文化底蕴都在文章里体现,老师对此各有分析各有见解,让读者增长了知识。美文佳作,拜读欣赏!
回复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5-06-26 21:53:52
  谢谢红花老师驻足留墨,这段时间我偷懒了,也错过了老师的很多精彩文章,有空再去拜读。我没写过游记,这也是有益的尝试,谢谢老师的夸奖,这将是我前进的动力。夏日炎炎,老师一定注意身体,谨防中暑!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