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一座湖的价值(散文)
一
我的城市有一座湖叫“樱花湖”,它让我的步子有了方向,每个季节都要去几次,为了审美,当然审美也是价值。而我从未从一个系统一个格局去审视它的价值。这次在樱花湖畔的中医院住院,拔了吊针,就去湖岸闲坐,是为了心情疗养,也忍不住思考它未被我发现的一些价值。
我的城市不缺水,三面环海,海水有的是,取之不竭。而淡水却珍贵得要命。前几年,供生活水的大水库“后龙河水库”就差不多干了,供水紧张,要求每户每月不能超过4方水。可能出于对水的特别的爱,淡水咸水都不放过了。自从有了把一块沿海沼泽湿地变成湖的设想,稳定的海水水源就派上了用处。一味地依赖淡水造湖,思维很受限,城市也不可持续发展。樱花湖是咸水湖,据我所知,中国除了青海湖、西藏色林错湖和新疆博斯腾湖是咸水湖,再就是我们城市的樱花湖了。在内地,樱花湖是一个特别的湖泊。俗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说,湖不在大小,有特色也就有了名气。
原湿地平接黄海的桑沟湾,涨潮时,海水浸漫,成一片沼泽,几乎没有利用价值。自从造了樱花湖,就有了“城市之肺”。凭海路将湿地和海湾隔断,留出一个闸门,借助涨潮,将海水灌入湿地,落潮时自动关闸,遂成一座活的湖泊,形成南海北湖的格局。樱花湖水面面积120公顷,从此成为城市拥抱着的一块碧玉,奇蓝无比,碧玉天成。想想这个城貌,樱花湖注满,就像海神滴出了一滴泪,但不是悲伤哀怨,是被荣成人的壮举感动了,眼泪成湖,留住了海神的“明眸”。或许我的形容不合适,还是要借用《洛神赋》“明眸善睐”的词儿描述,才得体。它是城市的一只眼,就像《洛神赋》描摹的“转眄流精,光润玉颜”,无论调动什么样的想象,都具有形神酷似的样子。樱花湖的诞生,是时代孕了一个“爱子”,于是城市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湖很静谧,很安详,从此失去了卷浪咆哮的性子。环保学家考察,说樱花湖是“城市之肺”,我们感受到城市的呼吸,那么清新。建湖之后(2016年),荣成便有了一句广告词“自在荣成,自由呼吸”。于是很多人就为了“自由呼吸”这个旅游品牌而涌来,目前,每年旅游人数约1800万人,逐年增加,自2013年就连续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不创造风景,就没有发展力量,守着老摊子,口号再怎么变化,都只能是文字游戏。而且,到荣成,游了极海的风景,如天尽头、镆铘岛、港城石岛,一定要到樱花湖兜一圈,不然就不能算是走遍荣成了。用游客的话说,是来和樱花湖的泪眼对视,然后做个深情的告别。很多城市都要找一个代言人,而荣成的代言人就是樱花湖,荣成人原央视主持人倪萍就这么说。它是一座会说话、招揽游客的湖。几乎100%的游者来樱花湖,都要深深呼吸一口空气,体会“自由呼吸”的妙哉。可别不信,曾经就有人从樱花湖灌满一瓶空气,回去还卖了一个好价钱。风景的价值,几近传奇式,若没有这个樱花湖,哪里去装一瓶带着海味充满五六万个负氧离子的空气呢。当然,这负氧离子能不能被瓶子收藏、保存、储运,是另一回事了。
二
湖海之间,曾经是日本动画片导演宫崎骏的一个隐喻,讲的是一个错位的暗恋故事。主人公男角是来自海洋的暖流,女主内陆湖泊的一汪静水。尽管在地理课本上,把他们放在一章,却是那么不相干。而在樱花湖和桑沟湾这个海湾之间,绝不会发生什么错位,湖和海,只一路之隔,留着一个豁口,湖岸和海岸之间,最宽也就百米,且有一道密匝断风的黑松林。黑松林是一道林墙,夏日,内外的温度差在8度左右,懂得风情的游客,一般要带着很小的吊袋来,随便系在两棵松树之间,就是一个树上的“窝”。前出,可在海滩上来一个日光浴;转身,就到了休闲小窝乘凉快去。此时仲夏,走进去,眼睛不能乱看,树间都是爱之巢,一对对爱之鸟就窝在里面说悄悄话。树大招风,这是讲名声大了可能招来妒忌和麻烦。这里的松树差不多百年,木已成林,也生风,走进松林,呼呼风响,说个悄悄话,唯有松风听得见。旅游胜地,都要讲个特色,不然拿什么招揽游客?据说,省内的济南青岛,特爱这黑松林,把双休日放在这里,用“后花园”定位表达恰切,人们给了一个“爱之巢”的称谓。这真是别开生面的旅游价值!据测定,这片黑松林释放的负氧离子数量在6万个单位以上。负氧离子很神秘,大约所谓的“治愈”,并非风景的新奇,而是真实的疗养,可以自然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消除疲劳,尤其是改善睡眠。真不希望一对恋人,一对夫妻,在爱之巢里聊着聊着就睡着了。作为荣成人,我很希望游客把负氧离子带走,至今也未找到一个合适的携带方式啊。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所以我才有了这个想法。从黑松林回到病房,病友问我干什么去了,我说刚才去吃小灶,湖海医生给我两片“空气维生素”……
