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旋转的雷达天线(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旋转的雷达天线(散文)


作者:朱军 童生,68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1发表时间:2025-06-28 21:06:13
摘要:原创首发

旋转的雷达天线
  
   那年,我十八岁,穿着绿军装蓝军裤,坐着绿皮火车,一路咣当咣当声中,半夜来到了沈阳矿务局蒲河煤矿。
   下了汽车后,有的战友晕了。不是说空军地勤么,怎么干到煤矿来了?
   新兵五班班长孙安华,告诉我们。我们是沈阳空军高炮六师十六团的,这里是新兵连,借用煤矿的地方进行新兵训练的。
   第二天早操后,连长告诉我们,我们是三高部队。吃的是高粱米,守的是高山头,打的是高射炮。
   三个月的紧张训练结束后,我们戴上了五角星红领章。然后全连集合列队,宣布新兵去向。我被接兵排长也是新兵排长汤宏志,要到了高炮一连。
   下了汽车后,老兵们敲锣打鼓,把我们迎进了宿舍。
   我们新兵大概有二十人左右,住在二楼的两个房间里。
   第二天晚上,我就住到了指挥仪班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大概过了一个星期左右,连里对新兵们,根据学历身高以及体重等,又进行了分班。
   我被分到了汤宏志任排长的雷达仪器排雷达班。
   班里有79年兵的班长苏汝华,79年兵的油机员陈国迪。还有一号手82年兵的丛向伟,以及新兵一号手张永强和二号手的我。
   班里还住着排长汤宏志,雷达技师孙影。冬天的班里,没有取暖设施,只有晚上六点以后,每个班给洗脸盆煤。炉子烧到九点,准时熄火,怕煤烟中毒。
   到了班里以后,班长给了我一本雷达兵器学,对我说,你的前任已经考军校上学去了。你就自己学习琢磨吧。
   我们高炮是保卫沈阳的,我们有八个炮班,一个雷达班一个指挥仪班,还有侦察班无线班有线班,后来合并成了无线班。还有就是炊事班。
   我们100高炮配属的雷达是高炮喵三雷达,直接接受团雷达站的指示数据,然后抓捕飞机目标,把数据传输给指挥仪,由指挥仪带动火炮直接射击。有效射程18000米。在当时已经落伍了。
   据老兵讲,我们一连是全团最穷的连,山下的董三家子村,是马刚公社最穷的村。
   果不其然,新来的副连长李绍仁主持日常工作,为了早日扶正,也为了改变连队伙食费超支的问题。一是半夜经常紧急集合,美其名日是提高战士的反应能力,二是连续三个月,清水煮白菜。令人苦不堪言。
   由于工作简单粗暴,指使老兵捆打一个八二的吉林兵,被告到了师里。最后鼻涕一把泪一把,在军人大会上做检讨。背了个处分调离了我连。
   二号手的职责就是在荧光屏上,早发现目标,并且准确跟踪目标。直至射击完成。
   早发现目标,必须根据团里给的目标距离和高度,快速计算出雷达的高低角,才能操纵雷达快速捕捉目标。
   唉,没有老兵的传帮带,全靠自己来悟。慢慢的,也总结出了快速计算的办法。虽然不是太精确,但是速度上来了。
   在全团射击学新老兵比武时。获得了全团第二的好成绩。获得了连嘉奖一次。
   我们白天在雷达车里训练,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电扇。比起其他班来说,是享福到家了。
  
   八三年三月初,我们仪气排和全团的仪气排,摩托行军到瓦房店市,一个空军机场附近的村庄里。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野营驻训。
   我们住在百姓家里,时常是夜训到半夜,才回到村里休息。这时,团里下了命令,回到村里,不许喊口号不许大声喧哗,怕影响百姓休息。
   由于水土不服,我和几个战友,得了皮肤病,瘙痒难耐。排长鼓励我坚持下去,努力打好靶。
   说来也巧,李绍仁竟然到观测队当队长了。排长打靶时,已经提升为副连长主持军事工作了。他说和李绍仁是大连老乡,如果不送点礼,他们在我们避开仪射击时,嘴偏一偏,我们一年的工作就白干了。
   还好,由于我们平时训练的刻苦,打靶成绩是优良。
   当我们打完靶返回沈阳时,不知是那个领导下的令,军车拉了几车海盐回到了部队。听说盈利了以后,每个班还分了一箱苹果。
   我们的雷达撤出战斗状态得半个小时,现代战争中,已经大大的不适应现代战争了。
   就是航空兵飞行员,释放干扰后,全师的雷达天线,都是车上乱摆,根本捕捉不到目标。
   八四年,我们又去了海城驻训,这时我已当了雷达班长。命令是连里上报,营里审核,团里通过。我的任职命令是团长李春生政委彭功法盖的章。有的战友说,一个班长营里就任命了,可当时,确实是团里给下的令。
   每当坐在雷达车里,感觉到旋转的雷达天线,是那样的亲切。平时我们擦拭雷达时,那个细心啊。油光铮亮,没有一丝的尘埃。
   当我们就要离队时,全班在雷达车里,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时,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的战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风土人情,还有我那绿色的雷达车。时常走进梦里,令我百感交集,浮想联翩。
   离开连队已经四十年了,我的战友,你还好么?
   我的雷达车,是否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想着曾经的过去?
   我们曾经有个仪器排长刘排长,在抗美援越,保护江桥的战斗中,舍身忘己,在敌机的轰炸中,奋不顾身的趴在仪器上,身受重伤。获得了战斗英雄的称号。在全军英模报告会后,参加了三个元帅组织的家宴,令人赞叹不已。
   时过境迁,再回部队参观时,连里的干部告诉我们,现在连队的装备,越来越先进了。
   有了一代又一代的军人,无私奉献,保护着国泰民安。作为一个老兵,真正感觉到了国家的强大和后继有人。
   曾经金戈铁马,而今老态龙钟。只是绿色的情怀,依然情有独钟。
  
  
   2025.6.20

共 21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细腻笔触描绘军旅生活,从初到新兵连的疑惑,到雷达班训练、驻训等经历,诸多细节如“半夜紧急集合”“清水煮白菜”“擦拭雷达的细心”等,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部队生活,具有很强的代入感。通过具体事件刻画众多人物,如雷厉风行却处事不当的副连长李绍仁,鼓励支持的排长汤宏志,以及战斗英雄刘排长等,展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使人物跃然纸上。字里行间饱含对军旅生涯的怀念、对战友的牵挂,以及对部队发展的自豪之情,尤其是结尾“绿色的情怀,依然情有独钟”,将这种情感升华,极易引发读者共鸣。文中提及“高炮喵三雷达”“雷达撤出战斗需半小时”等装备情况,以及不同时期的驻训地点、部队管理变化等,将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体现出特定时期军队发展的历史脉络。以时间为序,从入伍到离队,再到多年后回访,层次分明地叙述军旅历程,情节过渡自然,使文章逻辑连贯,读者易于理解。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5-06-30 08:49:35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