这片十里黑松林的价值还在于“四季皆宜”。春天,海风咆哮,林内春风细微,穿行松针,被筛下来,点穴一般的受用。夏天,屏蔽了高热高温,创造了冰火两重天的境界。秋天,即使有雨骤来,松针撑起了绿色的雨伞,顺着树干流下,可静听“穿林打叶声”,不过叶变松针,就像密密缝的声音,确需仔细分辨。冬天,瑞雪飞舞,林内无雪,都被松针松枝擎住,如果情趣上来,就随地一卧,躺在地下的松毛上,比毛毯还暖,比席梦思更多一份野趣。
如果心生“枕水而眠”的雅趣,不必分季节,随时进入,只要把海浪扑岸的声响当作摇篮曲,不必担心声响会被弄醒,声响再大,也难生睡不着的烦恼,一切都变成了情调,而不是有碍我们情调的杂音。这可不是我的文学描写,我曾体验过,不想秘而不宣。把一份闲适的情调告诉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我们往往并不看重这些摸不着的负氧离子,患病求医,当然是正确的,中医讲“治未病之病”,我觉得黑松林就是大氧仓,不是ICU。我喜欢闲坐黑松林,一眼看大海,一眼看樱花湖。海湖之间,摆正了位置,那个导演的隐喻,有了漏洞。一处真实的风景,湖海相近相亲相依,就像一对恋人,颠覆了影片的主题。
三
如果爱上樱花湖的自然风光和优越的环境,喜欢在这里养生,那就可以在“自在澜湾”和“华发魅城”两个小区选一个楼层,买下这“湖海景房”。绕着樱花湖建楼,北“华发”,东“澜湾”,西边是辽阔的桑沟湾湿地公园,可极目看远。推窗见湖,抬头看海,湖海风景,瞬间可得。海景房,曾因其独特的稀缺性而火爆,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海景”梦,我总觉得是被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句子给魔着了,应该有这个理由,中国人历来向往诗意的风景,就像我们喜欢离开钢筋水泥造的城市森林,选择“园田居”,甚至,我们曾有过要有属于自己的一座山,在山中搭建一处山中木屋,享受难得的隐居野趣。突然有了座落于湖海风景之中的房子,怕是好几个夜晚,都会兴奋得难以睡着。在我的城市,也有人置办两处房产,不受政策的限制,一般人家会在城区选一处房子,另一处一定要选择樱花湖处的房子。我听说,也有像海子一样的诗人,从外地到这里购房,据说,只为了创作自己的“湖海集”。其实,“湖海”几乎是所有文人或有着雅趣的人的选择,清代大戏剧家孔尚任就有过《湖海集》,那是在淮扬一带生活有感而作,那里只是有一个出海口,离作家的居所还很远。不过,这里更适合退休以后养老居住,即使没有打算创作一本“湖海集”,临湖而居,凭海而生活,也是一个非常前卫的选择。我知道,北京、天津、淄博、石家庄,以至于太原的老人来这里定居的就有很多。他们的状态就像候鸟,两地飞,乐此不疲,给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乐趣。如果哪个时间段房子空闲,就交给物业租赁出去,因为在荣成沿海打工者好几万,不愁房子会闲置浪费了空间。
楼房的价值,在很多人眼中,是盼着有可能涨价,其实,价格稳定之后,实际的价值就转移了,住着舒适,还有风景可观赏,价值就不菲了。
冬天,几乎很多湖都开始沉寂了,查干湖除外。樱花湖是咸水湖,从不结冰,款款荡漾的蓝湖,满足了很多人“乐水”的趣味,当然,还有一群人类的朋友,在每年的10月底就从几千里之外的俄罗斯西伯利亚赶来,那就是大天鹅,有成千上万只,此时的湖景更为壮观。每天,都有游客踯躅于湖畔赏大天鹅,过足了眼缘,相册多了好几百张“天鹅舞”。
住在湖海景房里的人,常常会说,有什么可看的!这话,有着过足瘾以后的十分满足,并非是看得厌倦了。他们故意这样说,体会着饱汉子知道饿汉子饥的得意。
有游客说,从秋末到初春,樱花湖每天都飘着雪。诗意满满的,最近我看樱花湖西岸的观景台,就引用了这句诗。这诗句是留白的,雪是暗喻大天鹅。
人类的所有选择都是在价值取向的框架里,哪怕是只为来樱花湖吟一首诗,都是觉得值得。
一个人的成熟,就是看是否能融入江湖,在江湖中翻波斗浪,享受击水的乐趣,认定自己在江湖中表演的角色,有一番作为,总是为此津津乐道。或者说,一个人也是一个湖,也应该有特别的价值。有人说,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有人觉得枯燥,有人觉得值得,都是对价值的理解,如果做好一件事,我们就是一个永不干涸的湖。
像樱花湖一样,既有樱花缤纷的高光时刻,更有身处湖景的美妙。愿每个人构筑自己的樱花湖,获得人生的高价值吧。
樱花湖,是价值洼地。可投资,更可以把心情投给它。
我的一个将近80岁的老朋友离樱花湖很近,每日流连于此,他说,在住进敬老院之前,要在这里吸足负氧离子,过足瘾,一旦走不动了,再告别樱花湖。我说,你是樱花湖的主人,没有告别一说。如此说来,松鹤延年之外,还有“樱湖延寿”一说。
老者对风景有一番感悟,他说,和一个人相处,可能渐行渐远,甚至反目成仇;和风景在一起,是最终趋于形影不离,会爱上而不能自拔。是啊!这就是风景的朴素价值。樱花湖就是丰盈的风景。
2025年6月29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